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奥运会奖牌是由什么图案组成的有什么作用呢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冠军获得的是一枚银质奖章和一个橄榄枝做的花冠,亚军获得的是一枚铜质奖章和一顶桂冠。此奖章是由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设计的。
⑵ 意大利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
奥运会吉祥物是内韦和格利兹。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吉祥物是拟人化的雪球和冰块,分别叫做内韦和格利兹。代表着冬奥会不可或缺的两大基本要素:雪和冰。在这两个吉祥物中,女孩内韦穿红色衣服,流畅圆润的形状代表运动的和谐和优雅,男孩格利玆穿蓝色衣服,棱角分明的外形代表运动员的力量和毅力。
奥运会吉祥物
吉祥物是奥运会形象特征,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以其富有活力的为人们所喜爱的独特形象,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当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传达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营造奥运会的节日氛围,是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所有奥运会识别项目中的其他形象无法比拟的。
⑶ 自学考试的题型是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的名字是( )
A.雅典娜 B.维纳斯
C.阿弗洛狄特 D.阿耳忒弥斯
3.“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伊利昂纪》构思巧妙,围绕的结构线索是( )
A.阿喀琉斯的一次发怒 B.阿喀琉斯的两次发怒
C.阿喀琉斯的三次发怒 D.阿喀琉斯的四次发怒
5.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
A.整个中世纪的文学 B.中世纪初期的文学
C.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D.中世纪后期的文学
6.莫里哀在讽刺喜剧《伪君子》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
A.阿巴贡 B.答尔丢夫
C.奥尔贡 D.史嘉本
7.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是( )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浮士德》
C.《阴谋与爱情》 D.《强盗》
8.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戏剧是( )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笑剧
9.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
A.耶拿派 B.海德堡派
C.湖畔派 D.十二月党诗人
10.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 )
A.《傲慢与偏见》 B.《艾凡赫》
C.《勒内》 D.《黛尔菲娜》
11.《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 )
A.卡门 B.爱玛
C.玛丽•巴顿 D.蓓基•夏泼
1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
A.巴黎和伦敦 B.巴黎和柏林
C.里昂和伦敦 D.伦敦和曼彻斯特
13.左拉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
A.《艰难时世》 B.《高老头》
C.《萌芽》 D.《巴马修道院》
14.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 )
A.“多余人”形象 B.“忏悔贵族”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15.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诗歌体式是( )
A.商籁体 B.温柔的新体
C.阶梯式(楼梯式) D.英雄对偶体
16.20世纪英国着名作家劳伦斯大胆描写性爱,歌颂人性复归的作品是( )
A.《虹》 B.《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C.《恋爱中的女人》 D.《羽蛇》
17.法国现代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了一部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新小说”先声的长篇小说,它是( )
A.《蒂博一家》 B.《爱的荒漠》
C.《伪币制造者》 D.《人的命运》
18.德国作家黑塞通过主人公身上“狼性”和“人性”的对立反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知识分子孤独、彷徨和苦闷的作品是( )
A.《森林狼》 B.《草原狼》
C.《暗夜狼》 D.《荒原狼》
19.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取材于古希腊悲剧《报仇神》所创作的剧作是( )
A.《禁闭》 B.《死无葬身之地》
C.《毕恭毕敬的妓女》 D.《苍蝇》
20.目前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古老的史诗是( )
A.《罗摩衍那》 B.《吉尔伽美什》
C.《埃涅阿斯纪》 D.《摩诃婆罗多》
21.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
A.《古事记》 B.《日本书记》
C.《风土记》 D.《万叶集》
22.中古波斯着名诗人菲尔多西的代表作是( )
A.《果园》 B.《王书》
C.《蔷薇园》 D.《蕾丽与马季侬》
23.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作品是( )
A.《五卷书》 B.《故事海》
C.《一千零一夜》 D.《卡里莱和迪木乃》
24.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戈丹》 B.《戈拉》
C.《我是猫》 D.《舞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有( )
A.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B.骑士文学
C.英雄史诗 D.城市文学
E.教会文学
26.《神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
A.梦幻 B.象征
C.寓意 D.首次使用意大利民族语言
E.工整协调
27.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 )
A.拉封丹 B.拉辛
C.莫里哀 D.布瓦洛
E.高乃依
28.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喜剧有( )
A.《伪君子》 B.《私生子》
C.《费加罗的婚姻》 D.《塞维勒的理发师》
E.《阴谋与爱情》
29.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
A.狄更斯 B.萨克雷
C.盖斯凯尔夫人 D.夏绿蒂•勃朗特
E.爱米莉•勃朗特
30.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有( )
A.魔幻现实主义 B.未来派
C.表现主义 D.象征主义
E.荒诞派戏剧
31.海明威小说中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品有( )
A.《太阳照常升起》 B.《丧钟为谁而鸣》
C.《老人与海》 D.《永别了,武器》
E.《午后之死》
3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有( )
A.夏目漱石 B.川端康成
C.小林多喜二 D.大江健三郎
E.芥川龙之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3.“布莱希特体系”
34.黑色幽默
35.《旧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37.简述“拜伦式英雄”。
38.简述卡夫卡小说《城堡》的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40.论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41.举例分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个人奋斗者形象及其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请采纳。
⑷ 文学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的名字是()
A.雅典娜 B.维纳斯
C.阿弗洛狄特 D.阿耳忒弥斯
3.“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伊利昂纪》构思巧妙,围绕的结构线索是()
A.阿喀琉斯的一次发怒 B.阿喀琉斯的两次发怒
C.阿喀琉斯的三次发怒 D.阿喀琉斯的四次发怒
5.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A.整个中世纪的文学 B.中世纪初期的文学
C.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D.中世纪后期的文学
6.莫里哀在讽刺喜剧《伪君子》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A.阿巴贡 B.答尔丢夫
C.奥尔贡 D.史嘉本
7.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是()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浮士德》
C.《阴谋与爱情》 D.《强盗》
8.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戏剧是()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笑剧
9.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 B.海德堡派
C.湖畔派 D.十二月党诗人
10.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
A.《傲慢与偏见》 B.《艾凡赫》
C.《勒内》 D.《黛尔菲娜》
11.《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
A.卡门 B.爱玛
C.玛丽·巴顿 D.蓓基·夏泼
1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巴黎和伦敦 B.巴黎和柏林
C.里昂和伦敦 D.伦敦和曼彻斯特
13.左拉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A.《艰难时世》 B.《高老头》
C.《萌芽》 D.《巴马修道院》
14.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
A.“多余人”形象 B.“忏悔贵族”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15.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诗歌体式是()
A.商籁体 B.温柔的新体
C.阶梯式(楼梯式) D.英雄对偶体
16.20世纪英国着名作家劳伦斯大胆描写性爱,歌颂人性复归的作品是()
A.《虹》 B.《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C.《恋爱中的女人》 D.《羽蛇》
17.法国现代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了一部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新小说”先声的长篇小说,它是()
A.《蒂博一家》 B.《爱的荒漠》
C.《伪币制造者》 D.《人的命运》
18.德国作家黑塞通过主人公身上“狼性”和“人性”的对立反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知识分子孤独、彷徨和苦闷的作品是()
A.《森林狼》 B.《草原狼》
C.《暗夜狼》 D.《荒原狼》
19.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取材于古希腊悲剧《报仇神》所创作的剧作是()
A.《禁闭》 B.《死无葬身之地》
C.《毕恭毕敬的妓女》 D.《苍蝇》
20.目前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古老的史诗是()
A.《罗摩衍那》 B.《吉尔伽美什》
C.《埃涅阿斯纪》 D.《摩诃婆罗多》
21.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A.《古事记》 B.《日本书记》
C.《风土记》 D.《万叶集》
22.中古波斯着名诗人菲尔多西的代表作是()
A.《果园》 B.《王书》
C.《蔷薇园》 D.《蕾丽与马季侬》
23.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作品是()
A.《五卷书》 B.《故事海》
C.《一千零一夜》 D.《卡里莱和迪木乃》
24.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戈丹》 B.《戈拉》
C.《我是猫》 D.《舞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有( )
A.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B.骑士文学
C.英雄史诗 D.城市文学
E.教会文学
26.《神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
A.梦幻 B.象征
C.寓意 D.首次使用意大利民族语言
E.工整协调
27.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 )
A.拉封丹 B.拉辛
C.莫里哀 D.布瓦洛
E.高乃依
28.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喜剧有( )
A.《伪君子》 B.《私生子》
C.《费加罗的婚姻》 D.《塞维勒的理发师》
E.《阴谋与爱情》
29.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
