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的简介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是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政党,是1922年至1943年间意大利的执政党。法西斯是拉丁文Fasces的音译,原指中间插着一柄斧头的一捆棍棒,为古罗马时代官吏执掌权力的象征。故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又译为棒喝党。其党旗为黑色,以黑衫为党服,故又名黑衫党。党魁是B.A.A.墨索里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索里尼利用统治阶级“惧怕赤色”的心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于1919年3月在米兰建立半军事性组织——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11月正式建立国家法西斯党,纲领是法西斯国家至上,执行国家的决定是每个个人的天职。有党员30万人左右,多数来自退伍军人、资产阶级、地主和具有沙文主义情绪的小资产阶级。1922年10月28日,在大垄断资本集团和军队的支持下,数万名身穿黑衫的武装法西斯分子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攫取国家最高领导权。1924年杀害社会党众议员G.马泰奥蒂(见马泰奥蒂危机),加紧迫害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进步人士。1925年1月公开宣布废除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制宪法,实行法西斯极权统治,将其他党派的内阁成员统统逐出政府。1926年解散除法西斯党外的所有政党。1927年颁布《劳动宪章》,鼓吹劳资合作,在全国普遍实行职业公团制,为大垄断资本效劳,公开确认其在企业中的统治地位,把工会置于法西斯国家的监督之下,剥夺了工人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为实施其向外扩张的政策,1934年颁布国民军事化法,规定凡18~55岁的意大利公民必须接受军事训练和服兵役,使当时仅4200万人口的意大利建立起总数达55万的常备军和800万后备军。1935年出兵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与纳粹德国联合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参加签订德、意、日三国反共产国际协定。1939年侵占阿尔巴尼亚,并与德国建立军事同盟,同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加入轴心国同盟。1943年7月战争失败,国内反法西斯运动高涨,墨索里尼辞职并被拘捕,国家法西斯党最后崩溃。
Ⅱ 在意大利众多党派中,中右翼最大政党是哪个实力如何
意大利中右翼最大政党就是意大利力量党。2013年,意大利自由人民党在是否支持大联合政府的问题上产生内部分歧,形成反对大联合政府的“鹰派”和支持大联合政府的“鸽派”。2013年11月,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及其“鹰派”支持者宣布解散自由人民党,恢复成立了意大利力量党,贝卢斯科尼任党主席。民调支持率约为15.2%-18.3%。在意大利数百个政党中,能一个党就拥有29%的支持率,可见他的支持率还是非常高的,毕竟他的党员的群众人数还是相当多的,可见这个党派还是拥有非常高的群众支持率,有望成为未来的执政党。
Ⅲ 意大利有几个党
意大利共和国实行多党制。众多的全国性政党和众多的地方性政党并存,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倾向的政党并存,形成多党纷争、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
沿革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前,国家四分五裂,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对外族统治、要求国家统一的秘密社团和政治派别,如烧炭党、青年意大利党和C.B.加富尔(先后任撒丁王国首相、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的自由派等;1870年意大利全国统一。统一初期,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终因经济落后、文盲众多而缺乏组建政党的客观条件,加之对意大利统一运动不满的罗马教皇于1874年颁布通谕,禁止天主教徒参加政治生活,从而使这个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国家建立公开的群众性政党更加困难;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选举权的逐步普及,社会党、共和党、人民党、共产党、自由党等政党才相继建立起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下的多党制。
1922年10月B.A.A.墨索里尼的国家法西斯党 (1921~1943) 夺取国家政权,于1926年取缔所有其他政党,开始实行法西斯一党制;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后,意大利恢复了多党制。
