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越南的新郎却不能出席婚宴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这句古话固然是真的,但是有些地方的风俗你是必须得遵守的,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必须执行的,谁也无法改变。
我们当今社会也有很多像越南新郎不能出席婚宴的奇葩风俗习惯,但这确实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们要提倡这种民俗,在同时,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择,取其精华者,而去其糟粕,这是非常关键的,也许这就是风俗。
B. 求一篇关于越南婚礼习俗的论文…感谢
越南婚礼习俗婚礼是指男女双边两家给自己儿女选好吉日并举行,具有法律与大家公正的仪式,用来庆祝男女两个人开始有自己的生活。越南婚礼的由来按照历史记载的资料,婚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母系关系转向父系关系的过渡时期已经存在了婚礼仪式。当时男女双方走在一起时,只通过礼物,后来是礼制然后逐渐至今就是婚礼。婚礼的意义以前也是现在,婚礼是越南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道德的表现。它既继承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稍微有些改善。在越南人的婚礼中槟榔和蒌叶 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代表了夫妻之间一辈子在一起,互相始终的象征。婚礼不仅是双边的父母能有机会坐在一起而还是家里的家属、亲戚和朋友聚会祝贺新娘新郎白头偕老的机会等等。婚礼是生活上不能缺少的一个仪式。越南婚礼的风俗习惯越南的婚礼习俗趋于多样化,以前因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婚礼上的诸多理解很讲究。儿女婚姻大事是父母的事,俗有句话说“父母放在哪就坐在哪”,基本上都是父母作主、父母说了算。家里有20-22岁左右的男孩就开始准备婚事,一般男方的父母看中哪家的女儿之后会请一个媒婆,媒婆向女嫁提亲,看好女方的基本上均是门当户对。媒婆向女方提亲时要对未来的媳妇的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等各方面得了解。双方的家庭一致同意后,男方父母会向女方的父母相亲,相亲时一般会带上一些茶、酒等礼物,之后男女2个人开始有一段互相了解对方,如果感觉合得来的话、过一段时间就开始办理婚礼的一些仪式。以前婆婆非常重视自己未来的媳妇是否处女,如果婚前怀上了孩子的话那么以后男方的很看不起女方,更加看不起未来的媳妇,家里不幸遭遇上什么不顺的事情、那么他们的眼里都把这事看成是这个媳妇造成的,因此女方的父母对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之前有很多要求。结婚之前,基本上是不允许晚上单独两个人一起去玩,想去的话一定要有另外一个陪同,而且不管是跟谁去、去哪,晚上10点之前都要回到家里来。 越南现在的婚礼的一些仪式基本上是跟以前一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受到西方的影响,结婚之前的男女2个人的关系和来往没有以前那么拘束。现在男女2个人的婚姻大事不是父母的事了、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父母作主,都是由男女两人主动互相了解、而且现在长辈他们几乎也不干涉自己儿女的婚姻,主要是他们儿女以后的生活过得好那么比什么都好。不过不管怎么样未来的婆婆还一样看重未来的媳妇是否处女的,反正双方的父母都要面子。越南女孩子本身也是很保守、大多数还是比较传统,婚前怀孕的是很少见的,或者婚前发生夫妻关系仍然是少见的事,特别是在农村。当男女2个人决定一辈子陪伴在一起之后,男方的父母才向女方的父母进行提亲,相亲。相亲是越南传统婚礼中不能缺少的一个仪式之一,相亲的目的为正式化男女两个家庭的关系。男方父母通过自己的儿子跟未来的丈母娘通知哪天他们来相亲,表示着请女方父母允许自己的儿子跟他们的女儿有正式的男女关系,给他们正式的来往、互相了解,顺便看看自己未来的媳妇长得怎么样、大家互相了解。这天女的一般穿着越南传统的服装奥黛,男的也穿一些正派点的服装。参加相亲的双边家庭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都可以,来相亲时男方当然是不会空手来看,一般会带上一些茶、酒等礼物。 当天、男方的家属和亲人大概有20个人左右会到女方家送礼,参加的有一部分是年轻人负责端、抗一些送给女方的礼物和走在前面的是2个小孩手拿着2个红龙灯,一般走到离女方家100m左右他们要停留以再一次安排前后的队伍,然后走到女方家门口的时候又要留步一会儿,等女方的一个年龄比较老的人出来请他们进来和放鞭炮迎接他们时,他们才能进来(现在越南政府不允许放鞭炮了,这个细节可以放过)。 