A.狄更斯 B.萨克雷
C.盖斯凯尔夫人 D.夏绿蒂·勃朗特
E.爱米莉·勃朗特
30.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有( )
A.魔幻现实主义 B.未来派
C.表现主义 D.象征主义
E.荒诞派戏剧
31.海明威小说中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品有( )
A.《太阳照常升起》 B.《丧钟为谁而鸣》
C.《老人与海》 D.《永别了,武器》
E.《午后之死》
3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有( )
A.夏目漱石 B.川端康成
C.小林多喜二 D.大江健三郎
E.芥川龙之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3.“布莱希特体系”
34.黑色幽默
35.《旧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37.简述“拜伦式英雄”。
38.简述卡夫卡小说《城堡》的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40.论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41.举例分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个人奋斗者形象及其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⑸ 古巴民族英雄马赛奥的纪念碑是什么样的
古巴民族英雄马赛奥的纪念碑,坐落在海滨大道最繁华的中段,周围是一个有喷泉的公园和一个演出广场。在高高的碑座上,这位黑人将军骑着前蹄腾空的战马,挥舞战刀,正呼唤着千军万马勇敢地冲向敌人。碑座的前部,雕塑着英雄母亲的形象。她曾带领孩子们宣誓,要为祖国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马赛奥实现了这一誓言,鏖战半生,多次负伤,最后战死在哈瓦那城下。他是古巴人民最敬仰的民族英雄。
⑹ 各届奥运会标志的含义
奥运会会徽是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徽记,亦称奥运会会标。历届现代奥运会(包括冬季奥运会)的组委会都要为所举办的奥运会设计会徽。会徽的图样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特征。
早期会徽的艺术表现与奥林匹克宣传画一脉相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会徽渐渐走出了宣传画的模式,设计趋于简洁抽象,蕴意深刻。可以说,会徽是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艺术性标志。
奥运会会徽是该届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各届奥运会的会标,未经奥运会组委会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和为商业服务,从而保证了奥运会会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下面介绍几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会徽。
不是会徽的会徽——第1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第1届雅典奥运会原本既没有会徽也没有招贴画,现在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后来被用来当做本届奥运会会徽。画面主要由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几部分组成,其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的关系。
走自己的路——第8届巴黎奥运会会徽
巴黎举办过两次奥运会,虽然第2届奥运会只是世界博览会的配角,但1924年巴黎人却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19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间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时附有“第8届奥林匹亚德巴黎1924”和“法国奥委会”的字样。这是第一个走出招贴画形式的会徽。从此之后,奥运会的会徽与招贴画分道扬镳。
第一个使用奥运标志的会徽——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会徽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东道主美国的国旗,奥运五环标志居于会徽正中,代表胜利的月桂枝贯穿其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在奥运会会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精神。这是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会徽。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第17届罗马奥运会会徽
罗马曾在1908年获得过奥运会的主办权,却因为经济原因没能举办。时隔半个世纪,1960年,意大利终于盼来了第17届罗马奥运会。罗马奥运会会徽采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会徽居中位置用罗马数字标出“1960”。整个罗马城徽中浓缩了古罗马的历史文化。罗马是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奥运会的举办又给它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与世界融合的勇气。
富有哲学意义的构思——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徽
这届奥运会会徽由蓝、红、黄三色呈旋涡状的条纹和象征奥林匹克的五色环组成。3种颜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体”的哲学含义,动态的条纹意指生生不已的体育运动,旋转向上表示和谐进步。内向心的动态,比喻五大洲的选手走到一起;外离心的动态,寓意为通过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走向相互了解和世界进步。整个图案不仅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而且富有朝鲜民族特色。
跨入新世纪的运动员——第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徽取名为“新世纪的运动员”。由上而下的画面可以看出: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曲线被用来表示火炬,而太阳、岩石和土着人的传统狩猎工具“飞去来器”的图形组成一个举着奥运会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港,黄色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⑺ 汉语言自考科目的题型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文学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是( )
A.英雄时期 B.荷马时期
C.古典时期 D.希腊化时期
2.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的名字是( )
A.雅典娜 B.维纳斯
C.阿弗洛狄特 D.阿耳忒弥斯
3.“戏剧艺术的荷马”指的是( )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4.《伊利昂纪》构思巧妙,围绕的结构线索是( )
A.阿喀琉斯的一次发怒 B.阿喀琉斯的两次发怒
C.阿喀琉斯的三次发怒 D.阿喀琉斯的四次发怒
5.欧洲文学史上的“中世纪文学”指的是( )
A.整个中世纪的文学 B.中世纪初期的文学
C.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文学 D.中世纪后期的文学
6.莫里哀在讽刺喜剧《伪君子》中塑造的主人公是( )
A.阿巴贡 B.答尔丢夫
C.奥尔贡 D.史嘉本
7.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是( )
A.《少年维特之烦恼》 B.《浮士德》
C.《阴谋与爱情》 D.《强盗》
8.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戏剧是( )
A.悲剧 B.喜剧
C.正剧 D.笑剧
9.德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
A.耶拿派 B.海德堡派
C.湖畔派 D.十二月党诗人
10.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 )
A.《傲慢与偏见》 B.《艾凡赫》
C.《勒内》 D.《黛尔菲娜》
11.《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是( )
A.卡门 B.爱玛
C.玛丽•巴顿 D.蓓基•夏泼
12.狄更斯的《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
A.巴黎和伦敦 B.巴黎和柏林
C.里昂和伦敦 D.伦敦和曼彻斯特
13.左拉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
A.《艰难时世》 B.《高老头》
C.《萌芽》 D.《巴马修道院》
14.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 )
A.“多余人”形象 B.“忏悔贵族”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15.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独创的诗歌体式是( )
A.商籁体 B.温柔的新体
C.阶梯式(楼梯式) D.英雄对偶体
16.20世纪英国着名作家劳伦斯大胆描写性爱,歌颂人性复归的作品是( )
A.《虹》 B.《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C.《恋爱中的女人》 D.《羽蛇》
17.法国现代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了一部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是“新小说”先声的长篇小说,它是( )
A.《蒂博一家》 B.《爱的荒漠》
C.《伪币制造者》 D.《人的命运》
18.德国作家黑塞通过主人公身上“狼性”和“人性”的对立反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普通知识分子孤独、彷徨和苦闷的作品是( )
A.《森林狼》 B.《草原狼》
C.《暗夜狼》 D.《荒原狼》
19.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取材于古希腊悲剧《报仇神》所创作的剧作是( )
A.《禁闭》 B.《死无葬身之地》
C.《毕恭毕敬的妓女》 D.《苍蝇》
20.目前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古老的史诗是( )
A.《罗摩衍那》 B.《吉尔伽美什》
C.《埃涅阿斯纪》 D.《摩诃婆罗多》
21.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 )
A.《古事记》 B.《日本书记》
C.《风土记》 D.《万叶集》
22.中古波斯着名诗人菲尔多西的代表作是( )
A.《果园》 B.《王书》
C.《蔷薇园》 D.《蕾丽与马季侬》
23.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的作品是( )
A.《五卷书》 B.《故事海》
C.《一千零一夜》 D.《卡里莱和迪木乃》
24.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戈丹》 B.《戈拉》
C.《我是猫》 D.《舞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有( )
A.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B.骑士文学
C.英雄史诗 D.城市文学
E.教会文学
26.《神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
A.梦幻 B.象征
C.寓意 D.首次使用意大利民族语言
E.工整协调
27.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有( )
A.拉封丹 B.拉辛
C.莫里哀 D.布瓦洛
E.高乃依
28.法国剧作家博马舍创作的喜剧有( )
A.《伪君子》 B.《私生子》
C.《费加罗的婚姻》 D.《塞维勒的理发师》
E.《阴谋与爱情》
29.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
A.狄更斯 B.萨克雷
C.盖斯凯尔夫人 D.夏绿蒂•勃朗特
E.爱米莉•勃朗特
30.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坛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有( )
A.魔幻现实主义 B.未来派
C.表现主义 D.象征主义
E.荒诞派戏剧
31.海明威小说中属于“迷惘的一代”的作品有( )
A.《太阳照常升起》 B.《丧钟为谁而鸣》
C.《老人与海》 D.《永别了,武器》
E.《午后之死》
3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有( )
A.夏目漱石 B.川端康成
C.小林多喜二 D.大江健三郎
E.芥川龙之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3.“布莱希特体系”
34.黑色幽默
35.《旧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简述《浮士德》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37.简述“拜伦式英雄”。
38.简述卡夫卡小说《城堡》的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40.论述古代东方文学的主要成就。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41.举例分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个人奋斗者形象及其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⑻ 贝多芬的故事
他有妻子么?
