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湾人说,中印战争中国战败。
对弯弯的无知表示无语
看看中印战争的影响,就知道了,这对印度的打击是全方面的,无论是战略态势还是心理,印度都彻底完蛋了,造成了日后印度的心态失衡。
先看战略影响,1962年之前,印度刚刚收回了果阿,正在做他的大国梦,希望借助不结盟运动当世界一极。可是62年,大败之后,尼赫鲁四处求援,不结盟的面纱落下,至此印度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大国梦彻底完蛋
再看心理影响,印度国民一下子对中国的威胁非常担心,心理上落入了和中国比的陷阱,大量资源白白消耗
最后看战略形态,的确在战后,由于后勤因素,中国从东线的藏南撤军,但在西线,中国控制了更有战略意义的地区。
这里距离新德里的距离比藏南更近,只有400公里,可以说是如鲠在喉,未来作为出发阵地,对印度的威胁奇大。
② 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为何印度对62年战争依旧耿耿于怀呢
因为那场战争彻底地挫败了印度人的士气,在结束了两百多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印度也开始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以至于开国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个超级大国的目标。所以当时印度蒸蒸日上,发展稳定,而且国土广大,人口众多,还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在南亚的对外战争中气势雄厚,打败了葡萄牙,法国等。
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了几百场战争,所以对于1962年的这场小规模的战争,世界史都懒得关注。毕竟只打了一个多月,而且军队数量都不大,快速开打,快速结束。所以在国际上都将这场战争看作一场小规模的边界战争,不足为道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对我国来说,在历次战争中规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场小战。距离现在都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时间也是很久远了,更加应该冲淡战争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却并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对这场战争耿耿于怀,而且提到这场战争,都是满脸的可惜和沮丧。甚至很多人还在为这场小规模战争,印度的惨败而难以接受……
③ 中国和印度边境冲突国家怎么l\
印度人就是想在最一段时间美国拉着一帮小弟围堵中国闹得凶的时候,也落井下石趁机捞点好处,结果,感觉是美国人骗了,美国人做了个局,把印度人套进来了,结果美国人那边雷声大雨点小,惹了马上就撤走了,而印度这边却骑虎难下了。
印度的国际环境特别好,美国,俄罗斯都在拼命拉拢印度,其实中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而中国就没有那么好的环境了,美国及其盟国对待中国的态度大家都知道的,俄罗斯确实站在中国一边,那也是中俄可以抱团取暖共同分担美国压力。
印度人的自信估计还有后勤的因素吧,大家都知道62年中印打过一次中烟战争,那次结果印度是很惨的,但是中国大胜后却不得不退兵了,原因就是中国后勤补给很难的,物资别说翻越山峰送到藏南,甚至物资从云南,四川上西藏就不好走了,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只能用牲口托运,走一趟几个月还十分凶险,而到了山脚下要翻山到藏南甚至牲口都没法走,只能用人力背着过去。当时解放军进入藏南的是一个边防师一万多人,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最郁闷的是有半年时间大学封山后,靠人背都不行,彻底封死了。而印度就好多了,藏南是缓坡,下面一马平川了。运输起来相当简单,而且印度当时全民动员几百万军队在哪里。这个情况下不撤退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虽然藏南附近交通还是很差,每年还有很长时间大雪封山,但是我们进藏有多条公路一条铁路,上百个机场。所以印度最近也是着急,中国人基建能力是全球绝对第一的,那以后就更不好说了。
还有的依靠的根据估计就是印度神油喝多了,自嗨的太厉害了。感觉这都不是军事,经济力量对比的问题了,是精神有问题的程度了。
毕竟62年其实印度是很多方面强于中国,GDP和中国差不多,人均GDP远高于中国,工业基础也比中国强,武器生产也很强(有亚洲最大兵工厂),基础设施方面因为英国人建设要远远高于中国(铁路5.4万公里亚洲第一,中国1万多点),国际环境比中国好的多(当时基本上没有国家支持中国,而美国,苏联两大阵营和几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都支持印度)。
今天呢,中国GDP是印度的5倍,人均GDP也差不多5倍,工业总产值中国占世界的24%(第二名美国占19%,印度不到1%),中国目前是直接上三个完全军事工业体系国家之一(美国,中国,俄罗斯三国),基础设置建设方面中国目前第一(铁路里程12.1万公里世界第二,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印度经过55年发展铁路里程从5.4升到了6.1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目前中国世界第一,印度目前完全达标中国高速标准的高速公路还没有,全封闭的公路好像有有120公里,你没看错,印度很多告诉公路是不封闭的,任何车都可以上去跑,包括驴车,牛车,随时可以见到神牛在高速公路上晃悠)。国际环境方面目前印度还是比中国好点,但是比62年中国环境有了很大提高的。
所以这次印度自嗨,不是神油用多了,就是恒河水喝多了。
目前我们第一步外交部抗议有了,第二部国防部抗议有了,第三步一些军演在某些地区也有了,巴铁也配合搞了威慑了都。下一步如果升级那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对抗,经济制裁,强制驱离等步骤了。就看印度能顶到哪一步退却了。一般认为战争爆发不大可能,中印两国的体量摆在这里了,真打起来,那不是战死几百万人能打出胜负的,四五千万人命填进去也填不满这个坑。所以,最后估计还是以印度推出,大家坐下来了和谈结尾,别看印度人现在闹得欢腾,自己又几斤几两他们清楚着呢。