他们送来的这些礼物中主要有蒌叶、生石灰和100个槟榔、代表着未来的新娘新郎能够活到100岁,因这3种混在一起吃的话会产生一种红色、又甜又香的水、而红色就是爱情的代表,因此这三种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之中的还有2根蜡烛、绿豆饼、酒、茶等等。到了女方家里之后,在女方家神台前面把礼物摆出来,排在两边的是两家庭的家属和亲戚、站在中间的是新娘和新郎,这时候两个家庭会有两个老人家(一般是男的)出来吧那些礼物放好和上香,接下来是新娘和新郎会按照站在旁边的一个人所说的照办和互相给对方戴上戒指等等,在举行这个仪式的过程当中,女方会摆出来一些已经准备好的饭菜来接待男方的人,这个时候男的可以对岳父、岳母叫爸爸和妈妈,女的也一样叫婆婆和公共是爸爸和妈妈了。 订婚仪式结束之后的几个月,按照双方的协商的日期就进行举行婚礼仪式。在结婚这天之前,男方负责提前选好黄道吉日然后又一次跑到女方家向他们提起婚姻大事。这次他们会给女的一些现金用来买一些个人需要用品和婚礼需要的费用。 结婚那天之前的一段时间的双边家庭都比较匆忙,他们要写好请帖、发请帖、要计划好出什么菜,到那天谁负责那份工作等诸多工作。结婚的那天基本上是在家组织的,女方的就需要三天的时间,第一天请人来帐棚和把棚里面装饰的很漂亮,需要的桌子、凳子、碟、碗都要放好、排好,那天煮菜的就有人专门帮煮,还有大鼓队是不可缺少的,因他们对婚礼更加热闹作出很大的贡献。第一天晚上是很热闹的,有亲戚朋友来凑热闹,唱歌,聊天等等。第二天是接待客人来的一天,当天早上新娘和新郎要站在神台前面进行祭拜,谁送什么给新娘就送,剩下来的时间是接待客人的,这天新娘和新郎比较匆忙,整天都要接待客人。接待客人的这一天女方家的跟男方家的一样一般分成3次,上午8-9点是年龄比较老的亲戚和邻居,这时候新娘要穿越南新娘的传统服装奥黛,中午11-12点是年龄年轻的亲戚,下午3-5点左右是朋友, 来参加婚礼的人都要穿好看的衣服、新衣服、这样对新娘和新郎表示尊重、来参加的客人会赠送礼物说着钱,每次会有人上来介绍、唱歌,照相、拍摄等等,这两次新娘就可以穿婚纱了、新娘就穿西服。到第三天早上是男方家来迎接新娘的仪式,当天新娘又要穿越南新娘的传统服装奥黛。男方家过来迎娶新娘的时候、如果相隔比较远的话就坐车、近的就走路。男方来迎娶新娘的人数有25-30个人左右、寡妇和怀孕的就不能参加。 这次男方家带来的礼物跟订婚仪式一样,有槟榔、蒌叶、生石灰和一些其他的,在女方家作礼时,婆婆会送给新娘黄金项链或者耳环,接着是新郎为新娘戴上戒指、新娘为新娘戴上戒指,最后是新娘在她家属、亲戚一起陪同下到男方家,出门的时候新娘一般哭得很厉害以表示对父母的孝顺、舍不得离开。在男方家,新娘和新郎从大门走进去,然后也要在神台前面作礼,之后男方家会把饭菜摆出来接待女方的人。这一天男方家跟女方家一样要请客,新娘和新郎当天再忙着接待客人一天,当天下午的客人都是新郎的朋友来祝福,一起唱歌、喝酒、祝福等等,到下午5-6点就结束。越南人的婚礼到迄今还保存的那些比较讲究的礼节。有一些家庭,房子前面没有小院子用来帐棚的话,或者想简单一点的、那么他们会在酒店、大餐馆等地方举行婚礼,男方家和女方家的所有亲朋友一起来庆祝,不过一些比如新娘新郎互相戴上戒指、婆婆送给新娘的礼物还照样不可缺少。 以前按照越南的风俗习惯,新娘和新郎当天只能穿越南国服奥黛和头巾,而现在的穿着就比较自由了、新娘可以穿婚纱、奥黛、或者裙子,新郎穿西服。在现代的生活中,新娘和新郎会提前在外面一些风景好看的地方进行照婚纱照和拍摄以纪念。
C. 越南的民俗
越南婚礼习俗:居住在越南北部的莱州省的芒族(Mang),属于高棉语族的一个分支。芒族人口并不多,只有大约2300人。芒族人成年后,可以自由恋爱结婚,而不是由父母包办定亲,这种习俗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多见。在结婚时,女方家长并不向男方索要聘礼,而是两家把各自的猪,鸡,酒,粮食等凑到一起,邀请全村的人来举行一个婚礼庆典聚会。
结婚后,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离开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新娘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带走自己的孩子,必须把孩子留给丈夫家的人抚养。
康族(Khang)人与芒族相距不远,但是风俗却大为迥异。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两年,多者长达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的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的姓氏。
库哈族的婚礼
在越南的中部地区(广平,广治,承天-顺化省)居住着孟-高棉语族的另一个分支,库哈族(Khua),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当男孩子和女孩子双方同意结婚后,他们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征求意见。如果双方都没有反对意见,就准备举办婚礼了。结婚庆典分为两个阶段,举办两次宴会。
