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羽毛球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种类似羽毛球运动的游戏就在中国,印度等国出现。中国叫打手毽,印度叫浦那,西欧等国则叫做毽子板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军人将在印度学到的浦那游戏带回国,作为茶余饭后和休息时的消遣娱乐活动。
据传,在14世纪末,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这就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伯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在上层社会社交场上风行开来。“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羽毛球协会 。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当今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但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羽毛球队已跻身于世界强队之列。
70年代,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度尼西亚与我国平分秋色。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及混合打共5项比赛。其余羽毛球比赛也很多,像汤姆斯杯、尤伯杯以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
1877年,英国的巴斯羽毛球俱乐部成立,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20世纪初,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洲,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20世纪20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二十五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十六届)混双列为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6年,羽毛球的新规则在试行了3个月后正式实施。在该年汤尤杯赛中首先采用。
(1)印尼有什么特长扩展阅读:
常见打法
压后场底线
对羽毛球初学者来说,这是较有威胁的基本打法。它的特点是通过高球把对方推到后场底线,使得对方回球不到位,伺机扣杀或打出短球。这种打法主要以力量制胜,也就是较量后场高、吊、杀技术的高低。运用这种打法首先自己的高球必须打到对方底线,同时也要有和对方进行后场对抗的能力。
攻四方球控制落点
攻四方球是攻击对方场区的4个角落,以快速击球和准确的落点,调动对方前后左右奔跑,打乱对方阵脚,待其来不及回中心位置或回球质量较差时,向其空当部位发动进攻。这种打法,要求运动员本身具有快速、灵活的步法,稳健的防守,以及准确控制落点和强有力的进攻能力。
快拉快吊控制网前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打法。它的特点是:以进攻性的平高球快压对方于后场两底角,而后吊球或劈杀引对方上网,再迅速上网控制网前,以网前搓球结合推后场底线制造对方回击的困难,从而创造中后场大力扣杀的机会。它要求运动员有较全面的技术,能攻善守,步法、手法快速灵活,特别是要有较细腻的控制网前的技术。学习者通常在掌握了较全面的技术后使用。
这种打法的特点是在后场通过下压击球(扣杀、劈杀或吊球)进攻技术,快速上网搓或推球取得前场攻势,使后场、前场的进攻紧密衔接,提高攻击的威力。
守中反攻
这种打法是从运动员身材较矮、但较灵活这个特点出发的。它以防御为主结合反攻(扣杀、吊球),这里包含着让对方多失误、自己尽量少失误的策略思想。怎样才能让对方多失误呢?这要求自己善于控制落点、球路,调动对方在移动中勉强进攻,急于求成出现失误,或给自己制造反攻的机会。
那么,怎样又才能使自己尽量少失误呢?这要求自己有快速灵活的步法,能在场区任何一个角落抢救来球,守住对方的强攻;同时抓住有利的战机,进行出击。
参考资料:网络-羽毛球
⑵ 世界上最珍贵的鸡是谁
鸡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动物,基本上我们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吃上一两口鸡肉,毕竟作为生活必需品,鸡相较于牛肉的价钱还是挺廉价的,但不是什么鸡我们都能吃得起的。在印尼生活着一种特殊的鸡,它们是印尼金属鸡,是外国人培育出来的,它的肉是黑的、羽毛是黑的、鸡冠是黑的、嘴巴也是黑的、连内脏都是黑的,连下的鸡蛋都是黑不溜秋的。
金属鸡的大小和大部分鸡种一样,成年公鸡重约2-2.5公斤,母鸡重约1.5-2公斤,属于乌鸡的一种。据悉,它之所以能黑的这么匀称,是因为它是由一种天然的基因培育而来的。这种基因叫Fibromelanosis,是一种黑肉基因变种过来的。
在国外,他们相信这种鸡能给人带来好运。而且因为它不容易培育,价格又高,因此饲养员都小心翼翼地养着它们。印尼许多仪式上有吃印尼金属鸡的习俗。因为它们非常独特。这种鸡现在又成为世界各地美食家梦寐以求的绝品,价随名高,一只种纯黑鸡每只售价高达200美元。200美元,可以购买50多只普通的鸡子。200美元一只的鸡,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下口的。
据了解,乌鸡本身会有一种黑肉基因,后来这种无害基因通过遗传性基因突变,导致黑色素发生沉淀,以至于从胚胎开始,黑色素就已经开始沉积并渗入到鸡的各个动物组织中,所以金属鸡在破壳前孵化期就已是漆黑的,包括蛋壳;破壳而出的小鸡从鸡冠到鸡爪,从舌头到到五脏六腑,乃至骨头肠子也都是漆黑的。顾名思义,印尼金属鸡主要产自印尼爪哇岛。不过,金属鸡并非此地的原产物,其原产地原是欧洲的瑞典,后来在大航海时代,经西方殖民者之手去到印尼。
印尼金属鸡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10种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及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等,该鸡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胆固酸含量极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营养滋补。多年来,金属鸡一直被视为爪哇人的神物和鸟类中的精英,被看作权利、财富和运气的象征,在当地会将它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奉献给神灵。
延伸阅读:金属鸡为什么这么贵 世界上十大奇特的鸡有哪些
金属鸡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这种鸡十分的稀少,被称为“兰博鸡尼”,那么金属鸡为什么这么贵?世界上十大奇特的鸡有哪些?
