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女人为什么喜欢骑马

越南女人为什么喜欢骑马

发布时间:2025-08-16 05:34:18

Ⅰ 50年陈赓大将临行前,越南干部:像他这样的将领,中国还有几位

1950年11月,在越南待了近100天,成功帮助越南实现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后,陈赓准备率领工作组回国,临行前,前来送行的越南干部问出了上面这一番话。

时间拉回到1950年7月7日,这一天,陈赓被正式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赴越南协助指挥作战,26日,经过近20天的奔波劳累后,陈赓率领代表团终于抵达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住处,与他见面。一见面,陈赓便向胡志明了解当前越南战场的情况,之后,陈赓又对越法两军的战斗能力和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作出了攻打东溪的作战计划。这一计划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越南方面指挥官的反对,陈赓只能一边开展说服工作,一边将制定出的作战计划上报中央。

不久,陈赓便收到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的指示电令:

紧接着,陈赓再次收到毛主席的电报:

仅6个字的电报内容,言简意赅却又豪情万丈,既能看出毛主席对陈赓作战指挥能力的信任,又增强了在异国指挥作战的陈赓的底气和自信。

随后,陈赓迅速带着毛主席发来的电报前往越军前线总指挥部,对着现场的越军指挥官们肯定地说道:

这些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 历史 事件,是中国军人在参加抗法援越的战争中的真实经历。

1884年,法国出动坚船利炮,让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切断进入中国境内的国际援助,在1940年入侵越南,取代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在越南5年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大肆搜刮越南的粮食,横征暴敛,一度导致越南爆发饥荒,先后有200多万越南人民死于这场人为造成的饥荒中。

随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以胡志明为首的领导下,越南共产党在全国发动起义,赢得了八月革命的胜利,9月2日,胡志明主席宣读《独立宣言》,向世界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宣布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

然而,来之不易的和平并没能持续多久,法国殖民者不甘心就这样失去统治多年的殖民地,决定再次扑向越南,重新在越南建立殖民统治。

1945年8月24日,出于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美国向法国做出承诺,称“ 不反对法国重返印度支那,并保证今后不给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事务制造障碍。” 于是,得到了美国承诺的法国,在美英提供海运的帮助下,将军队开到印度支那,美英军队也进入了印度支那南部,9月13日,超过一万英军率先进入西贡,在西贡,英军联合刚刚解救下的法军战俘共同组成先遣队,重新恢复法国殖民的统治机构,为法国远征军入侵越南创造条件。21日,第一批法国远征军登陆西贡,两天后,法军在当地发起突袭,南部抗法战争爆发。1946年12月19日,期间经过越法双方多次举行谈判、顺利签订协议、法国撕毁协议等过程, 法国最终做出炮击河内的决定,正式发动了对越南的全面武装进攻 。20日,胡志明发出《号召全国抗战》的告人民书:

22日,越南方面指出, 抗法战争将是一场“全民、全面、长期”的战争,自此,越南人民拉开了抗法战争的序幕。

开战初期,法国在越南战场上投入的兵力达到10万,涉及海陆空,而越军作战主力是8.5万人,且作战装备落后。当时,不少人认为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战争是 “蚂蚁踢大象” ,就连胡志明都说: “我们只能用棍棒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

尽管双方作战实力悬殊,但法国的全面侵略行动遭到了越南人民的顽强抵抗,开战一年期间,法军伤亡人数超过2万人,占到了法国远征军总兵力的1/5,而越军不断壮大,由此前的8.5万人发展到了12.5万人。

1949年底,法国再次向越南战场增兵,对越南军队展开疯狂剿杀,胡志明率领的越南人民军被迫退守山岭、丛林,苦苦支撑继续同法国军队展开战斗,但越南民主共和国已经陷入了几乎崩溃的境地。

1950年1月,为救亡图存,已经60多岁的胡志明在越北的原始森林中连续徒步了17个昼夜,到达中国,并赶往北京,而此时的毛主席刚刚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于是,胡志明在北京稍作休整便再次启程前往苏联,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毛主席见面,请求商谈援越事宜。