首先是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交往的一些小伙子到新娘家,把满面羞红的新娘子带到未婚夫家中。第二天早上,男方派两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诉她的父母新娘已经在新郎家了。他们还要带一把剑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的前屋,并被犒赏一顿午餐。
第三天,新娘的家人被邀请到新郎家参加婚宴。然后,新郎和新娘一起带着四只鸡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宣布他们结婚的消息。而且新郎必须在新娘家住3天。
以上是婚礼的第一阶段,基本上都是双方家庭的内部事务。第二阶段是请全村人参加的婚宴,由双方家庭共同准备。但是如果男方家庭不是特别富裕,他们也可以推迟举行全村的婚宴。
抢新娘
在越南北部山区居住的娄娄族(Lo Lo)举行婚礼只能在阴历每个月的第10天到第15天期间举行。娄娄族的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孩子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他说:“我非常爱你,我将向你敞开我的心扉。如果你也爱我,我就把你带回家做我的妻子。”
如果女孩也对男孩有意,她就回答:“你难道不知道我已经爱上你很久了吗?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爱不应该仅仅表现为甜言蜜语。”
这样男孩就明白那个女孩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应该去准备迎娶心爱的姑娘了。
然后过一些时候,女孩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这都是提前计划好了的—她的意中人伙同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孩子家中,然后他们再到女孩家把情况通知她父母。
五天以后,男方的家长到女孩家里提亲。如果女孩的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就要接受罚款。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女方要派两名代表到到新郎家中,并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米饭和鸡肉。
在越南,不同民族的婚礼风俗都有各自的特点。
越南过年习俗:越南的春节从每年农历腊月廿三灶王节开始,过年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整个正月,用越南的民间说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乐”的月份。按越南民间传说,腊月廿三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灵都要回天上去报告这一年的情况,灶王爷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灶王爷一走,就没有神在家看管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洒扫庭除,改建家里一些不敢动的地方,准备过年了。这一天也称之为入除。这与中国民间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显然同源。为了好好送灶王爷上路,让灶王爷汇报的时候高抬贵手,人们都要去放生鲤鱼———灶王爷的坐骑。
入除后就得准备年货。从“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这句民谣里可以看出传统的年货内容。现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买很多肉以备过年还是必需的。生活再怎么好,这腌制的荞头还是留在人们的餐桌上,已经成为过年的传统符号。对联尽管还有人买,但由于汉字已不具备官方文字地位,已经不那么盛行了。蕃杆是免除灾祸的东西,不能少。至于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纸命令,废止了这个传统的过年方式。为了保留过年的气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组织施放礼花活动。年粽则是用于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只有1公斤左右,取天圆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里,春节期间有3样装饰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运的象征。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于气候原因,没有桃花,一般以黄梅花代之。作为一种装饰,不但家里有,商店里有,连各机关单位也都会摆放。