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核发明
伊朗的核能研发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进行。到了90年代初,伊朗在俄罗斯的协助下,开始恢复其核电站的建设。2003年2月,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公开宣布该国已成功提炼出用于核电站燃料的铀,此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美国的担忧。
2004年9月,伊朗宣布启动了铀转化实验,这是提炼浓缩铀的前置步骤之一。2006年1月,伊朗宣布重启其核燃料研究,并声称已经掌握了使用“混合澄清法”从铀矿石中提取浓缩铀的技术。不久之后,伊朗便宣布成功生产出纯度为3.5%和4.8%的浓缩铀。
2007年4月9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了在纳坦兹核设施安装5万台离心机的计划,这是铀浓缩过程的关键设备。同年,伊朗的第一座核燃料工厂完工,该工厂能够每年生产40吨核燃料。
2010年2月,伊朗宣布生产出第一批纯度为20%的浓缩铀。8月,伊朗首座由俄罗斯协助建设的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开始装载核燃料,并随后并网发电。
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指出有“可靠”证据显示,伊朗在2010年之前就已经拥有发展核武器的潜在计划,并可能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对此,伊朗方面给予了坚决的否认。
② 伊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的核发明
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核能研发活动。90年代初,伊朗在俄罗斯帮助下恢复修建核电站,2003年2月,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宣布伊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伊核计划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 2004年9月,伊朗宣布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2006年1月,伊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并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浓缩铀所需要的“铀黄饼”技术。随后,伊先后宣布成功提炼出纯度为3.5%和4.8%的浓缩铀。2007年4月9日,伊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宣称制订了在纳坦兹核设施内安装5万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的相关计划。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厂落成,每年可生产40吨核燃料。2010年2月,伊宣布生产出第一批纯度为20%的浓缩铀,8月,由俄罗斯帮助建设的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反应堆开始装载核燃料。9月,布什尔核电站并网发电。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发表报告说,“可靠”迹象证明,至少在2010年以前,伊朗拥有发展核爆炸装置计划并进行了尝试。伊朗方面对这一报告表示完全否认。
③ 伊朗核问题发展现状
伊朗自1950年代开始涉足核能源开发,曾引起美国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担忧,引发1980年美伊断交事件。2003年初,伊朗宣布能提炼核电站燃料铀,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随后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2004年,伊朗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开始将部分铀矿料用于铀转化。同年,德法英三国与伊朗达成协议,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然而,伊朗在2006年恢复铀浓缩活动,成功生产出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报告,指出伊朗未能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未能与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2006年5月,六国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2010年,伊朗完成新一代离心机试验,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计划投入使用。2011年,伊朗核问题国际调停六方的代表致函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要求伊朗证明其核计划的和平性质。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④ 伊朗核问题问题由来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国家的成立,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如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驻扎中东国家等,使得伊朗不得不考虑国家的安全。美国频繁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伊朗采取了“遏制”政策。中东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战略地位,使得美国对伊朗的控制欲不断增强。若能控制伊朗,美国将大大提高在中东和中亚的控制能力,对全球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在2003年初,伊朗宣布铀资源的发现和提炼,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通过多项决议,要求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包括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等。德法英三国与伊朗举行多轮会谈,并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但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导致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解决伊朗核问题,俄罗斯向伊朗提出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伊朗宣布恢复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的决议,但伊朗表示将不中止铀浓缩活动。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与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潜在导火索。尽管存在制裁威胁,伊朗坚持其获得核技术的权利,并表示将不中止铀浓缩活动。伊朗核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解决这一问题面临巨大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⑤ 伊朗核问题六国全称是什么
英国、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和德国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2013年10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谈判有了新亮点,伊朗提出了解决伊核问题的新方案,包括时间表,以换取西方取消经济制裁。双方同意11月7日―8日在日内瓦举行后续谈判。一名接近伊朗代表团的消息人士周三向俄新社表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取消单边制裁,德黑兰愿审议停止纯度为20%的铀浓缩活动的可能性。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16日还表示,新方案允许突击检查伊朗核设施。同时,德黑兰表示,将设立由六大国和伊朗成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013年11月24日,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及德国在瑞士日内瓦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媒体评价称这项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
这是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外加德国,自2013年10月中旬以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轮对话。
参考:伊朗核问题网络
http://ke..com/view/173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