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围虾与龙虾有什么区别啊
基围虾与龙虾区别为:分布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
一、分布不同
1、基围虾:基围虾原产中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主要分布于日本东海岸,中国东海与南海,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沿岸水域。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及澳大利亚一带也有分布。
2、龙虾:龙虾原产地在中、南美洲和墨西哥东北部地区,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二、形态特征不同
1、基围虾:基围虾虾体淡棕色,额角上缘6~9齿,下缘无齿。无中央沟,第一触角上鞭约为头胸甲技的1/2,腹部第l~6节背面具纵脊,尾节无侧刺。第一对步足具座节刺,末对步足不具外肢。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基围虾:基围虾广泛栖息于沙底、沙泥底、泥底的海区,在沿海50米等深浅范围内均有分布,而以10米内数量较多。基围虾水温适应范围很广,在海区8~29°C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C为宜。
2、龙虾: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龙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
❷ 虾跟龙虾有什么差别
龙虾,又称克氏螯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英名Red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学名Pro-cambarusClarkii(Cirard),龙虾在分类上届甲壳纲Cmstacea,十足目Order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
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蟹虾科,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其中Cambarellus属的种类个体最小,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g;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Procambams,螯虾属Cambarus,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onectes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
我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 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2、形态特征
(1)外形
龙虾体表披一层光滑的坚硬外壳,体色呈淡青色、淡红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稍大,背腹略扁平,头胸部与腹部均匀连接。
龙虾的头胸甲背面前部有4条脊突,居中两条比较长和粗,从额角向后伸延;另两条较短小,从眼后棘向后延伸。这4条脊突是该虾与淡水螯虾区别的显着特征。
(2)附肢
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3)栖息习性
①底栖
龙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该虾多喜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②趋水
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③好斗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
幼体的再生能力强,损失部分在第2次蜕皮时再生一部分,几次蜕皮后就会恢复,不过新生的部分比原先的要短小。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
(4)掘洞习性
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①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我们对35例龙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2.1米。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1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大丰龙虾试验池甲,放入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②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较集中于水草茂盛处。
③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5)适应性
①环境要求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各种水体都能生存,无论是湖泊、河流、池塘、河沟、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生存的水体也能存活。龙虾耐低氧能力较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可以爬上岸进行鳃呼吸以维持生存。水质的PH值在5.8-9范围内,溶氧低于1.5mg/L时仍能正常生存。正常生长要求溶解氧在3ml/L以上。
②水温
龙虾生长适宜水温为24℃-30℃,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时,生长率下降,水温15℃以下时幼体成活率极低。饲养水域昼夜温差不能过大,仔虾幼虾昼夜温差不要超过3℃,成虾不要超过5℃,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
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沿岸地区,一般均能自然越冬,为防较大寒潮袭击,可将越冬成虾放在较深的养殖池中,并在养殖池西北角搭挡风墙或防寒棚。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时间可大为缩短。
③PH值
龙虾适宜PH值范围为5.8-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为7.0左右,溶氧量3mg/L以上。但它的抗逆力很强,能生活在一些生活污水、轻度工业废水中,在农药施用地区的田沟、渠道中也有分布。
(三)食性与生长
1、食性
龙虾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动物,但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植物碎屑。
2、蜕壳与生长
龙虾是通过蜕壳实现生长的,蜕壳后的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在水温25℃-30℃条件下,饲养6-8个月,体重可达60-150克。龙虾生长总的趋势是:从孵化后到体重20克这一阶段内,生长速率是加速度的增长;在达到50-100克的阶段,其生长的速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超过这个阶段,生长速率便呈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一个倒u字形的生长曲线。蜕皮分长蜕皮和生殖蜕皮两种,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1次蜕皮,换上柔软多皱的新皮,并迅速吸水增长,此乃生长蜕皮,由幼体到成体共蜕皮11次。雌虾性成熟后便开始生殖蜕皮,以后每次交配产卵前都要进行生殖蜕皮。
(四)繁殖习性
1、雌雄鉴别
龙虾雌雄有所区别,主要可通过以下方法鉴别:
1)同龄亲虾个体,雌虾比雄虾大;
2)体长相近的亲虾,雄性的大螯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螯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