与此同时,各单位都会在门口挂上迎接新年的横幅,就是庙宇等场所,也不例外,因为庙宇是越南人过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各文艺单位也会于除夕晚上,在街头组织演出,以营造过年气氛。作为法定节日,越南春节放假3天。家家都会在家里插上国旗,楼房住户就把国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五果盆”是用于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种,在越南语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愿年年有余,丰衣足食,有钱使不完。
过年了,越南人会不远千里万里往家赶,就为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在旧年将过、新年来临之际,摆上香案,迎接新年,称为“年发”。除夕夜,越南人还有“求禄”的风俗。一般有两种:一种称为“采禄”,通常从寺庙祭祖返回时,随手采摘一根带有绿叶的树枝回家,寓意为采集天地神灵赐给的福禄。这根树枝拿回去后,插在家里的神龛前,直到树叶枯残为止。另一种是带一些果品回来,也称之为“禄”,可以分发给朋友亲戚,看作是在散福。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拜祭祖先,同时也拜土地、灶君、百艺师祖,祭品不限多少,但一般都要有粽子、红烧鱼、包肉团、炙肉、腌荞头、牛肉等。供拜完毕,小孩要向家中老人拜年,大人们则要给他们压岁钱。早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吃用苇叶包的糯米粽子。有特色的是“冲年喜”。越南人很看重大年初一第一个到自己家拜年的人。这个人被称作“冲年喜”之人。许多家庭年前都会托一个忠厚善良、有福分的人来“冲年喜”,以求新年的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越南的大年初一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舞龙舞狮,最具特色的活动是下人棋。将中国象棋的棋盘画在地面上,手执木牌(木牌上刻有与棋子对应的车、马、炮等)的人充当棋子坐在场中。对弈时,由棋手调遣,旁人以鼓声催行,颇似金戈铁马的沙场,有较强的真实感,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
年初一的禁忌也颇多,如:不能吵架、不能讲粗话、不能借东西、不能讨债;还有不能干农活,否则会惊动土地神,庄稼会遭殃;初一还不能扫地,即使扫了地也不能倒垃圾,要等3天后能动土时再倒。初二、初三两天,已成家立户的男子,若父母健在,必须向父母致以新年问候、敬赠礼品;若父母已去世,则要带上供品,到长兄家拜祭父母之灵。初四,人们烧化纸钱、纸衣,以祭送祖先。这天,一家大小要共聚一堂,再吃一顿团圆饭。正月期间,越南民间常有许多活动,统称为“赏春”。有赏水仙花、闹花灯、唱戏、民歌对唱、礼拜寺庙、游览名胜古迹等。
越南各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过节特色。如苗族在除夕夜习惯以齐放猎枪代替鞭炮,先到溪边烧香祭礼后方打水回家煮年夜饭;吃年夜饭前要祭祖,饭后不能喝汤,认为喝汤会使庄稼受淹;春节期间,全村或几个村的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赛歌、跳民族舞、抛绣球等活动。
越南居住习俗:越南人的住房,各民族各具特色。越族人住房一般为土平房或砖瓦平房,住房直接建在地上,房顶是人字架。房屋布局,中为堂屋,两侧为耳房。房后常挖有池塘。房前大多建有院落,有水井、洗澡间和厕所等设施。房檐下常置有一排水瓮或修有储水池,用以接储饮用的雨水。房前屋后常有几棵槟榔树。屋内正房中央的墙壁设有供台,供奉祖先的牌位。
农村住土房或竹屋很普遍,上边覆盖稻草,墙用稻草和泥抹成。房屋正面一般开一扇窗,用油纸糊上,厨房一般紧连着畜舍。泰族、岱依族、侬族、芒族等少数民族,一般住竹木结构的高脚屋,楼上住人,楼下为厨房和家禽畜栏。
越族人的基本居住单位为村,几十户以至上百户组成一个自然村,竹丛和椰林又成为大多村庄的标志。多数村庄建有祠堂或宗庙,是村民平日闲聚和节曰举行庆祝活动的场所。竹丛、椰林、槟榔树和祠堂构成了越族人的村庄特征。
D. 越南令人发指的饮食习惯
越南盛产大米,人们曰常的主食是粳米,有的民族食糯米为主(如泰族)。同时也有一些杂粮,如玉米、木薯、马铃薯等。家常饭食是大米饭、清水煮空心菜、浇鱼露和小螃蟹汤。其中用木鳖(一种蔬菜类植物)果汁拌的糯米饭特别受到喜爱,这种饭看上去晶亮鲜红,味甘且有滋补作用。米饭一般用锅煮,但在山区也有常用青竹筒烧饭的,糯米则通常用甑子蒸熟食用。面食主要是烤饼和馅饼,越南人喜欢用米粉做馅饼、薄饼,以及各种各样的粉条。烩米粉、牛肉粥也是受欢迎的大众食品。越南的大型方、圆糯米棕子是特色食品,过节时食大个糯米粽子。
副食品有各种蔬菜、肉、禽、蛋、鱼等。猪肉、牛肉、鱼肉和鸡肉是主要肉食原料。调味品主要有豆酱和鱼露。餐具为中式的碗、筷等。
