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朋友们,给我介绍一下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吧.
巴厘岛(Bali)
巴厘岛文化- 巴厘岛旅游- 巴厘岛商业- 巴厘岛历史
巴里岛人都是生活的哲学家,工作时认真工作,用餐时喜悦的吃,睡觉时安详的睡,与万物众神和平相处,心无旁骛的过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遥,一生当然快意。
“金钱非万能”这句陈腔滥调,说穿了只是句口是心非的成语,以金钱价值衡量一切,是人类亘古不移的标准。昔日回教势力席卷东南亚,就是嫌弃巴里岛缺油少粮甚至还不屑染指。这一过门不入,让印度教拾得延续的立足地。在这块凡人摒弃的土地上,印度教自由的绽放无与伦比的色彩。
正神邪魔 一视同仁
印度教的茁壮,根植于巴里人无尽的包容力。深信万物有灵的巴里人,以接纳天地万物的胸襟迎进印度教。
和印度正统的印度教相较,巴里的印度教显得平易近人许多,Brahma、Shiva、Vishnu三位一体神,在巴里仅具“虚拟”的形象,神坛(Meru)空无一物,却足以道尽巴里人敬神的心意。对巴里人来说,心诚敬奉万物是唯一的必须,正神邪魔同受牲礼绝不偏颇,早晚供奉不得有误,至于印度教中有无Rangda、Barong此类神只,实在不需要追究计较。
Banjar自治 太平盛世
巴里人不仅在宗教上有自己的一套认知,在生活管理上更有一套不同于官方的版本。
虽然政府明文订定了县市村里的行政系统,但真正推动运作的是“Banjar”。“Banjar”是比“村”还次一级的小单位,由百来户民家所构成,属于巴里的自治组织,不在政府机关的档案上,从每户人家的婚丧喜庆到个人行为的赏罚,都经由每月月会决议处理方案。 严谨的自治组织使得户户声息相通,鸡犬相闻,形成一股强悍的道德约束力,因此,巴里岛虽美如世外桃源,却不可能让你拥有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活。
贵族平民 平起平坐
源于宗教上的阶级制度,在巴里岛是存在的,但如同巴里人信仰宗教的态度,凡事圆融的巴里人对于阶级制度也不似印度人那般严苛认真,在巴里岛4种阶级不仅平起平坐,用词遣字也不局限是高阶语或低阶语,而随着经济力量的渗透,以往明列在名片上的阶级封号,也逐渐被傲人的学经历所取代。不过,入境随俗是基本常识,这4种阶级还是得谨记在心,以免在祭祀等注重身份的特殊场合里误蹈禁忌,百口莫辩。
阶级名 男性封号 女性封号
Brahmana 祭司 Ida Bagus Ida Ayu
Ksatriya 贵族 Cokorda Ida Cokorda
Waisya 工匠商人 I Dewa I Desah
Sudra(Jaba平民) 无 无
沧海桑田 不改颜色
巴里人对自家人不问出身,对外来客不分来处,纯真的随和态度,使巴里成为人们共同信赖寄放心灵的休憩站。可贵的是,巴里一年接待百万访客来去,可依旧不改颜色,沧海仍是沧海,桑田犹然是桑田。
早晚供奉的规矩和沐浴的习惯百年不改,尽管观光客拿着V8群聚围观,巴里人仍视若无睹过自己的日子,而10年前你见过的梯田,今天仍在原处等你归返,其中改变的只有稻禾品种。巴里的农作面积逾90 改种新品种,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是新品种攻占巴里的本事,但过度使用杀虫剂是巴里人付出的代价,随之改变的生态导致青蛙、鳗鱼数量锐减,蛙鸣是巴里小夜曲的主调,有一天这熟悉的乐章会不会变调了?巴里人已开始深思这个问题。
勤奋工作 专心玩乐
逍遥度日是巴里人的生活态度,但这可不表示懈怠,事实上,天才蒙蒙亮,巴里的男人就荷锄下田勤力耕耘,女人家则洒扫备餐照顾牲口,待日头升高,大地变得炙热,男人们便暂停手边工作,返家看顾心爱的斗鸡,而此时睡眼惺忪的观光客才刚出门活动,见着了满街抱着斗鸡纳凉聊天的巴里男人,便认定他们是一群不事生产的懒人,久而久之,这项有欠公允的成见,竟成了巴里男人通行全球的负面印象,彷佛那赏心悦目的梯田是自个儿长出来似的。
其实,巴里男人是挺憨厚的,照顾了该做的活儿,就专心一意的守着宠物斗鸡。他们对斗鸡的期许,全寄托在祭祀庆典上,那是公认可搏技下注的场合。上场的斗鸡脚上加绑利刃,经过一阵尘土与鸡毛齐飞之后,胜负立判,赢家领取赌金及败死的鸡,赌金入了荷包,死鸡则上了餐桌。
祭祀庆典 终年不断
说到祭祀庆典,你别怕错过,巴里岛的庙会终年不断,大大小小的次数以千百计,你想错过还真不容易。
上旅游服务中心可打听出大型庙会举办的日期,如果你不在意规模的大小,那大可游到哪就看到哪。