网络全书上都没有记载他接过婚
贝多芬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1792年手册)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
握住命运的咽喉!!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放大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贝多芬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o 1.1 死因
* 2 性格
* 3 音乐
o 3.1 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
+ 3.1.1 继承和创新
+ 3.1.2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 3.1.3 德奥及其他民间音乐
+ 3.1.4 贝多芬对于交响曲的贡献
+ 3.1.5 贝多芬交响曲的一般结构
o 3.2 作品列表(按编号)
o 3.3 神秘的第十交响曲
o 3.4 影响
* 4 参见
* 5 外部链接
[编辑]
生平
1770年 出身于德国城市波恩一个平民家庭,祖父原籍荷兰,后移居德国,曾任当地宫廷乐长。他的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酗酒成性,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自小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他名字中的“凡”(van)并非德语中的“von”,并不代表任何贵族封号,而是显示了其家乡。“路德维希”也正是他的祖父的名字。
1774年 他的父亲为了使贝多芬成为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强迫年少的贝多芬学习音乐和长时间的练习钢琴。
1778年 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台演出。
1781年 跟随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
1783年 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
1787年 在维也纳与莫扎特会面。
1788年 在一支歌剧院乐队里作中提琴手
1789年 在波恩大学学习
1792年 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到奥京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1795年 他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曲目是第二钢琴协奏曲,由他本人演奏钢琴。演出获得了成功。
1796年 出现耳疾先兆
1803年 完成划时代的《第三交响曲》,并准备献给拿破仑。
1804年 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撕去了第三交响曲上写有献给拿破仑的扉页,而写上了一句话“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
1808年 同时发表了第五交响曲《命运》与第六交响曲《田园》。
1809年 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1815年11月15日,其弟卡尔去世,贝多芬成为侄子卡尔的监护人。
1815年-1819年 经历4年的创作衰竭期。他一方面受到当时欧洲封建复辟的影响,情绪低落,一方面去收集、整理欧洲各地的民歌。
1824年 完成第九交响曲并在5月7日首演,盛况空前。
1826年 侄子卡尔自杀未遂,贝多芬精神大受打击,健康日益恶化
1827年 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
1827年 3月29日两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了他的葬礼,当局要出动军队维持秩序。
[编辑]
死因
对贝多芬早逝的原因,众说纷纭。
当时的医生下结论,死因是浮肿病。
有人认为他是死于梅毒。
经后世专家对贝多芬遗留下来的头发进行的医学化验,结果显示,贝多芬死于汞中毒。虽然这一发现对梅毒致死的推测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现在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当时工业污染了多瑙河的鱼,而贝多芬又很喜欢吃该地段的鱼,因此鱼体内的汞在其身上沉积而致死。并非是贝多芬为了治疗梅毒而将含汞的药物服用到体内所致。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泻和腹痛的折磨,都是由汞引起的。
[编辑]
性格
最着名的贝多芬肖像画
放大
最着名的贝多芬肖像画
后人一向认为,贝多芬的一生,就是不屈不挠与命运,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斗争的一生。自小受到酗酒的父亲的虐待,以及急功近利的训练。又及长大后,母亲过身,家庭的重担落在作为长兄的贝多芬的身上。对拿破仑的崇拜以及幻灭。中年时期出现的耳疾,侄子的不孝,生活拮据以及终身未婚,贝多芬都是逆来顺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心底里的抗争精神,从没有为三斗米折腰。他的名言“握住命运的咽喉”,是他一生精神的真实写照。据说他临终前,雷电交加,躺在病床上的他突然在直起了身,伸手抓向空中,好像要握住什么。这一情景,更是被后人认为是贝多芬自己对这句名言的形象化。
传说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小路上,迎面开来一辆贵族的马车。他们两人只好靠边站。但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歌德对在身旁驶过的贵族鞠躬问好,而贝多芬则严肃傲然。车上的贵族也很彬彬有礼的向两人问好。后来贝多芬怀疑歌德的为人,两者的友谊也因此破裂。
贝多芬深受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明显可看到“自由,平等,博爱”的倡导性主题。序曲科利奥兰,英雄交响曲和合唱交响曲,甚至在歌剧《费德里奥》里面囚徒合唱一景,直白地“唱出”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噢,自由啊,自由,你什么时候重归到身边??”。
在行动上,有一次,贝多芬听到要举行音乐会为贫困的人民筹集捐款,就立刻带病上场演奏,为他所同情的人们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贝多芬虽然严肃傲然,但并非没有爱。他也谈过恋爱,虽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催生了第四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他对兄弟的儿子卡尔十分慈爱,甚至溺爱。有一次为了带后者回家,贝多芬冒雨出门,最后因为雨水透身,得了病,健康大为恶化。
[编辑]
音乐
很多人都认为贝多芬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无可否认,他的确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爱戴的。他最着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尊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他早期的音乐,有着海顿和莫扎特的宫廷音乐风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响曲。越是后期,越是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借音乐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贝多芬可以说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
特别是他的交响曲,除了第六交响曲分为五乐章,其余的八部都是四乐章,遵照海顿莫扎特确立的交响曲结构,即第一乐章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和第四乐章急板或快板写成的。而在第三交响曲开始,形式和内容开始统一,一个分明的线索主题或思想贯穿整部交响曲,这在第五和第九交响曲里特别鲜明,而这,是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没有做到的。这样的结果是,贝多芬的交响曲有更多的现实表现力和情感刻画。听众不再是单一地去享受美丽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图和动机。这大大丰富了音乐的内涵。可以说,这也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
有人说,贝多芬一生创作下来的作品都是围绕着“英雄”这一主题。特别是九首交响曲,描述了一个英雄成长以及理想。
贝多芬的创作通常分为四个时期:
1. 早期:从他学习音乐创作到32岁前后
* 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作曲家 就象大多数着名音乐家一样,他创作了许多到今天人们仍觉得很好听的音乐,同时他的音乐创作能力也很强,写悲伤写抒情都不错。
2. 盛期:约十年时间
* 生活上他耳聋了,但思想上因为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将大量伦理思想写进他的音乐中。这一时期的音乐就是典型的贝多芬式的音乐。包括那些主要的交响曲,第五第六交响曲,几部着名的钢琴奏鸣曲,同早期相比,音乐变得富有思想,有自己的情感。
3. 衰落:也约十年时间
* 贝多芬已经是维也纳社会名人,但他的创作却进入低潮,好象回到了以前一般的音乐家的时代,他个人意志也比较消沉。
4. 晚期:最后的十年
*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突然又创造出了奇迹。晚期的作品,一部份规模庞大、宏伟壮丽,如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另一部分却进入抽象的境地。这时期的作品在音乐家眼里是宝贝。但由于通常很抽象,不如早期的那样好听,一般的听众可能难以理解。
[编辑]
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