越南邻近我国,广东菜馆在这里早有开设,越南人受广东口味影响较深,喜欢喝中国茶,喜欢吃鱼、虾、鲍鱼、海参、鱼翅、瘦肉和鸡,也爱吃狗肉。吃莱口味宜清淡,不喜欢吃辣,喜欢吃糖醋类和醋溜类莱肴。烹调喜炸、清蒸、烧卤等。不论城市或乡村,火锅都是经久不衰、受人欢迎的。越南人爱用花生油烹制菜肴。特别喜欢用干蒜瓣来炒牛肉。竹笋是越南人喜吃的莱肴。
越南海岸线长,海产多而价廉,在一些沿海城市如芽庄等,餐厅供应的海鲜很有特色。越南的湖泊、河港、水塘也很多,所以鱼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鱼的吃法多种多样,熬、煎、煮、腌等。越南人将一些墨鱼、虾或鱼肉等腌过,将炭炉放在餐桌上,上铺铁网,客人就将墨鱼等放在网上烤熟,很受游客欢迎。尤其喜欢食用鲜鱼加工而成的“鱼露”,鱼露是鱼肉和盐溶化而成的汁液。鱼露是佐餐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故有“看鱼露下饭”之说。农村中还喜欢做小螃蟹汤。
越南人喜欢青菜生吃。在越南餐馆就餐,您可能会常常看到越南人将鲜绿欲滴的各种青菜生吃,这是越南的传统吃法。青菜主要有洗净的空心菜、生菜、绿豆芽,还有各种香菜,如芫荽、薄荷等。生吃的青菜要蘸作料,主要是鱼露、酸醋和鲜柠檬汁。越南地处热带,气候炎热,青菜生吃有生津降火的作用,且有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
到越南旅游,不可不品尝越南的小吃,可以到大排档去,在那里才能尝到地道的越南小吃,以一饱口福。首先应该品尝河内的螺蛳粉和汤河。在胡志明市,可以品尝富有特色的牛肉火锅。这种火锅最大的特点,是锅底用酸醋来做,将切成薄片的瘦黄牛肉放人翻滚的酸醋中略为一涮,然后蘸上作料,伴以切成细丝的空心菜、生菜和各种香莱,吃起来回味无穷。
越人最喜食的佳肴是孵化十天、半月的鹅蛋,鹅蛋用沸水煮熟,然后趁热放在摆有香草和红辣椒的碟子上食用。美味食品还有煮蚕蛹,蚕蛹加少量蔬菜,用薄饼裹好,煮熟。美味佳肴中还有一味,即香蕉叶裹生咸肉。
越南的素菜较为有名,可以用豆腐为原料煮出许多味道不同的菜式,再加上各种蔬果,令人百吃不厌。
酸汤也是胡志明市的一道特色菜肴。酸汤并不是用酸醋做的,而是用一种当地出产的酸子,酸子是一种当地生产的形如刀豆的豆科植物的核,带有酸味。酸汤中除酸子外,还放斑鱼、豆芽、蕃茄和香莱,煮出来的汤味道极为鲜美。
越南特色小吃
鱼露
鱼露是越南人喜欢的一种佐餐调料。鱼露的加工制作十分繁琐复杂。在产鱼旺季,将鲜鱼装进鱼筐,用脚践踏以去鱼鳞,后除去内脏,洗净,装入专门用来制造鱼露的大木桶内,放人适量的盐巴,在木桶的下部放置一根小管导人另一空桶内,三五天后,将原空桶中的鱼汁倒入鱼桶中,待其流满后再倒回去,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流出的鱼汁便是鱼露原汁。将鱼露原汁运回家,装入大桶或大瓮中,放在炎热的日光之下曝晒20天左右,就成鱼露了。将鱼露分装到玻璃或瓷瓶中,密封,打上商标,留以食用或拿到市场上出售。鱼露的整个制造过程,共需五六个月之久。鱼露置于阴凉干燥处,妥善保存,常年不坏。在越南各民族中,岱人的“田鱼露”颇负盛名,远销越北山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中。
鱼露刚吃起来有股异味,随后您会感到别有风味。京族人善于将一种土名为“卡喀姆”的小鱼加工成鱼露,长期保存起来,供淡季食用。鱼露营养丰富,既可供人们日常直接食用,也可当作菜肴的调料。无论什么菜肴,只要放上适量的鱼露,菜的味道就会变得鲜美可口,这是越南的一种独特风味食品,不可不尝。
鸡粉
河内的鸡粉久负盛名,鸡粉用料讲究,除鸡丝外,还配有肉丝、蛋丝、木耳丝、葱丝、香莱丝。蛋丝制作独特,摊成薄薄的片,切成细细的丝,撒在粉上,加上红的、白的鸡丝,吃鸡粉时,桌上还摆有切开的鲜柠檬,轻轻一挤,几滴柠檬汁落人碗中,吃起来更加爽口。一碗鸡粉比螺蛳粉贵一倍多,约5000盾,值得一尝。
螺蛳粉 这种圆粉条比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略细,使用优质大米,粉质细腻柔韧,白净透明,吃起来很爽口,螺蛳是现挑现吃,用竹针挑出放在粉中,然后加上螺蛳汤、辣椒和其他调味品。
汤河
这是越南很地道的食品,将河粉放在汤内一烫,上面铺上配料,再加上汤,就成为汤河。配料有鸡丝、猪手、生牛肉等,是最廉价、味好的食品。
牛肉粉
使用的米粉用优质大米制作。牛肉粉的做法是,将一大块精黄牛肉加上各种作料后,下锅煮熟,然后切成薄薄的小块,将米粉在开水锅中烫后,加入牛肉、牛肉汤和各种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虾饼
虾饼也是越南一道有名的小吃。虾饼的做法是将加了调味料的面糊裹上新鲜的大虾放人油锅中炸,出锅后香味扑鼻,吃起来,香酥可口。
肉粽
肉粽是越南的传统美食。过去,一般的越南人家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上。这种肉粽是完全用肉做成的,在农村,每当春节来临前,各家各户都要做肉粽。将上好的瘦猪肉加入各种香料,放人石臼中舂成糊状,然后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裹成粽粑状,放人锅中煮熟。吃前切成块或薄片蒸热,蘸以鱼露和胡椒粉,味道鲜美。
春卷
