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经济特区在哪里

意大利经济特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14 20:32:02

㈠ 四大经济特区的位置在哪里 图片

木木木禁止目目目要

㈡ 经济特区一般设置在哪里

沿海开放城市或者沿边开放地区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㈢ 西哈努克港的经济特区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中国商务部首批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首批获商务部财政部验收确认的六个境外合作区之一,该合作区在中柬两国政府首脑的直接关注下、以及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吸引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爱尔兰,柬埔寨以及中国入区企业54家,行业涉及服装,箱包,假发,电视机铝合金框,电器连接线,木地板,沙发,管道配件等,解决当地就业9000多人次。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由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为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 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开发的合作区,它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受到包括两国政府总理在内的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
经济特区地处柬埔寨王国唯一的国际港口城市——西哈努克市,总占地11.13平方公里,初期规划开发面积5.28平方公里,投资3.2亿美金,离西港机场3公里, 离港口12公里,连接柬埔寨国内最好的公路——四号国道,离柬首都金边仅210公里,淡水资源获取方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在多方的关注下,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商务部的要求,经济特区制定了宏伟的战略目标,努力把经济特区打造成“一个国际样板园区;一个国际上市公司;一个工业化新城镇”,成为中柬世代友好合作的典范!

㈣ 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为何开放在那

经济特区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经济特区
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㈤ 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特区发展及其理论

( 一) 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沿革

经济特区,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科学技术与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 经济特区漫长的初创时期

人类历史上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公元前1101 ~ 前241 年,善于航海和经商的腓尼基亚人为了招徕顾客,扩大贸易往来,将腓尼基亚南部海港泰尔及其北非殖民地迦太基两个港口划为特区,对出入特区的外国商人,提供安全通行的保障,对外来的商船尽量保证安全航行,不受任何干涉。这一形式后来被希腊城邦和以后的罗马人所采用,他们将其发展成为进行经济和政治统一的前进基地。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自由贸易区的雏形。

1928 年,法国南部马赛港的一群资产者将港口划出一定区域,开辟为自由贸易区,以便让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捐税的情况下,进入港口这一特定区域,然后再向外输出。

1547 年,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雷格亨港宣布为自由港,建设了码头、仓库,给商人以豁免货物进出口式以 “自由港”命名的特殊经济区域,一般认为是经济特区之始。此后,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便开始在西欧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风行起来。

15 ~ 16 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航海事业的兴起和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发展。17 世纪,资本主义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欧洲的一些贸易大国和航海大国先后把一些主要港口和城市宣布为自由港,或划出一部分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

英国于 1704 年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后,立即宣布为自由贸易港,目的是利用其扼地中海通向大西洋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开展转口贸易活动。这是自由港由欧洲向全球扩展的开始。

2. 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时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和港口遭到战火的严重破坏,经济活动陷于停顿,这些国家和地区立即开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重建工作。如意大利的热亚那、原联邦德国的汉堡自由港重建以后,规模和现代化程度都远远超过了战前。

20 世纪 50 年代,允许对外贸易区经营范围扩大至制造业。至 70 年代中期全美国对外自由贸易区猛增到 274 个,成为发达国家中设立自由贸易区最多的国家,为了振兴民族经济,吸引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各国也纷纷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经济特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一种经济特区形式———出口加工区。

1978 年 3 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联合邀请了 33 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世界出口加工区会议,决定成立 “世界加工区出口协会”,以便交流和研究出口加工区的各种问题。

3. 经济特区的拓展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经济特区进入了一个向科学化、综合化和跨国性方向发展的新时期。

在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一方面,许多出口加工区纷纷转型升级,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一种新的经济特区形式———科技经济特区应运而生。1951 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公园———斯坦福研究公园,嗣后发展成“硅谷”中心。苏联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创建了 “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 1961 年新建“筑波科学城”。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 79 个科技性经济特区,其中较有影响的波士顿郊外的 128 号公路和北卡罗来纳州的 “三角研究公园”。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由港开始向综合型经济特区转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等。世界创办较早的综合型经济特区有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巴西的玛瑙斯自由贸易区、印度尼西亚的巴浩岛自由贸易区。中国 20 世纪 80 ~90 年代创办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也属于大面积综合性的经济特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特区开始向跨国化、跨境化方向发展,如 20 世纪末开始相继出现了欧洲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 ( 1994 年启动) 、非洲东南部自由贸易区 ( 2000 年启动)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 2002 年启动) 等。此外,我国大陆与香港、澳门两个独立关税区也建立了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

