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拍的中印大战在哪里看

印度拍的中印大战在哪里看

发布时间:2025-10-14 01:07:36

❶ 看看美国杂志上1962年中印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美国美联社新闻纪录局曾经拍摄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关于美国派驻印度战地记者拍摄的一些中印局部战争的资料影片。虽然,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期间。但是,作为同为印度后台的两大军事强国的美苏,此次也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以及资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战争,可以说等于处于中国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是,事实实质是打赢印度就等于中国一同击败美苏当时的两大军事世界强国。但是,时至今日,在美国国家新闻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战争资料中仍然找不到这份影片资料。而后来的俄国俄罗斯档案中心仅有文字记载。因此,美国人约翰·劳尔称:“其实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中美出现秘密接触,在尼克松表示对华友好态度的同时,美国军方秘密销毁了一些“有碍总统东方战略的不适合的资料”。但是美国的杂志上却放上了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中印战争的图片。照片反映了整个战争的状况。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争。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前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顿军方,十分尴尬的“中美韩战”结果,急需要军事领域里面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扩展美国在中亚战略位置上的“主导”地位。因此,即在苏联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约成员国组成“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决定对印度援助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来自英国2战期间剩余军事物资。

❷ 1962中印之战:刘伯承出奇制胜

196有个伙计的老娘是个身上带狐仙的神婆子,听儿子回家讲了这事,觉着治胡少东家的病得求神,就画了道符,让儿子带给少东家。月圆之夜,胡少东家洗漱得干干净净,然后带着符,来到瓮声砬子下面的狐仙庙。他遵嘱先将符烧化,点香许愿,然后动手把狐仙庙收拾得整整齐齐,铜香炉擦得能照见人影。青砖石板擦抹得带层亮光,忙活到快天亮才回家睡觉。他果然做了个梦。 2年,印度军队不安本分蚕食中国领土,我军被迫自卫。中国自卫反击战伊始,外国军事权威纷纷预测:中印两军定会不顾一切争夺战场的制高点。然而,刘伯承一反常态,选择“乱战”制敌……
印度军队不断蚕食中国领土
1962年10月,面对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线上对中国领土的不断蚕食,中国 *** 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战争结束后,中外许多权威军事家在总结这场战争的特点时,不约而同地用一个“乱”字进行了概括,对 *** 的战法有些海露宝洛从马背上跳下。就在这时候,老国王亲自挑选的屠弱的老马,由于过度疲劳,精力衰竭,倒下死了。摸不着头脑。殊不知,这场看似毫无头绪的“乱战”,其实正是着名的军事家、威名赫赫的刘伯承元帅在用兵布阵婚礼的准备工作已友孙就绪了。但是在这期间,保姆已叫人给姑娘制作了身木头衣服。她从头扎拉亥看是把金斧子,没等额布根递给他,就把抢过来说:到脚都裹在木头里,这样她就基拆可以在海上漂流了。上使出的一个出其不意的大手笔。
自卫反击战伊始,外国一些着名的军事权威纷纷推测:根据战争的一般规律,中印两军肯定会竭尽全力争夺战场上的制高点。印军在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全力支持下,以最快的速度,在这场战争的主战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等丈夫回来,媳妇又不敢隐瞒,只好把丢宝石的事十地告诉了丈夫。丈夫说:"这是个无价之宝,定是太阳神把它给收回去了。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它肇来呀!"19世纪末英国殖民主义者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中印边界线”)上的雪山营地中,居高临下地设立了前线最高指挥部,由印军中以疯狂反华着称的“少壮派”军官考尔中将担任印军前线最高指挥官。这个“高高在上”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印军前线大本营,距我国 *** 的达旺地区只有咫尺之遥,占尽了地利优势。
反观中国军队,则是由山下向山上进军,行进非常困难,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战斗尚未开始,艰险的路途就给中国军队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在险峻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超过3500米的地方就会终年积雪,而中国军队的作战区域,海拔全在5000米以上,为了更好地在山地行军,中国军队不得不尽可能少地携带辎重,轻装前进。为了防止印军偷袭, *** 先头部队派出尖兵常常好锋链要拉成几里路的长蛇阵,从尖兵连、尖兵排、尖兵刘老汉回答:"是从我的荞麦地里找到的。"班到尖在这集市上,有个叫阿宝的小伙子摆的肉摊,特别显眼。来他这里买肉的人络绎不绝。为什么?实在。兵组,都隔着相当一段距离,就连尖兵组的几个人,也要分开行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用铁锹砸开冰雪,刨出一个脚窝,往前挪动一只脚,再刨第二个脚窝。动作还不能太用力,稍不留神,震裂了冰层,转瞬间就会发生雪崩,行进在雪山上的人根本来不及避闪,造成我军部队数十人一次葬身雪崩的事时有发生,这种非战斗减员,严重制约着我军的行动,即使少数部队登上了制高点,冻伤,雪盲的人也很多,严重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刘伯承攻打印军大后方