交响曲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当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不仅贯穿其创作生涯的各个年代,也是最集中体现他音乐理想的作品。
[编辑]
继承和创新
贝多芬的创作吸收了前人的精华,并发展了他个人的特色。对于贝多芬影响比较重要的作曲家有古典主义的海顿,莫扎特和巴洛克时代的巴赫,亨德尔。
贝多芬在波恩时期曾师事聂夫(Neefe,Christian Gootlob),Neefe是一位对位法专家,曾教贝多芬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可能为部分)),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使用了复调音乐的技巧,常作为发展部发展主题的手法。在第三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都有复调音乐;贝多芬非常欣赏亨德尔的创作,并吸收了亨德尔清新,刚健的精神;贝多芬的创作遵循古典主义的规范,继承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风格和形式。
[编辑]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音乐对于贝多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广场音乐和进行曲。广场音乐宽广的气息和大规模大编制的乐队的使用都是贝多芬交响曲的特点,而进行曲的影响表现在强烈的节奏感和乐曲中出现的军号声。
[编辑]
德奥及其他民间音乐
例如第六交响曲《田园》。
[编辑]
贝多芬对于交响曲的贡献
贝多芬的交响曲大大扩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1. 节奏:节奏有时不按小节节拍,出现切分音,弱起,强弱对比强烈,这些都是贝多芬在节奏上的创新,不再严格遵守严整的节奏,而是随音乐的要求而相对自由。
2. 歌唱性的管弦乐:贝多芬有着出色的旋律天分和技巧,善于创作如歌般的旋律。他丰富的配器也大大提高了管弦乐队的表现力。
3. 和声技巧的革新:贝多芬的交响曲中使用了不协和和弦,和非常规的和弦进行,强烈的戏剧性对比也是古典主义的规范中不可想象的。
4. 乐曲曲式的变化:
* 第6交响曲有5个乐章,不同于以往的4乐章结构。
* 谐谑曲的使用替代了原来的小步舞曲。
* 慢乐章的位置变化(No.9),消失(No.5,7)。第9交响曲2,3乐章位置倒置,慢乐章变成了第3乐章;第5,7交响曲没有原来严格意义的慢乐章,只有小快板速度的第2乐章,旋律线延长而类似于慢乐章。
* 突破了奏鸣曲式的限制。主部副部的对比鲜明;发展部规模变大,可以占到整个乐章的1/3以上,在发展部当中出现了呈示部中没有的因素;引子介入乐章,出现在发展部和再现部当中,甚至参与发展部的发展;尾声很长。
1. 配器的变化:新的乐器的使用以及交响乐队的规模变大。
[编辑]
贝多芬交响曲的一般结构
第一乐章:快板速度的奏鸣曲式,是交响曲的最重要乐章。
第二乐章:抒情性的乐章,通常为行板慢板,也有小快板速度。
第三乐章:快速的谐谑曲。
第四乐章: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是欢呼胜利的终曲乐章。
可以说,贝多芬在交响曲当中,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阐述这个世界。
[编辑]
作品列表(按编号)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晚期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作品的编号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编制的。因此,编号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按照写作的顺序排列。比如,1792年创作的木管八重奏为作品103号,而作品102 和104号分别创作于1815年和1817年。编号135号以前的作品为贝多芬在世时所出版。其他则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
* 作品 1 no 1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调
* 作品 1 no 2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2 G 大调
* 作品 1 no 3 (1795) 钢琴三重奏 No. 3 C 小调
* 作品 2 no 1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1 F 小调
* 作品 2 no 2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2 A 大调
* 作品 2 no 3 (1796) 钢琴奏鸣曲 No. 3 C 大调
* 作品 3 (1794) 弦乐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调
* 作品 4 (1795) 弦乐五重奏 降 E 大调
* 作品 5 no 1 (1796)奏鸣曲 钢琴和大提琴 No. 1 F 大调
* 作品 5 no 2 (1796)奏鸣曲 钢琴和大提琴 No. 2 G 小调
* 作品 6 (1797) 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 作品 7 (1797) 钢琴奏鸣曲 No. 4 降 E 大调
* 作品 8 (1797) 弦乐三重奏(小夜曲) No. 1 D 大调
* 作品 9 no 1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2 G 大调
* 作品 9 no 2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3 D 大调
* 作品 9 no 3 (1798) 弦乐三重奏 No. 4 C 小调
* 作品 10 no 1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5 C 小调
* 作品 10 no 2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6 F 大调
* 作品 10 no 3 (1798) 钢琴奏鸣曲 No. 7 D 大调
* 作品 11 (1798) 钢琴三重奏 No. 4 降B 大调
* 作品 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1 D 大调
* 作品 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2 A 大调
* 作品 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鸣曲 No. 3 降E 大调
* 作品 13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8 C 小调 "悲怆"
* 作品 14 no 1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9 E 大调
* 作品 14 no 2 (1799) 钢琴奏鸣曲 No. 10 G 大调
* 作品 15 (1795) 钢琴协奏曲 No. 1 C 大调
* 作品 16 (1796)五重奏 钢琴和管乐器
* 作品 17 (1800) 圆号奏鸣曲 F 大调
* 作品 18 no 1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1 F 大调
* 作品 18 no 2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2 G 大调
* 作品 18 no 3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3 D 大调
* 作品 18 no 4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4 C 小调
* 作品 18 no 5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5 A 大调
* 作品 18 no 6 (1800) 弦乐四重奏 No. 6 降B 大调
* 作品 19 (1795) 钢琴协奏曲 No. 2 B 降 大调
* 作品 20 (1799) 七重奏 E 降 大调
* 作品 21 (1800) 交响曲 No. 1 C 大调
* 作品 22 (1800) 钢琴奏鸣曲 No. 11 B 降 大调
* 作品 23 (1801) 小提琴奏鸣曲 No. 4 A 小调
* 作品 24 (1801) 小提琴奏鸣曲 No. 5 F 大调 春("Spring")
* 作品 25 (1801) 小夜曲 D 大调 长笛, 小提琴和中提琴
* 作品 26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2 降 A 大调
* 作品 27 no 1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3 降 E 大调
* 作品 27 no 2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4 升 C 小调 "月光"
* 作品 28 (1801) 钢琴奏鸣曲 No. 15 D 大调
* 作品 29 (1801) 弦乐五重奏 C 大调
* 作品 30 no 1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6 A 大调
* 作品 30 no 2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7 C 小调
* 作品 30 no 3 (1803) 小提琴奏鸣曲 No. 8 G 大调
* 作品 31 no 1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6 G 大调
* 作品 31 no 2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7 D 小调 "暴风雨"
* 作品 31 no 3 (1802) 钢琴奏鸣曲 No. 18 E 降 大调
* 作品 32 (1805) 歌曲 - 致希望
* 作品 33 (1802) 七首小作品 钢琴
* 作品 34 (1802) 6变奏曲 钢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F 大调
* 作品 35 (1802) 15变奏曲和赋格 钢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E 大调 "英雄Eroica"
* 作品 36 (1803) 交响曲 No. 2 D 大调
* 作品 37 (1803) 钢琴协奏曲 No. 3 C 小调
