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盟军在意大利哪个地方登陆啊

盟军在意大利哪个地方登陆啊

发布时间:2022-04-19 16:50:48

⑴ 盟军是如何登陆西西里岛的

随着登陆日的临近,盟军开始对西西里岛的空军设施及其附近岛屿实施一系列打击,扫清外围。班泰雷利亚岛是意军的飞机和鱼雷艇基地,位于突尼斯和西西里岛之间。盟军为了夺取这一前进基地,在进行了为期10天的轰炸之后,于1943年6月11日在该岛登陆成功,俘虏意军1.1万人,盟军仅损失40名飞行员,不到20架飞机。两天以后,盟军又占领了附近的利诺萨小岛和兰皮奥内岛。至此,盟军控制了西西里海峡的所有岛屿,肃清了轴心国的前哨阵地。

⑵ 盟军在1943年已经登陆了意大利,为何还要从在诺曼底再次登陆

事实上,最开始盟军想的就是以意大利为根据地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特别是丘吉尔,他为了能够抢在苏联前面尽可能的控制欧洲,一直都在推动从意大利反攻欧洲的计划。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盟军才不得不从诺曼底进行第二战场的开辟。

⑶ 二战盟军攻入意大利后,为何不乘势进军德国,还要在诺曼底登陆

首先第一点:当时的盟军虽然说经迫使意大利投降,但是在意大利北部德国部队仍修建了大量的防御措施,用于阻挡同盟国的进攻。当时的意大利由于地处丘陵地形,多山的环境非常不利于红军的大量装甲部队的作战和使用,在此之前的几次试探性进攻都遭到了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而自身也损失惨重。

⑷ 盟军为什么要在诺曼底登陆

首先,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km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再进一步对比,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要知道这次登陆战役,是世界上最大一次,无论是作战人员,还是作战工具都很多,狭窄地形易守难攻,不适合登陆。

诺曼底该地是温带海洋 性气候,大西洋暖流的原因,在夏季涨潮,适合登陆作战

⑸ 二战期间盟军的西西里登陆战发生了什么

1943年7月9日,来自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的盟军护航队分别抵达马耳他岛东面和西面的集结地区。但此时的气候急剧恶化,海上刮起强劲的西北风。不久,登陆艇便在汹涌的波浪中颠簸蹒跚起来,甚至大型运输舰的舰首也不时地隐没在汹涌波涛之中。恶劣的气候对于盟军的空降作战和两栖登陆极为不利。天气预报表明,日落时风速将减低。艾森豪威尔将军决定,仍按计划实施登陆。尽管航行异常困难,突击舰队仍保持基本队形,按预定时间接近指定海滩。

7月10日凌晨2时30分,盟军在英、美军登陆区各空降1个师,拉开西西里战役的帷幕。由于风速过大,导航系统不良,133架滑翔机中有47架坠入海中,大部分空降兵未能在指定地点着陆。按计划抵达目标区的少数空降兵迟滞了意军后备队向登陆滩头的进军,但未能阻止其行动。

与此同时,盟军两栖突击舰队顺利抵达预定登陆点。在空降兵登陆15分钟后,盟军在夜色和风暴的掩护下,以首批8个师的庞大兵力在160公里长的西西里海岸线上实施登陆:蒙哥马利指挥英国第8集团军在锡腊库扎以南登陆,巴顿的美国第7集团军在杰拉湾登陆。面对盟军的突袭,德、意军猝不及防,海滩防线很快被摧毁。防守海岸的意大利师几乎未加抵抗便仓惶撤退。这样,防守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在德国师肩上。

8月17日晨,美军第3师进入墨西拿。第8集团军一部不久也进抵该城。当天,轴心国在该岛的残余兵力全部被歼。德、意军总计损失约16万人(被俘意军达14万余人),其中德军1.2万人。盟军死、伤、失踪人数总计2.2万余人(英军损失近1.2万人)。

