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苹果的主要产地
苹果的主要生产地有美国、中国、 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而法国、意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国是最大的输出国。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
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吨的主产国有12个,按产量排,依次为中国(46%)、美国(9%)、土耳其(6%)、意大利(5%)、法国(5%)、波兰(5%)、德国(3%)俄罗斯(3%)等。
不包括中国,元帅系和金冠是世界两大主栽品种,若包括中国在内,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美国、意大利、法国、智利、南非等新发展的果园中红富士占50%以上,中国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9.6%。
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苹果有黄土高原、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根据气候和生态适宜标准,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和渤海湾产区是中国最适苹果发展产区,两个区域苹果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4%和34%,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和31% ,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
黄河故道产区属于苹果生产的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基础差,无法满足苹果生产优势区域的要求。
苹果的种植条件:
1、土壤要求
土壤对苹果的生长速度、产量及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种植苹果应该选择土层深厚、排水方便、土质疏松、肥沃且含有有机物质的土壤,土壤中的酸碱度最好为5-8之间,为确保苹果的品质好口感,切忌选择贫瘠、碱性大或是通透性差的粘性土壤种植苹果。
2、光照要求
苹果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只有光照充足,苹果树的光合作用才会促使植株强壮的生长,结出数量和品质更多、更好的苹果。
如果生长环境中阳光照射不充足,苹果树会出现徒长,枝叶弱小,抵抗疾病能力差,果树根系生长不好,结果率低而且果实糖分不足,着色失败等现象,因而,为确保苹果树正常生长,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在种植时一定要确保阳光充足。
3、降水量
水对苹果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自然降水量,果树实际能吸收1/3左右,在苹果树的生长期内,只要确保降水量有540毫米就可以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每年的4-9月份,如果在降水量为450毫升以下的地区种植苹果,就需要对果树进行灌水。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春天的降水量不足,70-80%的降水都集中在7-8月之间。我国内陆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因为水量不足,在建设园地时,需要建设好灌溉、保墒设施及雨季排水设施,以确保苹果树能正常生长,保证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4、温度要求
苹果树喜欢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它们具有较强的抗寒防暑能力,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之间,如果种植施温度在12℃以下或是30℃以上,都会影响苹果树的生长。为确保苹果树能够正常的休眠,冬天时温度最好控制在8℃以下,只有苹果树休眠后,春天才会继续发芽。
Ⅱ 开心果产自哪里,有开心果树的图片吗
开心果原产于伊朗,分布于意大利、法国、希腊、土耳其、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国,美国、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都有栽培。
网络——开心果,可看到图片。
