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四大博物馆
世界四大博物馆分别为、英国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俄罗斯博物馆、纽约博物馆。具体介绍如下:
1、英国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英国国家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
早在1753年,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并于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等组成。1757年,国王乔治二世向博物馆捐献了英国君主“老王室图书馆”的藏书。
2、卢浮宫博物馆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着名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
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3、俄罗斯博物馆(大型艺术与文化宫殿)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名冬宫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冬宫由着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
4、纽约博物馆(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城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着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
㈡ 意大利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16
关注
意大利人曾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大约4%的历史艺术品出自意大利。也有人说,整个意大利就是一件大文物。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天主教的核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多得数不胜数。1996年,意大利当时还只有9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意大利的世界遗产数目已发展到37处。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活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艺术画廊、考古博物馆、文物古迹、着名别墅以及一些着名的建筑等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都免费对外开放。全国各地150个城市中数百座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古迹,一律向公众开放。除了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之外,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如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西里傀儡戏形成于19世纪,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和电视的出现,此项技艺呈现了衰落的趋势。现在意大利政府在抢救和保护西西里岛傀儡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西西里岛的商店和摊头上到处都可以买到木偶,木偶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着名纪念品,吸引着各方游客
㈢ 全球十大着名博物馆里面有什么宝贝
链接: https://pan..com/s/18gbR-wBT8iCoReH6OB1l-Q
10天带孩子玩转世界TOP10博物馆
㈣ 2010湖南省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有哪些作品
这次展览共分三篇,人物,风景,静物。
人物油画多数是梅迪奇家族的肖像画(乌菲奇博物馆的前身来自十五世纪时开始收藏赞助画家的梅迪奇家族。这是一个统治佛罗伦萨三百年的大家族。)
提香的《维纳斯丘比特狗和鹌鹑》,丁托列托的《莱达与天鹅》,波提切利的《三博士来朝》。其中还有一副人物画是锁在乌菲奇博物馆金库里的,这是首次展出,具体名称忘记了。
《男子肖像》、《奴隶》,还专门有一个展厅用来悬挂不同时期的画家自画像。
风景画《亚诺河圣三位一体桥风光》、《赫尔辛格的克伦堡宫》、《乡村舞会》、《世外桃源》、《隐士》、《特洛伊大火》、《暴风雨中的船只》,还有我最喜欢的《狂风大作》。
静物画《花瓶》系类,《厨房》,《浮华的寓意》
省博的展览我去看了,很棒,值得一看,有很多名画我都不记得名字了。这个月27号就结束了,抓紧时间。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
㈤ 世界着名博物馆有哪三件宝
法国卢浮宫(Musee Louvre)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着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但于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
