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帝国全面战争奥斯曼具体怎么打印度,印度没我想象的弱,满编一大群都是肉搏兵火枪火炮很少海军都是印度贸
要么爆兵用满编自动战役,要么用围城的打法,利用角度轰。反正帝国全战的炮是打不完,只要不野战你就不怕接触到近战兵
‘贰’ 关于中印战争的问题
1,国际形势使然。当时我国正处于3年灾害时期,非常困难。大部分非一线部队为减轻消耗,连正经的日常训练都保证不了,天天组织部队集体晒太阳。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东南沿海紧张,备战压力很大。北方和苏联反目,也必须保持足够的战备力量。实际可用于中印战线的部队十分有限。所以一开始,中国的战略目标也只是打掉印度东部军区的主力,特别是考尔的第四军,让印度汲取教训,保障边境平静,起码使印度不敢在边境再次主动挑起事端。最后丁盛打的很好,基本歼灭了印度第四军主力,特别是全歼了印度王牌第七旅,俘虏了旅长达尔维准将。虽然后来随着我军主动撤回战前实际控制线,印度又再次北进,直到麦克马洪线。但这一仗使印度老实了30年。达到了预期战略目的。
2,后勤困局难解。对印反击作战东线我军一直打到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渡口,提斯普尔城已经成为空城。如果我军继续前进将进入阿萨姆平原,前方印军已经全部溃散,当然我军可以继续前进。但不要忘了。我军背后是青藏高原,我们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必须穿越这长达数千公里的气候恶劣的不毛之地。由于公路运输条件恶劣,直到90年代末,我们驻藏部队还在吃70年代的大米,80年代的罐头。西藏几乎什么工业都没有,任何工业制成品都需要不计成本地用汽车从内地运进来。运一车玻璃到西藏,抵达目的地后,要碎95%.每天几千辆汽车日夜不停地奔波在青藏,新藏,川藏和滇藏公路上以维持驻藏部队和西藏的日常需要。在这几条公路中,新藏一年只能使用几个月,大雪一封路就几乎用不了了。滇藏公路穿越横断山脉,现在跑一趟单程都要10天。川藏公路从雅安至昌都一路都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穿越,塌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每天都有,经常是运输车队带着工兵筑路部队一起走,一边修路一边走,每次运输都有战士牺牲。相比之下,青藏公路是条件最好的,总后勤部青藏兵站部是一个正军级单位,也是我军目前消耗最大,在和平时期伤亡率最大的单位。62年时,从拉萨到边境连骡马可以走的路都很少,我军当时维持前线部队的战斗消耗和人员最低限度的需求都已经是使出吃奶的力气了。我认识一个参加过这次战斗的副营长,他告诉我,当时每个人无论是战士还是军官除了随身携带供5天的弹药还要带食品和饮水。在那种高原缺氧的情况下,困难可想而知。他亲眼看见,战区的所有藏民都被发动起来给解放军背送给养,连一个5岁的康巴族小男孩都跟着父母给解放军背了4听罐头盒一大盒压缩饼干。
所以我军达成战役目的后,只好从实际控制线后退到麦克马洪线,以靠近我军现有的脆弱的交通网络以取得非常勉强的后勤补给。印军当时已经退入阿萨姆大平原,背靠人口稠密地区,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补给优势明显,如果我军不后退,一旦进入冬季,后勤运输能力跌落到高峰时的40%。到时候缺吃少穿的我军,在面对得到充足补给的印军反攻时,后果怎样,可想而知。所以我军在主动出击,达成目的后主动后撤,交还缴获物资是无奈之举其实也不是全部交还了。缴获的苏联米-8直升机就没还。此战缴获了几辆印军刚刚进口的丰田吉普车,也被运回北京。后来仿制出来着名北京120吉普车。)。只要我们当初想要边境安宁30年的目的达到了,那我们就算是胜利了。现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青藏双线重轨电气化铁路的建成,我国在西藏的后勤困局已经在日益破解并将最终获得战略主动权。这也是阿三现在日夜不宁,寝食难安的原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收回麦线以南失地。
任何怀疑62年战果的非议都是对先辈和烈士的亵渎,让我们对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始终保持最大的敬意。
‘叁’ 1962年中印战争简介
1962年中印战争是一场不必要的悲剧。
1962年9月20日,命令印度军队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10月10日,向东段的中国尺冬哨所攻击。印度向中印边境集结重兵,在东段,部署了1.6万余人兵力。
在西段,印军部署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10月20日,印军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面对印度军队的猖狂侵略行径,中国政府、中央军委决定实施自卫反击作战。反击作战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始至28日止。
1962年中印战争的影响:
1、拖垮了印度经济
中印战争结束后,印度政坛内的呼声一个比一个高,但都是在为了权力奔走,根本没有一个真心做实事的。这就导致了此前埋伏已久的经济问题,最终集中爆发。国内发展不仅停滞不前,甚至由于剧烈的社会矛盾,还出了大倒退。而这种失衡的经济结构,产生的危害尤其剧烈。直到现在,印度还没有从经济创伤中缓过气来。
2、印度从此走上了军事现代化道路
1962年印军的惨败,让印度人质疑本国军队的同时,也使得国防部和印军痛定思痛,决心彻底改组军队架构,并调整军事政策。经过一番推诿扯皮后,印度军方最后迫于国际和民间压力,正式投入到了军事现代化道路,不过这种现代化道路,似乎有走歪的趋势。正如之前所说,他们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到新式武器装备的购买当中。
2、改变了印度的外交方向
在此之前,为了保持所谓的“和平中立”,印度一向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而在中印战争后,印度事实上开始倒向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接受二者的扩大援助,包括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专家特训等等。这就导致了印度在国际上留下了背弃诺言的形象,刚刚建立的不结盟运动阵营,内部开始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