Ⅲ 果树种质资源如何分布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对果树生产和育种有利用价值的植物。包括果树的野生种、近缘野生种、变种、栽培种、半栽培种、栽培品种、品系和单株等。果树种质资源是进一步改良品种必需的物质基础。为了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扩大果树对风土的适应性、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并能适应加工和机械化生产等,迫切要求各种各样的有关种质。所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育种的预见性越强,就可能不断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见果树育种)。栽培果树都起源于野生,但它们目前只占有可资开发利用的极小一部分,潜力还很大。果树种质资源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果树植物更好地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
自然界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多样。种子植物的340多个科中,有果树的约占100多个科。有些科中果树种类很多。如蔷薇科的20余属中计有果树200多种,芸香科、桃金娘科、漆树科、桑科、虎耳草科、葡萄科中也各有很多果树。某些属集中提供了大量果树种类,如柑橘属、李属、苹果属、树莓属、猕猴桃属、醋栗属等;而有的科虽然只有少数几种,但在经济上却很重要,如芭蕉科、凤梨科、棕榈科等。自然界众多的野生果树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开发(见果树分类)。
栽培果树有许多品种(见栽培品种)。主要果树树种的品种往往数以千计。世界上有文献记载过的苹果和葡萄的栽培品种都在8000个以上。欧洲樱桃品种也在600个左右。栽培果树大多采用嫁接繁殖,而所用砧木又不限于本砧,所以砧木种质资源范围也很广泛。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果树病毒病害研究的开展,发现和利用了果树病毒指示植物。现在果树砧木和病毒指示植物都成为果树种质资源的一部分。
研究简史
果树在原始社会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项自然资源。从人类采集野生果实到逐步驯化、栽培果树,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尔雅》看,中国在2000多年前,桃、李、枣、梨等几种果树已出现了一些品种。果树驯化选育的历史就是果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史。在人们改良品种过程中,用作育种材料的种质资源通常被称为育种原始材料。随着诱变育种、染色体倍性育种、组织培养等果树育种技术的发展,原始材料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过去,把收集、保存原始材料的地方称为品种圃、母本园或统称为原始材料圃,实际上都属于果树种质资源圃;因为明确提出种质资源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
种质(germplasm)原是遗传学术语。是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果树的种质是指果树植物保存和改良利用的物质基础。通常携带植物种质的主要材料是种子或各种无性繁殖用的器官,如球根、插条、接穗、茎尖等。它可以是一个群体、植株,也可以是一部分器官或者是组织、细胞,甚至可以是染色体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片断。凡是品种改良用的原始材料就可以称为种质资源。
人类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利用了部分的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种质资源,造成种质严重流失。甚至许多目前还未被人们认识和充分利用的种质资源,已处于濒危的境地。因此对种质资源的探索、收集和保存,在20世纪后半叶中,逐渐成为具有国际性的一项研究工作。
中国果树种质资源
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最大的一个起源中心。提供人类有用植物的总数也居第一位。果树种质资源尤其丰富。中国苹果属、梨属、李属种类之多,都居世界首位。许多柑橘类果树也多原产于中国。
中国原产的温带果树资源主要有:白梨、沙梨、秋子梨、杜梨、豆梨、楸子、西府棠果、沙果、山荆子、桃、李、杏、梅、樱桃、毛樱桃、山楂、木瓜、山葡萄、刺葡萄、猕猴桃、银杏、榛、栗、枣、山核桃、香榧、果松等。亚热带和热带果树有:甜橙、柑、橘、香橙、金柑、黄皮、枳、柿、君迁子、枇杷、杨梅、荔枝、龙眼、橄榄等。加上尚待驯化的果树近缘种、野生种、砧木资源等就更多了。
中国的果树种质资源为世界果树生产和品种改良已做出了不少贡献。如桃、杏、甜橙等已经在世界各地栽培,温州蜜柑和中华猕猴桃分别在日本和新西兰广泛栽培。板栗为美国和欧洲栗的抗病育种;沙梨、秋子梨、杜梨为西洋梨的抗火疫病育种:山荆子、秋子梨和山葡萄分别为苹果、梨和葡萄的抗寒育种:枳作为柑橘类,抗寒砧木等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中国古代人民不但驯化了本地区的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果树,还在很早就开始从世界各地引种了许多果树。如葡萄、核桃在汉代已引入中国,后来陆续引种的种类更多。原产中国的和引入的果树,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的栽培选择,形成了许多生态类型和地方品种。仅梨的栽培品种估计约在3000个以上。柿品种有800多个,枣品种500多个,各类果树中久负盛名的优良品种很多。