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人为什么不离开印尼
上世纪50-60年代曾经有回国热潮,但是大部分归侨们过得怎么样我们都知道,很多归侨有迫不得已返回印尼或去了香港。66年后,回国潮就没了。
就目前的情况,绝大部分印尼华裔已加入印尼籍,跟中国的联系也非常有限了。而且他们的产业或工作都在印尼,也难抛下。
再有就是坦白的说,印尼华裔现在在印尼生活的也不错,没传闻中的那么悲惨;普通中国人的生也不强,没描述的那么好,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回国了。
语言
印度尼西亚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为由通用于廖内群岛、柔佛和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语为基础所发展的语言,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和马来语相同。学校内广泛教授印度尼西亚语,因此几乎所有印度尼西亚人皆能说印度尼西亚语,在商业、政治、国家媒体、教育及学术等各方面。
印度尼西亚语的概念由国家主义者于20世纪20年代提倡,于独立宣言中明订为官方语言并定名为Bahasa Indonesia。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至少都能使用数百种方言及地区语言中的一种,且通常为母语。由于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因此爪哇语为最广泛使用的方言。而在巴布亚,在270万人口中即有超过270种的巴布亚及南岛语系语言。
Ⅱ 印度尼西亚极度排斥华人,为何当地华人还要坚持留下来
印度尼西亚,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海外华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印尼华人约有283万人,占总人口的1.2%。然而,印尼华人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受过多次歧视、迫害和屠杀,如1965年和1998年的两次大规模排华事件,导致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华人流离失所或死亡。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为何当地华人仍选择留下?他们又是如何维系自己的文化和身份?本文将从历史、社会、经济与心理等角度探讨这一现象。
历史根源影响深远。印尼华人的迁徙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当时中国与印尼已有商贸往来。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更多中国商人、劳工、官员与僧侣来到印尼各地,与当地土着展开交流与合作。这些中国移民中,一部分通过联姻或同化成为峇峇娘惹(Peranakan),即具有混合血统与文化的华人后裔;另一部分则保持自己的中华文化和身份,被称为新客(Totok)。这两类华人都在印尼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领域。
在荷兰殖民时期(1602年至1942年),印尼华人受到荷兰政府的特殊待遇,享有特权和职责,如征税、市场管理与劳工监督等。这使印尼华人成为荷兰与土着之间的桥梁,积累财富与影响力。然而,这种地位也引起土着不满与嫉妒,导致一系列反华事件,如1740年的巴达维亚大屠杀。日本占领时期(1942年至1945年),印尼华人遭受日本军队残酷迫害,财产、自由与生命被剥夺。在此期间,印尼华人加入印尼民族主义运动,支持国家独立,并与土着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团结。
独立后(1945年至今),印尼华人处境发生巨大变化。在苏加诺总统(1945年至1967年)执政时期,华人享有平等权利,能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并保留语言与教育。然而,在苏哈托总统(1967年至1998年)执政时期,华人遭受歧视与迫害,失去公民、政治与文化权利,被迫改名、改信仰与语言,禁止庆祝中国新年等传统节日。这一时期,印尼华人经历了1965年的九三〇事件与1998年的五一四事件,事件与印尼政治经济危机相关,华人成为攻击目标。
苏哈托下台后(1998年至今),华人状况有所改善,重新获得基本权利与自由,如使用中文、庆祝节日与参与政治。然而,华人仍面临社会歧视、暴力威胁与法律不公等问题。从历史角度来看,印尼华人是印尼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与贡献。
印尼华人在社会认同上表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可分为峇峇娘惹、新客与新生代三种类型。峇峇娘惹与土着混血,使用马来语或爪哇语,信奉伊斯兰教或基督教,认同多元与灵活。新客保持纯正血统与中华文化,使用中文或英文,信奉佛教或道教,认同单一与固定。新生代出生于1998年后或受到改革影响,使用印尼语,信奉不同宗教,认同多变与灵活。
印尼华人坚持留在印尼,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印尼社会的一员,对国家有归属感与责任感。社会的多元性、复杂性与包容性使他们在印尼找到了认同与归属。他们通过努力与适应,与印尼社会融合与交流,共同构建多元和谐的印尼社会。
综上所述,印度尼西亚华人选择留下并非单纯出于个人考量,而是基于历史、社会、经济与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印尼社会互动与融合,共同书写着多元文化的精彩篇章。
Ⅲ 印尼的华人为什么不离开印尼
印尼有2.38亿人,其中华人有2380万,他们都具有印尼国籍,怎么可能都离开他们的国家呢
Ⅳ 印尼华人遭受屠杀为什么还呆在那里
当时中国早就得到了信息派人去撤侨俩百多名中国籍公民都走了,印尼侨民由于长期受台湾方面宣传认为大陆黑暗所以不愿相信大陆政府还给印尼政府举报中国干涉印尼内政结果自食其果被屠杀
请采纳
Ⅳ 印尼日尔爾本沟的华人为什么不回来
他们没有办法离开那个地方,住在日本沟的大部分很贫穷,没钱离开呀。
另外,我们要强调,虽然他们有中国的血缘,但是长期住在国外的华侨和华裔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已经失去了对中国的眷恋。第一代华裔可能还会有这种爱国(国指的是中国)情绪,但是第二代第三代等等肯定没有了。我问过很多东南亚以及欧洲的华裔朋友,他们都说他们没有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了,他们就是当地公民。他们生在那儿,也将在那儿死去。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们忘了自己的祖先,在家他们还是会去拜中国的祖先的。
所以,我的判断是虽然日本沟的华裔们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他们根本没想过要回到中国,第一是因为没钱,第二是就是就算要离开那个地方,中国应该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