继“贤王查理”建设了重要的图书馆而声名远播之后,16世纪的弗朗索瓦一世又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时期,卢浮宫的收藏已十分充实。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卢浮宫已经成为经常展出各种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一个场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更不用说拿破仑向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征用的艺术贡品了。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0,000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迄今为止,卢浮宫已成为世界着名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是一座真正的迷宫,尤其对于一名外国人而言,想在宫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难的。这座庞大的宫殿里收藏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来自东方的艺术品。其中最着名三件作品有断臂的:“维纳斯”,没有头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进入凡尔塞宫的人们都会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跃马扬威的铜像。宫内共计500多间的大殿小厅被油画、壁画、天顶画装饰着,这些画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宫里还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艺术氛围丝毫不逊于卢浮宫。
交通:往卢浮宫可乘地铁在LOUVRE站下车。
门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个星期日或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后入场,也可获半价优惠。所有门票当天可多次进出。
开放时间: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众假期休息。
伦敦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希腊的石雕,印度的宝石戒指,巴比伦的银器,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比马王堆女尸还早上千年的古尸也有几具,但不是英国的,而是埃及的,十几具展出的木乃伊还仅仅是馆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称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贵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别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馆中。这是世界唯一的一块,并据此破译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称镇馆之宝。
由于大英博物馆建得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为博物馆的标准模式,后来者竞相效法。其中两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国磁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印度宝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红、海蓝、石榴红、祖母绿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异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夺天工。
大英博物馆还以其图书馆着名,因为大英博物馆的起源就是汉斯·斯隆爵士捐赠的私人图书馆,英王乔治四世改建新馆时又捐赠了大量书籍。这里是马克思为他的不朽之作——《资本论》收集资料和写作的主要场所,许多参观者来寻找马克思当年常坐的座位。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6.5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可笑。
被认为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实在发人深思。可能由于美国历史很短,博物馆的主办者不满足于单件展品的陈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财力,制造一些风格迥异的环境来让人怀古。除明轩外,还按时间和国别布置了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从14至18世纪的室内陈设。尽管都是一样的富丽堂皇,但法国式的画顶、英国式的壁炉和西班牙式的家具还是刻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面积极大,在艺术上却难称登峰造极。最明显的特点是:艺术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作品的复制件展览。美国人对法国文化的崇拜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国,不止一次有人对我说:“您会讲法语,您是真正的高级知识分子。”
博物馆通讯地址: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000 Fifth Avenue at 8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28
Tel:(212)535-7710
Web:www.metmuseum.org
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