诸如莱阳茌梨、定县鸭梨、肥城佛桃、华县大接杏、桐乡槜李、义乌大枣、赞皇大枣、新郑灰枣、乐陵金丝小枣、新疆纸皮核桃、河北磨盘柿、广东的挂绿、桂味、糯米糍荔枝,福建的普明庵、福眼、乌龙岭龙眼,江浙的软枝白沙、照种枇杷,以及柑橘类中的新会橙、锦橙、焦柑、温州蜜柑、椪柑、南丰蜜橘、沙田柚等。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果树资源普查中,初步整理了各种果树的栽培品种。在地方品种中还不断发掘出不少稀有和珍贵的品种,其中不少丰产、优质、多次结果、穗状结实、无核或核退化等珍贵种质资源。还陆续发现了过去注意不够的野生果树资源。如新疆伊犁河、巩乃斯河沿岸有大片野生苹果林;四川邛崃山区、丹巴、泸定、会理等地有大片的野生海棠类、梅、樱桃等;广东、广西、海南山区有野生荔枝林:云南西南部有野生龙眼林;湖北怀化、道县有野生柑橘林:云南还先后发现了柑橘大翼橙亚属的新种——红河橙和枸橼的新类型;仅在西南地区发现猕猴桃的种和变种已近百个。这些果树种质资源的发现,对果树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了解果树驯化栽培起源均有很大意义。
世界果树种质资源
世界各地果树种质资源各有特色。东南亚原产的果树主要有香蕉、椰子、木菠萝、面包果、橄榄、莽吉柿等;印度主要有忙果、柑橘类、杨桃等;中亚有欧洲葡萄、核桃、扁桃、阿月浑子、西洋梨、苹果等:西亚有无花果、石榴、欧洲葡萄、扁桃、欧洲栗、阿月浑子、榅桲、核桃、西洋梨、苹果等:地中海地区有油橄榄、圭洛豆和一些李属果树:欧洲—西伯利亚地区有梨、西洋樱桃、树莓、醋栗等;北美有美洲葡萄、美洲李、树莓、草莓、长山核桃等;中南美有番木瓜、油梨、腰果、长山核桃、人心果、番石榴、番荔枝、仙人掌、菠萝、智利草莓、番樱挑、巴西坚果等。上述果树被引种到其他地方,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要果树(见栽培果树起源)。
在果树栽培起源地区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并不一定是它们现今的生产中心。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果树在世界范围的引种、交流,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改良的迅速发展,而今许多果树的主产地已远离了它们的起源地,如原产东南亚的香蕉,现在世界生产重心在拉丁美洲:起源于巴西的菠萝,生产中心在夏威夷:原产亚洲的柑橘,现在主产地为美国,日本、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果树在许多地方已形成了新的次生起源中心,也是栽培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为了发展果树,由栽培起源中心或次生中心引种固然重要,有时发掘本地区的果树种质资源更能解决问题。如美国经济栽培的果树大多引自其他地区,起初并没有十分重视本地原有的种质资源。因为风土适应性问题,在引种欧洲葡萄和欧洲李一再失败后,转而对美洲系统的葡萄和李的种质资源进行驯化和改良,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除了栽培品种外,野生种之中的果树砧木资源也很重要。它们在抗病、抗虫和扩大风土适应性方面起着很大作用,有的还克制了严重的灾害。如19世纪70年代,葡萄根瘤蚜严重威胁了法国的葡萄业,后来利用了沙地葡萄(Vitis rupestris Scheele)等美洲产的几种葡萄作为抗虫砧木才解决了这一毁灭性的虫害问题。至于抗苹果绵蚜的砧木育种,则利用了抗绵蚜品种君袖(Northern Spy)。其他如各种果树的矮化砧木、抗寒砧木的寻找,乃至各种果树的品种改良,世界各地提供的有关种质资源,对果树事业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种质资源工作内容
①调查和收集。以往多数调查限于形态和果实特征的描述,对经济特性中如抗寒、耐旱、抗病虫、矮化潜力、吸收和积累矿质元素能力等的调查还不充分。中国果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在各地普查的基础上,曾陆续出版了一些全国和地方性的果树品种名录、果树图谱和果树志,但全面地整理分析和鉴定还需进一步工作。在资源调查的同时,广泛的开展收集、整理工作。对于栽培品种一般多采取征集方式。收集其嫁接苗、接穗或插条。有时对砧木种类也征集种子。收集野生种时要考虑一个种内的多样性,取样较宽才能把变异性保留下来。通过现代育种途径育成的栽培品种,具有符合栽培需要的一些特性,对生产虽有价值,但从保存更广泛的遗传基因来说,意义就差得多。现在更多地注意了对原始果树种质,包括对地方品种和野生种的调查、收集、评价和保存。引种仍是大多数国家丰富其品种资源的有效途径。随着世界性种质库的建立,已经开始了对果树种质资源有计划的收集工作,并重视登记、编号加以研究,以便交流(见种质资源收集)。②保存。收集和保存种质是为育种提供更广泛的物质基础。栽培中的新老品种、地方品种、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野生种类都是保存的对象。保存的方法有多种。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确立了用种子来长期保存作物种质资源的体系。其后,许多国家也相继设立了种质库,成为较永久性的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利用低温保存干燥种子,是当今保存粮食和蔬菜等作物种质的主要方法。但是果树,特别是栽培品种的无性系无法利用种子来保存。况且像柑橘、栗、柿、枇杷、荔枝、龙眼一类果树的种子都不耐干燥。