同盟国以损失不到5%的代价实现了“爱斯基摩人”战役的大部分目标,使同盟国在地中海的交通线安全完全得到保障。

盟军1943年7月10日攻占西西里岛,7月19日来自北非和中东的美国第19航空队的500余架轰炸机首次轰炸机首次轰炸了罗马,投弹1000吨,炸死约2000人,城市古代建筑圣洛伦佐皇宫也遭巨大破坏。鉴于意大利已经战败,意法西斯其他领导人提出一项议案,授权国王解除墨索里尼的职务,并任命巴多利奥元帅接替首相职务。意大利新政府解散了法西斯党,宣布全国戒严,禁止一切政治集会。持续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终于结束。

西西里登陆战役的胜利促使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墨索里尼垮台,极大地提高了同盟国在中立国家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盟军未能充分利用制空权和制海权,行动迟缓,致使近半数的轴心国军队逃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⑹ 军事——盟军为什么在诺曼底登陆

意大利半岛不适合开辟第二战场,这里投入不了决定战局的庞大兵力,歼灭不了举足轻重的德国重兵集团,充其量只能起到牵制作用,并且会耽误大量的时间,而这正是急待喘息的希特勒迫切需要的,所以盟军绝对不可能选择在意大利发起反攻。
加莱沙滩平缓,易登陆。却是德军重点防御的登陆点,往那去会碰铁板,倒不如以它为饵,吸引德重兵。明修加莱,暗渡诺曼底。
诺曼底虽难,德军由于误判,不断放置重兵,所以就在这登陆了。。。

⑺ 德军在诺曼底登陆前被欺骗的登陆地点到底是哪里

第1种说法是对的, 盟军制造假象在加莱登陆. 大量的假象也使德国人认为加莱才是重点.

我收集了这段历史, 写的很详细, 你一看就明白了

诺曼底登陆是一场战略性的大陆两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由于大陆纵深比较大,即使登上滩头,防守一方也可以从其他地方调来后备部队,组织反击,将登陆一方赶下海。在意大利的萨勒诺和安齐奥,德军就是凭借着快速的反应,迅捷的机动,坚决的反击,将登陆的盟军压制在狭小的登陆滩头,若非盟军强大的海空支援,就连弹丸之地的滩头都守不住。而在法国的德军无论反应力、战斗力都胜过在意大利的德军,加上法国的铁路、公路交通都比意大利发达,盟军当然很
清楚将会遭到怎样的抵抗。所以诺曼底登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登陆的最初两周里,顶住德军的反击,建立起统一巩固的登陆场。但是盟军在占领大港口之前,单凭登陆滩头的人工港,只能运送12—15个师,其中装甲师1—2个,并保障这些部队的粮、油、弹的补给。反观德军,虽然在诺曼底只布署了6个师,但在三天里就可以从各地调来25—30个师,其中装甲师7—8个投入反击。这样大的兵力对比劣势,盟军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换句话说,只有阻止德军的增援到达诺曼底,才有取胜的可能。为达到阻止德军增援这一目的,盟军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空军全面轰炸法国西北部的铁路、公路目标,封锁通往诺曼底的交通,使德军增援不能到达。另一方面则是展开战略欺骗和伪装,使德军统帅部相信,在诺曼底登陆之后,还会有另一场更大的登陆,所以不把援军调往诺曼底。——这场战略欺骗,就是诺曼底登陆中最隐密的部分,直到五十年后解密的档案中也只公开了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后人只能去作一些推测和想象。

1943年12月,由盟军最高司令部副参谋长摩根中将提议,制订相关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以确保登陆的成功。这项计划代号为“杰伊”,该计划的参与机构包括:英国军事情报局、特别行动局、反情报局、双十字委员会、政治战执行处、美国战略情报局(即中央情报局的前身)、联邦调查局,以及盟军陆、海、空三军情报部。核心部门是英国伦敦监督处,该处办公地址在丘吉尔战时内阁所在地大乔治街2号,主要负责制订和实施战略性的欺骗、侦察行动,并协调英国与盟国情报机关共同组织重大的行动。现在则成为诺曼底登陆中战略欺骗的组织机构。该处的格言是机智、狡猾和精致,徽章是半人半羊的农牧神萨图恩的雕像,萨图恩是古罗马神话中专门兴风作浪的小精灵。现任处长是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他的绰号是诈骗总管。虽然他职务和军衔不高,却拥有很大权限,甚至有时丘吉尔、罗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动或发表声明。