刚看的新闻,印巴今天有闹起来了,巴基斯坦炮击印度导致印度两人死亡三人受伤,这次和中国对峙最近的锡金和孟加拉邦都发生了严重的抗议行动,印度廓尔喀人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占领了两个地区政府,导致当地印度军队撤离。然后,中国驻印度大会馆发布公告提醒在印中国公民注意安全(暗示印度最近不安全了)。我一点都不相信这些事情都跟中国有关,除了最后一个,那也是我们为了安全,发了个普通的告示而已。至于中国在边境附近搞的军事演习,还有大量兵器,物资和兵力紧急转运那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例行演习,跟印度无关,真的,印度你别怕。
④ 印度解体的可能性如何
从战略层面讲:
①中印存在领土纠纷,62年双方还爆发军事冲突。阿三宪法规定不得失去任何土地,这是死结。
②中印巴三国都是拥核国家,中印都是崛起中的大国。
③欧美大国乐意看到一个庞大的印度制衡中国,以免中国独霸南亚,至少目前中印都在崛起且两国存在领土纠纷的现状很符合他们的利益。
④印度支持藏独疆独势力,啊三还一心妄想分裂呢。
⑤东南亚诸国与中国岛屿领海问题迫使南海各国抱团取暖,与中国对抗。印度往往与之彼此呼应,严重影响中国利益。这一点上,南洋诸国希望印度和中国纷争,印度希望中国与南洋煮过纷争。
⑥北方俄罗斯虽然现在与中国同流,但俄罗斯在南海问题和中印问题上也态度暧昧,损人利己是俄罗斯的一贯作风,双赢毛子是不懂的,何况毛子还占着我中华大片领土呢。
⑦美日同盟是绝对与中国对着干的,这符合他们的礼仪,当然这中间包含韩国棒子。
⑧这是最重要的,阿三国内:看似阿三是个民主国家,现在也是一片繁荣,但此表象下是其国内名族矛盾尖锐,社会问题突出。而且印度东部各邦一来就有分裂的趋势。之所以没有分裂是因为地理原因,东部大部连同孟加拉国都是平原,阿三半岛军事干涉是很容易的的。
⑨再来说说中国,与阿三的领土纷争自然不需多说。要知道越是强大的国家,周边越是不能有不同文化大国存在,很显然中国现阶段很是不利,西北边有强大的俄罗斯,西南边有印度,东边是美日韩同盟。因此中国要想正真强大,最大的威胁当是南边的印度!!!但这一点绝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认识到,但阿三现在已经把中国当成其最大的敌人了。
综上,阿三必须分裂,中国只有将势力范围自太平洋沿岸扩展至印度洋,中国才有能算强大。至于可能性这的看领导人们怎么想,比如现在神马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国家主要战略不可取,至少曾今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没有强力贯彻是硬伤。
再从战术层面讲:
要肢解印度的话怎么执行?是从东向西开刀还是从西向东东开刀?是从南往北开刀还是从北向南开刀?我认为单一的执行都不靠谱!要直接的话必须是从阿三内部开刀,再四面合围。半岛上让阿三三大名族势力因名族问题而分裂。在配合巴基斯坦,斯里南卡,孟加拉国将阿三分解为四块。如图所示,最好让印度分裂后各部分之间不长时间战争,因为长时间战争可能促使其统一。其次阿三分裂后中国迅速介入,建立平衡保证自己的影响力才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以上仅仅一家之言,不足之处勿喷!
⑤ 1962年中印战争胜利,巴基斯坦有什么反应
当时的巴基斯坦重新点燃了民族独立的决心,坚定了和中国合作的决心。
第一,印度对中国开战之前,连连击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随时都有被印度吞并的危险,中国一举击败印度,让巴基斯坦看到了希望,也有了自信。
第二,巴基斯坦发现与中国合作是制衡印度的最好伙伴。1962年,两国通过友好谈判就中巴边界位置和走向达成原则协议。1963年3月,两国签订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巴。同年12月,巴总统阿尤布·汗访华。1966年3月,刘少奇主席访巴。1965至1971年,巴在历届联大都作为提案国,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从此中巴开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1962年中印战争。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1962年11月21日24时,总参谋部用特急电报下发到各部队。电文如下:西藏军区前指、军区、丁指、康指、新疆军区并成都、兰州、北京军区:为进一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中央决定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为了促成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 ,我军决定于11月22日零时起,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⑥ 中印战争为什么被世界称为“屠杀性战役”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印方损失惨重,而中方则只是轻微损伤,中国用极小的损失,对印方造成巨大打击,几乎是碾压印方。
1、中方战绩:
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2、中方伤亡: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3、中方缴获武器:
印方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
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4、中方消耗:
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6)国外怎么看印度62年战争扩展阅读: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
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