在莫斯科,胡志明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越南目前的困难形势,尤其在法国军队增援,开始大规模拉开攻势后,越南人民军的建制几乎遭到摧毁,只能化整为零分散在山林、原始丛林中,与法国军队开展游击战,借此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但持续作战已经让越军可用的枪支弹药消耗殆尽,就连游击战都很难开展下去,更不用提要组织大规模的会战了。

他向毛主席请求中国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援助,包括军事物资援助和直接派兵入越南境内作战。

就这样,经过三国元首的商定,最终就援助越南达成了一致, 苏联向中国和越南提供军事武器、弹药以及各种物资 ,中国则坚持 在军队不入境直接参与作战的原则下,帮助训练越南军队,提升作战水平 ,同时 筹建中国军事顾问团,秘密进入越南前线作战总指挥部 ,协助越南人民军队开展军事行动。

1950年3月,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开始研究起了支援越南的相关事情,毛主席指出, 目前,越南极度缺乏正规军,部队的军事装备和人员作战水平也亟待提高,更致命的一点是,越南军纪涣散,缺乏实战经验。

于是,毛主席提出建议: 将成建制的越南部队拉到中国参加军事训练 ,一切训练科目听从中方安排。第一批赴中国境内参加培训的越南军队在经过4个月的时间后,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回国后为越南的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中方派罗贵波率先进入越南,了解越南境内实际情况并担任起中越两国联系的联络员。

除了帮助训练越南军队,另一个需要中央军委解决的难题便是: 究竟由谁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的首长呢?

毛主席首先看向朱德,问道: “朱老总,你看派谁去合适呢?”

“是不是派林彪去呢?” 朱德也有些不确定地回应道。

果然,毛主席微微摇头,尽管林彪指挥作战的能力出神入化的,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身体已经遭到了重创,如果派他进入越南,身体情况恐怕是不允许的。

随后,刘少奇又提出一个人选: “邓小平呢?他怎么样?”

邓小平确实也是合适的人选,但当时他主要负责我国西南地区的事务,尽管当地已经解放,但那里的反动势力蠢蠢欲动,仍然需要邓小平亲自坐镇,不能让他抛下西南地区的事务去越南。

最后,周总理建议: “让云南军区的司令员陈赓去吧。”

稍加思考后,毛主席等人一致表示赞同。

实际上,选择陈赓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的首长,是毛主席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陈赓驻扎云南,靠近越南,熟悉该地区的情况,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要从头了解情况。

其次,陈赓与胡志明交情匪浅,胡志明担任苏联驻广州代表米·马·鲍罗廷的秘书时,还在黄埔军校的陈赓多次接待他,尤其是越南人民军队的多个部队曾在云南陈赓的部队接受过军事训练,他们一直将人民解放军第十四集团军当做自己的老师。 派陈赓前往越南,能够更快速推进中国军事顾问团和越南方面的沟通交流。

最后,陈赓有着出色的作战指挥才能,他的能力早在中国战争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验证,此外,陈赓的 政治思想和作风也十分过硬 ,能够一人挑起军政大事,而他本人幽默风趣、和善亲切,让这样一个情商、智商双高的人去越南,无疑是最佳选择。

更何况, 陈赓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好的学生和实践者之一 ,他一定能不负中央军委所托,出色完成任务。

1950年7月7日,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率领工作组启程前往越南,7月26日,经过20多天风雨兼程,终于顺利到达越南的胡志明指挥处。谈及此次去越南的经历,陈赓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写道: “那次去越南,真的是要比长征时期还苦百倍。”

长征时期,陈赓起码还能骑马作为代步工具,但是,越南的环境却不允许,几乎只能依靠两条腿走路,而当时陈赓的身体情况也不太好,加之两条腿都受过伤,但他在前往越南的途中,从没有过一句抱怨,一直咬着牙坚持到了越南境内的胡志明指挥处。