建在法兰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馆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一流博物馆之一。
1763年,以德国着名的医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遗产建立了森根堡基金会,用来促进科学的发展。1815年,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兰克福探访时参观了森根堡基金会并首先提出创建森根堡自然协会的倡议。1817年11月22日,法兰克福的17位自由公民自发地组成了民间性的森根堡自然研究协会,靠私人的捐款开展起各种活动。1818年,协会开始筹建博物馆。贝特曼先生在这一年一次就捐赠了3000古尔盾金币,并在随后的年代中每年都向协会捐赠相当数量的款项。1883年,包什先生将高达80万马克的遗产捐赠给森根堡自然研究协会使其在很多年里获得了工作保障。此外,还有许多人向森根堡博物馆捐赠了许多稀世珍贵的私人收藏品作为展品。
在创始后的100多年里,森根堡自然研究协会的工作人员都是自愿组成的。直到1901年,才有1人开始得到政府津贴;到1950年,领政府工资的工作人员也才只有10人。森根堡博物馆的发展与所有这些工作人员对自然科学的执着热爱和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遭受了严重的创伤,许多城市被炸成了废墟,森根堡自然研究协会的10几位会员自发地将博物馆的藏品转移隐蔽起来,最终使100多年来收集的馆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避免了被战争破坏。
森根堡自然研究协会创始之初只有17名会员,现在,会员人数已经发展到了4500人,此外还有大量的通讯会员和荣誉会员,其中包括歌德、达尔文、居维叶、黑格尔等许多世界着名的诗人、科学家和哲学家。最另他们骄傲的是,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第一个学术报告就是在森根堡自然博物馆里作的。大陆漂移学说对地质学界的革命性作用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物理学界中的重要作用一样具有深远的影响。
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从世界各地收集的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矿物岩石标本有数百万件,许多馆藏都是稀世之宝。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古鱼类、恐龙、鱼龙、翼龙、始祖鸟和哺乳动物等各种门类。博物馆中的陈列也非常讲究,例如其中的象类展厅,以各种古象的臼齿化石为实证反映了象类的起源与演化关系,然后以这些象类化石为依据形象地绘制出象类在整个地球上发展、散布和演化的过程图,给观众以直观的印象,最后,将几种大象的骨架和同等大小的复原模型与现代鲸鱼的巨大骨架陈列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生物界大千世界里各种生物“万类霜天竞自由”般的奇异。
森根堡自然博物馆不仅仅将自身的展览设计和实施得完美无瑕,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博物馆教育计划,德国中、小学生到博物馆里来接受自然科学教育已经成了必修课之一。在这里,学生不仅参观,还要回答参观试卷上提出的各种问题作为成绩考核。具1989年的统计,这一年来森根堡自然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人数达30万,其中45%是成年人,55%是中小学生。森根堡自然博物馆已经成了一所自然科学的启蒙大学校。
奥地利盔甲博物馆
格拉茨(Graz)市是现代奥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边境。该市在中世纪时是奥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转运站和边防重地,市区的Zeughaus(德语军械库之意)就是中世纪时奥地利对土耳其军作战用的武器库。建筑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现仍藏有近3万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是一所规模相当大的中世纪武器和甲胄的博物馆。
火器展览
45磅重的钢制臼炮,前方白色球状物为其炮弹,此炮的主要用途是攻击城堡和野战临时工事。
馆内第一层主要是存放各式轻重火器、一些步兵用的黑色铁制胸甲和轻骑兵用的甲胄。此层楼内大量存放的各式火枪包括了火绳枪、燧发枪、轮发发火机枪等。
火绳枪最早于15世纪初出现于欧洲,早期是发射石弹,后来改发射图形的铅弹或铁弹,是一种从枪口用木制通条装填弹药、再用火绳点火发射的火枪,这种火枪的口径通常在23毫米以内,重8至10公斤,弹丸重约9克,射程则在150至250米之间。
燧发枪于17世纪未开始出现。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用燧石枪机点燃装药,发射速度较快,口径小、重量轻且后座力小,燧发枪口径约在20毫米以下,带刺刀时全重5至5.5公斤,弹丸重32克,燧石枪机上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的盖,枪托的弯曲度较大,便于瞄准和提高射击精度。
甲胄陈列
第二层和第三层存放步兵、轻骑兵和重装骑兵的甲胄。甲胄主要是由胸甲、头盔、叶片甲、金甲、脸甲和颈甲组成。胸甲可保护士兵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的杀伤,以胸板和背板组成,上面用环扣和较链连接,下面用皮带系紧。胸甲有时有压制的花纹或镶嵌着饰物,但通常只有军官和贵族的阶级才有特权在胸甲上雕刻花纹,而且花纹和饰物多寡皆按阶级而定。胸甲重量约在6至10公斤之间,厚1至3毫米。
冷兵器展示
第四层主要是存放冷兵器,除了其中一部分冷兵器是来自历次战役中土耳军遗留在战场上的战利品外,其余均是奥地利产的冷兵器。