* 作品 38 (1803) 钢琴三重奏 No. 8 (Arrangement of the Septet 作品 20)
* 作品 39 (1789) 两首前奏曲 里面包括了12中大调 钢琴
* 作品 40 (1802) 浪漫曲 小提琴 G 大调
* 作品 41 (1803) 小夜曲 钢琴和长笛 或 小提琴 D 大调
* 作品 42 (1803) 夜曲 中提琴和钢琴 D 大调
* 作品 43 (1801)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 序曲和芭蕾音乐
* 作品 44 (1792) 钢琴三重奏 No. 10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 E 大调)
* 作品 45 (1803) 三首进行曲 钢琴, 四手联弹
* 作品 46 (1795) 歌曲 - Adelaide
* 作品 47 (1802) 小提琴奏鸣曲 No. 9 A 大调 克罗采("Kreutzer")
* 作品 48 no 1 (1802) 歌曲 - 请求
* 作品 48 no 2 (1802) 歌曲 - Die Liebe des Nächsten
* 作品 48 no 3 (1802) 歌曲 - 论死亡
* 作品 48 no 4 (1802) 歌曲 - 自然中主之荣耀
* 作品 48 no 5 (1802) 歌曲 - Gottes Macht und Vorsehung
* 作品 48 no 6 (1802) 歌曲 - Bußlied
* 作品 49 no 1 (1792) 钢琴奏鸣曲 No. 19 G 小调
* 作品 49 no 2 (1792) 钢琴奏鸣曲 No. 20 G 大调
* 作品 50 (1798) 浪漫曲 小提琴 F 大调
* 作品 51 no 1 (1797) 回旋曲 C 大调 钢琴
* 作品 51 no 2 (1798) 回旋曲 G 大调 钢琴
* 作品 52 no 1 (1805) 歌曲 - Urians Reise um die Welt
* 作品 52 no 2 (1805) 歌曲 - Feuerfab
* 作品 52 no 3 (1805) 歌曲 - Das Liedchen von der Ruhe
* 作品 52 no 4 (1805) 歌曲 - 五月歌
* 作品 52 no 5 (1805) 歌曲 - Mollys Abschied
* 作品 52 no 6 (1805) 歌曲 - 爱情
* 作品 52 no 7 (1805) 歌曲 - Marmotte
* 作品 52 no 8 (1805) 歌曲 - Das Blümchen Wunderhold
* 作品 53 (1803) 钢琴奏鸣曲 No. 21 C 大调 "黎明 Waldstein(森林之石)"
* 作品 54 (1804) 钢琴奏鸣曲 No. 22 F 大调
* 作品 55 (1805) 交响曲 No. 3 降E 大调 "英雄Eroica"
* 作品 56 (1805) 三重协奏曲 C 大调
* 作品 57 (1805) 钢琴奏鸣曲 No. 23 F 小调 "热情Appassionata"
* 作品 58 (1807) 钢琴协奏曲 No. 4 G 大调
* 作品 59 no 1 (1806) 弦乐四重奏 No. 7 F 大调 "拉斯莫夫斯基 1"
* 作品 59 no 2 (1806) 弦乐四重奏 No. 8 E 小调 "拉斯莫夫斯基 2"
* 作品 59 no 3 (1806) 弦乐四重奏 No. 9 C 大调 "拉斯莫夫斯基 3"
* 作品 60 (1807) 交响曲 No. 4 降B 大调
* 作品 61 (1808) 小提琴协奏曲 D 大调
* 作品 62 (1807) 科里奥兰序曲
* 作品 63 (1806) 弦乐五重奏 ( 作品 4的整理版本) 钢琴三重奏
* 作品 64 (1807) 钢琴三重奏 ( 作品 3的整理版本) 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 作品 65 (1796) 咏叹调 - Ah perfido!
* 作品 66 (1796)莫扎特主题“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变奏曲 ,大提琴
* 作品 67 (1808) 交响曲 No. 5 C 小调
* 作品 68 (1808) 交响曲 No. 6 F 大调 田园("Pastoral")
* 作品 69 (1808)奏鸣曲 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3 A 大调
* 作品 70 no 1 (1808) 钢琴三重奏 No. 5 D 大调 "鬼魂"
* 作品 70 no 2 (1808) 钢琴三重奏 No. 6 降E 大调
* 作品 71 (1796) 管乐六重奏降E
* 作品 72a (1805) 歌剧 - 列奥诺拉 (序曲为列奥诺拉第二号)
* 作品 72b (1806) 歌剧 - 列奥诺拉 (序曲为列奥诺拉第三号)
* 作品 72c (1814) 歌剧 - 费德里奥
* 作品 73 (1809) 钢琴协奏曲 No. 5 降 E 大调 "皇帝Emperor"
* 作品 74 (1809) 弦乐四重奏 No. 10 降 E 大调 "竖琴"
* 作品 75 no 1 (1809) 歌曲 - 迷娘
* 作品 75 no 2 (1809) 歌曲 - 新的爱情,新的生活
* 作品 75 no 3 (1809) 歌曲 - 词:歌德浮士德*从前有一个国王
* 作品 75 no 4 (1809) 歌曲 - 格雷太尔的警告
* 作品 75 no 5 (1809) 歌曲 - 致远方的爱人
* 作品 75 no 6 (1809) 歌曲 - Der Zufriedene
* 作品 76 (1809) 6变奏曲 钢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D 大调
* 作品 77 (1809) 钢琴 幻想曲
* 作品 78 (1809) 钢琴奏鸣曲 No. 24 升 F 大调
* 作品 79 (1809) 钢琴奏鸣曲 No. 25 G 大调
* 作品 80 (1808) 合唱幻想曲
* 作品 81a (1809) 钢琴奏鸣曲 No. 26 降 E 大调 "告别"
* 作品 81b (1795) 六重奏 降E
* 作品 82 no 1 (1809) 歌曲 - 希望
* 作品 82 no 2 (1809) 歌曲 - 爱之怨
* 作品 82 no 3 (1809) 二重唱 - L'amante impatiente
* 作品 82 no 4 (1809) 歌曲 - L'amante impatiente
* 作品 82 no 5 (1809) 歌曲 - 生活的享受
* 作品 83 no 1 (1810) 歌曲 - 忧郁中的欢乐
* 作品 83 no 2 (1810) 歌曲 - 渴望
* 作品 83 no 3 (1810) 歌曲 - Mit einem gemalten Band
* 作品 84 (1810) 艾格蒙特 (序曲和情景音乐)
* 作品 85 (1804) 基督在橄榄山上
* 作品 86 (1807) C 大调弥撒
* 作品 87 (1795) 三重奏 两双簧管和英国号 C 大调
* 作品 88 (1803) 歌曲 - 友谊之幸福
* 作品 89 (1814) 波罗乃兹 C 大调
* 作品 90 (1814) 钢琴奏鸣曲 No. 27 E 小调
* 作品 91 (1813) 威灵顿公爵的胜利 ("战役" 交响曲)
* 作品 92 (1813) 交响曲 No. 7 A 大调
* 作品 93 (1814) 交响曲 No. 8 F 大调
* 作品 94 (1815) 歌曲 - 致希望
* 作品 95 (1810) 弦乐四重奏 No. 11 F 小调 "Serioso"
* 作品 96 (1812) 小提琴奏鸣曲 No. 10 G 大调
* 作品 97 (1811) 钢琴三重奏 No. 7 降 B 大调 大公("Archke")
* 作品 98 (1816) 歌曲 套曲 - 致远方的爱人
* 作品 99 (1816) 歌曲 - 守诺的人
* 作品 100 (1814) 歌曲 - 纪念石
* 作品 101 (1816) 钢琴奏鸣曲 No. 28 A 大调
* 作品 102no 1 (1815)奏鸣曲 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4 C 大调
* 作品 102no 2 (1815)奏鸣曲 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5 D 小调
* 作品 103 (1792) 木管八重奏 降E
* 作品 104 (1817) 弦乐五重奏 (钢琴三重奏 No. 3 的整理版本)
* 作品 105 (1819) 6套变奏曲 钢琴和长笛
“槌子键钢琴”奏鸣曲手稿
放大
“槌子键钢琴”奏鸣曲手稿
* 作品 106 (1818) 钢琴奏鸣曲 No. 29 降B 大调 "槌子键钢琴"
* 作品 107 (1820) 10套变奏曲 钢琴和长笛
* 作品 108 (1818) 25首苏格兰歌曲
* 作品 109 (1822) 钢琴奏鸣曲 No. 30 E 大调
* 作品 110 (1822) 钢琴奏鸣曲 No. 31 降A 大调
* 作品 111 (1822) 钢琴奏鸣曲 No. 32 C 小调
* 作品 112 (1815) 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乐队)
* 作品 113 (1811) 歌唱剧 - 雅典的废墟
* 作品 114 (1822) 进行曲和合唱 - 新屋落成典礼
* 作品 115 (1815) 序曲 - 命名日
* 作品 116 (1802) 声乐三重奏,乐队伴奏- Tramte, empi tremate
* 作品 117 (1811) 歌唱剧 - 史提芬王
* 作品 118 (1814) Eligischer Gesang (合唱和乐队)
* 作品 119 (1822) 11首新小曲 钢琴
* 作品 120 (1823) 33变奏曲 钢琴 主题“Diabelli的一首圆舞曲”, C 大调 (迪阿布里变奏曲)
* 作品 121a (1803) 钢琴三重奏 No. 11 (“我是卡卡杜裁缝”主题变奏曲)
* 作品 121b (1822) Opferlied (合唱和乐队)
* 作品 122 (1824) Bundeslied (合唱和乐队)
* 作品 123 (1822) 庄严弥撒 Mass D 大调 (Missa Solemnis)
* 作品 124 (1822) 序曲 - 新屋落成典礼
* 作品 125 (1824) 交响曲 No. 9 D 小调 "合唱"
* 作品 126 (1824) 六首小作品 钢琴
* 作品 127 (1825) 弦乐四重奏 No. 12 降E 大调
* 作品 128 (1822) 歌曲 - 吻
* 作品 129 (1795) 回旋曲 随想曲 钢琴 G 大调 (Rage over a lost penny)
* 作品 130 (1825) 弦乐四重奏 No. 13 降B 大调
* 作品 131 (1826) 弦乐四重奏 No. 14 C升 小调
* 作品 132 (1825) 弦乐四重奏 No. 15 A 小调
* 作品 133 (1826) 大赋格 降B 大调
* 作品 134 (1826) 钢琴 大赋格 四手联弹
* 作品 135 (1826) 弦乐四重奏 No. 16 F 大调
* 作品 136 (1814) 康塔塔 - 荣耀的一刻
* 作品 137 (1817) 弦乐五重奏 (赋格) D 大调