刚一到达指挥部,陈赓便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没过多久,陈赓便发现了越南军队中存在的问题,他首先指出 越军指战员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这些指战员深受西方系统作战理念的影响,十分重视军官的“学历”,而忽略了工农群众的力量,这些军官以攻城掠地作为战争的出发点,不去思考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夺取战略主动权,反而一门心思想要占领城镇,这让陈赓意识到越南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作战思想都存在问题。

但同时,陈赓也看到了越南军队吃苦耐劳、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只是缺乏开展大规模运动战和攻坚战的实战经验,缺少协同作战的经验,才导致越军迟迟败退。

找到问题后,陈赓便开始对症下药。

当时,为了切断越南和新中国的联系, 法国在两国边境处修筑了一条绵延的防线封锁越南军队 ,从高平延伸至谅山,法军始终维持着这条防线并不断增加新的工事,形成 一字长蛇阵

当时把守这条防线的法国军人曾吹嘘, 这条路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能够活着穿过 ,虽说有些夸张,但足以窥探到当时的严峻形势。法军的目的很直接,除了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外,还要 把越南军队憋死在深山老林中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活生生饿死越军,很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法国已经达到了部分目的,在中国的大规模援助未抵达前,胡志明曾提倡大家节约粮食: “每粒粮食都像一滴血那样珍贵。”

陈赓在与胡志明开展的军事会议上,两人都一致认为, 当务之急,是要将越南和中国之间的这条通道打通 ,将这条“长蛇阵”切断,使得在日后的战争中能与中国有更积极的互动。

陈赓边沉思边问胡志明: “你想先从哪里动手?”

“高平。” 胡志明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听完答案,陈赓皱紧眉头,目光一直盯在地图上,沉默了许久后,说道: “胡主席,打高平恐怕不行,我看还不如打向南45公里处的东溪。”

原本,胡志明和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等将领早已做好了攻打高平的准备, 解放高平无疑就打通了边界封锁,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先打东溪呢?

陈赓向越军的指战员解释道,高平是法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而越军不擅长打攻坚战,加之法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弹药供应,还有高度机动的伞兵随时增援,攻打高平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反观东溪,只有300多名法军驻守,如果越南军队雷霆出击,能打法军一个措手不及,以极小的代价便能拿下东溪。占领东溪后,驻守高平的法军便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这时,驻扎在其他地方的法军一定会立刻赶去援助,而越军只需要埋伏起来消灭前来增援的法军即可,这样,越军便能以最小的代价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

占领东溪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消灭敌军,削弱敌人的力量,让敌人不得不龟缩起来或者四处逃窜,这样,不只是高平,越来越多的土地将会回到越军的手中。

这一作战计划也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体现: “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池的丢失。” 歼灭掉敌人,土地也就自动到了自己的手中。

陈赓不厌其烦地讲解,让越军指战员们意识到了此前一味攻打大城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武元甲对陈赓赞叹道: “你的作战计划让我受教颇多,说实话,越南从游击战转向运动战的速度太快,指战员们都难以适应,就连我自己的水平,恐怕也只能当个团长,希望你能留在越南帮助我们取得胜利。”

9月18日,越南人民军全歼驻守在东溪的300多名法军,缴获大批物资和弹药,边界战役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越军的士气,一字长蛇阵被拦腰截断,并逐渐开始土崩瓦解,此后,在陈赓的协助指挥下,越南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巨大逆转,10月, 越南军队的抗法战争已经由战略相持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战后,武元甲兴奋地说道: “不得不佩服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思想理论也适用于越南。”

1950年11月,陈赓在参加完总结边界战役的大会后,率领工作组回国,临行前,越南干部终于忍不住问道: “像陈赓这样的将领,中国还有几个?”