冷兵器一般构造都很简单,通常用于白刃战斗。按其使用特点,可分为打击兵器,例如狼牙棒、流星锤;刺杀兵器,例如剑、长矛、长枪、刺刀等;砍劈兵器,例如战斧、钺、镰等;以及两用刺劈或劈剌兵器例如军刀、戟、马刀等。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冈博物馆的馆址是世界上博物馆中最早的,公元5世纪末就有了雏形。在16世纪与圣彼得大教堂同时扩建,总面积为5.5公顷,为故宫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积与故宫相仿。分12个博物馆和5个艺术长廊,还包括屋顶花园。梵蒂冈博物馆是欧洲宫廷式建筑。里面连成一体,九曲十折,幽深莫测。落地高窗,采光很好,延绵不断的画顶、漆壁虽然极尽富丽堂皇之能事,却给人不无憋闷的感觉。梵蒂冈博物馆像故宫一样分为A、B、C、D路,脉络清楚,对初游者十分方便。屋顶花园是梵蒂冈博物馆一绝,不但占地面积很大,而且繁花似锦,一扫博物馆的沉闷气氛。走累了,还可上到开阔宽敞的屋顶花园,环视整个罗马,赏心悦目。
就搜集宝物而言,梵蒂冈博物馆可谓丰富多彩,罗马教廷借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罗了各地的宝物,其力量之大不亚于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兴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宝物。位于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受到古罗马艺术传统的深远影响,雕塑的收集堪称一绝。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异,在没有人体解剖学的纪元前,艺术家的手不仅赋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还赋予了它生命的情与力以及无以言表的思想,令人无不叹服。馆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狮、虎、象、蛇等几十种动物的石雕,宛如一个石头动物园,别有风味。
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尔画室是梵蒂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画圣就有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两圣把近10年时间贡献给了梵蒂冈博物馆,所以被西方称为现代化源泉的文艺复兴的收藏,梵蒂冈堪称世界一绝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里世界名作穹顶画《创世纪》、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都以宗教故事为主题,出自一代巨匠米开朗基罗一人之手笔。而拉斐尔则于1508—1518年为梵蒂冈做壁画10年,建立了他的画室,总称为《教权的建立和巩固》,其中希腊哲人的《辩论会》和描述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大数学家欧几里得的《雅典学院》堪称极品。
令人感叹的是拉斐尔组画的题目是《教权的建立和巩固》,但他以复兴古希腊艺术的内容和手法,表现了古希腊人讲科学、允许不同意见发表的百花齐放精神,反而从根基上摧垮了教权,真是最大的讽刺。看来先进科学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权力都难以阻挡的,规定了宣扬教权的创作题目,却限制不住其表现方法,反而促进了对教权抑杀创造性的怀疑,真是螳臂当车,传为千古笑柄。
本以为罗马、梵蒂冈的雕塑已叹为观止,而到了佛罗伦萨就只好再“叹”了。究竟是罗马的雕塑“最”好,还是佛罗伦萨的“最”好呢?究竟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最”好?还是皮欧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故宫博物院(故宫)(The 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和古代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多为历代艺术珍品。故宫展览有“宫廷史迹陈列”和“历代艺术陈列”两大体。
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西路养心殿、储秀宫等宫廷原状陈列;后者分布在中路各宫殿的两庑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馆、青铜器馆、绘画馆等,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陶瓷馆为“陶瓷通史陈列”,展出了各时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铜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战国各时代青铜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国青铜文化的基本面貌。绘画馆以专题展览为主,轮流展出馆藏绘画精品。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Hermitage Museum)
冬宫是俄罗斯着名的皇宫,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着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正如人类历史上其它着名的宫殿一样,该宫殿自从建成以来一直备受劫难。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
