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不碰杯就是看不起对方吗
在许多国家的饮酒文化中,举杯碰杯已成为一种饮酒前的仪式。你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礼貌的行为,但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1. 驱赶鬼怪
中世纪的欧洲人相信,大声喊出“干杯”并撞击酒杯可以驱赶潜入的邪恶灵魂。日耳曼人部族尤为此做法,他们会大声喊出并用力撞击酒杯,甚至将酒洒在桌子上,以吓跑鬼魂和恶灵。
2. 防止被毒死
在古代,向酒中下毒以谋害敌人是常见手段。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参加主人宴请可能是一场危险的事,因为宾客可能被视为敌人而遭毒酒谋杀。因此,用酒杯猛烈撞击主人的酒杯成为了一种防止被毒杀的方法。主人先喝之后,宾客还会仔细观察主人的眼神,以判断是否安全。尽管现代的酒杯是玻璃制成,不耐碰撞,但碰杯和注视对方眼睛的习惯在一些文化中仍然保留。
3. 感官的乐趣
古希腊人发现,在举杯饮酒时,鼻子能嗅到酒香,眼睛能看到酒色,舌头能尝到酒味,但耳朵却无法享受。为了弥补这一点,他们发明了在喝酒前互相碰杯,让杯子的清脆响声传入耳朵,使耳朵也能参与到饮酒的乐趣中。
至于不碰杯表示看不起对方的说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春节变得冷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部分地区疾病控制中心提倡敬酒时不碰杯。因此,如果有人不与你碰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国家健康政策,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❷ 各国送酒礼仪的含义
1英格兰祝酒起源于17世纪的英格兰,当时的人们常常在喝葡萄酒时吃面包,一来可以使葡萄酒的口感更丰富,二来喝着也没那么酸。(在20世纪前,人们大多喜欢甜型葡萄酒。)2法国法国人喝葡萄酒都非常讲究,他们认为给自己倒酒是一种低下的行为,所以也就有了侍者。通常,侍者会优先给女士倒酒,一般倒上半杯左右即可。3西班牙在西班牙,人们一般认为祝酒时“以水代酒”会导致7年性生活不和谐。另外,每晚的一杯酒也只能称作“倒数第二杯”,因为他们认为一杯酒往往指临死前。4意大利意大利人进餐时只喝水或葡萄酒,饮用其它饮料如啤酒或苏打水等都会被视作大忌。5葡萄牙葡萄酒可以常年存放,饮用前为了不搅乱瓶底的沉淀,同时软木塞的碎木屑糟蹋好酒,葡萄牙人发明了一种有趣的开瓶方式,就是用滚烫的钳子直接夹断瓶颈,再将冰水或冰毛巾抹在加热的瓶颈部分使其降温以。6德国在结婚前夕,伴郎们会事先将新娘“绑架”到酒吧,新郎则必须找到他们并请大家喝酒才能换回自己的新娘。7荷兰荷兰人喝威士忌有一种特殊的“头槌”法,就是不用双手拿起酒杯,而是直接弯腰来喝桌上的美酒;有时候桌子旁边会放上一杯啤酒,他们一般会以同样的方式喝掉!8捷克祝酒在捷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碰杯时一定要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但不能双臂交叉,否则会被诅咒7年性生活不和谐。9格鲁吉亚祝酒是格鲁吉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他们每餐都要进行多达20-30次的敬酒,当然外国来客也都一视同仁。10乌克兰在乌克兰婚礼上,新娘必须她的双脚都在地上,否则鞋子就会被人偷走。而如果某只鞋子被人偷走的话,那么宾客们就会将它四处抛扔,并喝鞋子里的酒(其实一般只是将酒杯放进鞋子里再喝)。11匈牙利在1848年的革命中,13位主导反抗奥地利专制统治的革命家被处死,胜者当时还喝啤酒碰杯庆祝,因此匈牙利人一直将喝啤酒碰杯视为。12冰岛冰岛人酷爱喝酒,甚至专门设有两个喝酒节:每年的3月1日为啤酒节,而8月个星期一之前的那个周末(如果星期一恰好是8月1日,那么就变成7月的一个周末)则是一年中喝酒多的一个周末。13俄罗斯俄罗斯人在敬酒时都会说上一段很长的祝酒词,不过基本前面都是一些趣闻轶事,然后再以重点言论收尾。另外,在俄罗斯,空瓶和空杯不能放在桌上,而要放到桌子底下。14哈萨克斯坦马奶酒是哈萨克斯坦的国酒,通常喝剩的酒一律都倒回酒罐中,因此一点都不会浪费。15人敬酒的时候,长辈的杯子一般要高于晚辈,另外杯酒通常要一饮而尽,并将杯口朝下示意自己已经喝完。16尼日尔爾利亚在尼日尔爾利亚,只有当新郎和新娘都喝下一杯传统的棕榈酒后,婚礼才算正式生效。17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和朋友一起外出喝酒时,每个人都要为大家买一轮酒;如果谁没买就会显得非常失礼。18瑞典瑞典人喜欢在每轮喝酒前、喝酒时和喝酒后大唱祝酒歌。每轮烈酒喝完后,他们还会接着痛饮一番啤酒。19秘鲁在秘鲁,朋友们会共享同一杯啤酒:个人会先给自己倒上酒并喝上一口,再将酒杯传给下一个人。20加拿大在加拿大的酒吧喝酒时,如果喝到了一个脚趾头形状的东西,那么你就能受邀加入“酸脚趾鸡尾酒俱乐部”。21印度数千年来,酒都是印度神话和印度人信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即使在当今印度人的眼里,酒依旧可以用来升华精神境界。22日本在日本,自己给自己倒酒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因此他们一般会选择先帮旁边的人倒满酒,这样别人也会帮自己的酒杯倒满。另外,喝酒时别过脸去喝,是表示尊重的意思。23摩尔多瓦在享用正餐时,摩尔多瓦人都会进行无数次的敬酒,每轮开始喝酒前都至少互敬一次,然后再说句“haidevai”,这就类似于的“走一个”。
❸ 为什么喝酒之前需要碰杯
碰杯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个年代和主人一起饮宴可能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把您视作真实或潜在的敌人的人可能会有个致命的习惯:下毒!但是尽管面对这些难以称道的行为的威胁,人们还是接受饮宴的邀请来保持表面上的礼貌,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猜忌。在那个时代,在大多数情况下葡萄酒是盛在金属平底大口杯里的(锡制、银制或金制)。所以应付下毒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酒杯猛撞主人的酒杯,使得一个杯子里的部分液体翻入另一个杯子中。如果主人带头先喝,那就万事大吉!
在中国来说,是一种礼仪 。
简单来说,与长辈或上司碰杯不能将自己的杯比以上两种人举得高来碰 与寂寞碰杯碰杯一词起源于16世纪的爱尔兰,原意是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酒徒,有这样的习惯,把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除酒的不纯性。
到了18世纪,“碰杯”这个名词才有了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贺颂辞。干杯时,人们往往还要互相碰杯,据说这与教堂敲钟是同一意思,为了去除恶魔。
在古时,人们在干杯时总是用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这是为了让对方看到,祝酒者腰间没有暗藏武器,这是友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