胡志明也指出, 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同样适合越南的环境和武装斗 争,边界战役中的 长途奔袭、运动迂回、分割包围、拔点打援和先打弱敌、分散之敌、孤立之敌 等战术,均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Ⅱ 我国端午节的习俗和资料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干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Ⅲ 元朝为什么灭不了越南

第一:战略纵深太长。这个问题每一个朝代都遇到过,毕竟中国国土广阔,对越南长期作战需要调兵遣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运送物资转移,而这方面,元朝明显准备不足。
第二:热带地区气候环境太艰苦。军队难以适应,数不清的瘴气、沼泽、蚊虫毒物、各种陷阱以及酷热的天气,让长期适应北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元朝军队无法忍受,“死者十之七八”。这情况在征服印度和缅甸的时候同样出现了。
第三:不得不承认越南陈朝还是很猛的。统治者比较得人心,民间口碑也不错,元朝军队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越南军队还喜欢打游击,环境还熟悉,元朝军队在这方面根本干不过。
最后一点,元朝政府自己的认识和准备也是严重不足。每一次都失败,也不长长记性,当时有大臣建议“尽用南方之人”类似于以夷制夷,分化联合的策略,被忽必烈完全无视,长者的经验不听取,就知道猛冲猛打,“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也没学到,你不失败谁失败?

Ⅳ 弃医从商的越南咖啡大王邓黎原羽的创业故事

弃医从商的越南咖啡大王邓黎原羽的创业故事

提起越南,多数人不会想到咖啡。但这个东南亚国家早在2012年就成功超越巴西,成为罗布斯塔咖啡(较便宜,主要做即溶咖啡)最大出口国,咖啡总出口量近年来也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三名。把邓黎原羽(DangLeNguyenVu)誉为越南这个咖啡大国的代言人,一点不为过。

把邓黎原羽(DangLeNguyenVu)誉为越南这个咖啡大国的代言人,一点不为过。他创办的中原咖啡集团(TrungNguyenCorp.)是越南最大的咖啡零售商,集团业务已拓展到中国及东南亚市场。按照邓黎原羽的计划,未来几年,集团业务还将快速增长,到2016年底集团销售将达10亿美元。

A.财富历程

“弃医卖咖啡,母亲大哭了一场”

中原咖啡总部位于胡志明市最繁华的第一街区,转角不远处就有一间中原连锁店。在越南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是这位咖啡之王的“领地”,直营店40多家,还有1000多家特许加盟店。和星巴克等美式咖啡店一样,中原咖啡所有的连锁店都是相同的风格:亚热带的悔帆绿色植被随处可见,咖啡桌椅则是深棕色的。

越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于财富一向讳莫如深。但中原咖啡的老板邓黎原羽行事却张扬不羁。这位越南排名前五位的富豪,40岁开外,光头,喜欢赛车、骑马,在办公室内摆放着一台考究的咖啡机,墙上贴着格瓦拉的头像,屋子里还有一辆哈雷摩托车。他在自己的咖啡庄园里养了120多匹名驹,做派和欧美富豪毫无二致。他喜欢在瑞士雪山脚下观察星巴克的.连锁模式,在以色列农庄内研究灌溉技术。他还去麻省理工学院演讲,并多次主持国际会议。

邓黎原羽出身农村,全家只能供养一个孩子上大学。于是,姐姐主动辍学,他则考进了西原大学,攻读医学。读大学时,邓黎原羽和同学都很喜欢喝咖啡。越南的咖啡文化源自19世纪法国殖民时期,咖啡早已成了当地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上一杯冰咖啡。

1996年,25岁的邓黎原羽看中了咖啡将是越南最有潜力的产业,“就想弃医从商”。母亲听说后,大哭了一场。

在邓黎原羽看来,母亲对他影响最大,“她在瓦砖厂做工,从小我没事也会去那里帮忙制砖”。此时,邓黎原羽的医科已经读到了大四,全家对他的决定甚为不解。他承认创办中原咖啡集团整个过程中,“就数这一段时光,最为艰难”。最终,父母还是同意了邓黎原羽的选择。“亲情能战胜一切。”

“我从包装和分碧则雹销上,都和别人不同”