村庄里若近期将举行祭祀或婚丧喜庆,定会着手编织、雕刻以作装饰,你路过见到了,停车借问一下,村民会告诉你旅游服务中心问不着的第一手新消息,可能是3天后某家娶媳妇,也可能是一周后哪家要办火葬,欢迎你届时光临同欢共乐。巴里传统的繁文缛节,在婚丧上自然不能免,你想参与,得有体力持续终日。 婚礼的喜庆不难同享,但出席丧葬如何同悲令人踌躇,所幸这一点在巴里没有拿捏的困扰。死亡对巴里人而言,是灵魂得以超脱,此事虽不宜大喜,但也无须大悲,因此,常见丧礼宛若村里大会,全村聚集协力相助,逢空档则三两成群寒暄叙旧,气氛一派祥和,豁达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一位巴里朋友说得好:“死亡就像云雨循环的变化,何须在意”,他觉得该在意的是专心一意的活在当下,用餐的时候喜悦的吃;睡觉的时候安详的睡,心无旁骛的过每分每秒,生活自然逍遥,一生当然快意。
咖啡飘香
印尼曼特宁及爪哇咖啡闻名于世,很多人不知道巴里岛本身也产咖啡。巴里岛咖啡树多生长于中北部海拔1000-2000公尺的高山上,由于该地区阴凉多雾,正适合咖啡树生长,巴里岛“黄金咖啡”因而应运而生,一年平均有8000吨的产量。
在努沙杜瓦有家华人所开的咖啡工厂,年轻的老板表示,巴里岛咖啡口感不酸不涩,较为甘苦,每年约可成熟一到两回,大约在9月底及3月份两季,每到咖啡果实成熟季节,当地会以人工采收,再进行晒干、筛选及烘焙等过程。
据了解,摘下来的咖啡果实先需放阳光下曝晒2个礼拜左右,接着进行人工筛选工作,工人会把咖啡色、青色、有蛀虫及有臭味的咖啡豆筛掉,以免咖啡带有酸臭味,接着则进行烘焙工作,通常以350度高温烘焙一个半小时,接着放置在室内散热,而后便可将咖啡豆包装或磨成咖啡粉出售。老板表示,刚磨好的咖啡粉最好先放上2天,待咖啡粉与空气产生化学变化以后再冲泡,味道更佳。
巴里岛的“黄金咖啡”属细磨咖啡,煮出来的咖啡渣比较多,好比中东咖啡,不喜欢过多咖啡残渣的人,最好使用较细的滤纸过滤。
巴里咖啡入喉有甘中带苦的滋味,口感相当顺,令人回味无穷,喜欢咖啡的痴情男女,来到巴里岛不妨顺手买几包新鲜烘焙研磨的咖啡返家享用,一包500克价格约在新台币250元左右,还有不少以咖啡豆、咖啡粉制成的装饰品,相当新鲜
巴厘岛时差
巴厘岛与北京的时间相同,不存在时差。
② 印尼为什么是一个伊斯兰国家
因为印度尼西亚约87%的人的信仰是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说是一个伊斯兰国家。除去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其中只有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伊斯兰教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一大教。
(2)印尼为什么用花拜神扩展阅读:
印度尼西亚城市同其他国家一样,大多是现代化建筑,农村却到处是带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每天至少要冲洗三次澡。印度尼西亚人习惯用手抓饭,人擅长烹调,咖胆鸡是驰名东南亚的美味佳肴。那里的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糯米糕、肉包子等。人们普遍喜欢吃辣的,辣椒、辣酱是餐桌上常见的佐料。
禁忌和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很重视礼节,讲究礼貌。“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请”等敬语经常挂在嘴上。 与人见面行握手礼,一般不主动与异性握手。伊斯兰教是印尼的主要宗教,忌食猪肉和饮司之 性酒;摸别人的头;忌用左手拿递东西、吃饭。指人或物时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场合忌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等。印尼人对来访的客人并不一定要求非送礼不可。但出于礼节,可以送给主人一束鲜花,或最好说上几句感谢的话等。在与印尼人谈话时,最好避开与当地政治、社会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等方面的话题。
③ 印度尼西亚的国花是什么花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巴拉圭、突尼斯和泰国等把茉莉和同宗姐妹毛茉莉、大花茉莉等列为国花。
