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近代史上三次移民潮,带走的都是什么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移民不分先后,从清朝干隆年间,几乎是同时开展。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河南和安徽人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
这三次大移民是民间的自发组织,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相反,一开始官方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如闯关东,就是因为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不许汉人居住的,怕是破坏了龙脉。所以山东河北的农民们就想方设法一闯而过,闯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在当时这也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
1、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
2、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
3、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都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
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几乎每次王朝更替的时候,都会随着战乱而涌现出大批的难民,不堪忍受战争的蹂躝而成群结队的,整个家族的,整个村子的,甚至是整个地区的大量外迁。如两晋时期的客家人南迁,北宋末年的中原人南迁,还有民国末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在大陆混不下去了,被赶到几个小岛上,这也是迁,是被动的迁。因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倍尝了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苦。他们往往发出了“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的感叹。
和在官方战争的压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难民相比,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属于民间的自发运动,因为他们不是为了逃避战乱,所以也就没有那种逼不得已,象惊弓之鸟一样的哀怨情绪。没有那种失败、绝望,听天由命,跑到那里算那里的亡命天涯心态。在这三次的大迁徙中,人们都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梦出发的。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勇气,带着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而走上了漫漫的迁徙之路。
满意请采纳
B. 为什么越南人的长相特别像中国人
1. 我刚结束了在芽庄的旅行,在那里,我遇到了两位来自河内的越南女士,她们的外貌与越南中部的本地人截然不同。
2. 的确,我感觉北越人的长相与中国人非常相似。在河内,甚至我们中国人自己都难以分辨出谁是越南人,谁是中国人。
3. 中国人的外貌是多样的。例如,山西人与广东人在外貌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关于“越南人长相特别像中国人”的问题并不明确。
4. 据我所知,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在外貌上有所区别。典型的越南北方人的长相与中国南方人相似,这可能是由于古代两个地区人群的融合。
5. 这是一个消除西方人误解的好机会。许多西方人错误地认为越南人与法国人有种族混杂,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6. 在法国占领越南的不到100年时间里,越南人民对法国人充满憎恶,并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这一点反驳了西方人的一些错误结论。
7. 并不是所有的越南人都长得像中国人。当你向南越走,人们的外貌逐渐展现出更多的东南亚特征。
8. 尽管越南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属于东亚文化圈,但越南南方人在外貌上更像泰国人和柬埔寨人。他们的皮肤较黑,面部特征也更为粗糙。
9. 询问“为什么孟加拉人看起来像巴基斯坦人?为什么美国人看起来像加拿大人?”是类似的问题。
10. 只有越南北部的人长相与中国人有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越南与中国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越南北部的一些人与中国人混居,因此两国有很多具有相同血缘关系的人。
C. 王勃过海探父,为何被改变国籍
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他是山西人,出生在山西龙门王氏望族。王勃从小天资过人,6岁就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
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刚刚修建完乾元殿不久,正在同众人一起观赏,这时有侍卫送来朝中官员推荐的一篇文章《乾元殿颂》。高中开卷阅读,连连拍案称赞,乾元殿颂文采斐然,辞采华丽,堪称一绝。看的高中直夸:真是我大唐奇才。
这件事王勃被官府缉拿,他的父亲也被发配到了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一带。还好赶上高宗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在牢中呆了一年多的王勃被释放了。
之后王勃就准备到交趾去找自己的父亲,这就相当于出国了。他经过滕王阁,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但没成想,因中途遇风暴,王勃一代天才从此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