3)雌虾的第1腹肢退化,很细小,第2腹肢正常,雄虾第1、2腹肢变成管状,较长,为淡红色,第3、4、5腹肢为白色,这是雌雄之间在外形上最明显的鉴别性特征。
2、性成熟
龙虾在天然环境中6-12个月龄达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一般为30-1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6个月可达性成熟。同龄亲虾,一般是雄虾个体比雌虾稍大。同池塘饲养的龙虾群体,雌雄性比接近1:1。
3、繁殖
龙虾9-12月龄成熟,交配季节一般在4月下旬-7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5月。交配时雌虾仰卧水面,雄虾位其上以龙足钳住雌虾前足,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交配后3-10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为一次性产卵,产出的卵粘附在腹足的刚毛上。抱卵量约500-15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胚胎发育长短与水温高低密切相关,水温较高孵化时间短,水温较低则孵化时间延长。孵化出的稚虾仍附于亲虾的游泳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生长一段时间。在母体的腹部泳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龙虾幼虾,最大的龙虾幼体体长达1.0-1.1厘米。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4、产卵
龙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水温升至20℃以上时,亲虾便开始产卵,产卵季节在粤东地区可持续6个月之久,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和性腺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产卵300-1000粒。个体较大的雌虾怀卵量多些。
5、胚胎发育
龙虾受精卵粘附于雌体腹肢进行胚胎发育,5-8周后孵化出幼体。受精卵发育速度与水温高低有关,温度高孵化时间短。受精卵初始卵径达2毫米,随着胚胎发育进展,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颜色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初产时的淡乳白色依次变为深褐色,出现黑色眼点,最后变为橘红色,此时幼体即将孵出。在32℃水温下,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上述颜色出现时期依次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点出现20-33天;橘红色28-35天;破膜而脱离母体35-40天。
6、幼体发育
刚孵出的龙虾幼体体形构造与成体基本相同,平均体长约9.5毫米,仍继续攀附于雌虾腹肢上1-2周,在此期间幼体也会偶尔离开母体活动。刚孵出幼体依靠卵黄囊营养,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独立生活为止。在适宜的条件下,50-60天后幼体经5-8次蜕壳,体重长至0.5- 2克,便可放人池塘进行成虾养殖。 、常见虾蛄种类虾蛄 mantis shrimp软甲纲掠虾亚纲动物的通称。掠虾亚纲中仅有口足目 ,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指虾蛄总科、虾蛄总科和琴虾蛄总科。全为海生。掠虾类起源于古生代的侏罗纪现存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南海种类最多,已发现80余种。虾蛄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4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虾蛄科、琴虾蛄科等体形较大种类的肉和卵巢可食,味道鲜美,口虾蛄成熟的卵巢的鲜美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对虾。体形较小的个体常为黄鱼、章鱼的铒料。数量最多的是口虾蛄,中国以黄渤海区产量最大。 他们攻击猎物的方式很像陆地上的螳螂,所以西方人俗称他们为螳螂虾(Mantis shrimp)。地方名;皮皮虾、虾耙子、虾公驼子、赖尿虾、螳螂虾、爬虾、口虾蛄、富贵虾、琵琶虾。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的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0.7%,以及维生素、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条尾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asciata / Squilla subfasciata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明显地较眼柄阔。外壳光滑。头胸甲窄,并具有尖锐的前侧角。头胸甲并没有中央脊,而在中间脊位置上有纵沟。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只有一侧突,指向前方成一尖齿。第六及七胸节有一宽圆的侧突。第八胸节的侧缘较圆。由第五胸节至第五腹节并无亚中央脊。尾柄具有长的中央脊、亚中央脊、及数对短纵脊。尾肢内叉的内缘有7-14只小刺;尾肢外肢具有7-10只可动刺。 体色: 体呈灰褐色至橄榄绿色,具不规则斑驳表面。尾节基刺尖端呈深红色。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褐色。尾节不具斑点。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100毫米。分布: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由西印度洋至菲律宾、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新卡利多尼亚及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55公尺以下水深之沙泥底或碎石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多脊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multicarin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眼角鳞片没有分叉。眼柄不具隆脊。头胸甲具正常量量的隆脊外,更有无数附带的纵脊。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但不被其叉裂的底部中断。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胸节中线两侧具横脊。由第六胸节至第六腹节整个身体满布紧密的纵脊。每条纵脊末端均有尖刺。尾柄的前侧圆突具尖端。 体色: 体呈啡黄色,在第二及第五腹节上有深色方形斑驳。尾肢外肢末端呈黑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90毫米。分布: 由日本至印度,包括中国、香港、越南、菲律宾及缅甸。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饰尾绿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decorata / Clorida juxtadecor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较眼柄窄。眼柄短而肿胀。额角板短,阔度大过长度,而且具有圆边。头胸甲前侧角尖;但没有中央脊及中间脊。头胸甲下具大颚须。捕肢的指节具有5齿。第五胸节只有一尖而向前弯的侧突。第六及七胸节侧突宽圆。第一至第五腹节具有明显的亚中央脊。尾柄底部除肛后脊外,还有很多隆脊和结节;但尾柄的中央脊和侧缘均不具结节。尾肢外肢侧缘具有6条或以上的可动刺。 体色: 体呈奶白色至浅啡色,不具明显色斑。体长: 小至中型,体长可达95毫米。分布: 中国东海和南海、香港、越南东京湾至泰国阿达曼岛。栖息环境:栖息于3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窝纹网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foveola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细小,具双角膜,略较眼柄窄。头胸甲及腹背满布粗糙的网状脊。