所以除了一些野生果树和砧木用种类外,都不能利用这一方法。当前主要是以栽植植株来保存果树种质资源。至于利用低温、干燥、真空等条件较长期地保存花粉和营养器官的方法,也已在研究探索。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进展,其中茎尖培养物的低温、超低温贮藏,为保存果树无性系种质提供了很有前途的方法。在草莓、葡萄少数果树上已取得初步成功。美国已从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建立了12个果树无性系种质库,分工保存各类果树种质。中国已按果树分类分别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种质库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种质材料的探索,采集、检疫和处理,对收集材料的鉴定、初步估价和增殖,贮存、记档、并与有关单位交流情况、交换或分送种质材料等(见种质资源保存)。③研究和利用。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的保存和深入研究,已是现代果树育种的重要特点,受到国际上高度重视,已广泛试验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类果树种质进行精确、快速的性状鉴定。中国1985~1990年,组织全国14个果树种质资源保存单位协作研究,对苹果、梨、桃、李、杏、葡萄、草莓、柑橘、菠萝、龙眼、荔枝等17类栽培果树及部分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丰产性状、品质性状、贮藏性状、加工性状、染色体倍数、同工酶,以及抗寒、抗旱、抗盐、抗病、抗虫等进行了评价鉴定。其结果将为种质资源的直接利用或果树的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目前主要针对果树圃地栽植保存存在的问题,研究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海枣的细胞团冷冻到液态氮温度,经解融后借助于含有激素的培养基,已能培育成完整的植株。这一研究如能进一步完善,将可望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保存无性系种质的方法。目前研究集中于低温对细胞生活力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生长方式的变化,以研究细胞经受低温的伤害生理及其结果。技术上最根本的是探索出冷冻贮存的最佳条件,最合适的冷冻和解融速率、冷冻保护剂的种类、浓度和培养物类型等。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在20世纪中先后被开发加入栽培果树行列中的有越橘、猕猴桃、沙棘等。中国在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山葡萄、猕猴桃、沙棘、刺梨、越橘等已开展了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生产。砧木方面,从湖北海棠、河南海棠、锡金海棠、祖密海棠、牛筋条、毛樱桃、山樱桃、枳等野生和半野生果树中分别选育出了一批苹果、桃、李、柑橘等栽培果树的矮化砧木。
果台
见结果枝。
Ⅳ 世界栽培(落叶)果树的起源中心是哪里的
有关世界栽培植物(包括果树)起源中心的研究很多,尤其是随着细胞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及实验技术的改进,对植物种和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更准确、科学。但较系统、对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有三大系统,即德坎多尔的“三大起源中心(西南亚、中国、热带美洲)论”,瓦维洛夫的“八大起源中心(中国、印度斯坦、印度支那—马来西亚、中亚、近东—小亚细亚、地中海、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论”和茹可夫斯基的“十二大起源中心(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澳大利亚、印度斯坦、中亚细亚、西亚细亚、地中海地区、非洲、欧洲—西伯利亚、中美洲、南美洲、北美洲)论”。本书仅对这三大系统中有关落叶果树起源中心的部分进行论述。
1.德坎多尔的落叶果树起源“二大中心论”
(1)旧大陆原产的落叶果树
栽培历史在三千年以上的落叶果树有苹果、西洋梨、桃、葡萄、杏、扁桃、毛叶枣、榅桲、石榴、无花果、桑;栽培历史在二千年以上的落叶果树有枣、欧洲李、欧洲甜樱桃、黑桑;栽培历史在二千年以内的落叶果树有欧洲草莓、阿月浑子;栽培起始年代尚不详的落叶果树有楸子、砂梨、板栗、欧洲栗、核桃、乌荆子李、柿等。
(2)新大陆原产的落叶果树
主要有油梨、费吉尼亚草莓、智利草莓和美欧柿等。
2.瓦维洛夫(H.N.Babunob)“八大中心论”
1923—1933年,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及其考察队横跨亚洲、欧洲、非洲、北美和南美洲的68个国家,经过历时8年的全球性考察,收集了几十万份植物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后,于1935年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等文,提出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八大中心论),并首次绘制了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图(图1-1-2)。
