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意大利 > 意大利语archi是什么意思

意大利语archi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6-16 03:05:51

㈠ archi 什么意思

建筑

㈡ 拱门意大利语怎么读

arco
来自意汉汉意词典109910单词
拱门 ★★ 拱形 ★★ 弧 ★★ 箭 ★★ 箭头 ★★ 一段时间 ★★ 弓形 ★★ 弧形 ★★ 拱型门 ★★ 弓 ★★ 拱 ★★ —段时间
------------------------------
★《意汉词典》★
s.m.
[pl. -chi]
(1) 弓 :
tendere l’arco 拉弓,张弓
tiro con l’arco (all’arco) 射箭
(2) [转] 弓形,弧形:
piegare ad arco 弯成弓形
(3) [转] 一段时间 :
è rimasto coerente ai propri principiper tutto l’arco della sua vita. 他一生始终坚持他自己的原则。
(4) [音] 弓子 :
strumenti ad arco弦乐器
gli archi弦乐器
orchestra d’archi 弦乐队
(5) [建] 拱,拱门,弓形结构 :
un arco a tutto sesto 半圆拱
un arco a sesto sesto尖拱
l’arco della porta 门拱
archi di un ponte 桥孔,桥洞
(6) [数] 弧
(7) [电] 弧光 :
arco voltaico 电弧
lampada ad arco 弧光灯
(8) [机] 圆弧 :
arco di azione 作用弧
(9) [地] 弧 :
arco di meridiano (di parallelo) 子午线弧
★常用短语:
l’arco del cielo [文] 天穹
l’arco delle sopracciglia [解] 眉弓
l’arco di trionfo 凯旋门
l’arco trionfale (基督教教堂) 中殿与后殿、耳殿等相隔的拱门
nel breve arco di tempo 在短时间内
stare con l’arco teso 剑拔弩张
★常用短语:
L’arco sempre teso si spezza. [谚] 凡事要有张有弛。

㈢ 翻译意大利语Eccidio della divisione Acqui

阿奎步兵师遭屠事件

维基网络来的: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sacre_of_the_Acqui_Division

The Massacre of the Acqui Division (Italian: il massacro della divisione Acqui; Greek: Η ∑φαγή της Μεραρχίας Άκουι, Hi Sfagi tis Merarchias Akoui), also known as the Cephalonia Massacre (Italian: Eccidio di Cefalonia, German: Massaker auf Kefalonia), was the mass execution of the men of the Italian 33rd Acqui Infantry Division by the Germans on the island of Kefalonia, Greece, in September 1943, following the Italian armistice 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1][2][3] About 5000 soldiers were massacred and others drowned or otherwise murdered. The massacre provid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the novel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which later became a Hollywood film.[4][5][6] It was one of the largest prisoner of war massacres of the war, along with the Katyn massacre of 22,000 Poles,[7][8] and one of the largest-scale German atrocities to be committed by Wehrmacht troops (specifically, the 1. Gebirgs-Division) instead of the SS.[9]

是指二战期间继意大利停战后的1943年9月,德国人在希腊克发隆尼亚岛大规模枪决意大利第三十三阿奎步兵师事件。约有500名士兵被屠,其余士兵或被溺或被杀害。该屠杀事件为Corelli上校的小说“Madonlin”提供了历史背景,该销售后被好莱坞搬上银幕。该屠杀事件是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屠杀战俘事件之一,与之类似的是22000波兰人罹难的卡廷屠杀,也是德国威尔玛赫特部队犯下的最大规模的暴行之一。

㈣ “建筑师是干什么的”

