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格拉茨的城市化特点
格拉茨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他的城市化特征就是非常古朴。很多东西都是原始留下来的。
② 格拉茨的简介
格拉茨(Graz)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同样作为奥地利第二大省施泰尔马克州的省会。横跨多瑙河支流穆尔河两岸,扼匈牙利平原通往亚得里亚海的要冲。人口24.3万(1981)。十世纪建小城堡,1240年建镇。1379年后曾为利奥波德哈布斯堡皇室所在地。十七-十八世纪为贸易中心,十九世纪起发展迅速。有钢铁、机车、化工、纺织等工业。重要公路和铁路枢纽。市中心在穆尔河左岸,有1585年建的大学,州立博物馆以藏十六至十七世纪武器闻名。市北施罗斯山南坡有1561年建的钟塔。还有十一世纪的城堡和十五世纪、十七世纪的大教堂多所。
原来,格拉茨一词来源自于斯拉夫语,意为小城堡,它已经有九百年的历史了。从巴奔堡家族统治以来,格拉茨逐渐变为一个商业重镇。哈布斯堡家族掌握了统治权之后,王族的亲属们选择这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居住地。
格拉茨市面积是126.6平方公里,位于北纬 47° 05',东经15° 27'。平均海拔高度是368米,距离匈牙利70公里,距离斯洛文尼亚边境40公里。城市气候温和,一年有318天阳光普照,夏季平均气温是19°摄氏度。
城市交通便利,经Thalerhof机场延伸,南部铁路沿线与 A2,A9汽车高速公路相连接,位于帕骚,林茨和斯洛文尼亚之间。
格拉茨作为施泰尔马克州的管理中心和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汽车配件生产,这里是奥地利最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着名的奥地利汽车品牌“施泰尔”就出自这座城市。钢铁制造,工程机械,酿造和高科技产业中心。有超过6万多名注册大学生在格拉茨的三所大学和技术学院学习。参见《格拉茨大学》和《格拉茨技术大学》。
格拉茨,这座文艺复兴的城市是中欧保护最完善的古城。城中受到意大利风格影响的建筑,洋溢着一丝南国风情。1999年,格拉茨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参见《格拉茨历史中心》。格拉茨也是着名指挥家卡尔·伯姆和着名影星-美国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出身地。
格拉茨,即使对一个资深的欧洲旅行者来说,这都是一个有点陌生的名字———虽然在奥地利,格拉茨是排名第二的大城市,但是从旅行的知名度来说,这座欧洲中部的历史名城甚至不如同在奥地利的冬奥小城因斯布鲁克。
对于奥地利人来说,格拉茨却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长久以来,奥地利人都把格拉茨当作“秘密情人”般保护着———如果说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是属于国际旅行者的,那么格拉茨就是奥地利人自己最钟爱的城市。
当我从旅游大巴上走下来,站在格拉茨市中心的兰德豪斯宫前,第一次凝视着这座城市,我忽然明白了奥地利人对于这座城市的青睐理由:当现代化的有轨电车从我面前的海仁街上缓缓驶过,背景之中却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典街道,灰墙红瓦的巴洛克建筑之间,三三两两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年轻人穿梭在街边的品牌商店,此时,街头艺人悠扬的小提琴曲和忧郁的萨克斯风会不失时机地在你耳边奏起……
在格拉茨城中漫步,你会发现城中到处充满着这种浪漫氛围:弯曲的小巷,装饰精美的庭院,以及梦幻般的园林———格拉茨老城完好地保持着古老的风貌,据说其基本布局在1164年就已形成,是欧洲现存的最大中世纪内城。难怪走在格拉茨的狭窄街道上,很容易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要不是随处可见的彩喷大幅内衣广告和穿梭来往的各式新款轿车,还真以为回到了18世纪的欧洲!