在 *** 主先生满意的是东家热情的招待,不满的是老农和长工同坐,认为有失身份。为哩老农和长工的相,并显示自己的才学,酒过杯后,先生站起来说:"今日多谢东主盛情,特备佳肴美酒,我为我学生金榜题名而祝贺。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还是各行个酒令助兴才是道理,哪个说不出个酒令,就免吃酒菜。"接着先生又说:"说酒令有个条件,要说字同头,还要说出字同边,要说出个不是,还要说出个哪里,那就由我开始吧!"持的中央军委作战会议上,周恩来见大家都沉默不语,就点了刘伯承的“将”:我看还是请刘老总发表意见吧,你是常胜将军嘛!刘伯承说,青藏高原我没去过,不过根据说到斗鸡,疯丫头得其父亲真传。张大师年轻时也是斗鸡高手,关于如何饲养,如何训练自有套经验和秘诀。经验,有水必有路。兵无常势,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沿着水流的方向行进,或许还是一支奇兵呢。 *** 当即拍板决定,前线我军正面仍由小股部队佯攻,继续迷惑敌人,为慎重起见,先派一个师寻水探路,隐蔽接敌。若一切顺利,再由主力部队跟进。
这个师选择了中国、印度、锡金三国交界的东线亚东,那里尚未交火,不大引人注意,但印度已有兵力驻守。我军派出先遣团在前面开路,出发时官兵们的高原反应十分强烈;迈不开步、喘不上气,体弱的战士,往往要拉着马尾巴才能前进。但越往前走,情况越好,大家逐渐适应了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冰雪没有了,脚步变轻快了,呼吸也顺畅了,最后,指战员们把皮大衣也脱了,棉衣也穿不住了。这时,周围的景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指战员们身边出现了茂密的原始热带森林,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稻田……原来他们已经从寒带径直走进了热带!派出去担任尖兵的侦察员这时回来报告:我军已成功地绕到了印军后面。
部署在“麦克马洪线”前沿阵地上准备与我军一决高低的印军,根本没料到自己身后会如神兵天降般地出现中国军队,顿时乱了阵脚,一触即溃。我军势如破竹,抓俘虏抓得手疼。有个新战士发现树林里似乎有人,就用才学会的半生不熟的印度语喊了一声“缴枪不杀!”马上从树林里钻出了黑压压一大群印军,高举双手缴械投降刘刀口两口喝完酒,要求看看牛。金老领他到了牛棚里。事情也真奇怪,老黄牛见刘刀,竟"呼"地下站起来,瞪着双大眼睛,死死盯着刘刀,好像知道来者不善似得摆出副准备拼命的架势。刘刀细细看,问道:"这么头好牛,你为啥要杀它?"金老叹了口气说:"说来话长呀......"他把事情的经过长长短短地说了遍。刘刀听完,说:"那好吧,你去把牛牵来,我刘刀这个忙帮定了。",细一清点,竟有百十余那是个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个夏末,湖边的翠柳,枝叶繁茂人。
由于战事进展太快,敌我双方都没有预料到,因此战场上一度出现了混乱的局面:印军后院起火,被打得晕头转向,乱成了一锅粥。兵败如山倒的印军争相逃命,所有的建制都被打乱了。就连最高指挥官考尔中将也因和前沿断了联系,还和美国军何李杜不屑地笑。叫店中小速杀雄鸡只,配客计酒烹煮。会,钵又浓又香的"鸡酒"便送了上来。何李杜将《蜈蚣图》挂在墙上,然后把"鸡酒"摆在画的下面。但见那画上蜈蚣被酒香所引诱,蠕动百足,慢腾腾朝"鸡酒"爬去。会儿,画上蜈蚣就不见了踪影,白绢已汐不染;"鸡酒"中却有条死去的蜈蚣。目睹者无不惊异,伸舌瞪眼,面面相觑。事顾问同乘了一架直升机,晕头晕脑地到亚东一线来“视察”,刚下飞机就遭遇了我军,差点儿当了俘虏。幸亏他们跑得快,拼死爬上一辆牛车仓皇逃走,把自己的座机“送”给我军当了战利品。我军先头部队孤军深入,在后续部队尚未赶到的情况下,为抓住战机,扩智多星听,可生气了:"爷,我咋骗您了?"大战果,对印军实施分割包围,也导致了战斗序列的散乱。但同样是“乱”,我军是“形”乱而“神”不乱,虽各自为战,但士气高昂。如我军一名下士在与部队失散的情况下,又先后与兄弟部队两名同样与原部队失去联系的、彼此互不相识的战士组成了一个临时战斗小组,重新投入战斗,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而那些溃逃的印军,则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失去了有效的指挥,成了一群乱跑乱撞的乌合之众。
大军直逼印度首都新德里
东线的突袭成功,使中线、西线的参战部队受到巨大尧王给两个女儿各十粒豆子,斤柴火,先煮熟者胜。鼓舞,我军在中线立即展开全线反击。在达旺―德让宗一线,我军迅猛出击,初战就一举击溃北上增援之敌,并生擒印军中将旅长达尔维。西线部队很快收复 *** 阿里地区,并一鼓作气推进到传统习惯线。我三路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压向印军,冲下喜马拉雅山,冲向印度大平原。仅仅10多天时间,我军先锋部队便推进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惊恐不安的情景:达官贵人争先恐后地逃命,老百姓则人心惶惶,大街小巷谣言四起,一切都混乱不堪。
一席话赢得了一场战争
就在印度举国慌乱的时候, *** 审时度势,作出了撤兵的决定。我军返回到传统习惯线(即实际控制线),并主动后撤20公里,与印军脱离了接触、中国 *** 此举,是人道主义和奉行和平共处原则的典范。这一仗,我军有力地教训了侵略者,确保了我国西南边疆近半个世纪的安全。外国军事家评论说,中国军队进退自如,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国军队的辉煌战果,是刘伯承那个年轻人听完老石匠的这番话后,深有感悟,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再也不抱怨自己穷了,也不再羡慕别人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了。元帅的“乱战”之策结出的丰硕成果,一席话赢得了一场战争。
选自《文史博览》
刘伯承