贺承军如今,说“建筑”并且加上“艺术”,合称为“建筑艺术”者,大抵上不是建筑专业人士了。专业人士酷得“混同于普通百姓”,说“搞建筑”,或者就是设计。称自己是“建筑师”,似乎也有点滑稽,要么叫“注册建筑师”,或者是“××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们一面嚷嚷着要突出建筑师的“主体性”,一面却不好意思起来。 发生这种悄然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流行文化的俏巧与反叛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建筑领域的“现象学革命”。 被湮灭的“现象学革命” “现象学革命”可以从深层次与浅层次来理解。深层次的意思,是指建筑自身的意义从意识形态、民族抱负、具象象征(比如龙凤图腾)中解脱出来,走得更远些,则有如同装置艺术的讲究纯粹建筑的文本实验形态,有点莫名其妙的“制造场所”,听起来就象大炼钢铁时的农民手工作坊。 浅一点说,“现象学革命”确实促使建筑界人士慎用“艺术”与“文化”这样的语言。在西方,受法兰克福学派和解构文学批评的影响,建筑师Architect,这个名词的字根“Archi”��其“主要的、总体的”意思也深受质疑。很有些反讽地,建筑师宁可回到“匠人”的本体。留长辫子的建筑师,变成了平头工匠。只有那些外行人,则还在继续说:要艺术大师,不要匠人。 如今的建筑师眼中的建筑,“匠气”是多么地可贵:榫铆是个榫铆,钉是个钉,构造清爽,没有附加雕饰,就象个16岁的处女。 建筑师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或者只要有一部分人坚持走下去,中国当代建筑没准会有奇迹出现。八九十年代,当现象学在建筑学生中广为传布的时候,老教授们老眼昏花加上胸有成竹,很是看不惯这股歪风。现在好了,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商人们开发出楼盘,是要吆喝着让人买的,“人文主义”就成了最温馨诱人的行头。老教授们极力制止不了的青年学子对现象学的热爱,轻而易举就被商人们扭过来了。当代中国建筑与房地产业的旗帜是: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 人文幻境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有意思的是,在政府的公文和官员正式讲话中,几乎从未出现过人文主义一词。在改革开放之初,学界不太敢提哲学时,美学是热闹过一阵子的;当政府也提倡美学和美育的时候,作为学术的美学衰落了。也许,当人文主义出现在政府公文里的时候,就是学界和房地产界对之冷淡之时。这是学术名利场的事情,我绝不是要以此贬低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价值,恰恰相反,我认为无论怎样深入研究都还不够。 我不敢认同“尽显您尊贵身份、优雅品味”的“人文主义”豪宅,我也不敢称颂只能在数百万人口聚集(其中有数十万富翁)建设的高档住宅小区体现出了有价值的“人文主义”或者什么了不起的美学成就。尽管从“不讲道德的”经济学角度看,打压社会上层的消费欲望是愚蠢的,尽管意大利人文主义价值确实也体现于那些权门豪贵的府邸、市政厅和教堂上。 人文主义这个词成型于19世纪,而且它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词。人文主义之作为主义,它的本来含义是博学多闻,有点附庸风雅,有点依附权贵,它是长在资本主义这棵大树上的美丽枝叶。所以当现代主义建筑,即我们所谓的火柴盒式的建筑广为流行的时候,人文主义是被遮蔽了的。 在我国,当盛行“干打垒”、“穷过渡”的建筑的时候,当北京前门大街的板式住宅楼当城市主要大街脸面的时候,人文主义的确难觅踪迹。 中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在享用着“人文主义”的洋楼环境:欧风美情、阳光沙滩、夏日情人。一些并未富起来的学子在吹嘘人文主义幻境:解除意识形态威压,可望或者可即的知识经济浪漫生活。建筑师们沿着人文主义的道路,轻松地拾捡着欧洲建筑的细部,努力打点和美化上层社会的大花园。 也许,前面所说的现象学建筑能给全社会、包括社会底层带来居住的光明和价值,它甚至肯定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鼓励用最简单实用的方式构筑“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㈤ 意大利语以co结尾的名词的复数形式哪些情况下变成chi哪些情况变成ci

因该是这样的:
如果结尾的co前一个字母是元音(a,e,i,o,u)的话,复数就是ci结尾
例如
tecnico - tecnici
amico - amici
medico - medici
如果前一个字母是辅音的话,复数就是chi结尾
例如
arco - archi
trucco - trucchi
banco - banchi
大部分是这样,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例如:porco - porci,而非porchi

㈥ 翻译下面的一端,,,意大利语

顶部是拱门的入口,有两个一样的钉子从上垂直下来,对着Mariabronn修道院的路边上有一棵七叶树,一个孤独的南方之子(在很久之前朝圣者从罗马带来),那棵珍贵的七叶树的树干仍然朝气蓬勃,它的枝叶围成圈状温和地遮盖在路的上面,在风中自由的呼吸.在春天,那时它的周围部已经满了红色的叶子,它仍然要等待着它的叶子慢慢长长,在夜晚的时候会更好看,在叶面之间和它那奇特的花发出光亮,一种微微发白的绿色暗淡的光,伴随着强烈的刺鼻的香味,充满诱惑,让人难以忍受.在10月的时候,是收集其余的果实和装满红酒的大酒桶,被秋风吹走的果实发黄的荆棘冠(不好意思,这里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不是每一年都能成熟,因为他们会被修道院里的那些孩子折腾.(e il sottopriore Gregorio这个sottopriore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面的是人名),来自mezzodì,在他的房间的壁炉那烤火,奇特而柔软,bell'aobero(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修道院的入口上面有一顶皇冠,主人对寒冷敏感而且很容易冷得发抖,
在最初的区域内,涉及到大门上这对神秘的钉子和窗户,檐口和支柱上装饰的拱形石头,爱着这来自流淌着拉丁血脉并带着好奇心的,像来自不同的地区的外国人一样.