幸运的格拉茨人更是得到了老天的青睐,在格拉茨,一年中可以享受到318天阳光普照的日子。看来,奥地利人对于格拉茨的宠爱甚至感动了上苍……
在悠久历史的浸润之下,格拉茨给人的第一印象显得宁静而有条不紊。
格拉茨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城市———这里是中欧通往东南欧的枢纽,是奥地利与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贸易中心,同时也是众多东欧思想家、艺术家向西部欧洲大陆展示自我的窗口,数百年来,格拉茨一直是各种欧洲文化和思想流派交汇的地方,罗马人、斯拉夫人和日尔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然而在格拉茨,你却似乎见不到这种文化的纷杂或冲突。尽管每年都要举办种类繁多的文化活动,从古典音乐、歌剧、戏剧,一直到爵士乐和前卫艺术……然而即使是最另类的文化演出,在格拉茨都会渲染上一种优雅的浪漫气氛,也许这正是奥地利人喜欢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原因———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格拉茨永远保留着自己从容不迫的城市态度。
说到这里不得不回顾一下格拉茨的历史:这座中欧古城位于奥地利东南部多瑙河支流穆尔河畔的盆地,由于它扼守匈牙利平原和多瑙河中游地区通往亚得里亚海陆路交通的要冲,历史上就一直是抵御外敌进攻的前沿阵地———从奥斯曼帝国到拿破仑大军,格拉茨经受了无数次强敌的围攻,仅仅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军队便三次围攻和占领了格拉茨。
我们旅行的起点———兰德豪斯宫,便是这段曲折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兰德豪斯宫的州立武器博物馆,收藏了三万多件稀奇珍贵的古代军械,据说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兵器收藏馆。事实上,这里原本就是格拉茨的军械库(Zeughaus),几个世纪前,在抵御奥斯曼军队来犯时,军队曾在这里集中,库里的储备可以装备一支数万人的军队。
不过虽然饱经战争劫难,然而格拉茨却令人惊讶地保持着自己的优雅传统:格拉茨不仅在频繁的战火中保全了全奥地利最完整的历史古城(兰德豪斯宫本身便被公认为是南部德语区最精致富丽、保存最完美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同时也保留了格拉茨人冷静、平和与独立的独特人生态度。
③ 格拉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从老城区拔地而起的城堡山及矗立其上的大钟已经成了格拉茨的象征,登城堡山眺望老城区风光是到格拉茨游览的必须项目。城堡山高437米,乘缆车或步行都可以上去。登山游览主要有三种方式:想轻松一点可以选择搭2分钟直达山顶的索道电缆车;更快的是搭乘透明电梯,半分钟直达山上;最后,还可以沿着山壁打造的石梯——克里斯小道,走完260阶上山。建议搭索道或电梯上山,再走石阶下来。下山同样有三种选择:乘电梯下山;从克里斯小道步行至山腰平台;或者选择一条浪漫幽静的山间小路去往卡梅黎特广场,然后向斯博特街方向前进,直到海仁街出口。
城堡山主要景点有大钟塔、碉堡遗址、城堡山博物馆、卡森玛特舞台、炮台、斯达巴斯特监狱等。
碉堡遗址:城堡山上的城堡遗迹是格拉茨最古老的建筑,已有近千年历史;格拉茨的德文原意就是“城堡”的意思。格拉茨最早就是以这里为中心,发展成一座封建小城。在城堡的旧址上,摆放着四门火炮,居高临下,威风无比。19世纪拿破仑时代法国侵略奥地利时,曾在此山上有过惨烈的坚守战,虽然后来兵败,但奥地利人对这场战斗刻骨铭心。此役之后,法国占领奥地利长达8年,拿破仑对攻城法军死伤无数始终难以释怀,下令将城堡彻底捣毁,就只剩下残留至今的断壁残垣。如今,在这些残垣断壁的基础上修建的钟塔成为全城的象征。沿着小山修筑的曲折小径也成了夏日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了望台:除了看大时钟,山顶上还设有了望台,可以俯瞰整个格拉茨全城的风貌,并有地图可对照城区方位。山顶还有几家景观咖啡馆,边喝咖啡边赏风景,惬意无比。 矗立在城堡山上的大钟塔是格拉茨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区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仰望到这座美丽的钟楼和清楚看到时钟标记的时间。数百年来,大钟就像守护神一般,默默地见证和铭记着格拉茨的兴衰。大钟每天敲响三次(7:00、12:00和19:00),每次都响101下,提醒着人们它是由101枚炮弹铸造而成的。