面向冬宫广场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宫四周有两排柱廊,雄伟壮观。宫殿装饰华丽,许多大厅用俄国宝石——孔雀石,碧玉,玛瑙制品装饰,如孔雀大厅就用了2吨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贵重木材。埃尔米塔日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其完整性与华丽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装潢丰富,窗上饰框及浮雕装饰给人以力量,圆柱有规律的排列,墙表面由白色、绿色相间配合,使长长的外观形形色色,生动起来。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将原来官廷房舍和整个冬宫拨给艾尔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1946年冬宫表面涂成起初的蓝宝石颜色。
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该馆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博物馆现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宫、艾尔米塔什、旧艾尔米塔什、艾尔米塔什剧院、新艾尔米塔什。目前,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8个部共有藏品270余万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艺术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俄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油画及雕刻。
其中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等。这些工艺品分别陈列在350多个展厅中,如毕加索立体画展厅,意、法画家展厅,俄国历代服装展厅等。所有展厅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厅,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腊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同中国故宫一样,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因此参观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厅,恐怕花上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够。
㈥ 普拉多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普拉多博物馆的藏品大约有五千幅素描、两千幅版画、一千种硬币及奖章、两千种装饰品及其他艺术品,700多件雕塑作品,但最主要的藏品是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大约有8600幅,使普拉多博物馆跻身于世界着名博物馆行列之中。普拉多博物馆是世界上保有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开兹·迭戈和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卢西恩特斯 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也是藏有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波希的作品最多的博物馆,因为原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最欣赏他的画,大力收藏的结果。同时藏有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韦切利奥、彼得·保罗·鲁本斯、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桑德罗·波提切利、保罗·委罗内塞等大师的作品,以及其他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希腊画家的作品。
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1517—1556在位。即德皇查理五世)继承祖母天主教徒伊莎贝尔的传统,广为搜罗佛兰德斯及意大利绘画作品。当时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提香引得查理一世的赞赏,曾受命为他画肖像。其子腓力二世(1556—1598在位)偏爱神话与宗教题材。现存普拉多的几幅蒂齐亚诺的维纳斯,全由他罗致。但他却不欣赏埃尔·格雷科的天才。腓力三世(1598—1621在位)及其子腓力四世(1621—1665在位)则都推崇鲁本斯及其他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为此,普拉多今藏鲁本斯作品达80件之多,安东尼·凡·戴克26件、雅各布·乔登斯10件、滕尼尔斯(Teniers)51件,以及佛兰德斯画派的肖像、宗教、神话、风景、静物、风俗等各类作品,加上早先皇室收集的罗吉尔·凡·德尔·维登、坎平(Camping)、老迪里克·鲍茨、雅克·路易·大卫、梅齐斯(Metsys)、帕蒂尼尔(Patinir)、希罗尼穆斯·波希、勃鲁盖尔家族等名家手迹,从而成为世界上收藏佛兰德斯画派作品最丰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二世(1665—1700在位)注重意大利巴罗克大师卢卡·焦尔达诺(Luca Giordano)的艺术,收其作品竟达百幅之数。在两个世纪中的皇家西班牙艺术收藏更是蔚为可观。许多艺术家曾为宫廷服务,或画像,或记事。其中,委拉斯开兹便是突出一例。
在意大利绘画收藏方面,早在卡洛斯一世时即搜罗了安杰利科、曼泰尼亚、拉斐尔、科雷乔、萨尔托(Sarto)等人作品,后来各处皇家宫室又大量收入蒂齐亚诺(普拉多现有其作品近40幅)、焦尔焦内(Giorgione)、洛托(Totto)、皮翁博(Piombo)、韦罗内塞(Veronese)、丁托莱托、帕尔马(Palma)、巴萨诺父子(Bassano)等巴罗克巨匠之作,以及卡拉瓦乔、雷尼、卡拉奇兄弟、阿尔巴尼(Albani)、多梅尼基诺(Domeniehino)、科尔托纳(C rtona)等许多艺术家的佳作。