1946年意大利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废除君主制,成立议会制共和国,现行多党制逐步形成,曾领导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的意大利共产党和包括社会各阶层天主教徒的天主教民主党势力强大,形成两大政党,使其他政党通常成为两者当中一方的同盟者,君主主义的和新法西斯主义的政党,仍然作为反体制势力而存在(尽管宪法禁止成立任何形式的法西斯党),但其影响日渐削弱。
特点 1946年6月意大利实行共和制后,意大利政党的特点是:①天主教党和共产党绐终是两个最大的政党,前者一直执政,后者则长期在野;②天主教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各有其传统的、比较稳定的选民区域;③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单独取得议会过半数席位,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介于共产党和法西斯党、保皇党之间的政党联合执政,间或由天主教民主党单独组成短暂的看守内阁,这种情况导致政府很不稳定,在1944~1990年间,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余次;④意大利共产党与社会党在许多市镇、省和大区,共同组成地方左翼政府。
意主要政党有:
(1)意大利力量党(Forza Italia):1994年1月由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 Silvio Berlusconi ) 创建。该党于1994年3月全国大选前组建,其主要力量来自贝卢斯科尼领导的菲宁韦斯特集团和原传统执政党衰落后分化出来的部分力量,取得了同年3月全国大选(得票21%)和6月欧洲议会选举的胜利,成为意政坛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在1996年的大选中力量有所下降,得票率仅为20.6%。在2000年4月意地方选举中力量明显加强;在2001年全国大选中获胜,得票率高达29.5%,成为全国第一大党。2000年党员登记人数30万人。
(2)意大利左翼民主党(Partito Democratico della Sinistra Italiana):前身为1921年成立的意大利共产党,1991年改为此名。该党1947年之后一直为意主要反对党,具有完整的组织机制和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在1996年4月的大选中,该党得票21.2%,成为执政联盟的中坚力量。1998年2月该党率先倡议并推动建立了在暂不解散各自组织前提下,由左民党、工党、共和党左翼、团结共产党人、基督教社会运动等五支左翼力量组成的“左翼民主人士党”(Democratici di Sinistra)的新政党;党员67万人(2000年);2000年1月,该党在都灵召开一大,选举韦尔特罗尼(Walter Veltroni)全国书记,达留任主席,在2001年全国大选中,左民党仅获16·6%的选票,跌至历史最低点,失去执政地位;同年11月,该党在佩萨罗召开二大,选举法西诺(Piero Fassino)为总书记,达莱马留任主席。
(3)“雏菊联盟”(Margherita)由意大利人民党(PPI)、民主人士党(Democratici)、意大利革新党和欧洲民主联盟(UDEUR)等中左阵营的中间党派组成,在2001年全国大选中获选票14.5%;领导人为原罗马市长、中左联盟的总理候选人佛朗切斯科·卢泰利(Francesco Rutelli)。
(4)民族联盟(Alleanza Nazionale):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的原意大利社会运动—国家右派,因其极右色彩而处境较为孤立,1993年底启用现名;改革后以较温和的面孔出现,其力量迅速扩大;1994年3月大选中得票13·5%,并首次入阁参政;1998年2月召开纲领大会,明确宣布割断与法西斯历史的关系,致力于树立新右翼政党形象;2000年党员登记人数53.2万;在2001年6月大选获得12%的选票,重返执政地位,该党领导人姜佛朗科·菲尼出任副总理。
(5)意大利重建共产党(Partito della Rifondazione Comunista Italiana):1991年12月在原意大利共产党部分力量基础上重新组建,该党坚持传统的左翼意识形态,强调维护广大劳动者、特别是中下层群众的利益,1996年大选中获得8.6%的选票,成为中左联盟议会多数不可缺少的力量,2000年重建共党员人数为9万;2001年大选中,重建共退出中左联盟独立参选,得票率为5%,总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Fausto Bertinotti)。
(6)北方联盟(Lega Nord): 原名伦巴底联盟,成立于1984年4月,该党代表广大中小企业的利益,主张联邦主义和地方自治,其力量和影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在1996年大选中,得票率高达10.1%;后由于该党把联邦制主张推向极端,大搞分裂意大利的活动, 因而受到意政府、议会及广大公众舆论的强烈反对,影响力和支持率有所下降。该党在2000年地方选举时放弃分离主义,在2001年大选中得票率仅为3.9%,但由于加入中右联盟而入阁参政,书记翁贝托·博西(Umberto Bossi)。