时钟塔最早建立于13世纪,其前身是一座守望塔,1588年经重建形成了现在的样貌,当时它的任务是预警和报时,塔上挂着3个功用不同的大钟,分别是报时钟、火警钟、死刑钟。1712年时,报时钟被又大又新的壁钟取代,丧钟不久也被取下,只剩火警钟还挂在原处。
当地人将大钟称为“郦斯”(Liesl),据说在1809年拿破仑攻陷此城时,全城居民拿出所有积蓄,央求法军炮火能够放过这座钟塔。今天的游人在眺望大钟时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属于格拉茨人的钟爱与自豪。只是偶尔会被时钟的指针所迷惑:仔细看,大钟的指针是与众不同的,为了让远处的人们能清楚的看到时间,大钟是用长针代表时针、短针表示分针的。
钟塔内有城堡山博物馆,在此可以看到200年前城堡山的防御模型及当时的监狱,因其外形独特,又被称为“低音提琴”。钟塔旁边有一个阶梯,通往荷博斯泰恩花园,这里自1930年起就繁育了各种地中海植物,如无花果树、柠檬树、银杏树、紫藤等。
钟塔旁的一条小道上,有一只守护钟塔的石犬雕刻。据说1481年的时候,匈牙利国王向奥地利的公主求婚被拒绝后,竟诱拐了公主逃走。经过此地时幸被一只灵犬解救,公主为纪念此犬就修筑了这个雕像。 在格拉茨,有几座经典的建筑被并称为“格拉茨的王冠”,其中包括大教堂、自由广场中心城堡、格拉茨大学、神学院等,但其中最精美、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格拉茨悠久历史和古城特色的还要算是着名的费迪南得二世陵墓。
1614年,斐迪南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命令他的意大利宫廷画家和建筑师为其设计陵寝和圣凯瑟琳教堂,其陵墓也被视作是17世纪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之一。陵墓小礼拜堂的椭圆形屋顶和圣凯瑟琳教堂的许多细节都显示着当时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建筑的特征。直到1937年费迪南得二世过世时,陵寝还未完全修好,他的孙子——利奥波德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仍然将他安葬于此,并差遣一位年轻的艺术家继续设计并修缮陵寝的内部设施。陵寝的拱顶放置着一座红色的大理石石柩,是被用做安葬费迪南得的母亲——巴伐利亚女王之处。
陵寝内的浮雕和壁画都很有特点,描绘了许多故事和人物,大部分是歌颂费迪南得家族的荣耀和历史。圣凯瑟琳教堂拱顶的浮雕就描述了1683年维也纳战役中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攻占维也纳时,利奥波德一世被迫逃走以及奥地利战胜后,皇帝重新返朝及之后维也纳繁荣发展的景象。其他还有关于利奥波德一世是一位着名的异教徒但其王后和子女都是天主教徒的故事等。 穆尔河畔的现代美术馆/新艺术中心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a friendly alien)。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
格拉茨现代美术馆是彼得库克“生物存在式建筑”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与周围传统建筑的视觉反差和突兀也使该馆被形容为“城市怪兽”、“外星人入侵”,而不规则的前卫造型又被人们称为是“有鳃的巨兽”、“巨型膀胱”、“毛毛虫”等。
美术馆于2000年开工修建,投资约2300万英镑,2003年完工开放。整个美术共分五部分:中间凸起的部分称为“Belly”(胃);屋顶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屋顶的柱状物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Sushi-Bar既“Needle”(针管));地面支撑部分称为“Pin”(栓脚);最后则是入口、售票处,只有这一部分是在1842年的老建筑基础上休整而来的,现在仍可看到当时精美的铸钢雕花,这里还有书店和礼品贩卖部等。
美术馆地面展览厅共三层,主要展览空间在屋顶层,整个大厅为无柱型设计;大厅需要的自然光由屋顶探出的15根Nozzles管口提供。大厅中有一个移动式斜坡道,参观者可以缓缓地被吸到“Belly”既“胃”部分的展厅,营造一种被艺术吞没的剧院效果,十分新颖独特。 坐落于城堡街尽头的格拉茨歌剧院是格拉茨的标志建筑之一,也是奥地利第二大歌剧院。歌剧院是1899年由欧洲着名设计师福尔奈和海尔默设计建成,与这座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院前、创建于1992年的现代钢雕“光剑”,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表达了格拉茨开放、宽容的城市特征。
