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去印尼需要办理签证吗
中国公民前往印尼前,需要事先办理印尼签证。
Ⅱ 中国人去印尼需要签证吗
自落地签证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公民前往印尼在多数情况下可享受便捷的入境程序。特别是自2015年6月10日起,印尼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这使得中国游客可以轻松地落地巴厘岛、雅加达、棉兰、泗水、巴淡岛等五个城市的机场后直接办理入境手续。然而,若计划前往印尼其他城市,建议还是提前申请贴纸签证,以确保旅行顺利。
在办理印尼签证时,通常需要完成以下基本步骤:首先,填写完整的签证申请表;其次,提供中印尼双方的担保信;接着,提交有效护照的复印件;然后,提供两张2寸彩色免冠正面照片;最后,支付相应的签证和传真费用。担保人可以是印尼境内的个人、公司、团体、组织机构或政府机关。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关于印尼签证的资料。
Ⅲ 在东南亚各国中,哪个国家的华人华侨最多
印度尼西亚
中国人民和印尼、马来西亚人民之间的往来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荷兰考古学家德·弗玲斯研究印尼出土的中国陶磁器得出结论,认为远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漂洋过海踏上印尼国土,有的可能已在万丹定居下来。②而福建省地处沿海,泉州又是历来我国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1000多年前,就有福建人定居海外。据文献记载,早在东汉时,福建就有人“流移至澶州的”。③澶州即现在的菲律宾群岛。荷兰学者莱格尔盖尔格尔在他的《爪哇土地和民族》一书中指出,约在9世纪至10世纪时,就有福建人来到印尼。④唐代,在泉州就设立了“市舶司”,成为华南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⑩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批破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无以为生,被迫远渡重洋,去外谋生。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人数急剧上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华人在世界的人数约2540万人,在亚洲33个国家和地区,有2200余万人,在东南亚十国有2100万余人(占世界华人人数的82.7%)。以当时印尼华人人数600万人来比较,她在?世界华人人数的23.6%(即超过1/5);占在东南亚十国华人人数的28.4%(即超过1/4)。
目前大陆、�湾和海外对世界华人人数比较一致的估计为3000万(另有估计3500万,甚至5000万)。虽然印尼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很小,但他们在印尼社会、特别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印尼是亚洲的一个大国,她的发展是与华人的贡献分不开的。同时,在全世界各国华人中,印尼华人在数量上是首屈一指的。因此,研究印尼人口与华人社会不仅对印尼、而且对亚洲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Ⅳ 印尼爪哇谷洞的发现历史
回顾历史,早在公元前已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爪哇岛了。在爪哇岛上发现了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雕像、陶器和薄绿釉龙勺。荷兰考古学家德·弗玲斯研究印尼出土的中国陶瓷器得出结论,认为远在2000年前中国人已漂洋过海踏上印尼国土,有的可能已在西爪哇的万丹定居下来。
最初来到爪哇岛的中国人,见到爪哇谷洞的凶险之后,认为谷洞中所居住的就是神话传说中所提到的一种神秘怪兽——饕餮。饕餮,是龙的第五子。传说中饕餮和羊的身材比较接近,眼睛生于腋下,长着老虎的牙齿,人的手掌。饕餮的头很大,并且头上长着一张大嘴,只要嘴一张开,周围所有的东西都会被其吞入腹中。饕餮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因为对食物毫无顾忌,传说中饕餮最终吃的撑破肚子而亡。因此,很多餐具、器皿上都会雕刻上饕餮的花纹。
在爪哇岛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叫做满者伯夷的国家,郑和下西洋时就到过这里,当时爪哇岛已经是一个商旅不绝于途的航海、商业中转站了。在当时有这么一个关于爪哇谷洞的古老故事被记录、流传了下来。