这场战略欺骗,范围之大,构思之妙,难度之高,都令人难以想象。1944年1月,“杰伊”计划改称“卫士”计划。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各种途径,诱使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地,从而使德军在法国,尤其是诺曼底地区的守军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要使德军统帅部相信,诺曼底登陆只是一场佯攻,目的就是诱使德军过早投入后备部队,从而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主攻创造条件。后一个目的就是“卫士”计划的核心内容,而且这个内容不能直接落入德军之手,而是要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颠来倒去,以间接方式,让德军费了好大的气力才获得那么一星半点,然后再根据这么点线索,去分析、推理、归纳,得出符合盟军希望的错误结论。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听取了比万的计划后,写下“我喜欢这一切”的批示,并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骗专家“特殊手段委员会”主任美国陆军上校怀尔德全力协助比万。

为了达到“卫士”计划的第一个目的,即分散德军的目的,比万在南欧实施了“齐柏林”计划:1944年初,苏军已逼近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罗、匈都预感到德国败局已定,于是派出密使与英、美接触,秘密商讨投降事宜。但是英国的广播、报纸却在有意无意中透露了双方的秘密。德国不能容忍在南欧出现叛徒,于是决定出兵占领匈牙利。但当时德军在东线苏联战场上,战况非常紧张根本无法抽出部队;在南翼意大利的安齐奥海滩激战正酣,也无兵可抽。最后只好从法国抽出3个装甲师和1个步兵师,于1944年3月19日占领匈牙利全境,把匈牙利首相卡利关入了集中营。罗马尼亚被吓住了,中止了同英美的秘密接触。这样,德国虽然控制住了南欧的局势,却在法国失去了4个师的精锐部队。

在北欧,比万组织了“北方坚忍”计划。1944年1月,比万访问苏联,与苏联情报机关联手制造进攻挪威、瑞典的假象。英国在苏格兰爱丁堡建立了实际并不存在的第4集团军群司令部,同苏军类似的虚假司令部沟通了无线电联系。德军凭借其出色的无线电侦听和定位技术,很快测出了这个假集团军群司令部的位置,还派出飞机进行轰炸。英军还对驻苏格兰的部队下发极地地区发动机保养手册,补充滑雪板等严寒地区装备,进行滑雪训练。大有将要在北欧作战的模样。而且英国的BBC广播电台对挪威、瑞典的广播中要求两国的百姓进行防空准备,并尽量多储备食物、燃料、药品等必需品。这些措施,使德军在挪威和瑞典部署了13个师,其中1个装甲师,以应付盟军的进攻。这13个师直到战争结束都没离开挪威和瑞典。

在东线苏德战场,苏军更是积极配合,在1944年6月之前,不发动新的进攻,只是把部队频繁调动,使得德军无法判明苏军的企图,不敢轻易抽出兵力。而在诺曼底登陆后,苏军一连发动卡累利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三次大规模进攻战役,牢牢吸引住东线德军。

