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格子乘法的相关资料有什么
B. 何为格子乘法
“格子乘法”是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介绍的一种两个数的相乘的计算方法。格子算法介于画线和算式之间。这种方法传入中国之后,在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被称为'铺地锦”。
先把因数分别写在上和右边,然后算6*7=42,写在右上角的格子上,4写左边,2写右边,以此类推,填好格子;最后,把同一斜线上的数相加:0落下;2+3+0=5,5写在下左方;4+8+2=14,向前进一位,4写在左下方;2+1=3,3写在左上方,因此得到:46*75=3450。
(2)意大利算术格子乘法是怎么算的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
1、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m×n个方格(m,n分别为两乘数的位数),在方格上边、右边分别写下两个因数。
(2)意大利算术格子乘法是怎么算的扩展阅读来源:网络 方格乘法
C. 格子乘发怎样计算的列如46乘75
500多年前,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提到了一种被称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后来这种计算方法传入中国,并在明朝的《算法统宗》中被称作“铺地锦”。现在我们以“357×46”为例,来学习“铺地锦”的计算方式。
首先,按照“铺地锦”的规则,将一个因数46写在格子的上方,另一个因数357写在格子的右面。
接着,进行乘法运算。46乘以个位上的7,其中6与7的积42写在格子右上角的小格内,“2”写在斜线的下边,“4”写在斜线的上边;4与7的积28写在格子左上角的小格内,“8”写在斜线的下边,“2”写在斜线的上边。
然后,进行46乘以十位上的3,其中6与3的积18写在格子右下角的小格内,“8”写在斜线的下边,“1”写在斜线的上边;4与3的积12写在格子左下角的小格内,“2”写在斜线的下边,“1”写在斜线的上边。
最后,比较部分积相加的方法。从右下角开始,第一条斜线格上单独一个8;第二条斜线格上“2+8+1=11”,格子外写1,1进到下一斜线格中,与第3条斜线格上的2相加得3;第三条斜线格上“1+4+2+1=8”;第四条斜线格上“4+2=6”。
这样,“铺地锦”中的积357×46就得出结果20722。
通过这种方式,“铺地锦”和传统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算理上是相同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铺地锦”和笔算乘法的异同。
在“铺地锦”中,每条斜线格相当于竖式中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每条斜线格上的数相加,相当于相同数位相加。例如,右下角第二条斜线格上“2+8+1”,即表示2个十加8个十,再加1个十,得11个十(110)。这种计算方式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智慧。
总的来说,虽然“铺地锦”在计算步骤上比笔算乘法复杂,但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易于理解的乘法计算方法。通过学习“铺地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为现代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D. 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数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乘法”。你能仿照右面的例子算出“425×37”的面积么
425*37=15725
“格子乘法”是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介绍的一种两个数的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的过程中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3×2个小格,在小格边上依次写下因数、因数的各位数字,再用对角线把小格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把这些乘积由右到左,沿斜线方向相加,相加满十时要向前进一。算5*3=15,写在右上角的格子上,1写左边,5写右边,以此类推,填好格子;最后,把同一斜线上的数相加:5落下;5+3+4=12,向前进一位,2写在下左方;1+6+1+8+1=17,向前进一位,7写在左下方;0+2+2+1=5,5写在左上方,最后1落下在左上方,因此得到:425*37=1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