1986年,越南启动经济改革,经过十年变革,1996年邓黎原羽创办公司时,“到处充满了活力,只要你敢想敢干”。他之所以选择在越南大叻省的邦美蜀创业,是因为越南中部的高原地区天生就是咖啡沃土,盛产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两种咖啡豆。这里是全球十大最佳咖啡产地之一。

一开始,邓黎原羽用200美元买来一台咖啡烘焙机,在同学的帮助下租了一个小房间,并将招牌做成TrungNguyen(意为“中原”,当地少数民族的名称)。他想靠卖咖啡来改变当地的贫困。

手上没有资金,邓黎原羽就采用“借鸡生蛋”的方法,挨家挨户去游说咖啡种植户提供咖啡豆,等盯改他卖出咖啡后再分成。免费原料集齐后,他一个人接电话、烘焙咖啡、骑着自行车去交货。当时,也有许多人跟他一同起步。“别人笑话我,怎么给公司起了如此宏大的名字?”

但仅仅6个月,他的中原咖啡就超过了别家的销量,送货的自行车也变成了摩托车。主要是他观察到,当时越南咖啡压根没有品牌一说。“而我从包装和分销上,都和别人不同。”比如,中原咖啡不用真空包装,因为真空会影响咖啡的香气。

邓黎原羽还是越南“特许经营”的先锋,他给中原咖啡设立了统一的品牌、质量标准,并大力推广。如今,中原咖啡公司已拥有3000名员工、以及卡车车队,还是越南加盟店最多的公司,并已登陆海外市场。

在邓黎原羽的计划中,通过在纽约、波士顿等美国大城市开设咖啡店,“要将中原咖啡70%供应国内、30%出口的比率倒过来。”他还计划在美国寻找合作者,把公司15%的股权出售给投资方。“未来,这一比例可以达到30%。”

B.财富理念

打造最顶级咖啡叫板跨国公司

中原咖啡中的顶级品种Legendee,来源于“野鼬咖啡”,是邓黎原羽的得意之作。据说,早年越南的野鼬喜欢在田野摘吃咖啡豆,但又无法消化,只能通过分泌某种特殊的消化酶加以排出。第二天,咖啡工人便会从野鼬粪便里寻找完整的咖啡豆,洗净晒干后佐以奶油烘焙,最后生产出类似巧克力风味的咖啡。由于工艺特殊、产量稀少,因此越南野鼬咖啡价格昂贵,和印尼的麝香猫咖啡一同被视为世界顶级咖啡。

邓黎原羽生性爱动脑子。他后来专门请来德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以特殊的配方模拟出野鼬体内的消化酶,开发出咖啡因含量较低的Legendee,让人们不必再经过野鼬的粪便,也能炮制出全世界最棒的冰咖啡。

谈到2013年2月首次在越南开店的星巴克,邓黎原羽不以为然,“它最厉害的是讲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他说,“但是他们卖的不是咖啡,那只是一杯加了咖啡味的糖水而已。它难以改变越南传统的咖啡文化。那些去星巴克的人只是想显示他们的时尚品味,但如果你想品尝真正的越式咖啡,就得到我们这里来。”

不过,和许多生产咖啡、可可、蔗糖的国家一样,越南赚的钱只有咖啡产业的零头。邓黎原羽算了一笔账,“通常,全球咖啡产业每创造20美元产值,咖啡豆种植国只能分到1美元。而大多数利润,都落入了雀巢和星巴克之类的跨国公司。”他决心“打烂”旧秩序。他预计,今后15年内,如果提高咖啡豆生产力,在咖啡豆的烘焙和包装上提高附加价值,越南应该可以从咖啡生产中获利200亿美元。

以生态种植推广“新咖啡主义”

邓黎原羽每天都要喝10杯咖啡。几年前,他到德国买下全球最大咖啡博物馆,将其全盘移植到越南邦美蜀,规模则扩大了5倍。“我要把这里打造成全球咖啡信徒的圣地。”邓黎原羽说,“全球可是有2亿人每天都要喝咖啡。”