(7)“白花联盟”(Biancofiore)是由天主教民主中心(CCD)和“团结基督教民主人士”(CDU)两个右翼阵营的中间党派组成,领袖分别是皮埃尔·费尔迪南多·卡西尼(Pier Ferdinando Casini)和罗可·布蒂利奥内(Rocco Buttiglione);该联盟在1996年和2001年两次选举中分别获得5.8%和3.2%的选票。
重要人物:卡罗·阿泽利奥·钱皮:总统。1920年出生。毕业于比萨大学文学系和法律系,意知名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无党派人士;1979年出任意央行行长,1993年至1994年曾任政府总理,1996年出任国库部长;1999年当选总统。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总理。1936年出生。意着名企业家,拥有财富约15亿美元,他创办的菲宁韦斯特集团年营业额达70亿里拉,掌握着全国最大的三家私营电视台、着名的AC米兰足球俱乐部、蒙达多里出版社、《时代》和《全景》周刊有《日报》等大报刊以及金融、保险、商业等部门公司企业共300家成为意国内仅次于菲亚特集团的第二大私营集团;1994年,他创建“意大利力量”并在当年大选中获胜,出任战后第53届政府总理,七个月后下台;2001年5月,贝领导中右联盟“自由之家”再次赢得全国大选胜利,6月出任第59届政府总理。
关于黑手党他在意大利最主要的影响力还是在西西里岛,因为那是他的老家,最牛逼时当地的民众不信任政府而信任黑手党,在那段时间黑手党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西里岛
直到前几年意大利政府出重拳整治黑手党,现在 的黑手党已经今非昔比了!
所以说实际上还是一个犯罪组织的黑手党不可能成为执政党~
Ⅳ 中世纪意大利哪两个政治派别
中世纪中晚期意大利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机构版权 2019-08-21 3页 用App查看
龙源期刊网旗舰店
关注
中世纪中晚期意大利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作者:马宁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7期
[摘 要]意大利是早期近代文明的摇篮,科学艺术人文学科都复兴于此,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它政治上从中世纪到19世纪长达数个世纪的分裂局面。正是核心的缺乏使这个国家没能把经济上的成就和文化上辉煌转化成民族国家的力量,以至无法在近代早期走上西欧新兴民族国家英法西的道路。
[关键词]查理曼帝国 诺曼人入侵 北部城市共和国 佛罗伦萨
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西欧位居前列,孕育出了着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但其国家却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可以说政治状况和经济与文化成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地域上看当时的意大利分裂为北部的城市共和国,中部的教皇国,南部的那不勒斯封建王国,分裂局面的形成可以渊源到查理曼帝国诺曼人入侵北部城市共和国分立这些历史现象上。
闻名于世的查理曼帝国给意大利带来了两个历史遗产:一个世俗的教皇国家,以及一个与意大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德意志国家。早先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为了对抗伦巴第人和拜占庭人,邀请法兰克国王丕平进入意大利,丕平打败了伦巴第人并把罗马周围的地方交给教皇统治;丕平的儿子查理曼继续和伦巴第人作战最后将他们击败,自己成为了伦巴第国王。查理曼为了使自己的在意大利的统治受到认可,便和教皇合作,以“君士坦丁的赠礼”的形式把罗马公国和拜占庭的拉文纳总督区正式赠予教皇,从此罗马教皇不仅仅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拥有领地的世俗君主,教皇国便这样成立了,这对后来西欧和意大利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的罗马本不是商业的都市,但基督教首都的地位使它一跃而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于此教皇既是世俗的意大利诸侯,要参与国内的各派别政治角逐,他还是世界的基督教领袖,不免要和欧洲以及以外的地区发生利益关系;因而,由于教皇这个国际中介,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得意大利的统一极其困难。教皇国抵抗着任何统一半岛的努力[1]。作为对查理曼赐予自己世俗利益的回报,教皇亲自为他加冕,至此这个法兰克军事首领被授予罗马皇帝般的最高权力,自此西方世界法兰克、德意志、意大利又重新统一在一个帝国之下,并且这个法兰克国王帝国还赢得了基督教世界的认可,具有了统治的合法性。然而,统一的帝国时日不长,在查理曼去世以后,三个孙子在公元843年订立了凡尔登条约瓜分了帝国,长孙罗退耳占有意大利,秃头查理领有法兰克,而德意志则归日尔曼路易所有,帝国的名号由德意志部分继承下来。我们知道,阿尔卑斯山的北坡更为平缓,而朝向意大利的南坡却更为陡峭,这样北坡就成了入侵者的跳板[2]。
继续阅读
Ⅳ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的历史