图1-1-2 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图示
(引自王宇霖,《落叶果树种类学》,农业出版社)
他提出的八大中心及每一中心原产的主要落叶果树有:
(1)中国中心
范围包括中国中部、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最大的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在栽培植物和属的巨大潜力方面超过其它中心。果树方面,落叶果树的苹果属、梨属、李属是物种的首富。本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主要有沙果、贴梗海棠、山楂、砂梨、秋子梨、桃、李、杏、毛樱桃、樱桃、枣、核桃、山樱桃、栗、柿、榛、银杏、枳惧、君迁子等。
(2)印度斯坦中心
范围包括印度(西北部旁遮普等省除外)和缅甸。重要性仅次于中国中心,是许多热带果树的起源地。
(3)印度支那—马来西亚中心
包括印度支那、马来半岛、爪哇、印尼、菲律宾、加里曼丹、苏门达腊。很多热带果树起源并盛产于此中心,但尚未进行充分探查。
(4)中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和天山西部。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主要有阿月浑子、杏、西洋梨、扁桃、沙枣、枣、葡萄、核桃、苹果、土耳其榛等。
(5)近东—小亚西亚中心
包括小亚西亚、外高加索全部、伊朗和土库曼。此中心是西方果树资源最丰富集中的地区。起源的落叶果树有苹果、梨、桃、葡萄、榅桲、扁桃、核桃、枣、欧洲栗、杏、阿月浑子、沙枣、樱桃、石榴、无花果、欧榛、君迁子、意大利山楂等。
(6)地中海中心
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无落叶果树起源于此中心。
(7)墨西哥—中美洲中心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所属地区。起源的落叶果树主要有星苹果、油梨、仙人桃、墨西哥山楂、黑樱桃等。
(8)南美洲中心
范围包括智利、秘鲁、厄瓜多爾尔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有智利草莓、巴西坚果等。
3.茹考夫斯基(П.М.Я уковскии)“十二大中心论”
前苏联植物学家茹考夫斯基以瓦维洛夫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研究后,于1968年、1970年分别发表了“栽培植物新的发源地和基因中心及近缘种的狭小原生小中心”、“育种的世界植物基因资源(大基因中心和小基因中心)”。1975年,荷兰育种学家寨文(A.G.Zeven)和茹考夫斯基合编了《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辞典》,汇集了当时研究之进展,并仍采纳了茹考夫斯基的栽培植物起源的“十二大中心”论。
(1)中国—日本中心
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其中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日本是次生基因中心。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有毛山定子、丽江山定子、湖北海棠、垂丝海棠、三叶海棠、西府海棠、海棠花、苹果、沙果、楸子、砂梨、白梨、杜梨、豆梨、褐梨、秋子梨、香水梨、贴梗海棠、红李、中国李、山桃、光核桃、甘肃桃、普通桃、杏、中国樱桃、枣、中国板栗、山楂、柿、君迁子、桑、刺葡萄、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榛、华榛、毛榛、核桃楸、樗叶核桃等。
(2)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中心
范围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此中心起源的果树主要为热带果树。
(3)澳大利亚中心
包括澳大利亚。起源的果树也为常绿果树。
(4)印度斯坦中心
范围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此中心起源的果树皆为热带果树。
(5)中亚细亚中心
范围包括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天山西部。起源的落叶果树有吉尔吉斯苹果、塞威氏苹果、红肉苹果、考尔仁斯基梨、布哈尔梨、异叶形梨、索格底梨、瓦维洛夫梨、卡伊昂梨、土库曼梨、布阿西梨、欧洲葡萄、樱桃属、天山酸樱桃、樱桃李、费尔干李、桃、杏、扁桃、核桃、阿月浑子、布哈尔草莓、沙枣及山楂等。
(6)西亚细亚中心
包括伊朗、外高加索、小亚细亚和阿拉伯。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有东方苹果、土库曼苹果、梨属、欧洲梨、刺梨、樱桃李、欧洲甜樱桃、欧洲葡萄、森林葡萄、杏、扁桃属、洋山楂、榅桲、石榴、无花果、榛属、欧洲板栗等。
(7)地中海中心
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起源的落叶果树树种有葡萄、森林葡萄和李。
(8)非洲中心