某年夏天的一个早上,一位陈姓的明朝商人经过一个多月海上航行,来到了爪哇岛,并带来了大批的瓷器和丝绸准备贩卖。这位商人平日里喜好郊游,虽然来过爪哇岛几次,但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时间游览这里的风景。经过几次的来来往往,他在这里结识了不少同行,这次,他打算自己的这批货物托付给一位本地的朋友代为销售,自己则在岛上四处游玩一番。
这位商人雇用了一个当地的导游,前前后后游玩了三天,对于一个去过名山大川的商人来说,爪哇岛除了风景秀丽一些,环境优美一些,就再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了,商人有些烦闷了。他雇用的这位本地的向导也看出了主顾的心思,为了能让这位有钱人能够多雇用他几天,这位向导就提到了岛上一个无人敢去的地方,也就是爪哇谷洞。商人一听说这个地方,非常激动,决定马上出发,向导却借口地方偏远,让商人先回住地准备一晚,明天一早出发。
当晚向导回到家,把明天要去爪哇谷洞的事情告诉了妻子。妻子一听大吃一惊,忙劝丈夫放弃行程。但是向导已经收了主顾的钱,中途变卦的话就会反赔主顾更多的钱,妻子无奈之下只能同意,但最后劝说丈夫不要离谷洞太近,以免出事。
第二天,商人和向导一大早就前往爪哇谷洞,一路上走得很快,不到中午,两人就来到爪哇谷洞附近。想到妻子的嘱咐,向导开始走得慢下来,可是同行的商人见此却非常恼火,不断催促。又走了一段,向导终于停了下来,指了指前方的峡谷,告诉商人爪哇谷洞就在峡谷里,而且这里非常危险,需要十分小心。商人二话没说,也不顾向导的劝告,就向峡谷走去。
向导跟随其后,但两人之间拉开了很长的距离。只见商人猛的身形一变,朝一边飞去,连一声呼叫声都没有发出,就被卷入到旁边一个不起眼的洞中,接着就从洞中传出一阵阵刺耳的摩擦声,向导看到这一情景,虽然自己对这里的情况早有耳闻,但当他亲眼见到时,却也吓得瘫倒在地。
当时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国是明朝的附属国,一个明朝商人在爪哇岛遇难,在这里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满者伯夷国调派了大量人员在爪哇谷洞附近进行搜寻,却毫无结果,在搜寻过程中,两名搜寻人员也不幸被吸入洞中。搜寻无果,最后只能找来商人雇用的向导审问,最终判处没收向导的所有家产,向导本人及其妻、子终身为奴,这才草草收场。
当然,在爪哇谷洞里失踪的并非只有明朝的商人。后来欧洲的传教士也来到这里,他们跋山涉水也有不少人葬身于此。在这些神职人员认为,爪哇岛就像是亚洲的克里特岛,这里的爪哇谷洞就是一个迷宫的出口,迷宫中也居住着一个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诺陶洛斯,终日里以人为食,只要人畜接近洞口,就会被怪兽吸进去吃掉。也有人说爪哇谷洞中居住的是奇美拉,这种长着狮头、羊身、蛇尾的怪兽喜欢吃人,而且生性胆小,喜欢在背后偷袭猎物。爪哇谷洞为什么会把人畜吸入洞中,真正的答案不得而知。
为了揭开爪哇谷洞的谜团,科研人员用了很多办法,但即便是在动用了高科技工具的情况下,也无法让人们距离真相再向前近一步。
1968年,德国的地质学家拉克索·席勒带队的考察小组来到了这里,为了这次考察成功,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仪器,这些仪器总价值超过了三百万美元,其中还包括了用于航天科考的工程机器人。考察小组在爪哇谷洞附近安营扎寨,还专门搭建了一间放置各种电子设备的简易房间。前前后后忙碌了近一周的时间,当各项设施都准备完成后,才发现小组里一位专门负责卫星通讯的工程师失踪了。随后所有人都在附近仔细寻找,最后在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穴附近找到了这位工程师的工具包。
近三天的搜寻,在搜索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考察小组只能重新从国内抽调一位通讯工程师,并把搜寻失踪人员的工作交由印尼政府展开。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断考察,小组人员都被爪哇谷洞的神秘所折服了,所有的设备在爪哇谷洞面前都毫无用处,甚至有一部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这里特殊的环境而损坏。唯一的成果就是探明了爪哇谷洞是一个位于地下、四通八达的超级大洞穴,而且这个大洞穴有若干的洞口与外界相连,也就是说,可能你身边某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洞口,一旦“发威”,就会把周围的一切动植物“吞入腹中”。但是考察小组强调,这些洞口也极其容易辨认,如果某一个洞口周围没有植被的话,那么这个洞口就很可能是洞穴的“一张嘴”了。