1922年10月底,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上台执政,把向外扩张作为其政纲的核心。法西斯党领袖、政府首相墨索里尼急切想征服新的殖民地,以证明意大利已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军队却非常不争气,几乎每一次大战役都是气势汹汹地去,损兵折将而回。
1923年,墨索里尼确定扩张方法,把大而弱的埃塞俄比亚作为扩张的首要目标,叫嚣必需征服埃国,以建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殖民帝国。但是直到1935年,做事犹豫不决的墨索里尼才决定作战。10月2日,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宫宣布战争总动员,嚣张地宣称:已经忍耐了13年了不能再忍了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在南北两线投入2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和大量飞机,准备一举拿下埃国。当时的埃军的武器只有步枪、数千挺机枪和几百门老式轻型火炮,根本没有坦克和能作战的飞机。两国实力相差悬殊。然而,事情却超出墨索里尼预想。意军在迅速攻占几个城市后,就连连受到埃国军队的阻击,以至于当时意外交大臣齐亚诺都悲观地说,要打胜这场战争是不可能的。
1936年5月,疯狂的意大利法西斯竟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向埃国河湖和田野里倾撒毒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领埃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立了短暂的东非帝国”
1939年9月,纳粹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迸发。意大利先是以国内经济困难和军事准备缺乏为由,等候有利的作战时机。还没等墨索里尼缓过神来,纳粹德国的“闪电”作战已横扫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
1940年5月,德国军队迅速攻入法国并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到命令西方集团军群司令翁贝托亲王指挥32.5万军队驻扎在意法边界待命。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会晤。墨索里尼很顺利地得到法国局部割让土地。有趣的墨索里尼觉得这样的胜利有失尊严,又突然决定在停战协议正式签订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军发动闪电战。结果,阿尔卑斯山地区,意军的闪电进攻非但没有让势单力薄的6个法国师后退一步,反而遭到法军迎头痛击,损失沉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翁贝托亲王自愿宣布停战。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前任总书记斯特拉塞不无感慨地说,停战前两天还打,让那么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
1940年6月,英国20多万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卸甲、溃退英伦三岛。此时,墨索里尼认为抢夺英国非洲殖民地的时机已经到当时,英国军队的主力在欧洲,驻非洲和中东的英军只有10多万人,而意大利在非洲驻军近60万人。意军企图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一旦实现目的地中海便可能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湖。”然而,墨索里尼却完全高估了自己。不到半年时间,驻守北非的数万英军凭借几次漂亮的战役俘虏意军达30多万人,包括百余名将军。与此同时,伪“东非帝国”也随之瓦解。意军的剩余部队中只有纳西将军的余部负隅顽抗一阵,结果还是大败,4000余人阵亡,8400名伤残。鉴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大多是投降的多,战死的少。史书上还是把纳西将军指挥的这一战役称为“体面的战败”。北非战场失利后,墨索里尼非但没有自省,反而责备德国救援不及时,大骂“德国人应记住使我失去了一个帝国”。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的座机在东北部港口图卜鲁格上空竟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元帅当场丧生。意军为了掩饰这一严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可怜巴尔博成了二战中被误伤的最高军衔指挥者。