金属鸡为什么这么贵 :
在许多国家,黑色代表不详,在西方说到黑色人们会想到金属,因此这只连舌头鸡肉内脏等等都是黑色的鸡被称为金属鸡。其实这种鸡在印度尼西亚是象征着好运的,有位土豪掷千金买下了毛色黑得发亮的金属鸡做宠物,花了将近90万美元。真是任性!
这种鸡来自印度尼西亚,全身上下皆为黑色,羽毛中还穿插几缕青色。这种鸡叫做金属鸡,肉是黑的、羽毛是黑的、鸡冠是黑的、嘴巴也是黑的、连内脏都是黑的。
这种鸡不只黑,而且黑的很匀称。据了解,它之所以能黑的这么匀称,是因为它是由一种天然的基因培育而来的。这种基因叫Fibromelanosis,是一种黑肉基因变种,这种基因突变能够影响色素生成细胞。细胞侵入组织之后变成纤维组织。
由于非常金属鸡非常稀少,培育的成功率不高,售价非常昂贵,90万美元一只,约人民币597万元,被称为“兰博鸡尼”。据说这种鸡在印度尼西亚是象征着好运的,许多土豪将其买回去当做宠物。
世界上十大奇特的鸡有哪些:
10.马来西亚玲珑鸡;马来西亚玲珑鸡当地也叫塞拉玛(Serama)。他们是世界上最小的品种的鸡,以其挺拔的身姿,垂直尾羽的直立和紧身垂直翼举行了几乎触及地面。在马来西亚,他们被称为勇士们和大天使鸡,因为它们很像人的外表。世界上最小的玲珑鸡,公鸡185克,母鸡145克,普通的玲珑鸡跟一罐可乐差不多大。
9.Ayam Jemani;原产于印尼,不是盘中餐。全身漆黑,连骨头和内脏都是黑的,不过血液不是黑的。在印尼当地被封为重要仪式的祭祀品,这种鸡被称为“鸡中的兰博基尼”,在美国一只刚出生的小鸡起码也要200美元起,主要用于观赏。
8.摩登门鸡;摩登门鸡,超酷。看上去就很凶猛,腿很长,跟斗鸡一点像!
7.金色波兰鸡;金色的波兰母鸡,这一头蓬松的爆炸头,真的是太美了。
6.La Flech;原产地在法国,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鸡。它最大的特征向两侧呈V字型分叉的红色鸡冠。羽毛是黑色,嘴和脚是灰黑色。
5.丝羽乌骨鸡;俗称乌鸡。原产地中国,它们有五个脚趾。美国把它唤为光滑的矮脚鸡,乌骨鸡长得矮,有小小的头及短短的颈项。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
4.阿劳肯鸡;阿劳科鸡的毛胡子其实是特别发达的耳羽,很好看。它可是世界上唯一能生蓝壳蛋的家鸡品种!
3.东早鸡;原产于越南,又称为龙鸡。东早鸡因其巨大的鸡脚着名。肉质鲜美,在越南被视为一种美食。这种鸡也因此成为一种很昂贵的鸡。
2.西布赖特矮脚鸡;又叫年画鸡,不仅体型小,颜色艳丽,而且与人接触亲密,可以在手上肩上与人玩耍,深受各个年龄段人的喜爱。这种鸡因为纯野种,抗病力极强。是馈赠佳品。
1.长尾鸡;相传在两三百年前,在日本育成现在的长尾鸡品种。经多年人工培育并具有特长尾羽的雄性长尾鸡,立于特制的高架或高台上,其尾羽可以下垂至地面,因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售价极高,是国际间观赏家禽中的佼佼者。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一般般长达6~7米长,最长的记录为1974年培育出的一只,为12.5米。寿命听说可以活20年,可以称为鸡寿之王了!
⑶ 最近老是看到这种鸟,谁知道苏拉冢雉是什么鸟呢
苏拉冢雉是一种原产且特产于印尼的大型雉鸟,它属于地栖鸟类的一种。所以平时以走路居多,而不善飞行,它的体型与家鸡差不多,最大的特色就是头顶长有华丽的尖羽冠,就像梳了一个飞机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苏拉冢雉长什么样子?苏拉冢雉可以说是一种大型的走地鸡,它们的翅膀并不发达,但是腿脚非常的强壮修长,脚趾多呈现鲜艳的橘黄色,一眼就能让人注意到,尤其是后爪非常有力,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巨脚鸡。苏拉冢雉全身的羽毛颜色相对比较暗淡,背部和翅膀为红褐色,脑袋、脖子和下腹部为灰色,除了脚趾最为鲜艳外,其次就是它裸露的鲜红色脸颊最吸引人,就像越南鹇一样。
苏拉冢雉的数量非常稀少,栖息地也极为狭窄,目前只在印尼的班加岛和苏拉群岛等部分岛屿上出现过,因此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了濒危物种,从1972年印尼政府就开始对其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栖息地不断丧失、雏鸟的死亡率高等原因还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