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的经济特点
印度尼西亚原为荷兰殖民地,经济落后,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矿产品开采是主要经济部门。独立后,经济有很大发展,但农业仍是重要的经济部门。胡椒、木棉、金鸡纳霜等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咖啡、油棕、豆蔻、丁香、甘蔗等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但粮食尚不能完全自给。
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沿海及城市郊区也已开垦为良田。森林覆盖率超过60%,生产铁木、乌木、柚木等名贵木材,是世界最大的原木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有鸟1500多种,占世界鸟类动物的17%。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年产石油6000万-8000万吨,产量的80%供出口,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东南亚首位。
⑵ 印尼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印尼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其发展的区位优势包括:
一、自然条件: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
二、社会经济条件:①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②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④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另外印尼的农业地域类型还包括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和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⑶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等比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印度尼西亚是全球重要的农业国,拥有约8000万公顷耕地和约4200万农业人口。其热带气候和充足降雨量为农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得印尼成为棕榈油、橡胶、咖啡和可可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大国。2012年,印尼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产量高达2850万吨。
2. 林业发展印度尼西亚森林覆盖率高达54.25%,位居世界第三。约3000万人口依赖林业为生。印尼的林业产品出口,包括胶合板、纸浆和纸张,占据了重要地位。藤条出口市场,印尼占据全球80-90%的份额。
3. 渔业发展印度尼西亚拥有8.1万公里的海岸线和58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洋鱼类种类繁多,达到7000种。政府估计,潜在的年捕捞量可超过800万吨。海洋渔业开发程度较高,而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仍有待充分开发。
4. 工业发展工业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比达到46.04%。采矿业、制造业、电气水供应业和建筑业是工业四大部门,分别占比11.44%、23.59%、0.83%和10.18%。油气产业是印尼的一大特色,共有66个油气盆地,其中15个盆地产油气。
5. 矿业发展矿业在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以及促进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显着贡献。印尼的主要矿产品包括锡、铝、镍、铁、铜、金、银、煤等。
6. 制造业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工业化程度正在逐步提升,拥有包括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纸浆、纸张、化工、橡胶加工、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等30多个制造业部门。其中,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
7. 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印度尼西亚非油气行业中第二大创汇领域,仅次于电子产品出口。政府持续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简化入境手续,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⑷ 印尼的蔬菜种植
印尼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蔬菜种植也占据了农业板块中的重要位置。在这里,蔬菜种植不仅与国家食品安全紧密相连,也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下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印尼蔬菜种植的现状、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1. **农业生产概述**
- **地理与气候条件**: 印尼地处热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然而,印尼80%的耕地都是家庭式经营,且70%属于个体农民的土地面积不超过1公顷,导致无法实行机械化操作。
- **主要农作物**: 印尼的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棕榈油、大豆等,而蔬菜种植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食品自给率和保障国家营养安全至关重要。
- **政策支持**: 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粮食自给率,印尼政府通过提供化肥补贴、推广农业现代化等措施来支持农业生产,特别是在蔬菜种植领域。
2.印尼农业面临土地减少、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劳动密集型的蔬菜种植而言尤为严峻。
- **生产效率及成本**: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爪哇岛,高成本和低效率的问题成为制约蔬菜等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 **农业现代化进程**: 尽管政府正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但是在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需求和期待。
3. **发展现状与趋势**
- **化肥补贴政策的影响**: 政府通过补贴分发化肥,鼓励农民使用化肥以提高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这一政策对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化肥以保护土壤和环境健康。
- **经济作物的快速发展**: 印尼的橡胶、棕榈油等热带经济作物发展迅速,这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有显着效果。
- **国家政策的支持**: 印尼政府通过完善调控、增加投入、增加农民收入等措施,持续支持农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
4. **蔬菜种植的特殊性**
- **生产周期短**: 相较于其他农作物,蔬菜的生产周期较短,可以更快速地实现产量的增加。
- **市场需求大**: 随着人口增长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蔬菜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 **多样性要求高**: 蔬菜种植需要考虑到品种的多样性,以满足市场上对于不同类型蔬菜的需求。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印尼蔬菜种植的前景与挑战,以下是几点相关建议:
- 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蔬菜种植方面。
- 利用现代科技,如农业信息化和生物技术,改善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种植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综上所述,印尼的蔬菜种植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及通过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和优化种植结构等方法,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鉴于蔬菜对国家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贡献,其在印尼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⑸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等比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发展状况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农业人口约4200万人。得益于湿润多雨的气候和充足的日照,印尼的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主要经济作物包括棕榈油、橡胶、咖啡和可可。2012年,印尼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产量达到2850万吨。