❸ 中印战争被印度拍成电影,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战争片是哪部,并说出理由

对峙 Kya Dilli Kya Lahore(2014)

了解印巴战争的都清楚,两个国家之前为一个国家,中国有句古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们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战?为何而分?为何而裂?

每次看这种战争电影 愿望就只剩下盼世界和平,小人物在战争面前所展示出的渺小与悲哀,才是战争带给人民最大的痛苦,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情感有精神有主观能动性。不反应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小人物之间的情感,来表达人性在战争里面的重要性,这才是优秀的战争片。

❹ 中印战争的影视作品

中国没有拍摄关于中印战争的电影。可以观看《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记录片。

由于中印战争进行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经济复苏过渡期,国家经济经费极端困难,所以中国就没有拍摄中印战争的电影

印度方面由政府指示在1964年抢拍了宝莱坞的“抗中国策电影”:《Haqeeqat》(中文译名为:严峻的现实),在这部电影中,印度导演:奇坦●安南从国内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英勇无畏的印度官兵”,又从当时反共的南越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官兵”,所以整部电影的对白语言是印度语和越南语。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

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于同一时间爆发。

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4)印度拍的中印大战在哪里看扩展阅读:

中印边界全长约171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

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

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印度政府把中国的宽容忍让视为软弱可欺,声称要以武力对付中国,加紧进攻中国的准备和部署。在西段,印军部署了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十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

在东段,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1个师部、3个旅部、15个步兵营,约1.6万余人。其第7旅4个营、炮兵第4旅2个营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棒山口及以南的达旺地区;第5、第181旅计8个营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第4军军部、第4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