歌剧院后身的国王约瑟夫市场每天都有传统的露天市集。早上6:00以前,格拉茨附近的农夫就会带着自家生产的蔬果花卉、肉类、鸡蛋和自个儿腌制的农产品,到这里来贩售,所以又称作“农夫市集”。因为卖的是新鲜有机的农产品,相当受当地人喜爱。市集到下午13:00结束,周日休息。市场最有名的特产是南瓜籽油、樱桃、草莓和甲虫豆等。 位于海仁街州政府斜对面的军械库/兵器博物馆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武器装备历史博物馆。军械库共五层,门口伫立着战神Mars和战争艺术之神Minerva的塑像,里面保存有盔甲、刀剑、枪炮等32000多件历代战争中使用过的兵器展品,这些装备足以武装28000人的军队。
由于地处欧洲要冲之地,格拉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所。15世纪末,格拉茨面临着土耳其帝国的巨大威胁,开始逐步组织建造和储备各类兵器。1642年,安东尼索拉在州政府旁边建立了一座兵器库,为当时不断增长的军事需求提供兵器支持,后来逐渐发展成现在的规模。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展出不以种类计算,而以数量取胜,光是盔甲就有上千件,一模一样的兵器也有成千上百件,因为古时候的军队不提供武器,士兵要去打仗得自己购买,不然就要去租。
这么多古代兵器堆放在这里难道不会生锈吗?除了先进的保养技术外,这还要归功于博物馆的木制构造,木制的天花板、地板和墙壁吸收了大量的潮气,使得这些古兵器得以保留了当年的原貌。 穆尔河横穿市区,将城市分割成两部分,河水流向西南,最后注入地中海。穆尔岛是一座坐落在穆尔河上的人工岛屿,是为庆祝“格拉茨2003文化之都”建立而成,由美国纽约设计师维多艾肯西设计,主结构以粗细的银色钢管和玻璃交织成网状,两边各有桥梁串联河岸。从河岸俯瞰,整个螺旋状小岛就象一个巨大的银色贝壳,被认为是艺术与建筑、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经典之作。
岛内有室外半圆型剧院(露天表演场)、儿童娱乐场所与咖啡馆,咖啡馆以银、蓝色系搭配不规则状的金属桌椅,相当前卫,是当地人的时髦去处;晚上咖啡馆就成为气氛迷离的酒吧,加上灯光从帷幕透出,整座建筑光彩夺目。更神奇的是,穆尔岛还可以随着水位高低而升降,看起来就个一颗在河上游动的闪闪发亮的大贝壳,炫丽灿烂。 城市公园是老城区众多古老建筑的后花园,这里的繁花绿草在巍峨耸立的高塔尖顶包围下显得格外清新,游览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古堡后,到这里休憩放松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
格拉茨老城区虽然以古建筑文明着称,但这里的绿化也非常好,整个城区绿化面积达70%以上,城市公园更是城区绿化带上最璀璨的一段。城市公园原本并不出名,20世纪60-70年代,格拉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在此举办了一系列前卫艺术展出和研讨会,城市公园也随之闻名欧洲。公园内最着名的是1872年在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购买的喷泉及钢结构的人权广场,还有许多前卫甚至怪诞的艺术作品如“生锈的钉子”(Rostigen Nagel)等。 格拉茨近郊有一座辉煌精致的城堡——埃根博格城堡,是约翰·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侯爵请意大利建筑师,建造于1623年的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辉煌建筑。
建筑师将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对于天文地理及宇宙观都精心地应用到这座宫殿的设计上。无论是天花板还是墙壁上,画的都是生肖动物和行星体系。宫殿的四个塔楼象征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宫殿的365扇窗户象征着一年的天数。24间大厅则象征着一天的24小时。如今,埃根堡宫殿不仅向游客开放,州政府还用这座宫殿来宴请各国的嘉宾。埃根堡宫殿的四周还有一片美丽的自然公园,在这里,经常可以看见孔雀或梅花鹿正欣然接受游客们的盛情款待。
④ 我想学一点意大利语。请高手帮我翻译一下这些
ti auguro di essere felice per sempre (in ogni giorno) 低 奥古落 迪 艾色雷 非力切 贝尔 三撇雷
grazie 格拉兹以耶
ciao, salve 巧,撒而维
migliorato(a)/ essere pregressivo(a) 米要拉多(啊)/ 艾色雷 普罗格雷西沃(瓦)
专业意大利语翻译团队为您服务,望能采纳
⑤ 有关格拉茨大广场的文字介绍内容是什么