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但被网状脊隐藏。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胸节的双侧突宽圆。第七胸节的前侧突尖细,而后侧突宽圆。腹节亦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尾柄有数列弯曲的附带的纵脊。体色: 体背及尾扇呈灰紫色。体长: 中型,体长可达105毫米。分布: 澳洲、婆罗洲、西北印尼至缅甸、越南、香港及中国。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软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伍氏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woodmasoni / Oratosquilla woodmasoni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大,并具双角膜,阔度不及头胸甲长度的1/3。额角板短而阔。头胸甲具有正常量量的隆脊;中央脊与叉裂中断,而叉裂缺如或不明显。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有尖锐的长节刺。第五胸节具有细小而尖锐的双侧突。第六及七胸节的双侧突向外伸展。第八胸节只有单侧突。尾柄中央脊的两侧不具结节列。尾肢外肢侧缘具有7-10条可动刺。 体色: 体呈浅绿色,其隆脊红褐色。尾柄背部中央呈栗色,后缘黄色;基刺粉红色。尾肢的外肢及内肢蓝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55毫米。 分布: 西印度洋至印尼、越南、香港、台湾、中国、日本、菲律宾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50公尺以下之平坦沙泥底浅水海湾或近岸水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猛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harpax / Harpiosquilla japonica / Harpiosquilla intermedia / Harpiosquilla malagasiensis / Harpiosquilla paradi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三角形,前端较修长。头胸甲具有中央脊,其后侧边缘深入向内凹陷。捕肢的指节具有8齿;掌节外缘具有一列修长而笔直的小刺。第五胸节有圆浑后缘。第六至第八胸节的亚中央脊及中间脊不具刺。第一至第五腹节具矮小的亚中央脊。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浅褐青色。隆脊及体节后缘呈黑褐色。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深绿色。尾柄中央脊的两边有一对深色斑点;尾柄基刺脊呈绿色。尾肢的内肢边缘呈黑褐色,外肢则为黄褐色。体长: 大型,体长可达260毫米。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由红海及西印度洋至日本及澳洲,包括中国、香港、台湾、菲律宾及越南。 栖息环境:栖息于70公尺以下水深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长叉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nepa / Oratosquilla nep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呈圆形,并无中央脊。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长及裂于背穴之后。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第五胸节具有双侧突。第四腹节的亚中央脊通常具后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8 — 10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呈灰绿色。全部隆脊、沟及体节后缘均呈褐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及侧缘呈深绿色。尾肢内叉及外叉末端的基刺呈红色。尾肢外肢的尾节呈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5毫米。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由中国、台湾及香港至西印度洋及红海,包括新卡利多尼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玻里尼西亚、澳洲。 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水深之平坦沙或泥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oratoria / Squilla affinis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顶端圆滑。头胸甲的中央脊与叉裂没有中断,而叉裂裂于背穴之前。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第五至第七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胸节的前侧突不但尖锐和修长,而且向前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小和向侧方伸出。第六及第七胸节的前侧突钝、修长、并向侧方伸出;其后侧突较宽及呈三角形。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体色: 体背浅褐色。头胸甲、胸部及腹部的隆脊呈深红色。尾柄的中央脊及基刺脊呈深褐绿色;基刺尖呈红色;亚中央齿及中间齿呈黄色。尾肢的外肢后端黄色并具深色内缘。 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85毫米。 分布: 俄罗斯南部、日本、中国南至香港、越南及澳洲东南部。栖息环境:栖息于60公尺水深以下之泥沙底海域。 科:虾蛄科 中国名称: 断脊口虾蛄同种异名: Squilla interrupta / Oratosquilla interrupta 主要形态特征:眼睛具双角膜。额角板宽而呈四方形。头胸甲的中央脊明显与叉裂中断。捕肢的指节具有6齿;长节外缘具有长节刺;腕节脊分为两个相等的圆突。第五及第六胸节具有双侧突。第五及第六腹节的亚中央脊有刺;第四至第六腹节的中间脊有刺;第三至第六腹节的侧脊有刺;第一至第五腹节的边缘脊有刺。尾肢的外肢前端外缘具7 — 9只可动刺。 体色: 体背浅橄榄绿色。头胸甲沟深绿色;脊深红色。体节后缘深绿色;脊绿色。尾柄的中央脊具有一褐色点;基刺尖呈红色。尾肢的外肢黄色。体长: 中至大型,体长可达160毫米。分布: 波斯湾以东至越南、香港、台湾、中国及澳洲。栖息环境:栖息于25公尺以下之沙或泥底海域。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9 23:37 虾类
虾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淡水虾和海水虾两种。我们常见的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都是淡水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大龙虾等都是海水虾。
虾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含有20%的蛋白质,是鱼、蛋、奶的几倍至几十倍。
虾和鱼肉相比,虽然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并不高,但却是营养均衡的蛋白质来源。另外,虾类含有甘氨酸,这种氨基酸的含量越高,虾的甜味就越高。
虾和鱼肉、畜肉相比脂肪含量很少,并且几乎不含作为能量来源的动物性糖质。
虾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妙在它同时含有丰富的能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牛磺酸;虾含有丰富的锌、钾、碘、镁、磷、钙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等成分。对味觉障碍、生长障碍、皮肤不适以及精子畸形有益。还可以防止动脉硬化,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和心梗。虾还具有较强的通乳作用,对小儿和孕妇有很好的功效。
❸ 黑虎虾为啥没有头
有头的!