之后,还有很多人来到爪哇谷洞探险、勘查,但是无一例外地饮恨当场,在这里失踪的人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多。根据一些科学工作者的说法,爪哇谷洞本身就带有强大的磁场,它会干扰大部分设备正常工作,甚至是让一些精密仪器彻底报废掉。而且这个磁场仅限于这个大洞穴附近,只要离洞穴或是洞口稍微远一些,这个强大的磁场就会消失,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知道。
地质学家拉克索·席勒教授说:“爪哇谷洞,我们去那里考察了很多次,应该说是非常多次。但是结果却很不好,我的两个同伴都在那里失踪,设备也损坏了不少。虽然以前我们都失败了,但我仍然觉得那里是一个‘宝库’,非常大的‘宝库’”。
“以我们现阶段的技术,并不能打开那扇‘宝库’的大门,说不上打开,我们根本就没有找到那扇门在哪里,现在根本就摸不到的一扇门。可能有的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为什么那个地方就一定是‘宝库’,而不是‘潘多拉盒子’。也许是吧,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即便那里是‘潘多拉盒子’,里面所蕴含的东西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现在,印尼政府把爪哇谷洞方圆五公里设为禁区,禁止任何人进入。但是世界各地的科考小组却从未间断过对此地的考察,当地政府每次都会派遣数名警察带领科考小组进入禁区,且规定了这些人的活动范围,以免发生死亡、失踪事故。
齐纳儿·约瑟夫·加亚是专门负责“禁区”安全工作的警察,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八年。
“我手里这些文件,全都是在爪哇谷洞附近失踪的,有三十多个。当然,这仅仅是失踪的,而且是近三年的,几千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失踪,要是一起算的话,那一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我想就算我这间屋子也放不下。除了失踪人口,在这里死亡的人也不少,这些死亡者的名单,都存放在那个大纸箱子里。”
他在这里工作了八年,常常会看到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想去爪哇谷洞看一看,“这些人都会缠着我,让我带他们进去。可是我还不想死,或是失踪,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们希望蒙上帝召唤,那就去雅加达蒙上眼罩开车上路,那样的话,你们至少知道自己是怎么升天的。”
最近很多人都试图绕开警察,进去一探究竟,可是这些人往往会连哭带喊地从里面跑出来,不是因为有人失踪了,就是因为有人死了。齐纳儿·约瑟夫·加亚说:“我在这里长大,现在在这里工作,我知道爪哇谷洞是什么地方,有关那里的凶险的传说,我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就已经有了。为什么还有人想要进去游玩,那可不是游玩的地方,肯定不是。”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爪哇谷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它巨大吸力是从何而来,席勒教授所说的门到底在哪里,千百年来,这扇门一直都关闭着,什么时候才能打开,谁来打开?
在印尼爪哇谷洞附近,还经常发生一些离奇的失踪事件。时间上溯到20世纪60年代,很多人都会在这里莫名其妙地忽然消失掉。
1972年,班邦·卢克是附近的一名木匠,一天,他和几个朋友来到这里打猎,他们都是狩猎爱好者,每到周末或者闲暇时段,都会聚集一处竞相逐鹿。
这天是6月5日早上,班邦的朋友都陆陆续续地到达事先约好的地点——班邦的家中,因为这里距离峡谷比较近。
大伙一块吃完早餐后就出发了,路程并不远,按班邦的形容:上个厕所的时间都能走个来回。当然班邦的形容有些夸张了,几个人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来到了目的地。
一行人各自找到了隐蔽的地方,静静地在丛林里等候猎物。没多一会儿,一只五彩斑斓的锦鸡从远处拍着翅膀飞了过来,落在一棵高蕈树旁。班邦向朋友们微微点了点头,抬起猎枪瞄准了猎物,没有悬念,一声枪响,锦鸡应声倒地。班邦呵呵地笑着站了起来,背上猎枪朝倒下的锦鸡走过去。他的朋友们也都一边庆祝,一边从隐蔽的地方走了出来,等待班邦拾回锦鸡。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班邦抖了抖早已毙命的锦鸡,然后举过头顶,”今天运气不错,我们是换个地方还是继续在这里?”