追踪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第一,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了自然地域范围的限制。目前经济特区已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除了大洋洲外,亚、非、欧、美都各有 100 个以上的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并且随着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经济特区已经逐步从西欧扩展到世界五大洲。

第二,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或者是韩国、新加坡、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准工业化国家,抑或经济极为落后的南太平洋岛国斐济,都在开辟经济特区,利用经济特区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三,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社会经济制度的界限。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经济特区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和带有浓厚资本主义色彩的国家。70 年代以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兴建和试办了各类经济特区,如中国、越南、朝鲜等,经济特区已从资本主义国家扩展到社会主义国家。

( 二) 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基础

1979 年我国提出建立 “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特区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理论主要基于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综合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 增长极模式

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地区称为增长极。在一个区域内,增长极只能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增长极具备极化效应 ( 集聚) 和扩散效应。如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优先增长。

2. 发展轴 ( 带) 模式

发展轴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称为发展轴。发展轴的聚集效应和扩展轴的效应扩大,就演变成为发展带。

3. 网络型模式理论

若干个发展带联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营造了经济增长的网络体系,在聚集和扩散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范围更大的区域经济圈。

二、实践基础

( 一) 特区的涵义

关于特区,尤其是经济特区,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是我国根据经济开放性的需要,选定的一些对外经济往来、条件优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于对外开放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中国兴办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香港、澳门那样的 “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开放性的需要,选定一些对外经济往来条件优越的地方,并设立为特区。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经济活动实行 “特殊政策,灵活措施”。1980 年 8 月 26 日,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了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在经济特区建设过程中,1984 年 5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1988 年 4 月,国务院又批准在海南建立经济特区。

综合起来,经济特区的 “特”可以概括为 7 个方面:

1) 特区建立时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 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劳务费、外汇管理和利润汇出、人员居留和出入境以及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等方面给予特殊税费优惠政策和提供方便。

3) 在符合市场经济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的同时,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4) 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国家给特区比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如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进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5) 特区经济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

6) 产品以外销为主。产品主要包括高科技产品、矿产品等。

7) 经济特区的范围为一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行政区。

( 二) 特区内实施的优惠政策

在我国经济特区建设中,大部分都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高,科研文教事业比较发达,既有开展对外贸易的经验,又有进行对内协作的网络,经济效益较好,国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深圳、厦门、广州、青岛和烟台等。在权限和给予外商投资者优惠方面,实行下列政策和措施:

1) 放宽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生产性项目,凡属建设和生产条件不需要国家综合平衡、产品不要国家包销、出口不涉及配额、能自己偿还贷款的项目,均放宽审批权限。

2) 积极支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生产计划等方面实行扶植政策。

3) 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给予优惠待遇。

4)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引进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集中举办三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的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内,放宽利用外资项目的审批权限,产品出口、内销执行经济特区的政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

5) 增加外汇使用额度和外汇贷款。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的一系列港口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延伸。

可见,通过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经济特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局面,进而在我国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逐步推进式的格局。由此,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初步形成。

( 三) 经济特区演变及特征

从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虽然其名称、开放时间及地域不同,实施的政策也有差异,但其共性更加突出,特征基本一致。

1) 三者之间反映的是一种递进、延伸 ( 续) 和不断扩大的演变关系。

2) 三者都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确立之前的一种对外开放的措施和步骤,起着 “窗口”作用。

3) 三者都是在我国经济尚处于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时期提出和实施的,其重点都是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促进产品出口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4) 所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主要是围绕促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和产品出口制订的。

5) 三者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分布在沿边地区的很少。尤其是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没有一个在广袤的内陆沿边地区设立,因而对内陆边疆地区的辐射作用最小,使内陆边疆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

6) 经济上以发展工业为主、实行工贸结合,并相应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等第三产业。