* 作品 138 (1807) 序曲 - 列奥诺拉第一号
[编辑]
神秘的第十交响曲
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后,就开始构思创作第十交响曲。他在笔记中以及给别人的书信对话中提到过这部作品,他说,该交响曲描述的是一种大综合,空间方面上至天下到地。时间方面则是古往今来到未来。可以说是一部宇宙交响曲。最奇怪的是贝多芬曾经表示,第十交响曲已经创作完成。但在他逝世后,人们根据他的指示,却没有找到总谱。
1844年,贝多芬的助手的安东·辛德勒发表了一篇关于该交响曲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当时广泛的关注和猜测。从那时起,有关这部交响曲的新发现的线索和推测就层出不穷,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还有人说自己听过第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但并无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巴里·库珀博士(Barry Cooper)根据各种搜集得到的稿件,重构了第十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但该作品并没有得到音乐界的普遍认可。
[编辑]
影响
如上所述,贝多芬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从此之后,经过舒伯特,门德尔松,瓦格纳,罗伯特·舒曼,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的等等作曲家的努力下,浪漫主
⑼ 古巴民族英雄马赛奥的纪念碑的建造有什么独特之处
古巴民族英雄马赛奥的纪念碑,坐落在海滨大道最繁华的中段,周围是一个有喷泉的公园和一个演出广场。在高高的碑座上,这位黑人将军骑着前蹄腾空的战马,挥舞战刀,正呼唤着千军万马勇敢地冲向敌人。碑座的前部,雕塑着英雄母亲的形象。她曾带领孩子们宣誓,要为祖国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马赛奥实现了这一誓言,鏖战半生,多次负伤,最后战死在哈瓦那城下。他是古巴人民最敬仰的民族英雄。纪念碑的建造也有独特之处:英雄的战马面向古巴大地,屁股对着海洋。有人说这表明了对美国的蔑视。也有人说这表示英雄永远注视着他无限热爱和终生为之战斗的祖国大地。
⑽ 奥运会的主场馆结构是什么样的。模型是什么
第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届奥运会主场馆——大理石体育场。
1896年4月6日下午3点,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庄严宣布: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这是历届奥运会举行月份最早的一次。东道主之所以将开幕式选在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希腊反抗土耳其统治起义75周年。乔治一世国王致辞后,伴随着优美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全场唱起了《撒马拉斯颂歌》这首如宗教赞美诗般的管弦乐曲,热情讴歌了奥林匹克运动,并在后来被选定为奥运会会歌。雅典的大理石体育场是首届奥运会的主要运动场,它是在雅典古运动场的废墟上重建而成的。应邀参加首届奥运会的有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德国、丹麦、匈牙利、美国、法国、智利、瑞典、瑞士,加上东道主,共有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据记载,国际奥委会曾向我清政府发了邀请,但当时的清王朝不知奥运会为何物,未予理睬。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届奥运会主场馆——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
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1900年5月到10月巴黎奥运会在世界博览会期间进行。由于法国主办人员热衷于博览会,致使这届奥运会不仅时间长而且场地分散、设备极差,组委会借用了位于巴黎市郊布洛尼的原法国赛马俱乐部的跑马场作为主体育场,观众席只有500个座位。本届奥运会没有举行开幕式。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届奥运会主场馆——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分校,运动场有两万个座席,同时可容纳观众4万人,为观赏比赛提供了方便,但看台无顶棚,观众被迫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饱尝暴晒之苦。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4届奥运会主场馆——白城体育场。
1908年的第四届奥运会,原本是由罗马取得主办权。罗马是与意大利另一城市公尺兰、德国的柏林及英国的伦敦竞争之下,经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后获得主办权。但是就在1906年希腊举办非正式奥运会期间,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爆发,对意大利造成极大的经济伤害。意大利向国际奥委会表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比赛场馆,宣布放弃主办第四届奥运会。在剩下2年时间的情况下,国际奥委会只有求助伦敦,经过评估之后,伦敦答应让奥运会如期在1908年举行,并随即成立筹备委员会,兴建白城体育场。这座体育场在10个月之内兴建完成 ,不花政府一毛钱,主要是来自英法联合举办的博览会经费,位置就在博览会会址旁边。体育场除了煤碴跑道之外,另外在内围也包含体操场,还有一座长100公尺宽15公尺的游泳池,及田径跑道外围一座周长666.66公尺的自行车跑道,集合四种功能于一个7万人的综合体育场。这种体育场在历届奥运会中,是唯一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座。
1908年4月27日,第四届奥运会顺利在伦敦白城体育场开幕,由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主持开幕仪式。那天气候不佳,英国国王、王后、希腊王储及许多皇族、达官显贵、国际奥委会官员和看台上约25000名观众在大雾弥漫、雨下不停的日子出席了开幕式。这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应服装统一,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并规定,旗手通过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观礼台前时,就将旗帜下垂,以示致敬。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5届奥运会主场馆——科罗列夫运动场。
国际奥委会决定,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作为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的会址。于是,瑞典兴建了科罗列夫运动场,尽管它只能容纳37000多名观众,比起圣路易、伦敦运动场的规模要小得多,但设施完备、先进。跑道全长380.33米,接近今日标准跑道长度,这也是奥运会开办以来,运动员第一次在较标准的跑道上竞赛,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
7月6日,运动会在科罗列夫运动场正式开幕。当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和以顾拜旦为首的国际奥委会官员莅临大会。大会首次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瑞典姑娘们进行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并从此形成传统。应邀参赛的有28个国家,运动员共2547人,其中女子57人。首次参赛的国家有埃及、卢森堡、葡萄牙、叙利亚和日本。
第6届奥运会主场馆
一战爆发奥运会取消。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7届奥运会主场馆——贝绍特田园运动场。
“贝绍特田园运动场”(Beerschot) 建于 1914年,由获得1912年奥运会锐剑 (重剑) 团体冠军队中的成员之一的安特卫普建筑师博蒂涅(Montigney) 和他的同事索曼(Somers) 于1919年设计重建,专门用做本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这座能容纳3万观众的体育场,在奥运史上第一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此后,除1924年奥运会曾使用过一次500米的跑道外,自1928年起至今一直使用400米的跑道。跑道上铺设的是煤渣,质量欠佳,比赛期间接连下雨,导致场地积水,因此多数项目的成绩不佳 。
开幕式由于刚刚经历了世界大战,因此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不同寻常。在8月14日运动会开幕的当天上午,由比利时大主教在安特卫普市中心的教堂举行弥撒,以悼念大战中丧生的奥运名将。下午才在安特卫普运动场内举行了正式的开幕仪式。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陛下宣布开幕后,大会第一次升起了由顾拜旦1913年设计的奥林匹克会旗;随后,一群象征和平的各自腾空而起,在场地上空盘旋飞翔,这也是奥运史上第一批和平鸽。此外,为了悼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协约国将士,在运动场上第一次点燃了象征胜利和光明的火焰,与后来的奥林匹克圣火不同的是,火种不是取自奥林匹亚,也未进行火炬传递.开幕式上,还首次举行了运动员宣誓仪式。这个仪式是顾拜旦1913年提出,国际奥委会赞同并拟于1916年第6届奥运会开始实施的。起因是前两届奥运会上都出现了某些运动员为获取金牌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这促使顾拜旦选择采用了古代奥运会的选手宣誓仪式。首次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比利时水球和击剑运动员维克托·布安。宣誓后,由1200名比利时歌唱演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8届奥运会主场馆——科龙布运动场。