班邦话刚说完,就瞬间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正被他提着的锦鸡也落到了地上,班邦就这么失去了踪迹。班邦的朋友们都愣住了,他们根本没反应过来刚才发生了什么。一个大活人就在他们眼前突然消失掉,等他们相互看了看之后,才确定发生了什么。接着几个人在班邦消失的地方查看了一会,并且一直大叫:“班邦,班邦……不要玩了,快出来吧……”可是班邦再也没有出现。几个人在附近寻找了一天,还挖开了班邦消失所在的那块地,但却一无所获。
当班邦失踪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岛内,这个话题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班邦消失的地方也被人们竞相探访。虽然那里林木茂盛,但是能藏住一个大活人的地方并没有,班邦消失的地方土壤比较松软,如果说要在瞬间陷入土壤中,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警方也很快介入了调查,和班邦同行的人都七个之多,有几个还是班邦的亲戚,相互之间也并没有任何矛盾,完全不可能是密谋行兇。之后排出警力大范围搜查,希望通过搜查可以找到和班邦失踪有关的任何线索,就连那只锦鸡也被警方前前后后研究了不下十遍,但班邦就像从世间蒸发一样,再也没有丝毫消息出现。班邦的离奇失踪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谜,也给爪哇谷洞又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班邦的失踪并不是第一次在爪哇岛发生,1914年这里还发生过另外一件神秘失踪事件。荷兰总督府位于爪哇岛上的雅加达,范戴克是总督府里的一名参赞,三年前他拿到委任状后万里迢迢地来到这里。经过在印尼这几年的经历,范戴克在当地成了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
10月的一天,范戴克邀请了当地各界名流在家中举行酒会,受邀的名流中也包括当地的司法巨擘容克法官以及其妻弟迈尔伯先生。宾客们陆陆续续地都到了,范戴克和他的夫人站在门口迎接不断到来的客人,当范戴克远远地看见容克的马车向这里驶来,便携妻子走向路边准备迎接,容克法官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商界,都有不小的影响。范戴克有些激动,马车走到门前还没停稳,他就急速向马车走去。
“欢迎,容克先生,欢迎您的到来!”范戴克高兴的展开双臂,准备上前为容克法官打开车门。可就在这一瞬间,他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了,范戴克就这么失去了踪影。
范戴克的妻子和一些宾客目睹了整件事的发生,随着范戴克的消失,惊呼声也随之传来。范戴克消失的地点正好在车门附近,透过玻璃车窗,车中的容克法官和迈尔伯先生也都亲眼看到范戴克的消失,两人本都挂着笑容的面孔顿时都凝住了。容克法官不知道此时自己是不是应该下车,范戴克就消失在自己的车门附近,如果自己贸然下车,会不会也像范戴克一样就这么忽然消失掉。
在夕阳斜照、光线明亮的院子里,好端端一个人竟然就此烟消云散,这种似乎愚蠢的事情,照理是不会发生才对啊!
“范戴克先生!范戴克先生!”
“爸!爸!你跑到哪里去了!”
法官与孩子们此时都大声地呼喊,可是却一点回音也没有,这桩离奇事件就像噩梦一般。有的宾客竟然怀疑范戴克是在和大家玩一个小把戏,认为他藏在了马车上。但是,范戴克并没有藏在马车里,即使刚才范戴克的速度再快,从外面也能看得一目了然。
“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
容克法官除了吃惊之外,更有说不出的懊恼。从庭院到牧场,是一片宽广草原,没有任何遮挡物,更没有可藏身的地方。范戴克的妻子一时受到过度刺激,整个人失去理智一般在丈夫消失的地方,疯一样地刨土。接到报案后,当地巡警马上赶到现场,对于如此发生荒诞的事情也是左思右想、有所怀疑。不过,事发现场当时聚集着众多的目击者,而且堂堂的容克大法官也亲眼目睹了事发的经过!刑警们开始将整栋建筑物的里里此外做彻底的搜查,还动用了猎犬到处搜索,可是始终没有发现范戴克的踪影。
这一消息仅仅过了一夜就传遍了雅加达,而且弄得满城风雨。之后几乎一整个月的时间里,媒体都以”范戴克消失事件”为题而大做文章,事件所引发的骚动也遍及印尼各地,最终,荷兰总督不得不出面将混乱的事态控制住。然而,整个事件终究还是陷入迷雾中,一直没有水落石出。之后数个月,范戴克先生的儿子常常来到父亲消失的地方,偶尔还会隐隐约约听到父亲发出的声音:“救救我,快救救我!”