黑虎虾又叫斑节虾、鬼虾、草虾、花虾、牛形对虾等,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之为大虎虾,体表被黑褐色、土黄色相间横斑花纹覆盖,成熟个体体长一般在20-40公分,体重在500-600克,雌性黑虎虾略大于雄性。
黑虎虾的分布十分广泛,从日本南部、韩国、我国沿海、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泰国、印度至非洲东部沿岸均有分布。自然环境下,我国沿海每年的2-4月和8-11月有两个黑虎虾的产卵期。从这里不难发现,黑虎虾的分布很广,并且我国早已开始养殖。
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年可以养殖两茬,黑虎具有虾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等优点。对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低,养殖成本低繁殖能力强,能够忍受低氧的环境易于运输,从幼虾到成虾只需要三个月时间。但也有缺点,那就是对于温度有要求,适合它生长的水温为25-32°,温度高于38°或者低于14°会引起死亡。
我国福建、广州、海南沿海等地,养殖黑虎虾的海洋网箱养殖场比较多,但是黑虎虾的价格并没有下降,根据规格(大小)的不同,养殖的黑虎虾价格在几十上百元,自然生长的价格更贵,那么黑虎虾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什么价格这么贵?甚至名不转经传很多人没有听说过?
❹ 蛎虾和其它虾的区别
蛎虾与其他虾的区别对比如下:
一、蛎虾
1、学名:鹰爪虾
2、俗称:鸡爪虾,红虾,沙虾,厚壳虾
3、形态:个头不大,很少有超过10公分的,但味道奇鲜。
4、产地:它的野生产量很高,尤其在胶东半岛的烟青威水域出产的最为着名。
5、价值:这种虾除了食用外,最主要的作用是制作海米。用鹰爪虾制作的海米被称为“金钩海米”,以威海荣成的“龙须金钩”和青岛沙子口的“沙子口金钩”质量最好。
❺ 10大外来物种“入侵我国”是什么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外来物种入侵"正在全世界范围悄悄打响,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正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全球的生态安全,但也有一些个案,比如一些在国外泛滥成灾的物种,到了我国后它们的命运也被改变,下面就来看看10大外来物种“入侵我国”,如今被吃到靠人工养殖,你最爱吃哪些?
1、非洲牛蛙
非洲牛箱头蛙,简称非洲牛蛙,体型巨大,体重可达2公斤,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上,雄性体型大于雌性,肉食性的非洲牛蛙,它们的猎物包括昆虫、小鸟、小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啮齿动物等等,甚至会同类相食,非洲牛蛙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被带到欧美国家后,因为没有天敌大肆繁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到了我国后,被中国厨师做成了各种美食,为了弥补市场需求,只能靠人工养殖来弥补。
2、罗非鱼
珍珠鸡,又称珠鸡,原产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为野生禽类,经驯化饲养,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肉用家禽新品种,我国最早于1956年从苏联引进珍珠鸡并饲养成功,大规模养殖始于1992年,经过不断摸索,经验的总结,到了2012年养殖技术开始成熟。
10、鳄雀鳝
鳄雀鳝最大能长到3米多,体延长,上下颌亦长,口裂深,具锐齿,为大型凶猛鱼类,主要生活于纯淡水,偶入咸淡水,喜单独生活,仅见于北美东侧、中美和古巴,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它几乎通吃,我国引进鳄雀鳝主要用于观赏,人在人工饲养的一条10几厘米的鳄雀鳝能卖到几十元,成年的鳄雀鳝味道鲜美,肉质紧实,在国外泛滥成灾的主要原因是当人从来不食用,网友感叹,他们缺个中国厨师。
❻ 谁知道盱眙龙虾的由来,历史,谢谢了,
小龙虾原产南美,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日本移植到中国南京地区的,引进小龙虾是充当牛蛙养殖的饵料被引进的。
