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可波罗从意大利陆路来到中国经过哪些国家
波罗一家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历经3年到达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的帕米尔高原。
700年前,年轻的威尼斯人马可踏上旅途,开始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探索之旅。根据他24年漫长历险着成的游记《东方见闻录》,成为西方第一部关于神秘中国的完整记录。
然而,有关他的中国之旅引起了众多争议。其中,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弗朗西丝·伍德(Frances Wood)博士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提出了她的着名质疑:马可·波罗根本没到过中国!他对中国的印象,仅限于道听途说。为此,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摄影师麦可·山下用了1年时间,重走了马可·波罗的中国冒险之旅,试图解开有关马可的故事真相。
“最令人惊讶的是,人们的面孔、文化和地貌依旧,一如马可·波罗在书中的描述让人叹为观止。”国家地理《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制作人兼导演乔纳森·芬尼坎(JonathanFinnigan)说。
《东方见闻录》=旅行指南?
在13世纪的欧洲,许多人都以为世界是扁平的。除了少数传教士,很少有人敢于前往未知神秘的异域国度。但在1271年,17岁的马可就随着父亲尼古拉(Nic-colò)和叔叔马飞阿(Maffeo),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
据《东方见闻录》记载,波罗一家从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途经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历经3年到达了中国与阿富汗交界的帕米尔高原。
麦克·山下是凭借现代的交通工具来到中国的,他能感受到这段旅程对小马可而言是多么的艰辛。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波罗一家遇到了最艰巨的挑战:穿越这片一望无际的险恶沙漠。在当地语言中,“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有进无出”。马可这样回忆道:“那些在夜间赶路的旅人,倘若有谁不小心掉了队,便会听到鬼魂的交谈声,仿佛是他的同伴在说话;假如他信以为真,这个掉队的旅人就会被引入歧途,再也找不到他的同伴。很多人便是这样死去的。”
而山下在这片中国最炎热、最干燥的沙漠中,也部分感受到了波罗一家当年的艰苦。在100度的高温灼烤下,每时每刻都会觉得异常干燥,浑身都不对劲。沙子扎得人发痒,汗水不停地滴下眉头……
山下认为《东方见闻录》是本不错的“旅行指南”,至少一些风土人情需按照马可的“指点”才会留意。例如,马可曾描述“这里有很多体形庞大的野生羊,头上的
角能长到六个手掌长。”新疆提孜那甫的居民向山下证实了这种帕米尔盘羊的存在,不过现在数目已经很少。
当然,有时马可的这本“旅行指南”也会出现很大偏差。山下不得不承认,“他在书中提到的两地距离,有些极为精准,有些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也许当时马可还是个孩子,而且书是这段经历20年后才回忆写成的。
顺着马可的足迹,山下来到了喀什。
书中曾说:“一路上有许多城镇和村庄,但最大、最繁华的一座是喀什。”也许在马可眼里,喀什算得上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市场。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满目,喀什的商人也走遍了世界各地。而如今的喀什使山下仿佛回到了13世纪。他感到“岁月未曾改变的是这些人、这些面孔,还有讨价还价的声音和人与人的交往”。
在而后的丝绸之路上,马可见识了不会被烧坏的神奇布料。山下在和田找到了它——石棉。在马可那个时代,很多人相信石棉来自蝾螈蜕下的皮。但马可认为:“这些织物并非来自一种生活在火焰里的
生物,而是来自大地的脉络。”可以说是他率先向西方世界透露了石棉的来源。而石棉石矿的场景和马可描述的一模一样,人们都戴着口罩工作。
越来越多的成功发现使山下更加坚信,马可·波罗的游记来自第一手材料。现实的场景与他所描述的完全吻合,而且,恰恰都是在他所说的地方找到的。
夸张和失实:故意还是无意?
