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越南资讯 > 越南苗族习俗有哪些

越南苗族习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8-09 16:22:46

①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苗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份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使用汉文。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众多,按月份划分,一年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其中,苗年最为隆重,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通常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并在牛鼻子上抹酒以感谢其一年的辛勤劳动。

除了苗年,还有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节日。这些节日大多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社会和宗族差异,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苗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油茶是苗族待客的传统茶饮,将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客人喝了油茶,主人会感到高兴;若不喝,则被视为瞧不起主人。通常,客人要喝三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山泥鳅(晰蜴)腌制后,用来招待贵客,而青菜则在农历过年时食用,一般不切碎。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性服饰较为简单,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则穿开襟上衣,布料多为自产的“家机斑衣”。女性服饰则更具特色,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为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

苗族的居所以吊脚楼为主。吊脚楼通常2-3层,飞檐翘角,并有走廊围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于贮藏粮食、存放农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猪及厕所等。上层为人居住。

苗族的恋爱习俗以歌为媒。农历三月初三,青年男女穿戴整齐,成群结队赶到山头水边对歌恋爱,情同意合者便相邀离去。平时看牛、放羊时也对歌,并赠红。双方父母同意便结婚,如不同意,还有逃婚的习俗。

苗族的婚礼习俗繁琐。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长则半年,就开始哭嫁。对长辈要一个一个地器,然后再送礼物,改变了许多。男女结婚时,女方和来人到男方家吃三天三晚酒,新娘只能同伴娘睡,不能与新郎同床。三天后,新娘与伴娘一起回娘家生活,二年、三年、五年不等。男方有农事需人帮忙,接女方在男方家同住。待女方怀孕后,才能接新娘到男方家长住期共同生活。

苗族的丧葬习俗也十分讲究。老人落气时,要抬到中堂里,坐在正中,备有斗(容器)、凉筛,坐在斗上脚踏凉筛落气。洗尸时,由长教子井里担水,参入桃叶、菖莆叶煮成温水给洗尸,洗过的水(倒入便桶),让其后代每个尝三点,表示吃字不愁,叫“衣饭水”。在死者身上围白线,一岁一根,平时掉的牙齿要保存着,殓时放入棺材内。死后头发禁烧。进棺材时,口含银,手捏茶叶米还要到飞山庙点亮。

② 少数民族之苗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之苗族的传统节日大全

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国内苗族人口达到1000万,在国外的苗族有约二三百万左右。

苗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我收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鼓藏节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苗语叫(nongx hek nes)。鼓藏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每隔3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鼓藏节在杀猪或牛祭祖之前须杀一只雄鸭祷告祖宗神灵,表示每3年一次的祭祖节日来到了。

要杀祭祖的猪是有所选择的,其标准是:阉割后养肥的公猪.体形蹄爪不能畸形,猪毛顺披不能有旋涡,开始杀猪即说鼓藏语,如杀猪叫做“呕官人”,猪死后先用稻草盖,叫做“盖被子”,然后用盖的稻草烧猪毛,叫做“照太阳”。

各家鼓藏节祭祖时,先将猪胸部的大块肉割下来煮熟后切成拳头大的一砣,主人烧香烧纸,把猪肉、猪肝、鱼、糯米饭供于祖宗灵前,然后祷告:“鼓藏十三年,今日来祭奠,山神坐高山,地神守田园,祖宗神灵常佑护。人无疾灾,让我们六畜兴旺,稻禾穗线如牛尾,大米颗粒像黄豆,仓中粮常满。坛里酒不空,小孩无恙天天长,老人长寿随日月,神灵护佑及亲友,年年岁岁得安康.”祷毕,主人便捏糯米饭,抓砣砣肉分送大家吃。这些砣砣肉是猪胸部之肉,称为“仓门肉”。吃时不放盐巴,不加佐料,吃多少自便,但不能乱丢扔。进食时也只能说鼓藏隐语,如吃饱了不能说“吃饱了”,而要说“满仓了”等等,其意旨在吉利。

鼓藏节的活动以踩铜鼓跳芦笙舞为主,一般5一9天。鼓藏节由“鼓藏头”组织,从杀猪或牛祭祖到节日活动的系列程序均由“鼓藏头”组织安排,人们必须服从。

苗年

黔东南方言区苗族传统节庆活动。苗语称努伦。始于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经融水的大年、拱洞、杆洞、洞头、红水、白云到安太、安陲、香粉、四荣而止,以农历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历时3个多月。年前,大家清扫房屋,修整村道,杀猪、做糍粑,做好迎宾的准备。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后姑娘们抢新水、挑金银,小伙子们上山赶牛羊入栏,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初一安龙神,赶鬼邪。初二给已出嫁的女儿送年饭。初三以后上芦笙坡,以村为单位“打芦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节庆期间,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节,村级、乡级坡节无数,坡节除吹笙踩堂,进行芦笙比赛外,还举行斗马、斗鸟、斗牛及对歌、摔跤、鸟枪射击等活动。男女青年自由往来,以歌会友,以笛传情,寻找自己理想的伴侣。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结束。

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酿酒和蒸饭。是日晨,由师公挨家挨户求福,早饭后,大家齐聚社坪、社庙,杀猪蒸饭,烧香化纸,祭拜社神,祈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毕,与土地神共餐同乐。社日忌晾衣、下地劳作、上山烧火、挑柴进寨等。

四月八

苗族敬牛节日。传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时日人不下地,牛不拉犁,上山采来乌米饭树叶和枫树叶,入石臼舂碎,用滤汁泡米蒸成乌糯饭,并杀鸡宰鸭为牛祝“寿”。乌米饭是苗族民间验方,具有强筋护骨、益精养气的疗效。苗族用乌米饭来敬牛,反映农耕社会中牛的特殊作用。

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斗马节

苗族传统节日,浒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山区。当地苗族有以斗马取乐习俗。相传500年前,苗族姑娘都爱嫁勇敢的斗马能手,小伙们爱上同一姑娘,苗王就组织斗马来决定姑娘的归属。以后斗马逐渐演变为盛大节日中的主要活动。

1987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把县庆日――11月26日定为苗族斗马节。节日活动有斗马和赛马两项,最后评出第一、二、三名。斗马节期间,还同时举行传统文化活动。

拉鼓节

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鼓用大泡桐木按尺寸挖成空心,两头用牛皮封紧,鼓桶上通两个气眼。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是时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

③ 苗族的风俗

苗族的风俗有:生活风俗、宗教信仰风俗、婚丧风俗等三个方面。

1、生活风俗

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苗族简介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苗族

阅读全文

与越南苗族习俗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虎内蒙用什么药物 浏览:308
英国人买房每平米大约多少钱 浏览:759
男人去越南一般去哪里 浏览:414
意大利奶冻什么味道 浏览:726
印度国历史共有过多少艘航母 浏览:890
姐姐你好美用越南话怎么说 浏览:276
研究室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429
中国对美国制裁了什么 浏览:591
伊拉克与伊朗军事实力怎么样 浏览:584
伊朗疾病风险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浏览:232
现在的中国哪个城市最有发展 浏览:88
印度为什么会吹蛇 浏览:551
越南人怎么用手机转账 浏览:27
意大利黑手党养什么狗 浏览:428
越南小丽找亲人哪个软件看得到 浏览:594
英国跟中国时间差多少小时 浏览:249
英国王室如何吃鸡蛋 浏览:640
中国网易邮箱怎么填写 浏览:925
在英国去法国签证要多久 浏览:557
越南飞机回国什么不能托运 浏览: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