范围包括埃塞俄比亚,是部分热带果树的起源中心。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范围包括斯坎得纳维亚半岛以南、多瑙河以东、叶尼塞河以西的中北欧洲、俄罗斯和西伯利亚中部。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有森林苹果、山定子、楸子、西洋梨、俄罗斯梨、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山葡萄、森林葡萄、矮扁桃、穗状醋栗属、醋栗属、核桃、草莓、树莓、刺李和沙棘等。
(10)中美洲中心
包括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和巴拿马。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主要有薄壳山核桃、毛叶核桃等。
(11)南美洲中心
范围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智利、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等。起源的落叶果树主要有巴西坚果、智利草莓等。
(12)北美洲中心
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南部。此中心起源的落叶果树有美洲葡萄、圆叶葡萄、河岸葡萄、灰毛葡萄、霜葡萄等22个种,苹果属2个种、穗状醋栗属及穗醋栗属的几十个种,美洲李、加拿大李、窄叶李、孟逊李、美国沙樱桃、核桃和薄壳山核桃的多个种,弗吉尼亚草莓、板栗属2个种及越桔属多个种等。
Ⅳ 苹果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全国主要的苹果产地有美国、中国、 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
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吨的主产国有12个,按产量排,依次为中国(46%)、美国(9%)、土耳其(6%)、意大利(5%)、法国(5%)、波兰(5%)、德国(3%)俄罗斯(3%)等。
不包括中国,元帅系和金冠是世界两大主栽品种,若包括中国在内,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美国、意大利、法国、智利、南非等新发展的果园中红富士占50%以上,中国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9.6%。
(5)意大利果树在哪里扩展阅读:
苹果的生长习性:
苹果树是喜低温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生长季节(4~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
年平均温度在7.5~14 ℃的地区,都可以栽培苹果。苹果自然休眠期较长。如冬季温度高,不 能满足冬季休眠期所需低温时,春季发芽不齐。
土壤对苹果的生长、产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主要因素是土层、土壤通气、土质。总之,苹果 需要土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含丰富有机质,微酸性到微碱性。
Ⅵ 意大利都有哪些种植物~
这篇文章有讲一些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园林的种植设计,其中有提到一些他的园林植物
在中世纪强大的神本精神影响下,意大利中世纪的庭园,主要是实用菜园和修道院或妇女在家宅旁的药草园,人们一般是根据实用需要在园内栽培植物。当中世纪晚期的哲学观以及新的人文主义思想在社会文化观念上引起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自然的美的感受和接纳被解放开来,“科学观察和人文主义的审美观助长了人们对自然的兴趣以及对自然景观之美的喜爱之情”。文艺复兴早期,如何使基督教信仰和以人为本的古典主题以一种调和的方式存在成为艺术家们的重要主题,并持续自此以后的300年。“花园几乎全然成为古典诸神和带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人物之所爱。”〔1〕植物在其时当然也被重新认识----被命名、描述、分类,在人的生活中受到尊敬。“对艺术和自然的关系的观念必然转化到园艺实践中----植物们被选择,安排,巧妙处理或考虑在花园中怎样使人与自然界发生作用。”。〔2〕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而然对庭园植物进行了选择,逐渐摆脱过去的植物学情趣,开始出于对植物个性美的兴趣对植物进行栽培,从园艺的角度来观赏它们,并运用种种园艺设计来安排它们在花园中的布局,以使园子的植坛一年四季都令人愉悦。这是文艺复兴时期造园的最为重要的植栽思想。