1275年,波罗一家来到上都(位于现在内蒙古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觐见蒙古大汗忽必烈。在马可眼里,“忽必烈是有史以来拥有最多民众、疆土和财富的霸主。”可惜的是,当时的宫殿和元朝多数遗迹一样,早已被毁。呈现在山下面前的只是残垣断壁。
不过,马可在上都也没有待多久就前往当时大汗兴建的一座新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山下在这座繁忙的首都中找到了一些马可讲述的古迹。
“世上没有一座桥能够与它相媲美。它有24个拱形桥洞,整座桥以灰色大理石修建而成;石柱的底端有一只大理石狮子;柱顶同样端坐着一只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狮子。”这就是卢沟桥,也被后人称作马可·波罗桥。
山下认为,尽管马可表述的桥洞数字不对,柱子底端也根本没有狮子,但对于一个不靠任何笔记写书的人而言,在若干年后还能记得这么多细节,已经很了不起了。
据马可所言,他在大都成了大汗的一名亲信,并受命担任使臣,造访蒙古帝国最偏远的疆域。在此后的17年里,马可看到了宏伟的城池、奇特的风俗、食生肉的民族以及远比西方发达的中国都市。但他的很多描述让西方人难以置信,人们对他是否到过书中提及的每一座城市表示怀疑。
马可·波罗自称在扬州生活了3年,并曾担任这里的地方官。书中写道:“要知道,扬州是一座举足轻重的城市;而马可·波罗本人,即本书所讲述的主人公,曾受大汗任命,一连数年在这座城市中担任地方官。”但大多数专家推断,他不可能做过地方官,否则那一时期的中国文献应该会提到他。所谓扬州做官一事成了质疑马可所言有虚的一大例证。
“我认为,有关马可·波罗的最大疑点,是他没有出现在任何汉语或蒙古语的史料中。当时中国的官僚体系极为庞大,一切大小事项都会被记录在案,每个城市的每一任地方官,每一个小官吏都不会被漏掉,但马可·波罗一家压根儿没出现过。
文献中记录了其他欧洲人,却没有马可·波罗。两百年来,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学家都在竭力寻找,结果一无所获。这是一个大问题。”伍德博士说。
南京大学历史学者刘迎胜教授却认为,不能过于依赖那一时期的记录。就连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汉语文献中。元朝的原始档案在朝代临近尾声时就已被毁了。马可也许是一名级别较低的官吏,有可能是一名盐吏。因为马可了解很多盐务方面的事情,当时整个中国的盐都由扬州供应。
当然,疑点还有不少。对于自己居住了3年的扬州,马可几乎什么也没讲。他几乎把所有赞美辞都留给了杭州。“毫无疑问,杭州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贵的城市。”杭州是当时全球最伟大的城市,被马可誉为“天堂之城”,年轻人自然喜欢在这种地方游玩。马可笔下的市场,在今天说来就是购物天堂。
西方人不相信马可·波罗,是因为他的描述仅数字就很“离奇”:160万栋房屋,1.2万座桥。毕竟中世纪的威尼斯是一个只有10万人口的城市,居民们没有享乐的时间。可是在世界的另一边,却有一座令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美丽城市,那里的生活水准远远超过了威尼斯。
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有他为大汗效力期间,远赴中国边陲地带的故事。据他所言,他在沿途遇到许多不寻常的人,但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藏族人。
他曾在书中提到:“这些人的生活异常简朴,一辈子除了麦麸、不吃别的东西;他们用热水冲泡麦麸,以此果腹;这就是他们的食物,除了麦麸,还是麦麸。……这里还有极为庞大的寺院,有的宛如一座小型城镇;一间寺院里,就有两千多名僧侣。这些僧侣一律都要落发剃须。”
山下来到了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的拉卜楞寺,这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6大名寺之一。他在那里目睹了2000名剃了头发、刮了胡子的僧侣,吃着糌粑,礼敬神明。700年多来,这一切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山下认为,若不是亲自来过这个地方,认识了这些人,马可不可能以这样的热情来描述他们。
而且马可并没有夸张,只不过当时西方人人不相信他报出的数字,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的。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人口、船只、桥梁的数量,所有这些都是当时任何一座欧洲城市根本无法相比的。在欧洲,有谁听说过一座教堂里,同时有2000名教士在做祷告?
此外,在马可讲述的故事中,也有些让现代人都觉得匪夷所思的章节。例如,作为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使臣,马可·波罗曾到访云南,遇见一些少数民族。有一件事让他非常惊讶:这里的人们竟然食用生肉。“这一地区的居民食用生肉,佐以大蒜与香料混合而成的酱汁,就这样生吃,一如我们食用烹制过的熟肉。”
若不是亲眼所见,山下先生也很难相信。“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猪肉一定要煮熟之后才能吃。可是这些人,700年来、他们一直在吃生猪肉;而且从这一张张气色红润的面庞来看,他们都非常健康。”这也许表明,幅员辽阔的中国确实存在着一些奇特习俗。
150个版本的真伪
旅居中国多年,马可·波罗和他的家人开始思念故乡。从威尼斯出发时,马可才17岁,这时他已经37岁了。他知道,忽必烈的身体日益衰弱,政权也渐渐不稳。当马可来到苏州时,就像是回到了家乡。他在这“东方水城威尼斯”待了很长时间,或许是因为那里让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终于在1291年,大汗准许马可一家返乡。他们从中国南方出发、由海路、经印度抵达波斯湾,再由陆路返回威尼斯。一路上,他们可能遭遇了传染病、台风或是海难,因为同行的600人中,只有18个人活了下来。但是,马可带着万贯家财回到了威尼斯。
传说马可回家时,模样像个乞丐,穿着一件破旧的大衣。然后,他脱下外衣,拉出衬里,里面塞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人们这才知道,此人便是马可·波罗,他即将把自己的见闻公之于世。
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其实是在一间牢房里写下了这本游记。马可向关押在同屋的鲁斯提契洛(Rustichello)口述,而这位充满想象力的作家难免会添油加醋。
山下先生认为,或许是代笔的鲁斯提契洛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大。
退一步讲,即使两人的合作成果没有多少“水分”,但伍德博士指出:“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或者说他在异乡的发现,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原始的手稿。原稿已经失传了,留存下来的只是一些手抄本,是经过不断誊写的抄本。
早期的马可·波罗游记抄本大约有150份,而且各不相同。如果没有最原始的手稿,就很难追溯这些故事的源头。”
对马可的谎言和真相仍在争论之中。
就像伍德博士所言:“我们没法用指纹或DNA证明什么,毕竟已经过去了700年。说到底,这真的只是一个相信不相信的问题。”
但重新走过这段旅程的麦克·山下,却坚定地给出了他的答案:“人们或许可以坐在伦敦的某个图书馆里,反复思索马可·波罗究竟去过哪些地方。可是一旦踏上他曾走过的道路,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因为,他的描述太准确了。”
在马可临终时,朋友们劝他取消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说法,因为只有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进入天国。马可则对那些好心人说:“我所写下的还不及我看到的一半。”
㈡ 从中国到意大利最短路线,要经过那些大洋,大洲
海上:中国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陆地:从北京坐火车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坐到威尼斯,莫斯科坐到威尼斯的时候要到匈牙利布达佩斯转车。