1700年,波旁家族继哈布斯堡王朝登上西班牙王位。法国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普五世(1700—1746在位)在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后,带来为数众多的法国17、18世纪作品。除古典大师克洛德·洛兰和尼古拉·普桑之处,还有里戈、拉尔吉利埃尔、朗克、旺·洛等肖像大家,以瓦托为代表的行乐图派,以及其他风景、神话、装饰等各类画家的作品,不断涌来。18世纪,还有不少意大利及法国画家到西班牙宫廷为菲利普五世、斐迪南六世(1746—1759在位)和查理三世(1759—1788在位)服务。于是,在皇室收藏中,蒂耶波洛父子(Tiepolo)、阿米戈尼(Amigoni)、贾昆托(Giaquinto)、索利梅纳(Solimena)、巴托尼(Batoni)等人之作大增。甚至德国画家安东·拉斐尔·门斯也以画笔为查理三世效劳,画了许多肖像、宗教画和壁画。
查理四世(1788—1808在位)统制下的西班牙虽因法国入侵而备尝艰辛,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艺术品为皇家购入。反抗拿破仑的持久而残酷的独立战争于1813—1814年结束,斐迪南七世继位,他成为普拉多的缔造者。
在普拉多收藏中,最主要的部分毕竟是西班牙画派浩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从中世纪直至20世纪末的整个西班牙艺术发展史,可从普拉多的收藏得到完美的反映。这一无与伦比的珍藏,体现西班牙绘画在思考、创作、感受、观察、绘制等各个方面的独特方式。
在前几个世纪中尚湮没无闻的中世纪绘画,于20世纪进入了普拉多。从贝尔兰加的圣包德洛教堂和马德鲁埃洛的圣十字隐修院等处移来的精美罗曼壁画,到许多杰出哥特祭坛画,反映了12至15世纪之闻伊比利亚半岛上独特的文化。众多佚名或知名的大师代表着罗曼式、线式哥特式或法兰西哥特式、14世纪潮流、国际哥特式或西班牙—佛兰德斯风格——这是来自低地国家的表现程式与西班牙画派传统精神的融合。从费尔南多·加列戈(Fernando Gallego)至佩德罗·贝鲁格特(Pedro Berruguete)这一阶段,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到来。
达·芬奇的艺术在亚涅斯·德·拉·阿尔梅迪亚(Yanez de la Almedia)的作品中得到反响。至于16世纪意大利的光辉,则反映在胡安·德·华内斯(Juan de Juanes )以及巴伦西亚派和托莱多派的创作中。这两派已转向样式主义;稍后的路易斯·德·莫拉莱斯(Luis de Morales )和埃尔·格雷科卓然不群的肖像及宗教作品,尤其揭示了这一发展。普拉多拥有34幅精彩的埃尔·格雷科作品。与此同时,腓力二世的一些画师如桑切斯·科埃略(Sanchez Coello)、潘托 哈·德·拉·克鲁斯(Pantoja de la Cruz)等人,也都是观察敏锐、风格庄重的肖像高手。
西班牙的巴罗克艺术,由塞维利亚派 、巴伦西亚派和马德里派的画家宣告。普拉多收藏他们作品的数量极为惊人:贝拉斯克斯50幅、苏尔瓦兰(Zurbaran,旧译苏巴朗)22幅、里瓦尔塔(Ribalta)6幅、里韦拉(Ribera)50幅、卡诺(Cano)10幅、穆里略(Murillo)40幅、巴尔德斯·莱亚尔(Valdes Leal )6幅、卡雷尼奥·德·米兰达(Carreno de Miranda )10幅、克劳迪奥·科埃略(Claudio Coello)10幅,以及其他诸如帕切科(Pacheco)、两位埃雷拉斯(Herreras)、安托利内斯(Antolinez)、塞雷索(Cerezo)、埃斯卡兰特(Escalante)、佩雷达(Pereda)、阿雷利亚诺(Arellano)、范·德尔·阿曼(Van der Hamen )、桑切斯·科坦(Sanchez Cotan )、卡杜乔(Carcho)、卡赫斯(Caxes)、卡斯特洛(Castelo )、马索(Mazo)、阿圭罗(Aguero)、里奇(Ricci)等艺术家的肖像画、历史画、宗教画、静物画、风景画和各类装饰作品,数不胜数。这些画家为西班牙艺术动人心魄的“黄金世纪”做出了重大贡献。
18世纪,由于波旁家族取代哈布斯堡王朝,致使一些画家把目光从未来转向过去。帕洛米诺(Palomino)、梅伦德斯(Melendez)以及另一些较为次要的画家即是如此。然而,静物大师梅伦德斯和罗可可艺术代表帕雷特(Paret)的艺术所开创的舞台,由巴耶乌(Bayeu)、马埃利亚(Maella)、卡尼塞罗(Carnicero)、卡马龙(Camaron)、卡列哈(Calleja)、卡斯蒂洛(Castilo)、阿吉雷(Aguirre)等人如同众星捧月般拥簇着弗朗西斯科·德·戈雅,演得有声有色。普拉多所藏戈雅的油画共140幅,素描及版画作品尚不在此数之内。这些戈雅作品为欧洲绘画新的审美趣味开辟了道路,其影响长达一个多世纪。
普拉多19世纪西班牙绘画收藏同样是丰富多彩:从宫廷肖像画师到浪漫派,从豪放、怪诞的戈雅琶细腻、忠实描绘历史的画家,以后又是西班牙的印象派和表现派,直至当代诸多艺术运动的既是倡导者又是集大成者的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他们都有许多作品在馆内陈列。
普拉多收藏另外一些国家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却很高。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由于政治上和艺术上的种种原因,荷兰和大不列颠王国的绘画对于西班牙皇室来说,收集颇为困难。尽管如此,普拉多毕竟还能展出荷兰画派的伦勃朗、泰尔·博尔赫(Ter Borch )、凡·戈伊恩(Van Goyen)以及从事各种题材的荷兰小画派的作品,英国画派的盖恩斯伯勒(Gainsborough,旧译庚斯博罗)、雷诺兹、罗姆尼(Romney)、劳伦斯(Lawrence)以及其他着名画家的作品。至于德国画派,虽然气质迥异,但是普拉多尚能以拥有丢勒、巴尔东·格林(Balng Grien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亚当·埃尔斯海默、安东·拉斐尔·门斯等名家的手迹自豪。安东·拉斐尔·门斯的作品在普拉多尤其丰富。