贯穿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植物,可分为三大类:1、乔木,在植林或丛林中;2、果树,在庭园或果园中;3、灌木和花,在小片范围使用。在不同地区,以及文艺复兴早期至晚期之间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改变还未可确知,按照自然界中植物的基本区分法在花园中加以分类却仍然保持为这三类。修道士里奇奥(Agostino del Riccio)写于1595年的农业论文里,有范围很广的非常专业的植物名录,展现了当时相当可观的园艺知识。里奇奥的理想花园也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个是花的园子,第二个是果树园,第三个是bosco。当然,植物的种植取决于气候和种植地点或暖或凉,或高或低,或干或湿的特性。大部分文艺复兴早期的花园都共有一些通常是地中海地区的品种。冬青和橡树因其叶子长绿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子通常的和作为基础的植物。气候温暖的地方有棕榈,栗树则种于寒冷地区。除了杉树、榆树、枫树和月桂树这些经常性植物,还有典型的地中海伞松、scotch pine,和那些在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古代文学中无所不在并享有美誉的常绿树品种,它们往往有60多英尺高,能带来硕大的凉荫,它们在园内各处被丛植或单植。落叶乔木种类也多,大多也是本地品种,在黄金时代(1434-1492年)的古代文本记载中,杨梅树、草莓树这些有着黑色叶子、白色下垂的花朵和生动的红球果实的小型树种很受喜爱。其它常用的树种还有落叶松、撑柳、茱萸、山毛榉和岑树等。各种科属的多种类果树被文艺复兴园林所种植,最普遍的是石榴,还有苹果和橙子。甜橙十六世纪中叶才来到意大利,同时常种的还有柠檬、佛手柑、温柏,桃树、梨树、李树、樱桃树和山楂树。佛手柑很普遍,无花果树的许多品种都受到极大尊重,而像杏、榛子、胡桃、阿月浑子树则显得普通。不同形状、大小、肌理的常绿植物为文艺复兴园林带来一年四季笼罩而下的绿荫,但它不仅仅完全是绿园子,树的色彩和花的色彩一样被有所考虑。为促进园艺的复杂艺术,里奇奥提供了一份开花期分别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植物名录。为能在园子里更长时间地欣赏到颜色,果树园里果实的色彩也被加以精心考虑。花园随季节变换发生变化,人们便考虑交叉安排常绿、落叶,早开花或晚开花植物。在暖和的月份,绿色背景往往被丰富多样的花丛和开花灌木标点符号一般地点缀。〔3〕
阿尔伯蒂(1404-1472)在1452年完成的《论建筑》中,提出“花园里要种植稀有的树木和医生们珍重的树木”。他提到的大致有石榴、山茱萸、玫瑰、桂、柏、杜松、桃金娘、黄杨、橡树、李树以及葡萄之类的攀缘植物。最“不可缺少的是缠满长春藤的笔柏”。〔4〕 异国风情的植物,十五、十六世纪都数量很多。美第奇的喀累吉奥别墅就有许多珍稀昂贵的品种,其中有黑檀木,因它黑色的木质备受赞赏,同样有特色的有角树、土耳其橡、软橡等。有一个声明出现在十五世纪末一个叫Giovanni Pontano写的论文中:花园必须包含有异国珍稀的品种。因为“一个节俭的寻求利益的一家之父必然不同于那种卓越的人。”十六世纪的着作中不断有对这种观点的回应。他们盛赞那些印度来的芬芳、可人的珍贵小树。对一个设计花费很大的花园只充满平常植物,里奇奥也在他的书中表示出轻视。因此,富有的权贵们以及园艺行家,很多都遵从这个建议以使他们的花园显得特别。十五世纪末,菩提树已经来到佛罗伦萨很多年。夹竹桃、杜鹃直至十六世纪后期才改变了被长时知道却运用很少的情况,可能因为它的花朵的毒性,虽然发现它“尤其在花满枝头时令人愉悦欢欣。”〔5〕
人文主义运动鼓励科学探索,注重人的智慧在自然和实践知识中寻找精神真理。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彼特拉克〔1304-1374年〕在自家附近的沃克尤利兹建造的花园里,就收集珍奇植物,对不同的地理、季节、气候和大气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品种进行试验。〔6〕 在文艺复兴早期,嫁接变得比较普遍,“尤其在果树之间”,其他的不常见的接合也有所尝试,比如把樱桃嫁接到月桂树上。“实验种植,像嫁接,同样使一个园子和园主品格倍增。”〔7〕 在园子里种植一些实验品种,也成为一种装饰做法。
可以说,文艺复兴早期的花园宛如植物园,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都被收集在园中,分类展示,经过艺术的处理,也或通过艺术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与竞争,自然的美和多样性也被带进了花园。小而闭合的邻近宫殿的被称为私园、密园,这类园子的特点是闭合性和私密性远胜于种植和设计。悬空花园也是如此,其中的植物选择会有所不同,但仍是从同样的目录中选取,并仍处理成规则形状,围合有明确的边界。不过,“植物命名的标准化始于文艺复兴很久以后的1735年,所以文艺复兴时期植物的意大利名字跟现代的叫法并不一定对应。”〔8〕
如何处理三种类型植物的关系是所有园艺设计的出发点,即使那些复杂的园子。一个小的花园可能仅仅以种植灌木为主,只有少量的其它两类树。十五世纪花园设计由植床和不同高度的台地构成。虽有几层台地,花园构图却讲究严整:基本部分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几何形,由于地形复杂,常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植坛、道路的图案化却仍生出一丝不苟的效果。由于植物分类为三种,“花园设计的第一步是把整个园子分成三个区域,然后按照自然中能找到的模式选取植物同种种植。”〔8〕比如玛丹别墅的图纸上,有可分类的建筑元素来包涵三类植物,一个单独的露台给一种植物:巨大的上层露台是给杉树和栗子树的,中间窄的那个给桔子树,低处的那个有着方形植床,标名为“花园”,毫无疑问是安排于灌木和花的。三个露台上的种植,依照自然的模式,即经常地杉树和栗树是在最高方位,虽然也并非总是如此。植物的布置在形式、大小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上,其实也并无明确的规定,排除位置和设计师或资助人的奇思异想,基本元素会被扩展、对比和安排成富有创造性的种类。在锡耶钠不知名的建筑师洛伦佐.多纳蒂一份未出版图纸上,显示了一个小乡村休隐地设计:花园被分为许多大块,每一块由三棵树见方显示,草地灌木之上是果树为当时普遍做法,在主要建筑物
