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尼虎鱼在原产地是食用鱼吗
是的。
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microlepis (Bleeker, 1854),俗称印尼虎鱼,是拟松鲷科、拟松鲷属下的一种重要观赏鱼和食用鱼。
成鱼体长可达45cm。 体侧扁,吻尖,幼鱼体色呈浅黄到银白的过渡色,身体上有几道竖直的黑色条纹。
在原产地,小鳞拟松鲷被视作一种珍贵的食物,而作为观赏鱼,小鳞拟松鲷的饲养较易,是一种常见的龙鱼配鱼。小鳞拟松鲷主要分布于湄南河流域
⑵ 印尼虎苗怎么养
印尼虎是种体色是白色,有黑色条纹色彩的观赏鱼,观赏价值很高,有的专门在家里养几条,那印尼虎苗怎么养?
1、养水
在印尼虎苗到来之前,我们要提前5天开始养水,具体方法是滴流过滤,过滤器材应选择棉内制品(因为需要投入一定的药品,所以避免与其他材质的滤材发生化学反应)。然后要有曝气,并且不断爆氧。在养水后的第三天加入土霉素片继续过滤。中间还要加入硝化细菌,让水质不受药品干扰。这样,养水工作就基本结束了。
2、进鱼
把鱼连包一起浸泡在鱼缸中,半小时后确认鱼苗适应了鱼缸内水温,适应后拆包,将鱼包中的鱼苗连同水一起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箱子内,然后用滴管将养好水的缸中的水滴入箱子内,这样滴水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降低水位。水位至20cm即可。这样会使鱼苗承受的压力大大减小。这样之后,鱼苗就可以下缸了。下缸时也要注意,轻轻的将鱼苗带水一起放进缸内。
3、养殖
在鱼苗进缸10小时后,把死亡的鱼苗捞净。这时经过了长途跋涉的鱼苗一定会感觉到饿了,我们可以拿出冰冻红虫解冻后,剪成很小的段,均匀的撒在鱼缸各个虎苗聚集的角落,让鱼苗进食。
4、换水
鱼苗进缸后的第二天水已经有一定的浑浊了,这时,可从养水缸取出500斤左右的新水,使用软管滴流进缸,待水滴流完后,再用软管将鱼的排泄物与食物残渣吸出。换水两小时后补充喂食。
5、日常喂食
幼鱼不适合喂食太多,毕竟鱼苗太小,肠胃不像成鱼那么健壮。我们需要做到少喂多餐,来引诱虎苗的进食,刺激其对事物的兴趣。
6、环境要求
印尼虎鱼喜欢咸淡水,所以养殖期间尽量模仿自然环境,种植一些水草,放置一些岩石、做些石洞、也可以用一些陶花盆来模拟岩洞,这能让虎鱼更快乐。充足的溶氧,一定的水流,对虎鱼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⑶ 这是什么鱼
印尼虎鱼
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microlepis(Bleeker, 1854),俗称印尼虎鱼,是拟松鲷科、拟松鲷属下的一种重要观赏鱼和食用鱼。成鱼体长可达45cm。[1]体侧扁,吻尖,幼鱼体色呈浅黄到银白的过渡色,身体上有几道竖直的黑色条纹。
在原产地,小鳞拟松鲷被视作一种珍贵的食物,而作为观赏鱼,小鳞拟松鲷的饲养较易,是一种常见的龙鱼配鱼。小鳞拟松鲷主要分布于湄南河流域、湄公河流域以及印尼苏门答腊的婆罗洲西部。
注意:本种的俗名为印尼虎鱼,有些资料给出的学名是错误的,要注意把本种与俗名为泰国虎鱼的亮丽拟松鲷和俗名为泰北虎鱼的曼谷拟松鲷区分开
中文学名
小鳞拟松鲷
拉丁学名
Datnioides microlepis(Bleeker, 1854)
别称
印尼虎鱼、南托斯鱼
⑷ 泰国虎鱼经常变黑,还躲在角落不出来,正宗的泰国虎鱼是这样吗
由图可知你所饲养的是三纹印尼虎鱼,而非泰国虎鱼。而且印尼虎鱼,天生胆子小,易发黑,夜行虎,非常喜欢躲在角落里不出来,天性如此。
多数印尼虎体色偏黑黄或者黑,它的黄黑比一般为1:1,在状态好的时候偏黑黄,状态不好时发黑,当然和背景、环境以及水质有很大的关系。印尼虎的尾柄和各鳍基本没有斑点,越大越没有斑点,基本是黑色透明状的。
印尼虎鱼发黑是困扰不少鱼友的问题,也都在研究印尼暗虎变明虎,虎鱼的明暗与自身的基因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根据虎鱼的状态、发色判定虎明虎暗,因此没有绝对的明虎和暗虎。环境突变对印尼虎变色是有一定影响的,但不是绝对的。印尼的身体外部颜色的变化可以用瞬息万变形容,有可能因为水质不好,身体发黑,有可能因为惊吓,突然状态不佳,想要恢复十分不易。印尼虎鱼发黑与自身的基因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很多外界条件影响后,由暗变明或由明变暗的情况。
⑸ 印尼虎鱼夜间觅食吗
印尼虎鱼属于夜行虎,白天休息,夜间觅食活动。
印尼虎身材修长,身长和身高的比例和泰虎相差甚远。 印尼的中纹绝大多数是比较直的由背鳍链接至腹部,但也有少数的异类弯刀印尼虎。印尼虎的状态绝大多数是不稳定发黑,容易变化印尼能黑到你找不到纹, 印尼的尾部中纹是环尾的(连接着)。 印泥尾纹3纹,多纹、尾部三纹。
⑹ 怎样区分泰国虎鱼
看图区分泰国虎鱼、印尼虎鱼、越南虎鱼
泰国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