㈢ 丝绸之路从中国到意大利,都经过哪些国家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强
㈣ 意大利飞中国经过哪些国家
希腊 、土耳其、阿联酋、沙特、印度、泰国、新加坡、越南 、大多是到广州
㈤ 意大利离中国有多远
北京到米兰大概8000公里,意大利距中国8000公里左右。
㈥ 丝绸之路从中国到意大利的罗马,沿途经过的主要地区有哪些
河西走廊
南疆、北疆盆地
帕米尔高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小亚细亚半岛
㈦ 意大利距中国有多少公里
大约为11622公里。
中国首都北京 ——北纬39°48ˊ东经116°28ˊ;意大利首都罗马 ——北纬41°48ˊ东经12°14ˊ 纬度相差不大,忽略一下;经度相差104度,即0.29个地球周长;地球周长为40076千米 于是,算出距离大约为11622公里。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
罗马位于北纬42°,东经12°。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意大利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1870年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完成意大利统一。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意大利共和国(意大利语:Repubblica Italiana),简称意大利(意大利语:Italia),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意大利首都罗马,几个世纪一直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三个阶段,存在时间长达一千年。罗马共和时代基本完成疆域扩张,帝国时期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世纪的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15世纪末,法国和西班牙争夺亚平宁半岛斗争激化,导致了持续数十年的意大利战争。
18世纪民族主义开始觉醒。19世纪意大利复兴运动兴起。 1861年撒丁王国改国号为意大利王国。并逐步统一南北,1870年攻克教皇国首都罗马,完成意大利统一 。二战战败后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意大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也是欧盟和北约的创始会员国,还是申根公约、八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意大利共拥有4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意大利在艺术和时尚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米兰是意大利的经济及工业中心,也是世界时尚之都。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纬36°28′~47°6′,东经6°38′~18°31′之间。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亚平宁半岛占其全部领土面积的80%。
意大利陆界北部以阿尔卑斯山为屏障与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接壤,80%国界线为海界。东、西、南三面临地中海的属海亚德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和第勒尼安海,并且与突尼斯、马耳他和阿尔及利亚隔海相望。海岸线长约7200多公里。
意大利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Alpi),中部有亚平宁山脉。北部有波河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意、法边境的勃朗峰(MonteBianco,MontBlanc)海拔4810米,是欧洲第二高峰;多火山和地震,亚平宁半岛西侧有着名的维苏威火山,西西里岛上的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的活火山。
意大利最大河流是波河(po),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南坡,水能蕴藏丰富。台伯河是流经罗马的主要河流。
较大湖泊有加尔达湖(LagodiGarda)、特拉西梅诺湖(LagoTrasimeno)马焦雷湖(LagoMaggiore)、科摩湖(LagodiComo)等。
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根据意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国分为以下三个气候区:南部半岛和岛屿区、马丹平原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这三个区的气候各有不同的特点。
㈧ 丝绸之路送中国到意大利,途中经过的主要地区有哪些
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托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半岛
从细节上说,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长安或者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 张掖(甘州) 酒泉(肃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中段
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 阳关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 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 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苏(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 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 伊宁(伊犁) 碎叶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着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 萨卜泽瓦尔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 哈马丹 克尔曼沙汗 巴库拜(伊拉克) 巴格达 阿布哈里卜 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 阿列颇(叙利亚) 大马士革 阿达纳(土耳其) 科尼亚 安条克 布尔萨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路线简略: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
㈨ 从中国青岛到意大利旅游,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有哪些
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南海,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孟加拉湾,保克海峡,马纳尔湾,阿拉伯海,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爱琴海,如果去威尼斯,经过奥特朗托海峡,亚得里亚海,到威尼斯;如果去那不勒斯,经爱奥尼亚海,墨西拿海峡,第勒尼安海,那不勒斯湾。大体是这样,主要看游轮的路线决定,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