“卫士”计划的第二个目的也就是最关键的目的,就是要使德军相信诺曼底登陆只不过是一场为了过早消耗其后备部队的佯攻。可是稍有军事常识的人只要发现在诺曼底登陆的第一梯队有8个师的规模时,就足以肯定这是主攻。而比万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奇迹来,即使不能使德军相信的话,也至少要扰乱德军的判断,尽量拖延德军作出正确结论的时间。为此,比万设计了多达几十项的附属计划。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银计划”: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虚构了番号为美国第一集团军群的部队。首先由三百多报务员伪装成集团军、军、师、团、营之间无线电通讯,严格按照同级别单位的日常通讯量进行联络,并在多佛尔设立假司令部,使用大功率电台与各下属部队联系,甚至真正的登陆部队第21集团军群司令部的部分命令也先通过电话传递到多佛尔的假司令部,再由假司令部的电台发送出去。——德军的无线电侦听、定位部队测出了盟军的这些无线电通讯,从而判断出盟军登陆的主攻方向是加莱,因为盟军司令部就在加莱的对面多佛尔。其次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修建了军营、仓库、公路、输油管线,并由好莱坞的道具师设置假的物资囤积处、假机场、假飞机、假坦克、,假大炮,还逼真地在河面上制造出军舰航行的油迹、坦克在公路上留下的履带印。再将部分在登陆初期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调到这里,驻扎操练。就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再让历尽辛苦突破盟军空中防线的德军侦察机侦察照相,造成了盟军在英格兰东南集结了约40个师组成的第一集团军群的假象。至于登陆地面部队的司令人选,众所周知能担当此任的盟军将领,不是美军中将巴顿就是英军中将蒙哥马利。比万将计就计让巴顿来担任第一集团军群的司令,1944年1月26日,巴顿到达英格兰东南地区,视察部队,会见当地官员,拜访各界名流。新闻界不断报道他的行踪。1944年4月,巴顿在一个俱乐部开幕式上讲话:“战争结束后,英国、美国和苏联要统治世界……”可在报端发表时,却少了苏联,由此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令人费解的是当时正是登陆前夕,英国的新闻检查异常严格,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疏漏,发表影响盟国团结的讲话。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只是为了强化巴顿在英格兰东南部出现的印象,从而使德军想到作为登陆部队指挥官的巴顿在英格兰东南部频频出现,自然意味着登陆将在加莱。而真正的登陆部队陆军司令蒙哥马利则在朴斯茅斯的司令部潜心策划和研究作战方案,比万还挑选了相貌酷似蒙哥马利的陆军中尉詹姆斯,在蒙哥马利身边生活数月,详细了解蒙哥马利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好恶、习惯等生活细节,然后装扮成蒙哥马利出访直布罗陀、开罗,造成蒙哥马利不在英国的假象。这就使德军推断出,此时蒙哥马利不在英国自然不会是登陆的指挥官。“水银计划”通过在无线电通讯、营区、部队、指挥官等几方面的欺骗和伪装,使德军统帅部了解到在英格兰东南部,盟军集结了约40个师组成由巴顿任司令的第一集团军群,那么登陆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加莱。

“微光计划”:盟国空军实施的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根据最高司令部的特别指令,首先猛烈轰炸了德军于1943年8月在荷兰海牙设立的大型无线电侦听破译基地,将其彻底摧毁,消除了对盟军无线电通讯的威胁。其次在对德军雷达站的大规模空袭中,故意对德军设在塞纳河以北的9个雷达站不予轰炸,以便德军利用这些雷达站发现盟军在登陆前派出的假舰队,这支假舰队在登陆前三小时驶向加莱,共由18艘小艇组成,每艘小艇都拖带一个木筏,上装直径达29英尺的大气球,气球里则安装雷达发射器,发出的雷达信号相当于一艘万顿级的登陆舰的雷达信号,舰队上空有几十架飞机一边飞行一边投掷锡箔条。这些措施在德军雷达站的屏幕上反映为一支庞大的登陆舰队在大批飞机掩护下驶向加莱。为进一步迷惑德军,空军在战役前的空袭中特别规定:凡是向诺曼底派出1架侦察机或投下1吨炸弹,一定要向加莱派出2架侦察机或投下2吨炸弹。

利用双面间谍也是“卫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国反间谍机关的出色工作,在开战后不久即破获所有在英国的德国间谍组织,并对德国侨民进行隔离审查,彻底肃清了在英国的敌特。尽管德国情报机关不断派遣特工渗透潜入英国,但是一则英国反间谍机关工作效率较高,二则英国的货币、度量衡与欧洲大陆完全不同,使得进入英国的间谍很容易被察觉,所以德国一直无法在英国开展情报工作。而英国专门组建“双十字委员会”,从事将被捕的德国间谍策反成为英国服务的双面间谍。经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培养,终于拥有4位被德国情报机关相信的双面间谍:“加宝”、“珍宝”、“三轮车”和“布鲁斯特”。其中最受德国信任,最有影响的便是“加宝”。战后“双十字委员会”认为“加宝”是他们最大的成功。“加宝”是西班牙人,真实姓名不详,1941年1月和1941年12月两次要求加入英国情报机关,都遭拒绝。1941年7月,投靠德国情报机关,奉命经葡萄牙潜入英国,但他到达葡萄牙后就谎报已进入英国,并根据一些英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凭着编造情报的天赋,杜撰出一些情报,而且大多正确,所以深受德国的器重和信任。直到1942年2月,英国发现德国海空军大举出动截击一支盟国开往马耳他的护航船队,可根本没有这样的船队,英国情报机关随即查出这正是“加宝”的杰作,于是便同他接触,将他秘密接到英国,在“双十字委员会”的协助下,将精心策划的真假情报源源不断送往德国,从而在德国情报机关确立了王牌特工的地位,领受了查明第一集团军群〔也就是“水银计划”所虚构的部队)的任务,乘机堂而皇之地报告了第一集团军群的兵力编成等情报。在6月6日登陆前半小时,“加宝”向德国报告盟军正向诺曼底发起进攻。——这一时间是比万精心设计的,德国收到情报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相反更提高了“加宝”的地位。到6月9日登陆后最关键的时刻,“加宝”向德国发报长达120分钟,详尽报告第一集团军群的40个师正进入临战状态,大量登陆舰艇正集结在多佛尔,真正的登陆就要开始。这一情报严重干扰了德军统帅部对战况的正确分析和判断。

