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为购买印度仿制药而成为被告,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我不是药神》是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尽管电影的情节以戏剧化的方式进行了改编,但电影中更为重要的情节取材于“药神”的原型-陆勇。
自从《我不是药神》发行以来,今天的陆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他仍然选择保持低调,并尽可能拒绝所有采访。 用陆勇的话来说,他可以救这些病人,他也很高兴。
② 《我不是药神》结局是什么
影片《我不是药神》程勇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过程——
程勇是上海一间印度神油店的老板。2002年某日在邻居的引荐下,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登门拜访,请他从印度带回一批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宁”。程勇深知走私贩售药物是非法的,但此时的他已经陷入了经济困难,前妻曹玲正在争取儿子的全部抚养权,要带儿子移民国外,老父亲做手术急需钱。于是,程勇毅然决定踏上走私的道路。
瑞士诺瓦公司生产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分子靶向药物“格列宁”(影射现实中的药物伊马替尼,中文商品名为“格列卫”)药价为人民币四万左右一瓶,而程勇售卖的印度仿制药只需人民币五千元(影片后期变为五百元并向外省售卖)且药效相同,两者价格相差八倍至八十倍。
最初,在瑞士诺瓦中国分公司的要求之下,中国大陆警方开始严查市场上流通的仿制药。程勇担心坐牢以及出于家庭因素的考虑而不再售卖仿制药,但一年后受朋友吕受益自杀的触动和病友恳求而再次售卖。之后,诺瓦公司发现了仿制药又在市场上流传,且通过法律程序关停了制造仿制药的印度工厂。影片末尾,程勇被警方逮捕,经审理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2)卖印度白血病药的人怎么处理了扩展阅读:
影片原型的主人公“陆勇”结局——
1、病友求情
陆勇的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名写信,请求司法机关对他免予刑事处罚 。
2、撤回起诉
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检察院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法院当天就对“撤回起诉”做出准许裁定。
陆勇的代理律师张青松认为,陆勇购买信用卡的行为,有一定的违法性,但不构成犯罪,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此外,他认为陆勇的“代购”行为未构成销售假药罪,而应属于购买假药的行为。
按照法律规定,购买假药不属于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诉法的规定,对于提起公诉的案件,发现不存在犯罪事实、情节显着轻微、证据不足等情形的,检察院可以撤回起诉。
3、无罪释放
2015年1月29日下午,陆勇获释。2015年2月27日,湖南沅江市检察院对陆勇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销售假药”案做出最终决定,认为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
“国外抗癌药代购第一人”刚经历了一场缘于代购药物的牢狱之灾。300多名病友联名呼吁之后,检方最终撤诉,无罪释放。
陆勇想成立一家志愿者组织或公益基金会,专门服务于白血病病友,“一来可以结束单枪匹马式的薄弱,二来可以更好更专注、专业地搞好服务”。
③ “药神”原型陆勇,为救命代购印度仿制药被抓,如今现状如何
当初《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一经上映以后,就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更是赚足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很多在看过这部电影以后的观众,都被陆勇的这种行为所打动。
现如今的陆勇依旧做着外贸生意,而陆勇也因为这件事情名气越来越大。疫情期间,陆勇还利用自己的外贸渠道购买了大量的口罩捐给社会,很多人都说他是英雄,但是在陆勇看来,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④ 从印度代购仿制药给人治病的陆勇入狱,他是我不是药神一剧原型,现状怎样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无法战胜的就是病痛,因为在在疾病面前,人类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尤其是那些不治之症,我们真的束手无策。
生了病就要吃药,但是一提到药这个名词,你是否会想到当年的那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但是你知道吗?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而成的。也就是说真的存在这样的人,而他最后的下场也是进了监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现在怎么样了。
陆勇出狱之后又开始做起了自己的生意,而且因为之前他救过很多人,这些人也会时不时的关照他的生意,所以陆勇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好。
并且陆勇这个人本来就是很善良的,在2020年的那场疫情中,他还捐献了口罩和物资,为国家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