范戴克两个儿子所说的话又引起媒体大肆宣扬,对于刚刚控制下来的事态,警方又不得不紧张起来,不过最后还是像谜一般无法解开。总之,一个堂堂大男人在大白天,而且当着很多人面,没留下任何遗物就此消失的事实,即使是多么厉害的警察也难以下判断。
在班邦消失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发生过类似事件,但是爪哇谷洞的神秘失踪却没有停止过,没有人知道这些失踪的人是像班邦一样突然就消失无影,还是被神秘的谷洞吸入其中。
Ⅳ 印尼华人的历史
在15世纪前中国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很少有直接的联系。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贸易掌握在印度尼西亚人手里。中国商船的标准名称,junk,来源于爪哇语,jong[有争议]。jong在爪哇语中用来描述那些从中国南部长途跋涉到东南亚的商船。中国的史料中有僧人法显在5世纪经过这一地区去印度的记载。唐朝时也一度与印度尼西亚王国有频繁的联系。
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人是爪哇最早的伊斯兰传教士,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印尼华人却不是穆斯林。有一种理论认为,在15世纪的时候,是郑和等中国商船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尼。另外一种理论认为,是印度人将伊斯兰教带到了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 荷兰人的宠爱
最早的华人移民潮发生在荷兰殖民的早中期,大多数都是寻找商机的商贩。
华人与印尼原住民的关系直到今天都还是问题重重。一些评论者认为这可以追溯到荷兰殖民时期。当时荷兰人的殖民政策偏爱华人,因此华人在这一地区建立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荷兰人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使得华人很难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因为华人和阿拉伯裔是社会的第二等级,土着是社会的最底层,欧洲人位于社会的最高等级。荷兰人是选择性的优待某个少数民族或宗教而达到其破坏原有社会体制策略的发明者。华人成为他们殖民统治的道具,成为缓冲其与原住民矛盾的缓冲器。(法国人和英国人后来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他们利用当地的天主教信徒和犹太人来统治阿拉伯世界)。
由于华人被荷兰人认为聪明,勤奋,有能力管理大农场而受优待,许多华人成了殖民统治的支持者。事实上,在荷兰殖民早期,华人积极支持荷兰人在这片地区建立其统治地位。例如,17世纪时万丹省的“中国船长”Souw Beng Kong(宋八公)在他管理雅加达的时期大量组织华人移民到印尼,这极大的动摇了这一地区的经济,使得荷兰人更容易征服伊斯兰万丹王国。
作为奖励,在1619年Souw Beng Kong(宋八公)成为第一个Kapitein der Chinezen。并奖励给他的继承人封地,授予世袭的Sia称号。这些贵族化的峇峇娘惹掌握了爪哇岛上从原住民贵族手中没收来的大量土地和财富。通过这种手法,他们统治了雅加达的峇峇娘惹和华人。这种体系后来延伸到了爪哇在内的其他的岛屿上。
那些被剥夺了土地的原住民贵族,由于缺乏建立领地的经济基础。于是寻求用武力方式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荷兰人和华人参与了上千爪哇奴隶的贸易活动。爪哇人被认为容易出问题,于是将他们运到了在苏门答腊的华人农场。 荷兰人常常并不友好的看待华人。在18世纪早期,由于华人从雅加达建成伊始就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这在某种方式上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大量华工建造雅加达城,并且耕作附近的土地,中国商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造成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对华人的依赖越来越大。
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利润大多数来自于在亚洲国家间的贸易,并不运回荷兰,雅加达的华人很自然的成了联系中国的最好方式。
荷兰人和华人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理论上应该有很好的关系,但是由于华人的社会地位实际上与荷兰人平等,而经济上又是对手。这一因素造成荷兰人对于华人与日俱增的憎恨。
引起这些憎恨最终爆发的不仅是华人的商帮,还有华人在爪哇各个经济领域的活动:富有的华人从中国引入穷人当苦力来开展农业生产。这些苦力成了最重要的经济领域----甘蔗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
越来越多的苦力被引入,导致快到1740年的时候,华人人口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地区一半。1690年殖民当局严令禁止再从中国引入苦力。但这没能阻止从中国引入苦力的浪潮,雇主通过向官员行贿的方式继续引入。