“卫士计划”中英国还组织过一次异常狡诈,甚至可以说残忍卑劣的行动。1943年7月,法国北部隶属于英国特别行动处的代号为“繁荣”的抵抗运动小组,由于亨利·德里古的告密而被德国盖司太保破获,包括负责人弗朗西斯·苏蒂尔在内数十名抵抗运动成员被捕。盖司太保胁迫被捕的“繁荣”小组报务员继续保持与英国总部的联系,因为报务员的收发指法如同人的笔迹,难以假冒。报务员乘机按照事先规定不发安全密码向总部告警,所谓安全密码就是在规定的某行某个单词,故意拼错或重复,如果没有在约定的地方拼错或重复单词,就意味着电台已被德国控制。但总部不顾警告继续保持联络,并按照德国的要求空投大量的武器、爆炸器材、通讯器材、活动经费甚至新的特工。这些物资和人员一落地就落入德国盖司太保之手。众所周知,盖司太保的刑讯逼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英国所有派遣到被占领土的特工都携带剧毒药,以便在被捕时或无法忍受刑讯时用以自尽。梵帝冈的罗马教皇还专门为无法忍受盖司太保刑讯而自尽的基督徒颁布特赦,赦免他们自杀的罪过。可“繁荣”抵抗小组的骨干人员和后来空投的特工携带的却是无毒的药丸,他们被捕后,历尽严刑拷打,求生无门,求死无望,最后供出了自己的任务:袭击德军在加莱的指挥部、通信中枢、岸炮以及供电系统,配合盟军的登陆。盖司太保对这些口供的真实度深信不疑,因为这些口供大多是在多次刑讯逼供之后才得到的,从而得出盟军将在加莱登陆的结论。实际上,告密者德里古是根据伦敦监督处的绝密指令以此方法获取盖司太保的信任,从而打入德国情报机关。而盖司太保怎么也想象不到,英国情报机关会无耻到这样地步,用价值数十万美元的武器装备和数十名忠贞部属的生命为代价,只为了提供一条假情报。完全可以说,这些人才是诺曼底登陆中最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成千上万盟军士兵和被占领各国人民的生命,他们中绝大多数都被盖司太保处决或送入死亡集中营,德里古则被法国的抵抗运动以内奸的罪名处死。战争还未结束,英国情报部门就派出专人去寻找这些人的下落,并为他们中的一些人追授勋章,以表彰他们在异常危险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英雄气概。时至今日,这段历史仍是英美讳莫如深。

此外法国的抵抗组织也充当了重要角色。在6月6日登陆时,BBC广播电台向诺曼底地区的抵抗组织播发了大量暗语指示,要求他们破坏铁路、公路、桥梁、通信线路,协助配合盟军的登陆。而在6月9日,诺曼底的激烈战斗正处在关键时刻,BBC又向法国加莱、比利时、荷兰的抵抗组织播发大量暗语指示,要求他们按预定计划,袭击交通线、德军指挥通信中枢,配合即将开始的加莱登陆。由于德国情报部门已破获了一些抵抗组织,明白暗语指示的含义,据此向驻加莱的部队发出登陆在即的警报。