PS.翻译的有点牵强
文学色彩太重,很多词汇和句式不太好翻译
为了能看明白我做了点删减,主要意思就是这样了

㈦ CSGO名字前面加了个Archi-ASF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你的STEAM组,类似公会一类的东西,可以在游戏中设置不显示steam组,也可以在steam里面退出这个组

㈧ Mediterraneo是什么意思

片 名: Mediterraneo

译 名: 地中海 (意大利语译名)

导 演: ( 加布里埃尔·萨尔瓦托雷斯 Gabriele Salvatores )

主 演: ( Diego Abatantuono) ( Claudio Bigagli) ( Giuseppe Cederna) ( Claudio Bisio) ( Gigio Alberti) ( Ugo Conti)

上 映: 1992年03月22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意大利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意大利语 英语 希腊语 土耳其语

评 分: 本站评分..9.0/10 ( 2票 ) 详细

IMDb评分7.1/10 ( 3089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时 长: 96 min / Argentina:86 min / Spain:90 min / Sweden:90

类 型: 喜剧 剧情 战争

分 级: 澳大利亚:M 冰岛:L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PG 智利:14 芬兰:K-12 西班牙:13 瑞典:7 英国:15 美国:R 挪威:10

加入站内收藏夹 查看评论及点评 对本电影评分·地中海剧情介绍:

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意大利喜剧,由盖布.瑞尔沙瓦导演。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八名意大利军人带着一头驴子奉命驻守在爱琴海上的一个希腊小岛。当地有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镇上居民根本感受不到战争气氛。不久之后,这支军队也忘却了他们的任务,跟镇民打成一片,以举行足球赛作为消遣,或是为村中教堂作壁画,或是追寻爱情,不一而足。直至接近大战尾声,一艘军舰前来接载他们回国,才惊悉他们舍不得离开这个人间天堂。全片故事性不强,但闲适的生活感觉和轻松有趣的笑料却令观众获得愉快的观赏感受,并在谈笑间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电影原声音乐:
1. L'Arrivo (01:43)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2. Il tempo passa (02:43)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3. I fratelli Munaron e la pastorella (00:27)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Marco Falagian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4. Aziz il turco (02:1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5. Stelle sull'egeo (02:55)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6. Ritorno di un vecchio tenente (00:58)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7. Ballo in piazza (03:45)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Marco Falagian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8. La realta' che torna dal cielo (01:0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9. L'asino e la luna (00:52)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Marco Falagian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0. Progetti per il futuro (02:41)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1. Il mare degli archi (00:44)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2. Cornamuse (00:36)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3. Tema di Vassilissa (02:23)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Marco Falagian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4. Il paese dietro i lenzuoli (01:37)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5. Scene di vita in un'isola dell'Egeo (00:5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6. Mediterraneo (04:04)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7. Il mare dall'alto (00:51)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8. Lontani (03:0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19. Noventa scompare nel blu (00:42)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20. Il ladro (02:5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21. Il pope (00:38)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22. L'incontro (00:50)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Marco Falagian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23. Lo sbarco (01:15)
music by Giancarlo Bigazzi / arranged & realised by Marco Falagiani

㈨ 从国王开始,地位由高到低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指南录 )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 ( 指南录 ) 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 ? ”屈原担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长史”指张裔。《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 ( 中书、门下、尚书 ) 各部长官 ( 尚书 ) 的副职 ( 详见“三省六部”条 )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袁世凯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着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 ( 刺史 ) 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 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 、户部 (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 、礼部 (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 、兵部 ( 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 、刑部 ( 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 、工部 ( 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 ( 指南录 > 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 ( 指南录 > 后序 )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㈩ architorture什么意思

纪录片《建筑文化》最开始的名字,有建筑折磨的意思,Archi是建筑的意思,torture的意思是折磨拷打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大概就有种建筑折磨的意思吧!

阅读全文

与意大利语archi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国全称是什么 浏览:649
cisco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253
去泰国再到越南怎么签证 浏览:273
印度恒河祭祀多少年了 浏览:538
伊朗人怎么看孟晚舟 浏览:884
通过什么物流把东西送到越南 浏览:857
越南当兵最怕什么 浏览:961
洪森为什么能亲越南 浏览:950
中国人如何饮印度茶饮 浏览:840
印尼巴士怎么改天气 浏览:679
越南币一千元是多少元 浏览:253
中国风俗习惯和哪些国相似 浏览:164
意大利丰添洗发水怎么样 浏览:787
印尼怎么发工资 浏览:767
印尼产的二胡多少钱 浏览:688
郑州哪个超市卖意大利面 浏览:178
中国联通您拨打电话正忙什么意思 浏览:449
印尼护照上出生地址在哪里 浏览:573
十月份去越南旅游穿什么衣服好 浏览:382
印度邮政编码是什么 浏览: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