1941年2月16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抵达北非救援。此时,意军早已是溃不成军、仓皇逃窜。一个上校向隆美尔报告说,意军士兵把武器和弹药都扔在沙漠里,军官们正在打点行装,希望能尽快返回意大利。为了改变自己在法西斯轴心国当中的配角地位,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动用8.7万兵力、163辆坦克、686门火炮和380架飞机,向希腊发起了全面进攻。11月4日,希腊政府仅集结了15个师,花了一周时间就把意军赶出边境。21日,墨索里尼临时换指挥,增派14个师,发动新的一轮总攻。希军巧妙地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始终没有扭转败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惨败的责任归罪于总参谋部,进而更换总参谋长,一面又通过希特勒要求希腊停战。可是为时已晚,希腊军队已全线发动进攻,意军死伤惨重,王牌师全部被歼,5名将军被俘,1名将军被打死。墨索里尼回国后,仍然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靠本国的力量打败希腊,挽回面子。下令急征新兵,组建一支50万人的增援部队。1941年3月2日,以最高统帅的身份亲自督战,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墨索里尼怎么也想不通,人数和武器都占优势的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攻不破希腊的防线。希腊一战进一步流露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虚弱和无能,也使意大利沦为轴心国集团中的二流国家,只能作“配角”随德军进行从属战。
苏德战争迸发后,希特勒本想“单干”,墨索里尼认为德军必胜,如协同作战还可以分到战利品,于是苦苦乞求特勒答应意军参与对苏作战。结果,派往苏联的22万意大利精锐部队同样不堪一击,一半士兵被打死打伤或被俘,另一半则早早就逃回意大利,各种武器损失大都达80%以上。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的连连失利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人民反战和反法西斯情绪异常高涨。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被捕,法西斯政权倒台。关押中的墨索里尼始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把失败归于“意大利人的软弱”实际上,号称“世界上最精锐的殖民军”意军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大利领导人的无能。墨索里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乏指挥才干,不信任军队指挥,也不听取作战问题的建议与劝诫,却常以最高统帅身份剥夺了总参谋部的军事决定权,常突然改变军事计划,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意军将军们庸碌无能,士兵厌战情绪高也是重要原因。这样,意大利法西斯过早垮台是可想而知的。
Ⅵ 请问二战时期各主要国的执政党什么
日本没有政党。军国主义封建道路,军队统制一切。天皇是最高元首。
德国是纳粹党(社会主义工人党) 元首是谁我就不用说了吧?
美国当时是民主党人 罗斯福和杜鲁门 (这一点楼上说错了)
英国是工党 丘吉尔
中华民国是国民党 蒋中正公
意大利是国家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
法国政府流亡英国时是战斗法兰西党,44年打回法国改为人民共和党 戴高乐
如果还有国家要问可以发信息给我留言
Ⅶ 意大利有什么党派类别
其中有“英国法西斯党”、“法西斯同盟”、“英国民族法西斯党”和“帝国法西斯同盟”等。20世纪30年代初,因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法西斯运动。
Ⅷ 在意大利众多党派中,左翼最大政党是哪个实力如何
在意大利众多党派中,左翼最大政党是哪个?实力如何?这个问题我们来具体的介绍一下,因为意大利是一个政党林立的国家,分析起来比较困难,下面的内容请参考:
通过上面的这些描述,我们能够看出意大利民主党的实力很强大,他们具备的争夺意大利执政的实力,后期的意大利政坛,很可能会是意大利民主党的天下。
Ⅸ 二战时期意大利和日本分别是什么党执政
意大利是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
日本军国主义时期是军部总揽大权
Ⅹ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背景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意大利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阶级和各阶层都对现状极度不满;工人运动有了广泛的发展,然而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未能采取正确的策略,还没有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而以垄断资产阶级和封建王室为主体的统治阶级又软弱无力,不能有效地控制局势,因而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吸引群众、压制革命力量的政治组织及其领袖人物来执掌政权,以维护它们摇摇欲坠的统治。正因为有了客中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法西斯主义才得以滋生和泛滥起来。