春卷是越南的名点,越南的春卷皮用糯米做成,薄如蝉翼,洁白透明。将春卷皮裹上由豆芽、粉丝、鱿鱼丝、虾仁、葱段等做成的馅,放人油锅中炸至酥黄。吃时,用玻璃生莱裹上春卷蘸以鱼露、酸醋、辣椒等作料,酥脆不腻,十分可口。
绿豆糕
这是越南传统糕点。绿豆糕选用上等绿豆,磨成十分细腻的粉末,再加上精白糖和油脂,吃起来酥软香甜。上等的越南绿豆糕出产于离海防不远的海洋(地名),且以金龙牌为最佳,海洋绿豆糕包装精美,旅游归来带上几包,可用以馈赠亲友。
灌肠
越式灌肠也是越南人喜欢的美食。其做法是用猪瘦肉末和各种香莱,灌人猪小肠中,然后煮熟。吃前切成节,蘸上各种调料。
烤鱿鱼
这是胡志明市小吃的一大特色。小车上有一盆通红的炭火,一旁摆着鱿鱼干。鱿鱼大小随顾客自己挑,鱿鱼放到炭火上烤得焦黄后,再压成又长又大的薄片,然后涂上黄皮酱、辣椒酱等作料,卷起来吃。
水果
越南四季都有水果珍品,有名的果品,有香蕉中的腊蕉、苹果蕉,橘中的李仁橘、前江橘,柚子中的青茶柚、边和柚,菠萝中的槟力菠萝,芒果中的高岭芒果,菠萝蜜中的处女蜜,荔枝中的清河荔枝、邦美蜀荔枝等。榴莲更是味道香美的果晶。
越南服饰文化
越南国服
越南女子习惯在正式场合穿着国服“长衫”。长衫是越南女性独特的传统服饰,通常以丝绸类质料轻盈软薄的布料裁剪,款式类似中国旗袍,但衣裤自腰以下开高衩,配上同花式 或白色布料的宽松长裤,不论蹲、坐、骑车都很方便。
越南长衫除了手工精细考究外,还不相当讲究穿着的身段,因此每个人穿起来都非常合身好看,个人和衣服都格外凸显啊娜多姿。头戴竹笠、身穿开叉长衫及一袭长裤,恐怕是大多数人从越战片中或图片获得的“越南人”印象,但如果你是乘搭越南航空公司的飞机到越南,机上空中小姐的传统 服饰,一定会使你忍不住多看两眼。
这种已成为越南国服的传统服装“ao dai”,有点类似中国 的旗袍。长衫部份,腰部以上剪裁合身,腰部以下宽敞,左 右各开叉至腰部,内着宽筒喇叭裤。极尽合身的上衣,配上飘逸的裙摆及长裤,无疑将娇小玲珑的身段衬托得更优美, 特别是开叉下似隐若现的白晰小腹,更不时流露万种风情。
现在越南女性所穿的国服,无论在布料、色彩,或款式方面 ,都较从前多些变化。例如,从前的裙摆比较长,而现在的 长度约离地面十至二十公分,年轻少女则偏好及膝的长度,方便驾驶机车。此外,从前的服装颜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妇 女喜好茶色,中部妇女偏爱紫色,南越妇女多着白色或前面 绣花,但目前几乎没有分别。为了特意强调传统国服的优雅 ,西式高跟鞋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配件。
数十年前,越南妇女在外出或见客人时,多着“Ao Dai”,但自一九四五年革命成功后,政府曾经针对服装作过改革, 于是着这类服装的人渐渐减少,加上实际上的方便和受西方 文化的影响,目前这种国服几乎只有在结婚、庆典或选美会上才可见到了。
近年来,越南政府也开始鼓励妇女在正式场合穿着国服,同 时也规定初中以上的女学生以传统服装为校服,所以当我们 在胡志明市街道上,时有遇到穿着传统服装的竟然都是女学 生。
大慨因为“革命任务”的需要,一九五四年南北越分裂后,北越政府将越南服装作了一次改革,中部、北部妇女以穿白 短衫“Ao Baba”黑色长裤,短衫为圆领、长袖,前面有扣子,两旁有口袋,有点像日本式的睡衣。
除了长袖外也有人穿半袖或无袖的短衫,短衫几乎都在长裤外。(一套劳苦大众的打扮)最 近,年轻的妇女也逐渐改变样式,摆脱过去“革命年代”单调的式样。当时北越地区的男女老少,清一色“Ao Baba”外,也有所谓的人民服(即蓝色工人装)军人的服装也差不多同 款(颜色为绿色),这位服装设计师应该得‘百搭万用服装设计大奖’。
南越的女性,受西方文化较深,服饰上也较为西化,特别近年来对外开放,国外的时装充斥市场,年轻人似乎将牛仔裤视为“现代”的符号,而胡志明市也有不少女性开始穿着西式裙装,甚至在某些场所也可看到迷你裙。当然,大多数的越南妇女仍然相当保守,坚守穿长裤的传统。
冬天时,中、北越气温较低,但年轻的一辈,不愿穿棉袄,而改穿毛衣或夹克,南越气温较 暖和,几乎终年如夏,一件外套就可以度过整个冬天。
和许多民族一样,越南人在婚、丧、喜庆等重要节日中,也有特别的服装,例如,在传统结婚典礼时,新郎和新娘都必须穿着正式的传统礼服。新郎身穿绢质黑色或深蓝色长袍,头戴同色布帽,新娘穿白绢质黄色国服,外披白纱长衫,头戴黄色布帽。由于部份越南人信奉天主教,所以结婚时也着西式白纱举行婚礼,而也有愈来愈多的年轻人偏好西式礼服,因此出租西式礼服的商店到处可见。丧礼时,家属需着素色的传统服装,头上绑白布条,而参与祭祀的男性需着黑色服装,女性则着素色服装。
笠帽
提起越南服饰,当然也不能不介绍最能代表越南特色的帽子 ── 竹笠
越南的竹笠,是用草和竹子编成,质轻、透气、防晒及防雨,非常适宜低纬多雨的气候,它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圆锥状的造型。据说,越南的斗笠是为了配合从前农民们的长发。大约在二十世纪初,当时,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外出耕作时,为了方便,必须用布将头发缠在头顶上,而可大可小的圆锥横切面,恰好能适应各种尺寸的头,于是这种形式便一直流传下来。即使到了今日,无论农村或城市,也无论男女老幼,这种斗笠仍然广受喜爱。越南笠帽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不论是外出工作或上街都会戴着它,长久以来早已成为越南人的标志之一,而到越南的观光客更喜欢带回家做纪念,使越南的笠帽走入艺术的层面。越南笠帽最出名的莫过于顺化笠帽,不但做工精细,质材也特别考究,例如必须选择青嫩足岁的叶子,因为若太老色泽易变黄、粗糙且不够柔嫩,有了适当叶片之后,更要有适宜的曝晒时间,然后放在火上烤得刚刚好,才不会让叶片变得斑剥或起麻点。此外,顺化笠帽在两层叶片之间,还会加上顺化古城表征的透明图案,有时也会是一首歌谣或古诗,相当别致。