当6月6日登陆打响后,比万的战略欺骗又进入新的阶段,制造盟军即将在加莱登陆的假象。盟国各国政府首脑在发表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声明中,都有比万精心策划的内容,字里行间都隐隐约约暗示着还会有另一场更大的胜利。只有自由法国的领袖戴高乐抑制不住激动,抛开了比万的讲话稿,发表了一番激昂的讲话。不料,这些正正反反真真假假的讲话,倒又把德军统帅部弄糊涂了。

比万的战略欺骗可以说是令人叹服,但是如果不能作好保密工作,泄露了真情,那么不但精心策划的战略欺骗毫无作用,更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英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保密措施,代号为“顽固者程序”。

首先,为防止德意从爱尔兰获得情报,英美迫使爱尔兰关闭了德、意驻爱使馆,并没收其无线电设备。1944年2月9日起,英国中断同爱尔兰的一切民间交往。3月17日,又进一步宣布封锁爱尔兰,拦截所有未经许可离开爱尔兰的飞机、舰艇。

其次,为防止驻英国的外交人员获取情报,于4月17日起英国宣布暂时取消外交特权,禁止外交人员在英国的旅行和出入英国;禁止使用外交邮件;禁止外交使馆使用电台与本国联络,如有紧急事件,只能使用英国提供的电台和报务员;对各国外交使馆实行全面警戒。

再次,对民间新闻报道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所有报道都必须经多道检查才可登报。禁止记者向海外发报,禁止出口报纸杂志,以防德国从中获取情报。5月25日起所有从英国发出的信件都被延期发出。除必要人员外,限制公民出入英国。

对参战部队的保密措施也前所未有,4月1日宣布登陆部队集结的英格兰南部沿海十英里为军事禁区,4月6日起部队取消休假,军人和公务员的所有公文信函、电话均受到检查。美军人员被禁止擅自使用越洋电话、电报同美国本土联络。5月28日起所有登陆初期的参战部队均不得擅自离开由铁丝网围成并有宪兵检查的营区。有关登陆计划,始终限制在经过仔细甄选的军官范围里。D日(即登陆日的代号〉前七天,登陆日期及计划下发到师级指挥官。D日前三天,登陆区地图、海图和其他敌情资料下发到营级指挥官。D日前二天,向各部队下达作战指令。同时有二千名情报人员对参战部队各级官兵实行严密监视、检查。

尽管采取如此空前的保密措施,但泄密事件仍时有发生,幸亏补救及时,才未被德军获知真相。

1944年3月22日,美国芝加哥邮局工作人员未经许可擅自打开放有登陆作战计划的军事邮包,有关人员立即受到联邦调查局的审查和监视,最后查明仅是一件意外。

1944年4月18日,美国陆军少将亨利·米勒在英国伦敦的一次酒会上声称盟军将于6月上旬大举进攻法国。随即被解除职务,军衔降为中校,并遣送回国。

1944年5月28日,十二份有关登陆作战的绝密文件从英军总参谋部的临街窗户中被风刮到街道上,散落到马路上。这时候总参谋部里的每个人,从高级军官到低级文员,都如临大敌,飞奔而出,去寻找散落在街上的文件。可是只找回十一份,正当所有人焦虑不安时,有一个过路人将第十二份文件交给了值勤的哨兵。好一场虚惊。