盱眙20世纪70年代以来盛产龙虾等水产品,沿淮、沿湖渔民以捕捞鱼虾为主要生活来源,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龙虾人工养殖逐步兴起,速冻龙虾仁等产品远销美国、欧盟等国家。
发展:
2009年,盱眙龙虾养殖面积达1万多公顷,从事龙虾相关行业的达10万人,销售额超过15亿元。经权威机构估测,盱眙龙虾品牌价值已经超过10亿元。盱眙龙虾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年产值以数10亿元计,盱眙工业园区的400多个企业,园区上半年税收已超过1.4亿。
2014年,盱眙县龙虾养殖面积21万亩,年产量6万吨、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达40亿元。盱眙龙虾已覆盖全国20个省、市,带动数百万人就业,拉动消费近千亿元。
2015年,盱眙龙虾养殖面积达21万亩,龙虾经销户、经纪人有2000多人,78万盱眙人中,约有10万人从事龙虾产业。
2017年,盱眙县已建立了沿陡湖、洪泽湖、猫耳湖三个省级盱眙龙虾养殖示范片,建成了满江红、仁和、大莲湖等5个万亩连片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区,1万平方米以上龙虾批发市场3个,十三香龙虾调料企业10家,盱眙龙虾年产量约5万吨。
(6)印尼在哪里产小龙虾扩展阅读:
特点:
盱眙龙虾是淡水龙虾,又称克氏螯虾,一般在盱眙境内的陡湖、洪泽湖、天泉湖、猫耳湖、天鹅湖、八仙湖等河湖水塘生长、繁育,是中国重要的水产资源,被列入中国农业入世后的战略发展规划。该种群发展特别快,尤其是每年的5—9月份更是生长旺季,已成为优势种群。
盱眙龙虾就是“三白”(腮白、肉白、底板白),体色红亮,富有光泽;体表干净无污物,活力强;肉质鲜嫩、肥硕饱满。从中医的角度看,盱眙龙虾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等功效,是一种色、香、味、营养俱佳的美味保健食品。
❼ 大龙虾的里边第一个是雪的是什么龙虾
蝉龙虾
又名海知了、深海琵琶虾,产量十分稀少,属于极其罕见之深海虾类,比一般的龙虾更为珍贵。肉质非常紧实有嚼劲,口感甘甜,风味浓厚,有机会见到的话无论如何都要尝试。
此虾产量不高,一般是由潜水捕捉,偶尔也为底刺网或拖网捕获,属于极其罕见之深海虾类。只有时见于市面(且多为活虾),产量较少,因稀而贵。产地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澳洲和越南等地也有少量发现。
澳洲龙虾
说到虾,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就是澳洲龙虾。包括美丽的海岛在内,澳大利亚有着超过六万公里的各异海岸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世界顶级的美味龙虾。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很多消费者把新西兰龙虾和澳洲龙虾分不清楚,因为它们都属于一个岩石龙虾类别,大体上它们长的是一样,但是澳洲龙虾比新西兰龙虾更有名气,所以在海鲜批发市场,很多供应商也就新西兰龙虾直接当做澳洲龙虾进行销售。
如何区分新西兰龙虾和澳洲龙虾呢?总体来讲,澳洲龙虾从颜色上讲,普遍是火红色。而新西兰龙虾的红要比澳洲龙虾浅一些。此外,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澳洲龙虾基本上没有低于1.5斤以下的。所以,只要是低于1.5斤以下的澳洲龙虾,即重量在400克-700克之间的澳洲龙虾全部不是真正的澳龙,而是来自新西兰的岩石龙虾。
看看,对比一下,下图,就是新西兰龙虾!记好了。很容易混淆的。
“澳洲龙虾”学名叫澳洲岩龙虾。与其他龙虾相比,澳龙通体火红,爪为金黄色,显得格外的肥美壮硕,肉质细嫩、滑脆而有弹性。澳龙也有不同品种,主要是海域不同而质量不同。主要分为澳洲南部和北部海域出产。南部海域产出的澳龙壳薄,死亡率较高,品质与价格较低。而北部海域产出的澳龙则为硬壳,死亡率较低,品质为最佳。
澳龙不仅是食客们心向往之的第一大餐,其实,它更是让厨师手痒难忍的金牌食料。澳洲厨师最为推荐的食用方法有三种:
1.生食+芥末
生食的每一口龙虾肉都会在舌间清新地舒展,而后略有弹牙,质感分明。这种吃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龙虾的甜、酱油的厚以及芥末的辣之间的平衡。
2.清蒸+Chardonnay
蒸出的龙虾清鲜质韧,吃的时候蘸热黄油配上一款新世界未经橡木桶陈酿的清爽Chardonnay(霞多丽,一款经典的无甜味白葡萄酒),会在唇齿间散发出清悠的柠檬和梨香。
3.爆炒+XO酱
咸中带辣,辣中带鲜,用XO酱炒过的龙虾肉,外层酱浓郁,内里鲜甜嫩滑,整道菜既有海鲜的咸鲜,又有火腿的陈香,各番滋味层层展开,食欲大增。