漆器
越南漆器的制造技术最早可溯至三~四世纪,其产品包括画作、屏风、盒子、花瓶、托盘及棋盘等,目前并且已渐渐成为越南的出口大宗。漆器的制作过程颇为繁琐,首先需选好画板,在涂上数层漆料之前皆不可有任何损坏或刻痕。选好画板后,先涂上薄溥的一层棉花或丝料,再涂上一层漆,然后放在阴湿的地方2~3天,等掠乾再涂另一层漆,为了使表面光滑,漆匠通常会再涂上一层由磨粉、锯屑及陶土制成的漆料,等这些涂料乾了之后,再用湿的浮石来琢磨画板的表面,每次涂上新漆之前都必须用几天的时间来掠乾画板,经过4~5道重复的手续后,才能开始在画板上作画。
如果漆匠选择蛋壳或其他软体动物的壳,还必须将图案的形状刻在上面几层的漆料上,再用黑色的漆料将凹处涂黑,这些黑色涂料具有黏着性,只需用小铁槌轻敲图案上的蛋壳便可使之附着在上面。越南漆器的制作过程实在是相当繁琐,因此,越南人也不断在研究扩展漆器艺术的潜能,使越南漆器成为细致且富创意、颇富民族特色的艺术。
胡志明鞋
“胡志明鞋”也是世界有名的越南鞋。原来在革命之父胡志明领导越南对法作战时,许多军民,拿从法军夺来车辆的轮胎作成凉鞋,既耐用又方便,又不用钱购买,几乎人脚一双,于是称为“胡志明鞋”,现在经济开放了,则改为用皮或合成皮制作,成为一般人民的外出凉鞋,但一些年 轻人还是喜欢穿皮制的拖鞋出街。
E. 越南全国拥有9700万人,普通家庭结婚,到底需要多少彩礼
在越南结婚普通家庭大约需要2000块钱左右,还需要至少100斤猪肉,100斤酒,和20只以上的鸡。因为按照越南规矩,女方家庭留现金,以后需要用这些猪肉和酒宴请自己的好友亲朋。
越南城市和农村的彩礼钱差距挺大的。农村因为过于贫穷,所以导致他们的彩礼钱并没有太多。如果你这个国家很发达,国民很有钱,当然那个彩礼也会随之增加。对于那些普通家庭100斤猪肉估计也够新郎家庭发愁的。
那些中等收入的家庭,一个月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在5000元以上,这些中高收入家庭的婚礼就非常讲究。在越南的中产家庭基本上会采用西式婚礼。
F. 在越南,女子结婚男方一般要给多少彩礼呀
在越南,男方给女方的彩礼数额没有固定标准,会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相对较为传统和朴素,可能包括一定数量的现金,大概在数千万越南盾,折合成人民币可能是几万元,此外还会有传统的礼品,如几头猪、若干米酒、糕点等,这些礼品承载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也是对女方家庭养育之恩的一种感谢方式。
而在城市里,由于生活水平和观念的差异,彩礼形式更为多样。现金数额可能会更高,有的家庭会给十几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几十万元,除现金外,也可能会搭配珠宝首饰、房产等贵重物品。一些受现代观念影响较深的年轻夫妻,对彩礼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更注重感情和婚后的生活质量,彩礼的金额和形式也会根据双方家庭的协商灵活确定 。
G. 越南人的生活风俗
与中国人一样,越南也是按照农历过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但是没有重阳节。
越南最重视的民族传统节日是春节,春节期间,越南有合家团圆,放鞭炮.粘春联.拜年的习俗.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吃用黄精叶包的糯米粽,一般都有一公斤重.春节期间,越南人的家族中还有三样必不可少的节日装饰品:含苞欲放的桃枝,金桔和一个装有五种水果的五色果盘。
越南民乐和舞蹈
越南是个特别重视传统的国家,越南人身上许多传统的东西仍旧完好地保存着。同时,越南民俗里也有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20世纪的战乱和社会体制所留下的。
称谓: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越南人的称谓就是典型的“新旧混杂”。越南人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在国家机关、工作单位和越军部队里,一般称同志,但在最熟悉的人之间,也是称兄道弟,而不称同志。见面时,通行握手礼,苗、瑶族行抱拳作揖礼,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如高棉族)多行合十礼。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
越南宗教:越南人尊儒,拜祭妈祖.多数人信仰佛教或天主教,少数人信高台教.