格拉茨的大广场初建于1160年,自中世纪起就是商贸云集的商业中心。广场上的市政厅建于1550年,是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大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座约翰大公雕像喷泉池,以纪念这位施泰尔马克亲王在当地兴建博物馆的善举。大广场西南边的圣方济教堂建于1240年,是城中另一座着名的宗教建筑,教堂内部的装饰全部为近代作品。介于圣方济教堂及大广场之间的建筑物,则是清一色的古典建筑遗迹,一些古老墙面的装饰带有华丽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
⑥ 格拉茨最出名的建筑叫什么
在格拉茨众多古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位于旧城中心、建于1557~1565年间的兰德宫,该宫由意大利建筑师阿利欧所设计。1543年斐迪南一世广征工匠和建筑师来巩固格拉茨“奥地利内地首府”的城市地位,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就是这座兰德宫了。16世纪上半叶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风格已在格拉茨出现,但文艺复兴风格真正具体成形,还是在兰德宫开始建设的这个时候。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反映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强调对称和空间的布局,力图振兴古典时代的美感取向。就教堂建筑而言,以圆顶和希腊式列柱来取代前时期的哥德式尖顶与门廊,室内装饰主要采用刻饰墙壁与彩绘天花板。
兰德宫是座有着优美列拱与庭院的建筑物,它是仿造伦巴底地区某幢宫殿的形式设计兴建的,建筑物的结构呈口字形。然极具特色的是,口字形建筑物的其中一面只有拱廊而没有楼房,这样的空间设计仿佛有些像开放剧场的味道。此外,主建筑共三层楼高,主要楼层除了有相当宽敞的回廊外,回廊外半圆形的拱窗使得典雅的建筑物极富韵律感。另有一排精致的窗户,采用典型的长方形样式,窗上则有三角楣装饰,洋溢着浓厚的文艺复兴风格。兰德宫被认为是意大利地区以外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之一。
⑦ 格拉茨的历史是怎样的
格拉茨曾经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且是中世纪重要的贸易城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后,一直到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之前,格拉茨都被邻近的地方民族政权统治着。10世纪,匈牙利人入侵当地,直到半个世纪后才撤离。这时格拉茨也才开始有了较具体的边裴迪南二世界。1140年,势力扩展至巴伐利亚到匈牙利一带的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三世占领格拉茨后,格拉茨开始成为施泰尔马克地区的首府。这个时期,城中除了有贵族阶级外,还有大批工匠和商人。另外还有大批犹太人居住在特定区域,但到了15世纪,这些靠借贷放款为生的犹太人全部被逐出城。
13世纪末,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鲁道夫一世从鄂图卡三世手中夺取了格拉茨。1377年纽仑堡条约签订后,格拉茨正式纳入哈布斯堡王朝的版图。当皇位传至李奥波德三世时,格拉茨开始向外扩展,并成为奥地利最重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15世纪中叶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腓特烈三世是让格拉茨发展成重要城市的关键人物。他在格拉茨兴建了他最喜爰的行宫,其他相关的建筑物也在这个时期完成。不幸的是1480年土耳其人长驱直抵城门,并对城区进行了大肆破坏,这个事件后来还被绘成一幅名为《上帝降灾》的壁画,长期展示在当时还是皇家教堂的大教堂南面墙壁上。这幅壁画也成为格拉茨城内哥特时期绘画的代表。腓特烈三世的继承者是马克西米一世皇帝,虽然他在格拉茨居留的时间不长,但仍大兴土木建设这座城市,1499年还在王宫中增建了双曲回旋阶梯。到了16世纪,土耳其人仍然不断入侵,再加上宗教改革的纷扰,格拉茨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为了一劳永逸、杜绝外患,斐迪南一世自16世纪中叶起,开始从意大利北部伦巴底地区广征工匠和建筑师,以新的技术及风格重修格拉茨自中古时期便遗留下来的防御工事。也自此时起,格拉茨真正成为奥地利抵抗土耳其人的根据地。
