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德法都取消了王位而英国没有
1,英法政治体制的不同,以王位联合为主要形式的权力结构
1603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实现了王位的统一。由于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权力结构不同,英格兰通过日益英国化的联合国王基本上控制了苏格兰的内政和外交,这为苏格兰和英格兰逐渐一体化奠定了基础。1688年,英国爆发了一场光荣的革命,历史上称之为“不流血革命”。这场革命在英国乃至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确立了“议会主权”,而且开启了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因为他的宗教方向与国家不一致,与国家宗教方向背道而驰,但他的身份是国家领导人。因此,人们对此感到非常不信任。当时,宗教问题是欧洲的核心和最重要衫消的问题,不容动摇。因此,对查理一世来说,死刑是人民的愿望和时代的潮流。
㈡ 当代英国统而不治的意义
1、统而不治为英王赢得国民的爱戴而非痛恨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权力虚化,国王就不能恃权为害,民众对国王的怨恨和反感就会大大降低。
英国君主和王室,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压缩王室特权,增强王室活动的公开性,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制约,在贵族政治早已没落的大背景下仍然较好地维持了王室的形象,赢得了多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2、因为超脱于党派政治之上,君主可用长期在位积累的丰富政治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且能保持其国家和民族、传统和权威的象征地位。
(2)英国国王为什么不统一扩展阅读: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标志: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由议会掌权,国王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地位更突出。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㈢ 为什么说英国国王 不治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18世纪,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并组阁。英国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真正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当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就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是“统而不治”;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㈣ 英国在近代史上这么强盛,为什么却不去统一欧洲
今天的英国,国号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属于岛国,国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万,首都伦敦,实行议会君主立宪制度,国家元首是国王,政府首脑是首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历史上的英国,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岛国,但是在种种原因促使下逐渐富强起来,到了近代,已经发展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对于欧洲历史,后世一直有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那些富强的欧洲国家,为什么不去统一欧洲?既然近代英国这么富强,那么英国为何不去统一欧洲?
其实英国不是不想统一欧洲,而是因为英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建立海外殖民地,把先进的英国文明推向全世界,促进世界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