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蚕的品种与对应的颜色有哪些
蚕的品种与对应的颜色如下:
1、桑蚕,为白色。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2. 科莫丝绸之乡
科莫,这座位于意大利的丝绸之城,以其丰富的丝绸历史和卓越的工艺闻名于世。在科莫市的拉蒂基金会,收藏了4000万片丝绸片样,其中包括大量来自中国的丝绸,堪称一部完整的丝绸编年史。自13世纪起,科莫的丝绸就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至今仍是欧洲最大的丝绸中心。尽管现在大部分丝绸出自中国,但科莫本地生产的丝绸以其卓越的质地、材料和精美的工艺,傲视全球。这些丝绸被奢侈品品牌如阿曼尼、Zara等高端品牌青睐,销往米兰、巴黎、伦敦和纽约等地,成为华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莫的丝绸工业规模惊人,尽管养蚕业曾一度转移到中国,但设计和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却被保留下来,这里有800多家丝绸公司,包括生产、印花、染色、设计和销售等环节,其中23000名本地人在此工作,2007年科莫生产的丝绸制品达到4400吨。
莫利兹·曼特罗,意大利ManteroSetaSpA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揭示了科莫丝绸业的精髓:“蚕是世界上最势利的生物,只有在吃桑叶时才吐丝。”丝绸产业在科莫从14世纪就开始发展,即使养蚕业转移,但精尖的丝绸织造工艺得以保留。如今,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科莫主要专注于高端设计和产品,每年需为范思哲、普拉达、罗夫·洛伦等顶级品牌提供快速、全方位的服务。这些品牌对品质和响应速度有极高要求,而中国的生产商难以满足。科莫的供应商不仅提供产品,更是理解设计师的文化,参与其中进行设计。
科莫成为丝绸之都,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有欧洲最深的科莫湖,以及在波河河谷广泛分布的桑叶种植农庄,桑树原产自意大利,成为农场间的天然隔断。此外,科莫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如地中海式的宜人气候,以及16至19世纪的美丽别墅和庄园,使其被誉为人间仙境。丝绸业与这座城市的美丽建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科莫的文化就如同丝绸般细腻、优雅。
科莫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城市。在科莫湖西南端,米兰以北40公里处。人口9.5万(1981)。丝绸工业历史悠久(始于1510年),负有世界盛名,另有电器、银器与搪瓷等工业。是通向瑞士的铁路交点与旅游中心。有建于1215年的市政厅、十四世纪的大理石教堂等哥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国立丝绸学院与丝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