在邦美蜀,邓黎原羽还拥有一家占地面积达500公顷的模范咖啡种植园。偌大的庄园中,人们可以观看制作咖啡的全过程——从咖啡豆种植、培育、收获到加工。

邓黎原羽花了大价钱兴建这个种植园,连肥料都从芬兰进口。几年前,他去以色列考察,发现当地的滴灌系统不仅节水省力,而且十分高效,当即引进。现在,他还开始免费给当地的咖啡种植户安装这套系统。“以前我们的咖啡每公顷产量为800多公斤,安装这种系统后的第二年,我们的产量提高到1200多公斤。去年我们全年的产量更是飙升至2040公斤。”种植户马宗说。

不只是咖啡,邓黎原羽还把这种生态庄园的模式推广到了Dalat红酒、PhuQuoc鱼露、BinhThuan火龙果、CanTho皇家五号柚等越南农产品,哈佛大学教授彼得·提莫将这些做法定义为“新咖啡主义”。

未来,邓黎原羽有意在亚洲和非洲等落后地区推广这种绿色农业模式。显然,邓黎原羽把咖啡当作了越南的“软实力”,“如果基于咖啡的绿色农业生态模式经过研发之后在全球推广,越南就能在全球经贸领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彼得·提莫对此深有同感,并指出绿色农业模式应该成为越南经济转型的重点。

彼得·提莫评价邓黎原羽,“看起来他就像一个越南经济大使”。

;

Ⅳ 越南旅游文化特色

越南旅游文化特色鲜明,融合多元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多元文化交融:建筑上呈现中法越融合特色,如胡志明市红教堂是法式红砖建筑,中央邮局有复古穹顶设计;顺化皇城仿故宫格局又融合东南亚风格;大叻疯屋子是超现实树屋建筑。历史遗迹方面,会安古城保留中式会馆、日本廊桥,美山圣地是占婆文明遗址,展现本土与外来文化碰撞。
  2. 自然与人文共生:下龙湾有“海上桂林”之称,是喀斯特岛屿群,2025年还会新增夜宿游船、星空派对;岘港佛手桥造型独特,搭配法式小镇与缆车。此外,迦南岛水椰林可进行簸箕船漂流,山茶半岛能雨林骑行观猴,沙巴梯田4月灌水期有镜面景观。
  3. 市井生活与美食:范五老街是背包客夜市,有河粉、法棍、滴滤咖啡等街头小吃;河内36行街充满传统手工艺品与市井烟火。还能体验会安奥黛定制、灯笼制作工坊,美奈沙丘滑沙与吉普车冲沙,大叻情人谷骑马赏花。
  4. 宗教与民俗:宗教地标众多,像灵应寺观音像、独柱寺,红教堂与中央邮局相邻,体现宗教包容。节庆活动受中国文化影响,春节贴春联、吃粽子,中秋节儿童提灯游行,氛围浓厚。
  5. 性价比与便捷性:物价约为国内三线水平,消费友好,如河粉10元/碗,3星酒店100元/晚,适合“特种兵式”旅游。交通便利,南北狭长地形适合城市串联游,境内有“最美火车线”、长途巴士及短途航班覆盖主要景点。
阅读全文

与越南女人为什么喜欢骑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哪个女人最值得娶 浏览:774
印度高中有哪些 浏览:311
怎么加入伊朗国籍 浏览:440
什么地方能买到印尼水牛 浏览:17
越南机场用什么语言 浏览:272
越南哪里的房价最便宜 浏览:943
干隆把英国欺负成什么样子 浏览:144
中国如何成为联合国导游 浏览:789
越南新款怎么说 浏览:175
缅甸人多久能来中国 浏览:720
中国送了什么给伊朗 浏览:249
越南女人为什么喜欢骑马 浏览:920
中国银行损失多少 浏览:943
怎么到印尼巴淡岛旅游 浏览:788
香港本地人在哪里买印度药 浏览:168
为什么说印度是白人种 浏览:579
印度版阿普斯特叫什么名字 浏览:187
伊朗古名叫什么意思 浏览:946
印度哪里地区人口多 浏览:244
中国有什么发 浏览: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