法国小龙虾
美国波士顿龙虾
波士顿龙虾其实叫缅因龙虾,也不产于波士顿。这种大钳龙虾原称北美洲龙虾,北美洲东北以至加拿大东沿岸都有,由于缅因州产量多,又最先作商业采捕营运,故在19世纪已被定名为缅因龙虾。
因此,不管是美洲龙虾、美国龙虾、加拿大龙虾、缅因龙虾还是波士顿龙虾,都属于一个品种。不同的是加拿大龙虾是冷水硬壳,而美国龙虾的外壳较软。
波士顿龙虾生活于寒冷海域,肉较嫩滑细致,而且它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一对大龙虾钳,虾钳则因为活动较多而肉质较粗,但也不失鲜味。欢迎加入厨影高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由于波士顿龙虾肉质的鲜美,因此不少大厨都喜欢用白灼还有芝士焗的方式烹调,突显龙虾的鲜味。
除了白灼和芝士这两种“传统”的方法以外,用波士顿龙虾熬制龙虾汤也是不错的烹调方式。以大量龙虾壳熬煮的龙虾汤令人一喝难忘,边喝着浓稠鲜甜的汤汁,边大口嚼着肥嫩的虾肉,虽是简单的一道菜,却足以让人食指大动,流连忘返了。
此处有视频!看看大师是怎么制作波士顿龙虾的。
加拿大龙虾
加拿大大西洋龙虾生长在崎岖蜿蜒的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冰冷纯净的原生态水域中,加拿大渔民世代使用相同的陷笼,将陷笼系在绳子上,并且每个陷笼每次只能捕获一只龙虾。这种方法对生态伤害小,口味鲜美。虽然同被市场称为波士顿龙虾,但是因其肉质更饱满和虾壳更厚比美国波士顿龙虾要略贵。
南非龙虾
南非龙虾产于南非开普敦好望角一带。这种龙虾并不是很大,个头也就比对虾稍大一点,但由于它生长在纯净温暖的开普敦海域,因此肉质非常鲜美,煮熟后呈现非常漂亮的鲜红色,让人食欲大开。
新西兰岩龙虾
与澳洲龙虾同属岩龙虾,外形也极为相似,为龙虾中的珍品,拥有紫红色的外壳和橘红色的腿部,主要生活在南半球靠近南极寒冷清澈的海域中。由于生长周期长,因此比生活在较暖水中的龙虾味道更鲜美,口感更佳。
法国蓝龙虾
蓝龙虾分布在欧洲海岸和英国海岸,以法国居多,因此常被称为法国蓝龙虾。法国的布列塔尼,海面水温终年温暖,平均摄氏22度,因而生产蓝龙虾,被封为蓝龙虾的圣地。
自15世纪开始,蓝色龙虾已经大受法国老饕追捧。它的成长期较慢,平均要7年时间、蜕壳30至35次才能长成至两磅重的大小。这种龙虾从头到尾都呈现出极其美艳、极具梦幻的宝蓝色,而这绝非是人工工养殖的结果,因为平均100万只龙虾中才会出现1只的蓝色龙虾,绝对是活化石级的“大餐”。
蓝色龙虾嫩滑柔腻的滋味,的确和它美丽的颜色一样,让人的味蕾一见钟情。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深海域,捕捉到蓝色龙虾的渔夫在当地被称做“英雄”。蓝龙虾肉厚、鲜嫩、味浓、爽甜,一入口就能感受到那股浓郁丰美的龙虾味,还隐隐尝到海洋的鲜甜。
断沟龙虾
又名加州龙虾或加州刺龙虾,是分布在由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至墨西哥特万特佩克湾的东太平洋的一种龙虾。它们一般长30厘米,呈红褐色,足上有刺,有一对很大的触须,但没有大钳。它们的特征是尾巴上有一些中断的凹槽。在美国及墨西哥,断沟龙虾都是商业及娱乐的重要渔获。断沟龙虾因加州渔猎局设限,导致市场行情昂贵,远胜于波士顿大龙虾,加上肉质鲜美,因此民众自行捕捞成风。
巨型淡水龙虾
巨型淡水龙虾主要分布于热带海域,是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它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色彩斑斓,腹部短小,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重2.5公斤上下,是龙虾类中最大的一类。最重的能达到5公斤以上,人称龙虾虎。根据栖息地和位置,它们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从暗棕色到浅黑色,或是耀眼的蓝色。
玫瑰龙虾(莫桑比克龙虾)
玫瑰龙虾即莫桑比克龙虾,俗称莫桑比克红龙、小红龙,产地介于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生长于莫桑比克纯净的原始海域--在500米以下的深水区域。玫瑰龙虾本色是浅粉红色,加热之后颜色为深粉红色,壳薄肉多,滑嫩可口,铁板烧后惊爆出鲜美的汁液的快感。
美国红龙
美国红龙又称西澳龙,是一款物美价廉的龙虾品种。美国海域是世界上少数最清洁的海域之一,因此美国红龙远离污染,肉质细嫩紧实,口感鲜美,在中国市场上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宴会。
墨西哥红龙