毛茉莉高1-6米,小枝细长,弯曲,圆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后渐脱落。叶对生或近对生,单叶,叶 片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8.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锐尖或钝,基部心形或截形,上面光滑或被短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绒毛,叶脉有时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3-6对;叶柄长5-10毫米,近基部有关节,被绒毛。
④ 在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信佛教的多吗
我2001年去过一次印度尼西亚,据当时接待方给我的数据是:印尼人有90%信奉伊斯兰教,剩下的10%按比例多少依次为基督教、佛教……其中印尼华人信佛比例与大数据相近。
自释迦牟尼佛涅盘后,公元412年,我国高僧法显大师由斯里兰卡乘船返回我国时,遇到海上风暴,顺风飘流到耶婆提(现在的印尼爪哇岛)。公元420年,有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大师到爪哇大弘法化。那时印尼信仰佛教者甚众,现在寥寥无几矣!
南无阿弥陀佛!
⑤ 印尼这个国家有什么特产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绝大部分居民不吃猪肉,而是吃牛羊肉和鱼虾之类。印尼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家,印尼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以及辣椒、葱、姜、蒜等。因此印尼的特点,一般是辛辣味香。印尼人喜欢吃“沙爹”、“登登”、“咖喱”等。“沙爹”是牛羊肉串,制作方式讲究,先把鲜嫩的牛羊肉切成小块,然后浸泡在香料等的调料里,再用细竹条串起来,用碳火烤,边烤边用调料汁在串肉上撒滴,使串肉散发出阵阵的香味,烤熟后蘸辣椒花生酱一起吃,味道鲜美可口。“登登”是牛肉干,制作方式也很考究,先把鲜嫩的牛肉切成薄片,再涂上伴有香料的酱油、略放些糖,然后晒干。吃的时候,用油炸,味道也很美。
印尼盛产鱼虾,吃鱼虾也很讲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鱼开膛后,在鱼肚里涂上香料和辣酱,然后烤熟吃。吃虾时,把活虾放在玻璃锅内,倒上酒精、点上火,盖锅盖,片刻便把活虾煮熟,然后蘸辣酱吃。 印尼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鱼肉丸、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印尼人还喜欢吃凉拌什锦菜和什锦黄饭。什锦菜的做法是:先将喜欢吃的蔬菜洗净,切好后用各种佐料拌在一起,佐料以花生酱为主,这是印尼的大众菜。什锦黄饭的做法是:把姜黄洗净,然后在礤床上搓成末,对水榨出浓汁,加上椰汁、香茅草和小桔叶。将大米洗净,然后放入上述汁叶煮熟,出锅后即成黄米饭。吃时,饭上盖以肉丝、鸡蛋丝、炸黄豆和炸红葱等。印尼人视黄色为吉祥的象征,故黄米饭成为礼饭,在婚礼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饭桌边上要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不时用手沾沾清水,以免使米饭沾粘在手指上。喜欢手抓饭的人,觉得这样吃很开胃。
由于印尼盛产咖啡,各种热带水果,尤其是香蕉品种多达几十种。根据香蕉的品种,吃法也不同。有生吃的、有煮吃的、有用油炸的、有用碳火烤的。用油炸的,一般是先将香蕉去皮、切成两半,用稀面裹上,再用油炸。用火烤的,一般是先把带皮的香蕉压偏,然后在碳火上烤熟、吃的时蘸糖酱一起吃。
资料来源:http://ke..com/view/2680.htm?from_id=11192216&type=syn&fromtitle=%E5%8D%B0%E5%B0%BC&fr=aladdin#11_2
⑥ 你听说过哪些恐怖的祭祀仪式
菲律宾的马尼拉市,以钉十字架的仪式来对耶稣受难致敬。8名打扮成“罗马士兵”模样的社区志愿者将她绑上十字架,用锤子将15厘米长的钢钉钉入她的手脚。普雷奇头戴铁蒺藜环,身着白袍,默默祷告完后被众人抬下高台。整个过程持续约10分钟,普雷奇表情平静,看不出痛苦的样子,围观者向她鼓掌以示鼓励。