那么,盟军耗尽心智的欺骗和保密措施到底收到多大效果?盟军通过“超级机密”破译德军密码,密切关注德军反应。

当6月6日,诺曼底登陆打响后,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元帅,对比万的伎俩不屑一顾,凭着他敏锐的军事嗅觉,立即判断出这是盟军的主攻。便向希特勒请求从各地抽调17个师实施反击,获得批准。6月9日盟军发现驻波兰的2个党卫军装甲师和驻加莱的第15集团军都开始向诺曼底移动,而且德军更换密码,使用一种新的盟军没有破译的密码。这一切令盟军最高司令部和伦敦监督处感到不安,难道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吗?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事件,德军在盟军登陆的奥马哈滩头发现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随身携带来不及销毁的美第5军和第7军在登陆中的所有作战方案。当这份作战方案交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觉得蹊跷,不由想起在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前,盟军使用一具精心准备的尸体,携带假的撒丁岛登陆计划,装作溺水身亡的样子,顺潮汐漂到西班牙海岸。德国获得这份假作战计划后,将防守力量都调到撒丁岛,从而大大削弱了在西西里的防御,最终使盟军乘虚攻占了西西里。罗恩纳认为这又是盟军的拙劣把戏。再加上从“加宝”和“繁荣”抵抗小组等各方面获得的情报,认为盟军的真正主攻将会在加莱。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上将也同意这一观点,两人极力向希特勒说明诺曼底登陆仅仅是牵制性的佯攻,最终使希特勒在6月9日召开军事会议重新讨论反击计划。

6月10日,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赶到伦敦,和最高司令部、伦敦监督处的人员一起密切关注德军动态。正讨论是否要轰炸塞纳河上所有桥梁,包括巴黎市内的桥梁,以阻止德军的增援部队。午夜时分,机要秘书送来“超级机密”刚收到的消息:希特勒命令第15集团军返回加莱,西欧其他地区的德军火速增援加莱。——所有的人都如释重负,尽管诺曼底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但大家都清楚,登陆已经胜利在握了。最吃惊的就是比万,他从来没有想到“卫士计划”会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英军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元帅说:“既然希特勒是这样的大傻瓜,我们怎么会用这样长的时间这样大的精力才打败他?”接着,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英国情报局局长孟席斯来到最高司令部,高度评价了“卫士计划”的组织实施:在英国情报部门悠久的历史中,这是登峰造极的成功!

这一切围绕诺曼底登陆的战略欺骗和保密计划,成为保障登陆成功的护身符。正如丘吉尔所言:

“战争中真理是如此宝贵,要用谎言来保卫。”

⑻ 盟军占领了意大利,为何还要在重兵布防的诺曼底登陆

因为即使攻占了意大利,也没有什么用。你想要跑到意大利去,必须得从地中海进入,地中海这是被德国军队层层包围的一个地方,所以你根本没办法进入。就算进去了,也是会被它瓮中捉鳖,一网打尽。

为什么诺曼底德国军队会布下重兵呢?因为就是这个地方是要害之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军队在这里驻扎。当时因为德国攻打的列宁格勒导致主力受损,所以诺曼底是处于一种疏于防备的情况下,也没有后援。所以这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如果等到德国军队继续派兵遣将,加强防守之后,也就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必须要在当时就要下大力去攻打诺曼底,诺曼底这个据点给盟军攻下来了,那以后全面反扑欧洲,就是一个相当好的平台。

所以当时麦克阿瑟之类的人,毅然决然的想要跑到这里来打一场恶仗。当时也是类似于绞肉机呀,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上,完全成为了一堵堵的肉墙。但是依然要把它拿下来,如果不拿下来,这个二战就会变成一种僵持的状态,这样会非常容易让德国得到喘息的机会,所以必须从决定登陆的那一刻起就要攻下来。

⑼ 盟军为什么诺曼底登陆﹖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盟军立即开始制定登陆计划,首先确定登陆地点,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是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是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千米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再进一步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千米,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公里。几经权衡比较,盟军选择了诺曼底

⑽ 火炬行动中盟军于哪里登陆

西西里岛。

北非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实施的登陆作战。

1942年夏,苏联对美国及英国施加压力,要求尽快在欧洲展开军事行动及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纳粹德国军队对苏联红军的压力,当美军指挥官赞同大锤行动——尽快在欧洲占领区登陆时。

英军指挥官相信这类型行动将会导致灾难,因此建议以进攻法属北非来代替,以消灭在北非的轴心国军队、改善在地中海的制海权及为准备在1943年解放欧洲南部作好准备。

(10)盟军在意大利哪个地方登陆啊扩展阅读:

战争准备:

美英:

计划击溃非洲的德意联军,夺取北非战略要地,进而从南翼威胁德国和意大利,遂决定在1942年秋季在北非实施代号为“火炬”的登陆战役。

此役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登陆舰艇“由舰到岸”的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在战役组织、装备使用等方面为尔后的西西里和诺曼底登陆战役提供了经验。