墨西哥红龙,产自北美洲墨西哥,其身体呈粉红色,长须,无钳,腿上有亮红色条纹,外观艳丽,个体肥硕,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欢迎加入厨影高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红龙虾是墨西哥最早的渔业,也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海产品,其品质仅次于澳洲龙虾。
菲律宾银龙虾
野生银龙,因外壳呈银白色而得名。这种虾价格较低,称得上是物美价廉,多用于宴会,非常划算。
菲律宾红龙虾
菲律宾当地特产的红龙虾,曾经上过菲律宾总统府招待奥巴马的国宴菜单的明星产品。虽然不如澳龙那么出名,但肉质也是相当不错,更难得的是价格很白菜,好吃又不贵。
美国花龙
生长在南美洲地区,加勒比海、美国、古巴地区,俗称“小蜜蜂”,身体底色呈橄榄绿色或褐色,有美丽的五彩花纹。
马达加斯加龙虾
马达加斯加不仅有一群动物演绎得精彩动画片,同样也有着一片不错的未受污染的海域。这里出产的马达加斯加龙虾质量优异,无论是刺身还是芝士焗,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澳洲淡水龙虾
澳洲淡水龙虾学名为四脊光壳南鳌虾,又名红螯螯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该虾体色褐绿,成熟雄虾的螯的外侧顶端有一膜质鲜红带,美丽好看,故又被誉为红螯螯虾。
澳洲淡水龙虾体大肥美,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滑脆,味道鲜美香甜,风味别具一格,颇受国内外食客喜爱。加上它耐活,适宜于长途运输,可在市场、饭店酒楼供应活虾,还可出口国际市场,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欧洲龙虾
欧洲龙虾,广泛分布在欧洲海岸及英国海岸,由于过度捕捞,欧洲龙虾的数量已大幅下降。欧洲龙虾雌雄独栖,产卵在每年的夏天,孵化期为3周左右。欧洲龙虾寿命在15年以上。欧洲龙虾都是野生龙虾,没有人工养殖。
印尼野生青龙虾
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印尼海域,目前在中国地区也有养殖。其外壳呈青绿色,肉质紧实弹滑,属于印尼的代表性海产品,可用于出品刺身,也可以黄油焗或者清蒸。
古巴龙虾
如果要问古巴什么最着名,也许大多数人会回答“音乐、雪茄或是朗姆酒”,但却很少会有人提及古巴的食物。其实古巴可是全世界龙虾的重要产出国。古巴的龙虾学名叫眼斑龙虾,是大名鼎鼎的澳洲龙虾的远房亲戚,由于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深海水域,所以肉质雪白肥美,鲜甜爽口。龙虾是古巴换取外汇的重要来源,由于价格低廉,极高的性价比使其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
小龙虾
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适应性强,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虽然总有传说小龙虾因喜食腐肉长大,体内有寄生虫,但是其实实在在的美味却让中华大地有无数忠实的食客。在夏天,是中国大排档的招牌菜式。据说已有养殖基地致力于无污染清水养殖,清水龙虾则壳薄色青,口感更加美味。
杉龙
也被称为黑白纹龙虾,这是因为它那奇特的外观,全身深绿,间以黑白条纹。欢迎加入厨影高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杉龙主要产于东现亚、台湾海峡及南中国一带,肉质雪白肥美,可以直接切片做刺身食用,简单的清蒸或者上汤焗亦佳。
挪威螯龙虾
挪威螯龙虾亦称都柏林湾匙指虾,广布于大西洋东北部和地中海从北非到挪威和冰岛的洋底。英、法、挪威、意大利等国都进行捕捞,以作佳肴。
挪威螯龙虾身型幼细,呈橙色或粉红色,尾部有强力的肌能,肉质丰富。这种龙虾虽然个头比较小,但口感丝毫不逊色,在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地,每逢重大节日或者有庆祝活动,都会烹煮挪威螯龙虾。
珍珠龙虾
海南岛出产,又名珠龙,全身淤红,头部略微窄小,壳较薄,身体布满星星斑点。肉质鲜美,刺身、清蒸、芝士焗、葱姜炒均可。
小青龙
小青龙又名波纹龙虾、青壳仔,主要主要产自越南,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也有产出。小青龙虾的外表一般呈青色,因此而得名。头胸部较粗大,外壳坚硬,市场出售的规格一般为2-3两每只,大的为5-7两。常用于出品蒜蓉蒸小青龙,肉质鲜嫩无比。
小青龙也是中国餐饮界的刚需龙虾食材之一!