为把普拉多办得更富于教育意义、更有观赏价值,20世纪以来对各类现代作品的收集所作的努力是惊人的,虽然其成效尚不能与过去的收藏相提并论,但是,尽力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而使普拉多成为尽可能包罗无遗而又均衡的博物馆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正因为如此,普拉多过去曾是而且将来仍是一切美术爱好者之家。过去,普拉多曾帮助许多各种倾向的现代艺术家从蒂齐亚诺、埃尔·格雷科、委拉斯凯兹、穆里略、鲁本斯、戈雅等大师在作品中学到许多东西;将来,它仍是各色人等进行观摩学习或品味享受的辉煌璀璨的长廊。普拉多的稀世珍藏以及由此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布满它的各个展厅,无论是谁,都会在这里得到收益和陶醉。
㈦ 意大利的文物修复和中国的有什么相通之处和不同
一般来说,你去意大利学的东西回来基本等于是废了
因为意大利文物保护有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和国内的工艺流程是不一样的,
要想让它有用,你就得把仪器一起带回来,那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了
意大利和我们的博物馆有合作项目的,比如那个壁画保护啊青铜器修复什么的,都是人家把自己的一起设备带来然后工作的,他们离开了自己的那套设备就什么都不会弄了
国内条件艰苦,要想弄那么一套仪器还是比较费事的,不过艺多不压身,你也别想着从意大利回来了文保的其它东西都不用学了,国内的技术什么的是差点,但是实用而且方便省钱,看你怎么做事了
有出国的想法很好,想去就去~
我的建议是你多学习下他们的工作理念,比如说工作时的流程啊,注意事项啊,那种严谨的推理式的工艺,很重要,我们国人的文保是经验型的,人家的是实验型的。学到思考分析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有机会多实践,我也想去意大利来着,奈何太懒,目前都不愿意备考~~
你要去了给我说下~我也可以开始学习了
最后,意大利人鬼的很,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是不会教外国人的,不要说是纯学术的,纯学术的人家也不愿意把那些不算机密的机密给你的,所以要聪明,善于发现关键
建议就这么多了~有时间加我好友~可以慢慢聊
㈧ 博物馆的共同点是什么博物馆里一般都有什么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博物馆有三大功能:一是收藏保护文物;二是教育宣传功能;三是科学研究功能。博物馆的上述三种功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博物馆的第一个功能中的收藏文物本身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好的保护形式。在博物馆收藏文物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永久性的珍藏,是最高级别的保护,也是最有效的保护。因此,建博物馆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文化大国之政府的真正的“形象工程”。其次,博物馆的第二个功能教育宣传功能,对增强国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重要的作用。美国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收集、保存最能有效地说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活的资料,并使之用于增进人们的知识和启蒙教育的机关。
博物馆里一般都有雕像,名画,艺术品。
㈨ 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在哪
世界最大的
私人博物馆
——贝利尼家族博物馆
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贝利尼博物馆,是一个知名度较高的艺术博物馆。
贝利尼家族是佛罗伦萨一个有影响的家族,曾是世界国际艺术市场的创始人。他们运用智慧和酷爱的眼光,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人士特有的天赋,高雅的鉴赏力,发现和收藏了极为重要的文物。十八世纪贝利尼家族就是着名的古董收藏家。其后成立了贝利尼博物馆,专门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藏。贝利尼博物馆通过几百年不断的收集,许多优秀藏品成为意大利历史艺术的见证。
该馆拥有十四世纪、十五世纪的艺术品,其中有来自古比奥的马斯特罗•焦尔焦(Mastro
Giorgio
da
Gubbio)的陶瓷制品;多纳太罗(Donatello)、菲拉雷(Filaree)、蒂兹亚诺•阿斯贝第(Tiziano
Aspetti)或利乔(Riccio)的手工制品、文艺复兴时期优雅的X形椅子、餐具柜、椅式箱、镜子等,这些艺术品都是由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艺术家和工匠们在几个世纪中创造和制作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馆里的重要收藏,其中有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菲尔的作品,还有切利尼等人的作品。乔托(Giotto)学校的壁画、多纳太罗(Donatello)的半身像、丁托列托(Tintoretto)的肖像、岱拉•洛比亚(Della
Robbia)的圣母像、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的青铜雕,罗维高的夏恩托•阿韦里(Xanto
Avelli)的陶瓷、哥特式的挂毯和圣索维诺(Sansovino)的木雕衣橱等。这些藏品展示了佛罗伦萨雕塑、油画、手制工艺品等艺术发展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