孔庙
高台教
妈祖庙
礼节:在越南人家里有许多的礼节,一般地讲,在越南人家里不能用脚指物,席地而坐时不能用脚对着人,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不能睡在妇女的房门口和经常来往的过道上,不准进入主人的内房。在少数民族家中,绝对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间里。进屋要脱鞋,否则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敬老的习惯,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条凳子专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准坐。
待客:越南人待客非常热情,有些少数民族常用本民族最喜爱喝的酒和爱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坛酒,即轮流用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
越南婚俗
婚娶:按照越南颁布的婚姻法,越南实行一夫一妻制,规定男的20岁,女的18岁才能结婚。男女青年到了结婚年龄,在农村,一般要通过媒人介绍,然后男女双方见面相亲,最后由男女双方父母决定,如同意,男女青年必须到乡政府进行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后正式举行婚礼即成夫妻。结婚形式有娶媳妇和招郎入赘两种,娶妻、居夫家是最普遍的形式,而招郎入赘则不多见,只有个别少数民族有这种风俗,如傣族青年人要结婚则需入赘,入赘时间一般为8年,8年后才能正式举行婚礼。越南农村青年男女的新婚礼非常热闹,男女双方家庭都要大摆宴席,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以示庆贺。越南提倡婚姻自由,现在城市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结婚较普遍。
越南北部蛮族一些部落中,结婚时有一种让旧情人先占“初夜”的“谢恩”婚俗。一个新娘在婚前,往往同时有三四个情郎,在同其中的一个订婚后,便同其他人断绝关系。但按传统习俗,新婚之夜新娘并不在洞房,而是去找旧情人共枕一夜,以示“谢恩”之后,也就与旧情郎断绝一切来往,完全忠于自己的丈夫,不会再有其他的不轨行为了。
H. 越南人吃饭主食是什么
以大米为主。
越南人的饮食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烧烤为主。他们吃饭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粮以大米为主,爱吃粳米,也吃杂粮。
肉类有猪、牛肉和鱼,尤其喜欢用鲜鱼加工成“鱼露”。“鱼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料。蔬菜以空心菜为主,也种白菜、黄瓜、南瓜等。农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镇的部分居民有嚼槟榔果的嗜好。
(8)越南农村结婚吃什么扩展阅读:
越南人的习俗
古代越族人从择偶到成亲要经过六个主要仪式,即:纳采、问名、纳吉、请期、纳币和迎亲。如今这些仪式已被简化,仅剩下提亲、订亲和迎亲。
提亲是男女双方家庭互相见面,正式建立起两家的婚姻关系。男方家到女方家,请女方家允许男女双方在做出结婚决定前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对方。
提亲之后是订亲。订亲的聘礼是根据女方家提出的要求准备的,通常包括槟榔和蒌叶、酒、茶叶、冰糖莲子、糕点等。彩礼将放在女方家的供桌上,并上香祭祀。随后,一小部分彩礼将退还男方,作为“回礼”。
I. 越南农村女人为何更愿意嫁来中国
其实相信大家也听说过不少越南新娘的事,越南这个国家经济相对中国来讲是贫穷的,另外越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在越南的农村女人基本上都是干农家活。越南男少女多,这在婚嫁上面会有不少的女人外嫁他国,其中很多都嫁来中国了,为什么不嫁邻国?
这不得不说到中国农机的成功,在越南农机越南产只占了30%,而70要靠进口,其中中国占了80%,也因此在越南农村女人对中国最为了解和认知,还有就是越南农业非常依赖我们中国市场。
越南的女人其实身材都很好,主要是身材匀称,可能这也是劳动的效果。在中国重力活基本都是男人干的,但是在越南,女人干重力活也是很常见的事,毕竟由于经济的落后,加上男尊女卑观念严重,农村女人生活还是比较贫苦的。
对于婚嫁,中国和越南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女人的眼里,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房子、没有车子,估计没什么女人会嫁给你。但是换在越南,情况就大不同了,只要是个正常的男人都不愁找不到老婆,可想而知了。越南女人渴望改变现状,想和丈夫平等生活,所以也越来越想嫁到国外,特别是中国,因为中国男人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