海南岛龙虾
又叫背龙虾,盛产于中国海,海南岛一带,生长于0米至00米沙泥海底中,身平扁,头胸甲背每一壳甲均呈梭形,腹瘀红有污黑感觉,触须笔直,不能随意弯曲,红色外壳较厚,但肉较薄,身平头大,肉较少较削而淡口,为龙虾中之劣品,且寿命短而难养。
中国龙虾
中国龙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海、东海南部以及台湾海域,体表呈绿橄榄色,腹部散布着微小白点,关节处的白点较大。中国龙虾的外观、体色与波纹龙虾很相似,但中国龙虾两眼柄之间无鲜艳之橘色与蓝色斑纹,且步足条纹状,而不是斑点状,这使得二者易于区分开来。中国龙虾个体较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肉味甘咸、清嫩爽口,虾母特别多膏。因此市场价格较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日本龙虾
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水域中,包括日本、朝鲜近海及中国的台湾海峡和南海。
脊龙虾
分布于东海、日本本州中部至九州、澳大利亚近海、非洲东海岸。为南太平洋的重要品种。体色呈淡青色或淡红色,头胸甲背面前部有4条脊突,是该虾与淡水螯虾区别的显着特征。
智利龙虾
智利漫长的海岸线赋予了龙虾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智利龙虾属岩龙虾(刺龙虾),颜色比澳洲龙虾略浅,但色泽鲜艳。有严格的捕捞量的限制,暂养不好养,因此很珍贵。由于水质清冷,龙虾肉质松软滑嫩、口感鲜甜,是上乘的食材。
智利龙虾在中国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份额,因为其价格比新西兰龙虾和澳洲龙虾要低一些。
新西兰龙虾和智利龙虾对比图,左边为新西兰龙虾,右边为智利龙虾。其实它们很好分辨,从颜色上,新西兰龙虾是红色,智利龙虾则是灰色。不过煮熟后就都变成红色了。
天鹅龙虾
天鹅龙虾(Panulirus cygnus)是分布在澳洲西部的一种龙虾。它们是澳洲最有价值的渔获,占了全澳洲总渔业价值的20%。天鹅龙虾呈褐紫色至较淡色,一般可重达5公斤,长8-10厘米。在近东格拉(Dongara)捕捉的天鹅龙虾是最美味的。
蓝月龙虾
蓝月龙虾,原产于印尼、新几内亚,是当地一种特色虾种,身体颜色为蓝色,在双螯上有白色的月斑形状,故而得名“蓝月龙虾”。欢迎加入厨影高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其尾部扇尾为橘黄色,在它庄重的蓝色底上增添了一抹亮色,使它显得庄重而不陈腐。这种虾在原产地本以食用为主,但因为颜色艳丽、体型优美而被人们推向市场,成为观赏虾品种之一。
伊势龙虾
伊势龙虾是高级海产,在日本是长寿和权利的象征。伊势龙虾多产于日本千叶县、三重县,在这些地区几乎所有的高级酒店都将伊势龙虾当做自己的招牌料理。另外,伊势龙虾还被指定为三重县的县鱼。伊势龙虾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左右,少数甚至长达40厘米。大只的伊势龙虾重量可达1千克上下。体型呈圆筒状,全身被铠甲般的暗红色外壳覆盖,坚厚多棘。
刺身:雪白晶莹的龙虾肉非常有质感,夹一块放入口中,冰镇过的龙虾肉鲜美多汁,富有弹性,那种鲜甜的味道一直在舌尖上萦绕,让人回味无穷。
伊势海老の焼き物
伊势海老の丸扬げ
伊势海老味增汤
视频:伊势龙虾刺身
伊势海老刺身姿造
锦绣龙虾
光听名字就感受到一阵雍容华贵的气息扑面而来。也叫花龙,彩龙虾,原产地在越南,印尼等地区,中国广东海岸也有大量养殖。体色多彩鲜亮,周身呈青绿色,蓝色的胸甲夹杂着紫粉色斑块,触角和尾部亮红,步足镶有漂亮的金色环斑,腹部各节有黑色横带,非常美丽。除了作为食用,亦可作为观赏。锦绣龙虾在中国古时候被称为神虾,因为产量很小和诸多光环笼罩使得的锦绣龙虾成为了龙虾中的高端品种。
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欢迎加入厨影超级吃货群,畅谈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感谢你的支持。
❽ 龙虾主要品种
1、波士顿龙虾
波士顿龙虾生活于加拿大东海岸和美国东海岸海域,全身黑绿的波士顿龙虾特点为一对大龙虾钳,钳因活动过多而肉质较粗,相比之下虾身没有膏,但肉较嫩滑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