格拉茨由盛转衰的关键期是1618年,因为斐迪南二世在这一年被推举为神圣岁马帝国的皇帝。次年,斐迪南二世便将皇宫和所有贵重的宝物,艺品,皇家乐团全部移往维也纳。随着宫廷的迁移,格拉茨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大不如前,这也是巴洛克时期建筑未能在格拉茨大规模发展的原因之一。虽然如此,一直到1749年之前,格拉茨仍旧是奥地利内地的行政首府。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潮在15-16世纪时传遍了全欧,又因受着地方传统的影响,各自发展出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的文艺复兴式建筑。这股风潮也吹向了意大利的北方邻国奥地利,直接影响了格拉茨的城市建筑风格。
⑧ 翻译一下
哥们
有点难度
但建议你去Google的翻译网站找
什么都能翻译 而且还挺准的 哥们在这里给你个网站你看看
http://www.google.cn/language_tools?bcsi_scan_092CE6302C5EC153=
实话实说
意文和中文很多发音不一样的
很多卷舌音是中文的翘舌不能比拟的
我觉得你还是找个老师专门给你一对一听力学一下
稍微花点钱 ,毕竟在网络知道问的东西还是有限
⑨ 意大利语的你好谢谢再见怎么说,要谐音
Come va?高美娃
Come stai?您身体好吗?高美斯达伊
Ciao!,再见!(朋友间用语)乔
Arrivederci!再见!(正式) 阿里威代了契
Arrivederla!再见!(尊敬)阿里威代了啦
Grazie!格拉兹也
⑩ 奥地利有哪些城市
1、维也纳
维也纳有“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这里不仅有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涌现,还有世界着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还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等闻名遐迩的着名演出场所。在“蓝色”多瑙河畔,一边欣赏城市美景,一边聆听经典旋律,真是一种享受。
维也纳曾名列中世纪中欧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而如今,维也纳依然风采依旧,联合国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工业开发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也设在维也纳。
2、萨尔茨堡
这里是着名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是奥地利音乐艺术中心,莫扎特和卡拉扬的诞生于此,贝多芬、海顿等音乐家也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始创于1920年的萨尔茨堡节至今认识欧洲最隆重的音乐节日之一。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萨尔茨堡老城建造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城堡要塞。在老城区的小餐厅里,能够尝到萨尔茨堡的传统美食。最出名的是莫扎特巧克力球。
3、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建立于1239年。这里仍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风貌。这座小山城曾经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举办冬季奥运会,载入了体育盛会的史册。这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是世界上最大、最着名的水晶博物馆,被称为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4、哈尔施塔特
哈尔施塔特是奥地利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湖畔,因景色秀丽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住宿可以选择靠近两端和山间的地方,打开窗户就是山和湖水。
历史上这一地区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盐都”。哈尔施塔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是热门旅游目的地,步行十分钟可以走遍。
5、菲拉赫
菲拉赫是位于奥地利南部克恩顿州的一个城市。菲拉赫是克恩顿州内的第二大城市,并且是奥地利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菲拉赫有人口58480人。菲拉赫是奥地利的木材工业中心,中南欧水果、纺织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