1720年,欧洲市场逐渐饱和,蔗糖市场面临越来越深的危机。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来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许多农场主破产,殖民当局没有采取措施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一些绝望的失业者成为了暴民。
最后,殖民当局宣布将加里曼丹的苦力运到荷兰在锡兰南部加勒的种植园。无法知道是不是荷兰人的真正意图,谣言开始流传说荷兰人想把这些苦力运到海里扔掉。苦力拒绝登船,叛乱爆发。叛乱者不仅在农村地区抢劫,甚至要攻击雅加达。
虽然没有证据,雅加达的荷兰人怀疑城内的5000华人计划加入叛乱的苦力。1740年10月9日,荷兰人命令搜查所有在雅加达的华人居民的住处。这最终演变成三天全方位的大屠杀----所有的华人都被屠杀在自己家里,先前抓获的也在监狱和医院里立即处死。
一个传教士煽风点火说杀华人是“神的旨意”,殖民政府据说按人头悬赏。这次屠杀的受害者人数估计有5000至10000。红溪(Kali Angke)这个名字据说来源于那次屠杀造成的“血流成河”。
在这之后,殖民政府宣布“恢复持续”。在雅加达等其他荷兰统治的城市里华人被指定住在特定的区域。雅加达华人被指定住在Glodok区,现在还有许多华人生活在那里。
大屠杀后,荷兰总督Adriaan Valckenier被逮捕并要求向Heeren XVII (十七世殿下, 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说明。他死在监狱里,但是对他的指控宣布“免于死刑”。
这件事在后来还常常被提起,特别是在形势紧张的时候。
继续移民并分化为三个分支
甚至这样的血腥事件都没能阻止华人继续向印度尼西亚群岛移民,在中国找不到的经济机会的吸引力超过歧视和被压迫的危险。
在这一时期的早期华人移民与中国大陆有更紧密的联系,这表现在他们强烈的回家意识而把这儿当成他们临时的处所。
由于18世纪中期,干隆皇帝认为这些流亡海外的人是变节者,会对中国造成威胁,移民对回家的态度开始有了改变。虽然干隆皇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海外流亡者被禁止回到他们的家乡。
然而许多流亡者发现印度尼西亚群岛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满清政府的敌意和压迫导致更多的人从中国迁出。被舒适的生活所引诱,一些人不再将自己与中国大陆联系起来,他们被称为峇峇娘惹。一些峇峇娘惹与当地原住民通婚,但一般来说都是苦力的女儿。
很多华人认为他们是荷兰人,信仰天主教,不仅通常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社会地位,而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自己更优等。他们被叫做侨生。19世纪晚期,大多数享有Sia称号的贵族家庭都迅速西化。到了20世纪早期,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雅加达附近的----甚至“比荷兰人更荷兰人”。 这些Sia贵族结果成了殖民统治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这些与中国大陆仍然维持关系的华人,仍然维持华人信仰及风俗,认为峇峇娘惹和侨生是不孝子,因为峇峇娘惹和侨生尽量避开中国传统,这些仍然“纯”的华人被叫做新客。
这三个印尼华人群体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观。
侨生更倾向荷兰,峇峇娘惹更倾向印度尼西亚群岛原住民,新客更倾向中国。
荷兰改变政策后Sia贵族开始衰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期把持经济的Sia贵族被他们支持的荷兰殖民政府系统性的摧毁。在Wilhelmina女皇在荷兰议会的演讲中强调自己对东印度群岛欠下“道德债”之后,殖民政府实行了所谓的“社会政策”。这个政策的目标就是要结束爪哇的封建制度和打破峇峇娘惹贵族。
结果是华人Sia贵族,而不是原住民贵族,在这个政策中遭受损失。原住民贵族的土地在殖民早期的时候就被荷兰人没收了,而且还把Majapahit王国分成了四块。荷兰人为了补救这不受欢迎的而且实际上是种族主义的政策,发起一个将这些中上层半贵族家族招募为公务员的计划,这些人被称为priyayi。
荷兰政府强迫获取峇峇娘惹贵族的封地,破坏了很多华人地主家族。虽然他们很多成功转入商界,但是大多数以前的Sia贵族(这个头衔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被废除)被新客取代。后者现在仍然是印尼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族群。
伴随封建Sia贵族的衰败,印尼华人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他们建立了西式社会和政治制度。他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泗水建立了爪哇第一个非西式的学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很多中文学校在大城市中建立了起来。第一个中文报纸和政党也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起来。这些政党有的认为他们是印尼民族运动的一部分,有的仍然认为印尼华人是中国国民。印尼华人是否是中国国民这个问题花了数十年都没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