( 四) 矿业特区与经济特区建设对比分析

关于矿业特区,1966 年为适应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加强 “三线”建设的需要,我国曾在贵州省六枝、盘县、水城、万山、开阳等地设立 5 个特区,这些特区的建立通常是因为当地有特殊的厂矿。例如,六枝特区是一个大型的煤矿区,万山特区则是大型的汞矿区,开阳特区为大型的磷矿区,但这些特区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设立的,因此,当时的矿业特区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没有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加以完善和延续。

建立阿勒泰矿业特区设想的提出主要基于: ①有特别丰富且匹配性较好的矿产资源和特别优越的区位条件; ②有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所需的外部条件; ③特别需要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矿业特区具有与经济特区相同的地方: 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引导,发挥比较优势,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矿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区域和国家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然而,阿勒泰矿业特区与我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建立的背景、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建立的目的及实施的优惠政策不同 ( 表 1-1) 。

表 1-1 阿勒泰矿业特区与国内其他经济特区不同特征对比

㈥ 四个经济特区是哪里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6)意大利经济特区在哪里扩展阅读: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经济特区,第一个任务把它作为一个试验田,就是我们所有在改革开放上的一系列的想法,都可以在这里试验。再讲大一点,站在世界经济当中,我们对外开放也是个试验,所以,试验就是要有一种闯劲,这是一个。它作为一个试验区,我们所有的改革开放都可以在这里试验。

㈦ 世界经济特区演变的3个阶段

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228年至20世纪50年代,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期。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1228年法国马塞港自由贸易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1547年意大利热亚那自由港,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经济特区。(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是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和发展时期。出口加工区在欧洲最先出现,1959年爱尔兰香农自由加工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典型的出口加工区出现在亚洲,1966年台湾高雄出口加工区,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出口加工区。中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分别设立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设有许多出口加工区(目前世界经济加工区协会把“出口加工区”更名为“经济加工区”)。
(3)20世纪70年代末至现在,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时期。1951年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后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硅谷”)是科技性经济特区的始祖,70、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浪潮兴起,各类科技性经济特区(科学园、技术城、大学园、研究园、科学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中国大陆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设立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特区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综合性经济特区也在各国各地区涌现。创办较早的综合性经济特区有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印度尼西亚巴浩岛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浦东等经济特区。

㈧ 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引外商来投资或贸易的特殊地区。
开发区是一种享有特殊经济政策、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地域类型。开发区的建设推进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被认为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自80年代初兴办经济特区以来,各类开发区在全国快速发展。因此,对开发区发展经验、发展机制和动力、存在问题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和相关对策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上开发区的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时意大利的自由港。此后,西欧许多国家相继设立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这一时期开发区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1959年爱尔兰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出口加工区获得成功后,出口加工区成为开发区的主导形式。亚洲开发区的成功在于它顺应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和追求最大利润的需要,为本地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与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结合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成为出口导向战略的有力工具,带动和加速了当地工业化的发展[9]。70年代末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冲击全球。继美国“硅谷”之后,发达国家率先建立起科学园和科学工业园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以推动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移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并成为开发区发展的一种新的重要形式。
1980年,我国在东南沿海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兴办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宣布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并在这些城市中设立数量不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80年代开发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至90年代以后,开发区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类型也更加多样。从开发区的功能和类型上,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旅游度假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从开发区的级别来讲,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乡镇级等不同级别的划分,甚至有的村也设有工业园区。到2002年6月,我国仅国家级的各类开发区已达160多个,遍布在全国各个省区。 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城市划定的小块区域,是1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实践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热点地区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经济特区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语微信怎么注册 浏览:102
哪个国收到中国口罩了 浏览:842
印度人为什么叫西天 浏览:678
男人去越南为什么不想回来 浏览:536
去英国上大学要带什么东西 浏览:186
华友钴业印尼前景怎么样 浏览:297
印尼螃蟹怎么杀 浏览:151
伊朗钱叫什么意思 浏览:580
越南哪里可以免费玩 浏览:872
越南和意大利哪个大 浏览:374
英国保证金需要多少钱 浏览:819
越南开挂车多少工资 浏览:493
越南绿豆饼特产一个多少钱 浏览:890
印度半岛南临什么海 浏览:580
英国二战起了什么作用 浏览:931
印尼宽带中国联通版什么梗 浏览:361
晴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6
伊朗地名猫叫什么 浏览:575
越南平原占多少山区占多少 浏览:585
中国电信宽带网速怎么样 浏览: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