2. 林业发展状况
印尼森林覆盖率为54.25%,是世界第三大热带森林国家。约3000万人依靠林业维持生计。印尼的出口产品中,胶合板、纸桨和纸张占有很大份额。此外,印尼的藤条出口占全球80-90%的市场份额。
3. 渔业发展状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拥有8.1万公里的海岸线和580万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多达7000种。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超过800万吨/年。已开发的海洋渔业产量占总渔业产量的77.7%,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还未充分开发。
4. 工业发展状况
工业在印尼GDP中的比重为46.04%。其中,采矿业占11.44%,制造业占23.59%,电气水供应业占0.83%,建筑业占10.18%。印尼油气资源丰富,共有66个油气盆地,其中15个盆地生产石油天然气。
5. 矿业发展状况
印尼采矿业为印尼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它是出口创汇、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保持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和发展地区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印尼主要的矿产品有锡、铝、镍、铁、铜、锡、金、银、煤等。
6. 制造业发展状况
印尼的工业化水平相对不高,制造业有30多个不同种类的部门。主要部门包括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纸浆、纸张、化工、橡胶加工、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等。其中,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门类。
7. 旅游业发展状况
旅游业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仅次于电子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创汇行业。政府长期重视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入境手续。
⑹ 印尼的经济特点
1. 印度尼西亚原为荷兰殖民地,其经济起步较晚,依赖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和矿产品开采。
2. 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经济获得显着发展,尽管农业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3. 该国的胡椒、木棉、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首位。
4. 天然橡胶、椰子产量世界第二,咖啡、油棕、豆蔻、丁香、甘蔗等产量也名列前茅。
5.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重要的大米生产国之一,但粮食自给率尚未达到完全自给自足的水平。
6. 粮食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爪哇岛以及苏门答腊岛沿海和城市郊区。
7. 印度尼西亚森林覆盖率超过60%,出产铁木、乌木、柚木等名贵木材,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木出口国。
8. 该国有超过1500种鸟类,占世界鸟类动物种类的17%。
9. 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年产量达6000万至8000万吨,其中80%供出口,使其在东南亚的产量和出口量中位居首位。
⑺ 明古鲁省明古鲁省-经济
明古鲁省位于印尼,是一个相对贫穷的省份。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当地民众倾向于寻找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中成为公务员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选择。
矿业,特别是煤矿产业,是明古鲁省经济的主要支柱。每年,三个主要煤矿公司共生产200,000到400,000吨的煤,主要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南亚及东北亚地区。
渔业在明古鲁省也发展得相当蓬勃,着名渔获包括鲔鱼和鲭鱼等。农业方面,当地种植姜、笋、橡胶等作物,为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尽管明古鲁省经济较为落后,但通过发展煤炭、渔业和农业等产业,其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实。同时,当地民众对成为公务员的热衷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稳定收入的追求,这些都成为了推动明古鲁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明古鲁省(印尼文:Provinsi Bengkulu)是印尼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十个省份之一。省城为明古鲁市。面积19,788.70平方公里。人口1,405,060(2000年统计数字。) 明古鲁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称明古连(英文:Bencoolen)。于1824年的《英荷条约》签订后,英国将此地让给荷兰殖民。
⑻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等比济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耕地面积约8000万公顷,从事农业人口约4200 万人。印尼气候湿润多雨,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周期短,主要经济作物有棕榈油、橡胶、咖啡、可可。2012年,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28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海岸线8.1万公里,水域面积580万平方千米,包括领海渔业区27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310万平方千米。 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多达7000种,政府估计潜在捕捞量超过800万吨 /年,已开发的海洋渔业产量占总渔业产量的77.7%,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还未充分开发。
工业占GDP比重为46.04%,其中:采矿业占11.44%,制造业占23.59%,电气水供应业占0.83%,建筑业占10.18%。
印尼油气资源丰富,共有66个油气盆地,其中15个盆地生产石油天然气。政府公布的石油储量为97亿桶,折合13.1亿吨, 其中核实储量47.4亿桶,折合6.4亿吨。印尼天然气储量176.6万亿标准立方英尺(TCF),折合4.8-5.1万亿立方米。石油勘探开发基本上依靠国外 石油公司。印尼石油产量逐渐下降,自2003年以来,印尼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8年初印尼宣布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印尼采矿业为印尼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它是出口创汇、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保持经济活力、创造就业和发展地区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还具有辐射社会经济其他领域的间接作用以及对边远地区发展的 推动作用。印尼主要的矿产品有锡、铝、镍、铁、铜、锡、金、银、煤等。印尼最大的国有矿业公司为安塔公司,另外还有印尼国有锡业集团公司。
印尼的工业化水平相对不高,制造业有30多个不同种类的部门,主要有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纸浆、 纸张、化工、橡胶加工、皮革、制鞋、食品、饮料等。其中纺织、电子、木材加工、钢铁、机械、汽车是出口创汇的重要门类。印尼最大的钢铁企业为国有克拉卡陶钢铁公司,年产量约300万吨。
旅游业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仅次于电子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创汇行业,政府长期重视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入境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