北非登陆战役由美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登陆部队共10.7万人,由航空母舰1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9艘以及大批驱逐舰、扫雷舰和各式登陆舰艇共650艘提供支援。

航渡中参战舰艇编为3个特混舰队:东部特混舰队由英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德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前往阿尔及尔地区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

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

英军航空兵1700架飞机以直布罗陀为基地实施战役掩护。上述登陆地区由法国维希政府军队驻守,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10月22日和26日,东部和中部特混舰队分别自英国启航。

1942年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于8日凌晨在各登陆地段突击上陆,达成战役突然性,当日傍晚占领阿尔及尔。

10日占领奥兰。西部特混舰队自10月23日分批从美国启航,航渡中依次会合,频繁改变航向,以缩小目标并迷惑对方,11月7日夜抵达换乘海域,11月8日凌晨突击上陆,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

战争背景:

中国远征军

“火炬”作战是美英军进攻法属北非战役的代号,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先欧后亚,由于北非战场失利,英国人将曾经答应支援中国军队的400架飞机投入了北非战场。

1941年4月,美国又将本来计划交付中国的飞机拨给了美国第十航空队。

1941年6、7月间,隆美尔在北非突入托卜鲁克,直逼英军的最后防线阿拉曼。实力强大的美国第10航空队紧急增援地中海和北非,致使中国远征军作战彻底失去空中掩护。美国向英军提供的1800架飞机,1700辆坦克和25000辆军车中大多数原来是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的。

北非战场的制空权是用放弃缅甸战场的制空权换来的。中国军人用悲壮的失败换来了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在北非战场的决定性胜利。

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美国从一个战争的观望者变成了战争的参与者。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宣布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丘吉尔立刻飞赴华盛顿,同罗斯福商讨两国作战方针。

双方制定的战略规定:德国是主要的敌人,主要战场在欧洲,北非的战略地位也排在了中缅印战区之前。虽然丘吉尔嘴上同意了罗斯福提出的英、美、苏三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提议,但丘吉尔对地中海地区更感兴趣。因为北非、中东和巴尔干直接关系着英国的殖民地利益和势力范围。

胜利关键:

丘吉尔认为攻占北非才是战胜轴心国的关键。当德国在1940年5月10日向法国发动进攻,形势日益危急时,法国政府于6月11日迁往都尔。14日巴黎失守后,又迁往南部城市波尔多。

16日雷诺政府垮台,由84岁的贝当组阁。贝当于22日和24日分别同德国和意大利签订停战协议,在军事上无条件投降,同时法国也被肢解成两部分。北部由德国占领,其余非占领区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

7月1日,贝当政府从波尔多又迁往维希,从此被称为维希政府。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军队20万人,飞机500架,在法国的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有各种舰艇约80多艘。

法属北非的法国军政官员受维希政府管辖,他们认为1940年向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贝当政府之命,因此是合法的。相反他们认为戴高乐将军以及法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抵抗运动是非法的,因此把他们视为仇敌。

又由于英国支持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并且曾同维希政府的武装力量发生过几次冲突,所以北非法国当局的反英情绪也很强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炬行动



阅读全文

与盟军在意大利哪个地方登陆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法国哪些东西值得买 浏览:623
意大利足球现在有哪些出色球星 浏览:298
印尼外汇储备多少钱 浏览:120
越南晚上哪里有夜市 浏览:342
意大利人为什么打仗强壮 浏览:609
意大利科莫湖小镇属于哪个区 浏览:389
英国血统什么意思 浏览:493
印度洋沿岸盛行什么风 浏览:840
意大利被称为什么靴子 浏览:591
印尼的rb是什么意思 浏览:961
印尼新娘怎么嫁 浏览:326
去英国为什么不能捉鸽子 浏览:562
意大利签证oc是什么意思 浏览:905
印尼耐克鞋标是什么意思 浏览:915
英国大学会计专业有多少 浏览:61
中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是什么时候 浏览:899
三百兆越南钱是中国多少钱 浏览:427
在国内怎么打通意大利手机 浏览:844
如何评价国足对越南 浏览:582
反叛者印度电影哪里有的观看 浏览: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