巴黎成为第一个两次主办奥运会的城市之后,巴黎市民对奥运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开好这届奥运会,各种各样的设想和设计方案,从法国各地纷纷寄到了巴黎奥运会筹委会。其中法国前橄榄球队长、上届奥运会银牌获得者久查里克提出的,兴建一座能容纳10万观众的体育建筑群,和一个能安排两千人住宿的奥运会村的设想,得到了赞同。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资金问题成为让筹委会最为头痛的问题。战争虽然已经过 去,市区已经重建起来,工厂也恢复了生产,人民生活走上正轨,战争的痕迹,也基本平复,但法国政府为此耗费了巨额资金。加上1923年冬天塞纳河决堤,洪水袭击了巴黎,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法国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法国上层人士甚至提出,放弃主办权,让洛杉矶接替。但是筹委会顶住了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筹集了400万法郎,修建了能容纳6万多人的“科龙布”运动场。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9届奥运会主场馆——阿姆斯特丹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可容纳4万名观众,由37岁的建筑师杨·维尔斯 (Jan Wils) 设计。因造型美观又很实用,维尔斯以出众的设计获得本届奥运会艺术比赛建筑奖金牌。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在该运动场内举行的. 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外侧是周长400米的田径跑道。与伦敦白城体育场相似的是:看台和跑道之间设有宽8米、长500米的自由赛道。直道看台有顶棚,体育场门口有一个纪念碑似的装饰物。看台下面修建了一系列辅助设施,其中包括办公、裁判、新闻摄影、贵宾、更衣、电话电报等用房。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0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运动场。
洛杉矶奥运会于1932年7月30日下午2时30分正式开幕。美国副总统理查·卡曾斯代表因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的总统胡佛到会祝贺。奥会主席巴耶.拉图尔率领部分国际奥会官员出席。整个洛杉矶纪念运动场的看台上座无虚席,开幕式仿照古希腊的宗教仪式,鸣放了十响礼炮,点燃了“奥火”,两千只和平鸽飞向天空,洛杉矶奥运会开幕了。参赛国家共37个,首次参加的有中国和哥伦比亚。因费用问题运动员只有上届奥运会的三分之一,共有1048人,其中女子127人。美国运动员人数最多,共337人,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1届奥运会主场馆——柏林奥运体育场。
纳粹分子印了成吨宣传德国“繁荣与昌盛”的材料,耗费了巨额资金,用花岗石、大理石等兴建了一座能容10万人的大型运动场,一个有两万个看台的游泳池,以及体操馆、篮球场等,还修建了一个比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
在8月1日的开幕仪式上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的是纳粹元兇希特勒,点燃奥运圣火的是德国的田径运动员弗里茨·希尔根,而代表运动员宣誓的是另一位东道主运动员鲁道夫·伊斯迈尔。
第12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3届奥运会主场馆
因为二战奥运会取消。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4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由于处于二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本届奥运会没有新建体育场馆,而是充分利用了40年前奥运会时的体育设施。但由于原"白城"体育场跑道长 536.45米,不符合比赛要求,因此温布利体育场被作为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温布利体育场的设计者是建筑师欧文·威廉斯 (Owen Willams,1890~1969)。威廉斯是英国首屈一指的建筑师,还是英国应用混凝土和钢筋骨架建筑法的主要代表,曾在1932至 1934年设计过着名的英帝国游泳池。早在 1922年威廉斯就因为将那些最初用于飞机、铁路建设的新材料引入建筑建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在英国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既不是现代主义风格绝对的宣扬者,也不是传统主义的维护者。
温布利体育场建于 1924年,是非常传统的体育建筑,展现了设计者的作品特点,外墙由强化混凝土覆盖,是结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先驱。这种古老的强化混凝土表面,给人感觉好象是用普通建筑材料建造的,或者好象是涂上了灰泥石膏。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5届奥运会主场馆——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
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是一座可容纳7万多名观众的圆形建筑物,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外形朴素雅致,是芬兰最大的现代化运动场。这座美观大方的运动场是着名建筑师Y林德葛兰 (1900 - 1952) 和T延蒂 (1900 - 1975) 设计的,跑道长度为400米。1934年,这座体育建筑动工,1938年建成,按照原定计划本来是供第12届奥运会用的,但因为苏芬战争的爆发,第12届奥运会被取消,这座建筑也就没有派上用场。这次赫尔辛基再次赢得奥运会承办权,这座体育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芬兰人对该体育场进行了重新的修建,把它作为 第15届奥运会的主会场。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6届奥运会主场馆——墨尔本奥林匹克体育场。
墨尔本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运动场,为迎接本届奥运会,墨尔本市决定耗资25万英镑扩建一座原来供板球和澳式橄榄球使用的球场为主会场,另耗资125万英镑修建包括游泳馆、田径场、自行车赛场和曲棍球场的奥林匹克公园,耗资2万英镑修建奥运村。而其他项目比赛则在现有的场馆中举行.开幕式于11月22日下午在拥有10.4万观众席的主运动场举行。由爱丁堡公爵宣布本 届奥运会揭幕,田径选手RonClarke点燃圣火,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首次利用飞机传递,行程共约2万多公里。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是澳大利亚着名田径运动员R.克拉克。他曾17次创多项长跑的世界纪录,但在奥运会中仅获1964年(第18届)10000米赛1枚铜牌,被称为克拉克现象。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7届奥运会主场馆——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林匹克运动场
罗马奥运会体育建筑的一个突出风格就是能将古罗马的运动场与现代的体育建筑融为一体,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这样了,古今建筑融合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位于罗马北郊的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由建筑设计大师E.德尔 - 德比奥、C.罗卡特利和A·维特洛齐设计的。这个大体育场可容纳10万观众,非常现代化,充分考虑到了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与便利,功能设计齐全且充满人性化,建筑风格也十分新颖。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8届奥运会主场馆——东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明治公园是奥林匹克中心之一,公园内有奥林匹克运动场、驹泽综合体育场、曲棍球场、多用途的代代木体育馆和游泳馆。此外,还有供水上项目、射击、马术、柔道、击剑和其它一些比赛项目用的场馆。市中心公园是奥运会的主要体育中心,这里交通十分畅通。公园内有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体育竞技场、游泳池、垒球场、橄榄球场、足球场等。其中建于1940年的主体育场 经过扩建后,已成为日本最大的体育场,看台可容纳10万名观众。体育场中间是足球场,足球场外是田径跑道。该体育场看台采用非对称形,东看台高出一层,为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方便,还架设了许多信道和天桥,使他们能很方便地前往比赛场地或附近的其它场馆。看台采用整块钢筋水泥的悬臂式结构,西看台装有金属架顶棚,看台下是辅助用房、训练馆和一个25米的游泳池,上下看台之间还修了一条环形信道。场中田径跑道铺设的是含有陶瓷碎渣的混合物,使该跑道在雨天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19届奥运会主场馆——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