第一,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等背弃为争取意大利参战而签订的伦敦密约,拒绝履行原已同意的满足意大利领土要求的许诺,引起意大利国内的强烈不满,发生多起武装冲突和流血事件,出现了政治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俄三国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秘密条约,答应战后将南蒂罗尔、特兰提诺和达尔马提亚等大片领土(1)并入意大利版图。这就样,意大利于5月24日仓促对奥匈帝国宣战。
在战争的进程中,意大利帝国主义的弱点—它的腐朽性、资源贫乏、物力和财力枯竭等等,很快就暴露出来。为了这次战争,意大利动叽了五百万人,死亡达六十万,伤残一百万,另有六十万当了俘虏。(2)当时一年的国民总收入仅为二百亿里拉的意大利,在战争中竟消耗军费六百五十亿里拉。其中二百亿是借外债,四百五十亿名义上从国民收入中支出,实际上有三百五十亿是借的内债。(3)尽管付出如此代阶,但意大利垄断资产阶级侵占领土的野心仍然未能如愿以偿。
大战结束后,意大利作为四大战胜国之一,派首相奥兰多和外交大臣索尼诺率代表团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代表团在会上提出,“根据1915年4月26日的伦敦条约,意大利要求得到阿尔卑斯山水文线意大利一侧的领土,包括夸尔纳罗湾的沃洛斯卡,达尔马提亚的一部分和对面的大部分岛屿。”除此之外,还要求“阜姆与意大利统一。”(4)但是,英、法、美三国不愿加强意大利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拒不履行伦敦密约的许诺。意大利代表团由于不满这个决定而退出会场。
巴黎和会的分赃情况传到意大利后,各阶层对会议的有关规定都感到非常愤慨。全国出现了一股“爱国热”和怀念“古罗马”的情绪。他们指责政府无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军事行动实现意大利的领土要求。墨索里尼和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借机鼓吹意大利有权进行扩张;颂扬古罗马的辽阔版图和尚武精神。墨索里尼提出,“要么修改(凡尔赛)条约,要么进行新的战争”。(5)罗科更加露骨地叫嚷,意大利“完全有理由要求生存空间”,“向祖国的领土以外去扩张”。(6)
1919年7月7日,居住在阜绿的意大利人民与法国人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流血事件。民族主义者邓南遮利用人们的不满意情绪,乘机组建了一支二千五百名退伍军人和民族主义分子参加的义勇军,并亲自率领该军于9月12日占领阜姆城,宣布阜姆与意大利合并。
邓南遮的行动在意大利受到热烈欢迎。正如意大利前首相博诺米所说,这次行动在“全国(居民)的心理上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7)各地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欢呼胜利,要求修改凡尔赛条约。这种民族主义的情绪成了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产生的温床。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除由于工厂大批倒闭造成九十多万工人失业外,对于意大利来说,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战后一百万退伍士兵的安置问题。这是意大利当时发生动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些人入伍前多数是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王国首相曾向他们许诺,“在退役时分土地给他们”。(8)而且据埃纳乌迪(9)在1933年出版的《意大利战争的经济方针和社会后果》一书说,“在战壕里以及在每次大的战役前夕,农民们都听到宣传鼓动家们、有时是颇有名气的议员们鼓动他们为使自己的子女能拥有土地去牺牲自己的生命”。(10)战争结束后,“当农民回到他们的家园时,自以为有权分得土地。”(11)但是,政府没有兑现战前的许诺。退伍军人对现政权不满,为生活、土地而焦虑,他们要求改变现状,期望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俯视人物来实现他们的迫切愿望。这时墨索里尼一面为军人歌功颂德,一面积极支持他们去夺取地主的荒地,这使他赢得了广大退伍军人的拥护。当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时,他们成了该组织的主要成员。
战后,农民渴望得到土地,在城市工人举行大罢工和占领工厂的时候,他们在乡村开展了占地运动。1918年8月24日,拉齐奥地区的大约四十个村镇的农民蜂涌而起,占领大地主的土地。随后这一行动扩展到全国各个地区。1919年农村参加暴动的人约有五十万,1920年达一百多万。(12)墨索里尼积极支持农民举行的暴动。
当社会党提出“土地社会化”、农民担心失去土地时,墨索里尼提出“给农民以土地”,广大贫苦农民把墨索里尼视为自己利益的保护者,许多人转到法西斯运动一边,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基础。
第三,一次大战把意大利的工人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德、法等国西欧其他国家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对意大利的工人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群众的斗争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的目标不再是单纯要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是建立苏维埃政权;斗争的方式也不再仅限于举行罢工,而是占领工厂,甚至地方政策。