(Casino)的两侧,基层是香甜气味的灌木,上面的方形块被标示为左侧种长青植物,右侧种胡桃或月桂〔9〕。而有时,出于观赏需要也会在某一景点栽上某一种植物以形成所谓柑桔园,橄榄园,柠檬园等。
一旦植物选好了,下一步就是围合全园并给各部分定界,通过种植来给园子一个构架,创造一个建筑学的草木骨架。文艺复兴的园子,由围墙环绕,有些相当高,但经常覆以植物,或由高篱环绕,有时还有一道沟。篱笆,从5.5英尺到7.5英尺高,可由灌木、多刺的矮树、果树,或其它更多野生山茱萸、石榴和月桂树等混种而成。相似的高篱可能围合住花园各部分。然而这些绿色高墙仅用作定界和划分大的区域,每区域中间的绿篱,并非同样的功用。它们比较低是为了尽可能地组合不同植物为一体。花园墙常用爬藤类或棚架支撑的树来建出一个自然的建筑。长春藤和葡萄树经常抵爬在这天然的墙上,或者还混合着茉莉、忍冬、石榴。整个花园因此被绿植围合,基本单位区域也由植物界定,植物决定了道路----像阿尔伯蒂解说的那样。横直交错的道路全部由植物连接和覆盖。以至于基本单元被划成几何单元。他们认为,灌木或者树,在路边强调这种规则的图案,表达出当代观点,即这种范式继承于自然界,而不仅仅附加在它之上。在植床的每一角,又有插着果树、矮花树和其他小植物的轻便篮子和花瓶加以提示和妆点,连接着园内的步道。〔10〕
对于植栽的构图布局,建筑师阿尔伯蒂在《论建筑》中论述不多但意思明确,他在理想庭园设想中有如下几点涉及:“在方形庭园中以直线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将这些小区造成草坪地,用长方形密生团状的剪枝造型黄杨、夹竹桃及月桂树等围植在它们的边缘”;“树木不论是一行还是三行均须种成直线形”;“在园路尽端,将月桂树、西洋杉、杜松编织造成古雅的凉亭;沿园路而造的平顶绿廊支承在爬满藤蔓的圆石柱上,为园路洒下一片绿荫”;“在花坛中用黄杨树种植拼写出主人的名字”;“每隔一定距离就将树篱修剪成壁龛形式,其内安放雕塑品,下置大理石坐凳”;“在中央园路的相交处建造造型月桂树的祈祷堂”;“祈祷堂附近设迷园,旁边建造缠绕着大马士革草、玫瑰藤蔓的拱形绿廊。”〔11〕这里提到的植物编造出的凉亭、绿廊、壁龛,这类绿色建筑,在古罗马时候就有,彼特鲁斯.德.克累森蒂斯在大约完成于1305年的《农事便览》中对它也有所提倡,“在最合宜的地方,应当用树木搭成房子、帐篷或者亭子的样子”,在贵族和国王的花园里,要有“一幢用树木形成的宫殿,既有厅堂也有塔楼,在干热的天气里,老爷和夫人可以进去避暑”。〔12〕阿尔伯蒂显然希望在文艺复兴时期将此发扬光大。文艺复兴时期,绿廊或藤架以各种形式覆在两条主要交错的花园道路上。另外,像罗马先人那样,柱子支撑横梁以使爬藤植物生长,通常用木格架。〔13〕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园林,往往有丛林,虽然种植很规则,但树形完全自然,成林高大茂密俨如天生。“美第奇别墅,丛林的面积大大超过了几何式花园,艾斯塔别墅则几乎整个是丛林。而且,意大利的别墅园林面积一般不大,园林之外,常常是山坡上浓密的天然林,它们形成了园林的背景。”〔14〕园林里零星留存的那些虬劲老树,与丛林遥相呼应。“密林-----在古代常与仙境相联系,也与柏拉图研究院、亚里士多德讲学的学园相联系,而文艺复兴时期密林以丛林的形式复活了……丛林是自然的领地,是地球上的天堂,有自然慷慨给予的浆果和滋润的橡树果。丛林的自然景致和浓浓绿荫形成了一种荒野和神秘的气氛,与规则式花园形成对比。”〔15〕 在规则式花园中,黄杨作为易剪枝造型的植物当然备受青睐。修剪树木的艺术在古罗马时期就备受推崇,叫做“绿色雕刻”。被修剪成各种形状的植物,和图案化的植坛和道路一样,被看作建筑向花园、自然的过渡与渗透。离园林主建筑越远,图案的几何性越弱,变得越柔和,越向自然接近,直到丛林、园外的农业景观、自然山林。结合石作、喷泉、流水、雕塑的处理,整个园林的组织是一种费尽心思的安排,究其一切,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非常重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认为设计一座花园,最重要的就是推敲这二者的关系。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最根本基础的感觉,在于植物选用和排放秩序的惯例。到了十六世纪,花园设计与十五世纪台地园的最显着区别是,花园“由小块的被小路划分出来的各种形状的植床组成。”〔16〕 花园植栽的一些基本观念,如主要采用长青植物品种、植物依循定线种植的特色,直到十六世纪末都没有改变,虽然它们得到广泛和显着的发展。
Ⅶ 顺义意大利农场门票多少钱
摘要 这里是一个综合性的观光农场,以意大利托斯卡纳建筑风格为基调,所有房间均为复合式结构并配有壁炉,完全体现意大利的异域风情。作为全北京乃至全国绝无仅有的意大利田园风情客房,意大利农场客房按照意式家居装修风格,所有房间均采用复式布局。大量的原木和石料装饰,竭尽全力还原意大利乡村风貌。每间客房均配有壁炉,闲暇之时,与家人席地围炉而坐,享用美味的点心以及农场自酿葡萄酒,不失为人生一大快事。
Ⅷ 苹果有名的出产地在哪里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全国可以种苹果的地方不少,但是比较多见和有名的主要是这几个地方。
陕西的 白水县苹果,洛川红富士苹果
山东的 烟台苹果
甘肃的 天水苹果
各个地方在苹果品种上有些许差异,论品质还是洛川的最出名啊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