墨西哥大学城综合体育场是本届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是奥运会主要比赛和活动中心。座落于离市中心15公里处,分4个区:教学区、休息和公共建筑区、生活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水球比赛在大学城游泳池进行。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0届奥运会主场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都建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其中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最为醒目的标志性建筑,由45岁的斯图加特建筑师拜尼施受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德国馆一个小小的帐篷式结构的启发而创造的。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有着半透明帐篷形的棚顶,覆盖面积达85,000平方米,可以使数万名观众避免日晒雨淋。整个棚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独具匠心的拜尼施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该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容在连绵的帐篷式悬空顶篷之下,以横空出世的气势将体育场馆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为激烈的比赛带来了大自然的温馨。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1届奥运会主场馆——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场。
加拿大人在梅宗纳夫公园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梅宗纳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它占地面积750亩,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跳水池和自行车赛场等。奥林匹克体育场 (Stade Olympique) 是由塔利伯特(Rpger Taillibert) 和达欧斯特设计的,能容纳71,920名观众,有着质量非常好的标准400米塑料跑道。整个体育场呈椭圆形,四周用34根钢筋水泥柱支撑,所有预制构件安装在柱子上,固定在柱子上的悬臂长达100米,离地面最高处为54米,看台顶棚由悬臂支撑 (所有固定看台均有顶棚)。体育场设有213米高的鹰咀式高塔,塔顶悬挂 覆盖整个体育场的顶棚,电钮一开,整个由钢索悬挂的顶棚便可使体育场变成前所未有的室内运动场。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奥林匹克体育场看台下面共有6层,安排有各种用途的厅室,还有一个体育博物馆。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熠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2届奥运会主场馆——莫斯科奥林匹克体育场。
1975年3月,第22届奥运会组委会成立,莫斯科人开始着手进行奥运会准备工作。尽管莫斯科具有举办大型综合比赛的经验,也有为数众多足以承办奥运会的体育设施,但是为了百年不遇的奥运会,他们还是不惜血本地大兴土木。着名建筑师弗拉索夫、波利卡波夫和雷斯尼科夫承担了能容纳10万观众的主场地--中央列宁体育场的设计工作。此外,还新建和改建了一系列辅助场地和设施。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3届奥运会主场馆——洛杉矶纪念体育场。
承办开幕式、闭幕式的会场及田径比赛的主场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该体育场也是193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1982年,大西洋列奇费尔特色司出资500万美元重新进行了修整,将座位换成座椅,增添了175个考究的包厢,供国家元首使用,并铺设了德国生产的塑料跑道。修缮后该体育场可容纳9,2604名观众,是世界最大的体育场之一。场地中央是一片绿色的草皮地,两端是淡雅的米黄色地面。场内有90个进出口和74个旋转式门。巨大的奥林匹克火焰塔装在体育场东面柱廊上面,距地面45.72米。它的上方安装有价值16万美元,高9.1米,宽 14.6米的彩色电子记分牌。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4届奥运会主场馆——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林匹克运动场
汉城奥运会的各项比赛,主要安排在汉城体育中心和奥林匹克公园两地进行。汉城体育中心位于蚕室地区,距汉城市13公里左右,占地面积为54.5万平方米。该中心以奥林匹克体育场为核心,包括蚕室体育馆、蚕室游泳馆、蚕室学生体育馆、田径练习场和蚕室棒球场等一组体育设施。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5届奥运会主场馆——巴塞罗那蒙锥克体育场。
当1986年巴塞罗那获得第25届奥运会主办权后,为保证奥运会的体育场馆数量,组委会专门制定了《蒙特尤克体育设施发展计划》,奥林匹克设施将在蒙特尤克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分成4个各具特色又有机联系的部分,即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占地面积有200公顷。这4个区由新建的海滨线路、环形路和地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个区之间的交通只需 20分钟。组委会共投资3.5亿美元,改造和兴建了37个比赛场馆。本届奥运会除划船比赛安排在离巴塞隆纳120公里的班约勒斯湖上进行外,其余各项比赛主要分布 在巴塞隆纳市周围的蒙特尤克、迪埃戈纳尔、巴尔德黑勃龙和海洋公园等处。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6届奥运会主场馆——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
亚特兰大市在奥运之前就拥有不少配备先进设施的体育场馆,但为了更好地举办奥运会,组委会在对现有场馆进行改建的同时,激活了庞大的奥运工程,增建了部分新设施。
整个奥运建设工程的宗旨是"方便"和"快捷",将方便比赛放在了第一位。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7届奥运会主场馆——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
可容纳观众: 110,000名
地址: 悉尼市霍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
距奥体育场: 距市区: 14公里
比赛项目: 开幕式 闭幕式 田径 足球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8届奥运会主场馆——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
基本情况
比赛项目 田径、足球
比赛日期 开幕式:8.13
闭幕式:8.29 田径:8.20-29足球:8.28
参赛人数 田径:2000 观众座位: 55,000
场馆面积: 127,625平方米
距奥运村: 14.5公里?
奥林匹克主体育场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中心,位于雅典北郊马罗西,是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一部分。体育场可容纳55000名观众,将进行开闭幕式、田径和足球比赛。
设计者
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受雅典文化部创意的启发,在综合体育场的升级改造工程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理念,包括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屋顶结构的设计。主体育场工程由希腊文化部负责实施,工程在2004年7月完工。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29届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
场馆名称:国家体育场
建设地点:奥林匹克公园
建筑面积(万M²):25.8
座席数:91000
赛时功能:田径、足球
赛后功能:将用于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
开工时间:2003.12
国家体育场为第29届奥运会的主会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ARUP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国家体育场造型呈双曲面马鞍形,东西向结构高度为68米,南北向结构高度为41米,钢结构最大跨度长轴333米,短轴297米,由24榀门式桁架围绕体育场内部碗状看台旋转而成,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组成体育场整个的“鸟巢”造型。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体育场将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 等赛事活动,可容纳观众 9.1万人。其中包括1.1万临时座席。奥运会后,可承担特殊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以及非竞赛项目,并将成为北京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文化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成为全国具有标志性的体育娱乐建筑。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
第30届奥运会主场馆——伦敦奥林匹克体育馆。
伦敦时间29日,第30届奥运会主体育场——被称为“伦敦碗”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宣告竣工。当日,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和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弗雷德里克斯为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铺上最后一块草皮,国际奥委会官员、英国体育界名人及伦敦的少年儿童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