⑦ 印尼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一、饮食
印尼禁食猪肉、禁酒。印尼人喜食辛辣和油炸食品,调味时喜加多种香料。民众吃饭用右手抓食,宴会上则使用刀、叉。
二、服饰
印尼民族服装“巴迪”(Batik)衫是由传统的蜡染布制成,被称为“国服”。正式场合中男士可上身着长袖巴迪衬衫,下着深色裤子。女士通常着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装。
三、礼仪
在公共场合,提倡女士优先。男士遇到女士通常不主动握手,若对方伸出手,可以轻握。认为左手不洁,不用左手接受礼物或递交物品。印尼人视陌生人触摸自己的头部为粗鲁无礼的行为。
(7)印尼为什么用花拜神扩展阅读
入境印尼须知:
外国游客入境时须填写海关申报表申报携带的物品,除外交人员外,游客的随身及托运行李必须通过海关的X光机检查。根据印尼海关和检疫的规定,外国游客随身携带的免税个人用品,总价值不超过500美元/人,每位成人享受200支香烟或25支雪茄或100克烟叶、1升含酒精饮料的免税待遇。
入境携带超过1亿印尼盾现金、动植物及其制品、影片、录像带、唱片等需申报。如被查获未申报将被视为违反规定,当事人将被依法处以罚款或物品没收。毒品、枪械、利器、子弹、炸药、色情书刊等禁止携带入境。
⑧ 马来西亚和印尼为什么仇视华人
第三,海外排华势力的影响。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华人曾遭到严重的歧视,在印尼的600百万华人境况尤其悲惨。印尼人视中华文化为“毒品”,极端仇视华人,禁止华人用汉语,强迫华人改姓。入境印尼的华人都会发现,关税宣誓表格上依然是白纸黑字的列明中文刊物等同毒品和枪械,一概禁止携带入境。许多到印尼旅游或经商的华人也有特殊遭遇,移民厅官员总爱诸多刁难,最后必须花钱消灾才能顺利过关。印尼有50多项法律存在歧视性条文,劣待华人。最严重的是华裔身份证有特别编号,这犹如在他们的额头上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带来一生厄运。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华裔子弟经常受限制于族群的学额分配制,许多天资聪明的华人子弟尽管成绩优秀也无法被大学录取。
从文化方面看,主要是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不够。一方面,一些国家在制定社会合理移民政策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华商在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也有欠缺。华人的社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海外往往会自我孤立,再加上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他们不太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其一,他们缺乏与当地社会的文化认同感,仅仅关注自己的经营状况,不太关注所在社区整体发展状况和其他族群的经济利益。其二,华商还缺少跨文化管理的意识,也不习惯分权,不信任外来管理者。相反,日本、韩国等在欧企业敢于尝试跨文化管理,能够很快融入当地社会。其三,一部分海外华人素质偏低。目前中国在国外的华人华侨素质参差不其,有高水平的经商者和留学生,也有偷渡出国的打工者。少数人缺乏道德素养,不尊重当地社会公德和风俗习惯,甚至违法犯罪、贿赂官员、结识当地黑社会,自招祸患,严重影响华人的形象。最后,海外华人现代公民意识薄弱,缺乏自主意识,更不能融入当地社会。一个封闭而又沉默的群体很容易遭受其他族群的攻击。
这种封闭性和无为观念还导致华人社会在大众传媒话语领域的失语状态,成为当地主流媒体妖魔化的对象,从而导致社会形象的扭曲和边缘化。发生的所罗门群岛事件可见一斑,在欧洲也是如此。而其他少数族裔虽然也是弱势群体,但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保护自己。就拿欧洲的少数族裔来说,欧洲的摩洛哥移民和土耳其移民非常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自己的权益,所在国政府在考虑少数族群的政策上自然会对他们有所倾斜。又如,在德日本人就有德国政府资助的日语电视台。