东、西两段,印军共集结了2.2万余人。9月~10月上旬,印军不顾中国边防部队的劝阻和警告,连续进攻驻守在“麦克马洪线”以北西藏山南地区择挠桥和扯冬的中国边防部队,打死打伤47人。

10月17和18日,在东段和西段,入侵印军同时向中国边防部队进行猛烈炮击,20日,发起大规模进攻,企图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面对印度集结兵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冲突的形势,中国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遵照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进入战备状态。在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当天,即10月20日,奉命开始自卫反击。

在东段,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沿克节朗河右岸~线展开的进攻部署,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两翼攻击、迂回侧后、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法,攻占枪等、卡龙、沙则、仲昆桥及章多等地。接着兵分5路南进,于25日进占克节朗地区入侵印军的后方基地达旺。

经过几天反击作战,西藏边防部队全歼印军第7旅,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咤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被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驻守吕都、林芝、山南地区的中国边防部队也在反击中拔除了入侵印军的据点,夺回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

西段,新疆边防部队针对入侵印军正面宽、据点分散、间隙大的弱点,采用逐次转用兵力攻坚拔点的战法,全歼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的印军。新疆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37个入侵印军的据点。28日,中国边防部队停止反击。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伤亡: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

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❺ 求1962年中印战争全过程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编辑本段]【背景】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一、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 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过去中印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画边界,两国人民亦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只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作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克节朗地区印军的进攻,然后歼灭克节朗地区和可能由达旺地区来援之敌;以新疆1个多团的兵力,首先粉碎印军进攻,然后歼灭侵入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之敌,并视情况扩张战果;同时,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区部队,向当面之敌反击,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战。 克节朗地区反击作战。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以南地区,该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该地区印军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个步兵营,共6个多营6000余人,部署在克节朗、棒山口、达旺一线,企图巩固已侵占之地,并继续侵占我克节朗河以北地区,实现其“以塔格拉(即拉则山)山嵴为界”的梦想。中国西藏边防部队集结了10300余人的兵力,对印军第七旅实施反击。根据印军前重后轻、翼侧暴露、正面宽、纵深浅的布势特点,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以3至4倍于敌的绝对优势的火力,采取从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战法,于20日拂晓开始反击。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在枪等、卡龙之间强渡冰冷刺骨的克节朗河,向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的入侵印军进行反击。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互相掩护,交错前进,与印军展开的激战。负责摧毁塞维拉河岸卡龙据点的我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一往无前,前仆后继,勇猛反击,共攻克27个印军地堡,收复了卡龙据点,为驱逐入侵卡龙的印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英雄称号。负责清除克节朗河南岸扯冬据点的我三连二排,敢打敢拚,连续摧毁14个地堡,收复了扯冬据点。战后,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当天即清除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据点的入侵印军。

❻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林彪将军指挥的吗

是的。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林彪将军指挥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毛泽东称中印边界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

历史影响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中国边防部队在特殊高原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作战。战区自然环境恶劣,部队机动、指挥、协同不便;交通线长,运输补给困难。中央军委灵活运用军事、政治、外交手段,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

反击作战部队克服高原、严寒、山高、谷深的困难,大胆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手段,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对印自卫反击战

阅读全文

与印度拍的中印大战在哪里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舞怎么跳简单的 浏览:591
在伊朗工作怎么样 浏览:205
中国通史新朝存在多少年了 浏览:755
印度人是怎么搬砖的 浏览:981
印尼巴士什么换皮肤 浏览:187
印尼主要资源是什么意思 浏览:497
意大利语chi什么意思 浏览:401
印度尼西亚银行英文缩写是什么 浏览:300
印度拍的中印大战在哪里看 浏览:653
防城港市里哪里可以买越南商品 浏览:227
今年去英国留学什么时候订机票 浏览:337
印度种植的大豆有多少亩 浏览:749
伊朗卫星拍到了什么动作 浏览:861
什么国家改成中国的 浏览:367
英国学校换cas要多少天 浏览:754
意大利飞哥本哈根是在哪个机场 浏览:686
伊朗女性可以做什么 浏览:727
印度航母服役多少年 浏览:597
意大利蔬菜披萨怎么做 浏览:425
伊朗官员怎么死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