1919年,意大利有记载的罢工达一千八百七十一次,参加者五十五万四千人次。(13)这年的7月4日,为要求降低粮食及食品的价格而举行了全国总罢工。在艾米利亚—罗马涅、马尔凯和托斯卡纳等几个大区的许多市镇,工人们纷纷建立“粮食苏维埃”。到1920年,罢工斗争的声势更加浩大。这一个全国举行罢工二千零七十次,参加者达二百三十一万四千人次,(14)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9月份震惊世界的六十万冶金工人占领工厂的运动。
1920年8月30日,米兰罗米欧冶金厂厂主对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的工人进行了报复,他联合其他工厂主实行所谓“同盟歇业”。这一行动激怒了广大工人群众。第二天,意大利冶金工会为抗议工厂主的这一行动,决定占领工厂。当天,罗米欧冶金工厂的工人首先采取行动。接着,意大利北部地区其他工厂的工人,特别是米兰和都灵的工人,也都起来仿效罗米欧工厂的做法,占领各自的工厂,并建立护厂赤卫队和工厂苏维埃。米兰、波洛尼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的工人还一度占领市政府。资产阶级被这声垫浩大的工人运动吓得惊慌失措。各厂厂主纷纷逃离工厂。在眼看统治权有可能被革命运动冲跨时,“统治阶级已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你们(政府)的能力、力量和权威上面,而寄托于你们(政府)之外的某种东西上面,这就是法西斯武装所造成的恐怖”。(15)这说明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统治阶级对革命运动的反动。
但是,社会党的多数领导人没有认清业已出现的法西斯运动的危险性及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镇压工人运动的工具的实质。没有把法西淇挡成危险的敌人来对待。
社会党的失误使得业已形成的革命形势并没有转变为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群众革命情绪高涨的时候,它不是积极组织与引导群众运动,而是把主要力量放在争取议会选举的胜利上。甚至在1919年10月5日波洛尼亚举行的社会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还幻想通过“到选举阵地上去,到资产阶级国家机构中去,广泛宣传共产主义的原则,促进资产阶级统治机构的灭亡”。(16)结果忽视了对革命运动的领导。
其次,盲目而频繁的罢工影响了城镇正常生活,引起中、小资产阶级分子的不满,为法西斯党人争取他们提供了方便。1922年8月1日,铁路、电车、邮电和清洁工人宣布举行总罢工。墨索里尼立即派遣法西斯分子去接替罢工者驾驶火车和电车、清扫街道和从事其他公共服务活动。这一举动深得中、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有人甚至自愿拿出钱财作为发给接替罢工工人劳动的法西斯分子的奖赏。
第四,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天不足,阶级的统治比较软弱,王室和其他封建残余势力还有很大影响,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并没有真正牢固确立。在社会发生严重危机、革命形势出现的时候,统治阶级需要有强有力的工具来维持它们的统治,保护他们的利益。
意大利1870年才归于统一,国内的统一市场形成较晚。当英、法、德、美等国的大工业已有了很大发展的时候,意大利的大工业还刚刚兴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不彻底,国内,特别是南方与岛屿地区还保存着想 大量的封建残余。本国资源极度匮乏,缺少大工业所需要的一切主要原料。这样,意大利经济一直相当落后,国内市场狭小,绝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很氏,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其他大国。据意大利民族主义协会(即通常所说的“国家主义党”)1914年出版的小册子说,“当法国的财富是三千亿里拉,英国是三千五百亿里拉,德国是四千亿里拉时,意大利仅有八百亿里拉”。(17)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促进了意大利军事工业以及与此有关工业的发展,但是,这并未能加强意大利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意大利垄断资本从战争中获得发展,并具有更大的帝国主义扩张欲望同时,意大利的革命运动也在蓬勃发展,社会党的威望日益提高。1920年全国八千三百二十七个市镇议会选举,它在其中的二千一百六十六个获得绝对多数席位。(18)波洛尼亚等许多城市已由工人担任市长。当时的动荡形势已使资产阶级政权岌岌可希,不能有效地控制全国的局势。这促使意大利的垄断资产阶级决心选择一种能够维持其在国内的统治并能实现它的领土野心的政治力量,借以镇压革命人民,强化资产阶级统治。这就为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兴起和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