欧洲华人虽然吃苦耐劳,但也许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性格普遍谦和、沉默,使自己处于一个“弱势族群”的地位。华人利益在欧洲各国政府考虑少数族群的政策时,大多排在最后一位。同是华裔,菲利宾的华裔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但却不愿意直接参政,他们通过向政客提供资金支持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华人政治上的无权和真空状态,直接导致经济上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所以华人总体在当地社会都非常需要能传达他们意愿、保护他们权益的代言人。
⑨ 印尼人最忌讳什么中国人去印尼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风俗习惯
1、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他们把左手视为肮脏、0之手,认为使用左手是极不礼貌的。
2、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和污辱人的举止。
3、印度尼西亚巴杜伊人衣着色彩除了他们只崇尚的白色、蓝色和黑色之外,禁忌穿戴其他色彩的衣服,甚至连谈论都不允许。
4、爪哇岛上的人最忌讳有人吹口哨,认为这是一种下流举止,并会招来幽灵。
5、印尼人对乌龟特别忌讳,认为乌龟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低级动物,它给人以“丑陋”、“1”、“性”、“污辱”等极坏的印象。
6、他们忌讳老鼠,认为老鼠是一种害人的动物,给人以 “瘟疫”和“灾难”的印象。
7、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大多数人不饮酒。印尼人不喜欢吃带骨刺的菜肴。
8、指人或物时用大拇指,而不要用食指;在正式场合忌翘二郎腿或两脚交叉等。
9、在与印尼人谈话时,最好避开与当地政治、社会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等方面的话题。
10、印尼人对来访的客人并不一定要求非送礼不可。但出于礼节,可以送给主人一束鲜花,或最好说上几句感谢的话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印度尼西亚的风俗和信仰
⑩ 巴厘岛的国花是什么花
巴厘岛不是一个国家,它属于印尼,印尼的国花有三种,分别是毛茉莉,蝴蝶兰,大王花。
1,白色的毛茉莉是印尼国花之首,是因为她象征着印尼人民纯洁、干净,印尼人民生活中经常用白茉莉花装扮自己,特别是在传统的婚礼上。
2,蝴蝶兰非常有吸引力,也象征着印尼这个国家以及印尼人拥有者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蝴蝶兰在印尼有很多品种和花色,经常被用来作为装饰品。
3,大王花被定为印尼国花当然是因为他的稀有和独一无二,他在印尼地位就像中国的大熊猫一样。
(10)印尼为什么用花拜神扩展阅读:
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以花朵巨大而气味恶臭着称,有“世界花王”的美誉。
大王花盛开的时候为红褐色,上面有许多斑点,花的中央部分像个大脸盆,外面有5片很厚的大花瓣,含有很多浆汁,花的重量可达六七千克。
花心中央有个空洞,里面也可以装上好几公斤的水。 令人奇怪的是, 这种举世无双的花朵, 刚开的时候还有一点香气, 可过不了几天就臭不可闻,与它那雍容华贵的外表不相匹配。但是,也正是强烈的腐肉般的恶臭使某些喜欢臭味的小蝇闻臭而来,为它传粉,繁衍后代。
别看大王花的花朵大得出奇, 但种子却小得可怜,常常粘到大象的脚上,传播到各地去安家落户。
大王花不但臭,而且“懒”,专靠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它的种子很小,用肉眼几乎难以看清。
它的种子传播也有点懒气,小种子带粘性,当大象或其它动物踩上它时,就会被带到别的地方生根、发芽,进行繁殖。大王花生长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热带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