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华为在印度和美国为什么不如小米和中兴
国内另一家企业中兴去年在国内市场表现并不出色,作为前国产四大之一,如今已经远远跌出国产前四,而国产品牌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华为、小米、vivo和OPPO新国产四大。不过在美国市场,中兴却异军突起,曾稳居美国市场份额第四名,华为在这个市场也鲜有踪影。
2014年华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估计有3000万部左右,其海外销量自然远居中兴和小米之上,在欧洲市场华为今年二季度位居第五名,是国产手机品牌在欧洲做的最好的,华为电信设备更是全球第一名。但是为什么华为在印度和美国市场却不如小米和中兴呢?
华为或许是被去年四季度以来获得的在高端市场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去年下半年华为决心裁减了低端手机,强化推中高端手机,以获取利润。事实也说明了华为确实成功了,其高端手机占比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在手机销量仅仅增加39%的情况下营收却同比猛增80%以上也说明了华为在高端市场的成功。但是,印度和美国市场比较特殊,推高端手机不容易!
印度市场无疑是以低端手机为主的国家,其消费水平比中国更低。三星、小米等在印度市场抢夺市场份额,是因为他们愿意放低身段,在印度市场推低端的手机。华为手机虽然进步快,但是与三星还是无法比的,在三星都放低身段推低价手机进军印度市场的时候,华为却傲慢的在印度市场推超过1000元甚至高达2649元的手机,如此难怪华为在印度市场溃败了!
美国市场,已经形成了苹果和三星稳居高端市场的格局,苹果是毫无疑问的老大,三星则凭借自己的手机产业链上的优势,不断推出硬件出色的手机以此与苹果硬拼,终于也成为美国市场份额第二的手机企业,并且也是唯一能在全球高端市场与苹果比拼的手机企业。中兴能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与它愿意推中低价位的手机有关,美国运营商这几年日子不好过,缩减补贴,用户被迫购买低价的没补贴的手机,这为中兴提供了机会。
华为在美国市场也想主推高端手机,其中MATE系列早已经进入美国市场,但是华为的这系列手机在美国市场与苹果和三星竞争并不容易,华为在美国手机销量少也明确告诉它要与苹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场竞争并不容易。另一个方面是,华为一直都想将采用自己的海思芯片的手机推进美国市场,不过由于美国对知识产权管理的严格,虽然已经有海思芯片被美国认证,但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种种原因就造成了华为在美国市场不如中兴、印度市场不如小米的结局!
Ⅱ 先弃华为,再拒微信,号称自研5G成功,却被诺基亚威胁断网
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抛弃华为,比如英国在5G方面宁愿落后几年,甚至甘愿多付出高昂成本,也要将华为拒之门外,之前信誓旦旦说不会拒绝华为的声音已经成为过去时。
如果说英国拒绝华为还有国力做支撑,那么印度的做法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的国民生活自然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按理说发展才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但是此前印度曾下架国内一些主流的APP,致使国内一些前期布局的企业损失惨重。
得益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印度的潜在市场具有挖掘潜力,作为5G领先者的华为,以及国内的社交巨头腾讯,都曾将目光瞄准印度市场。
另外,此前华为曾有希望成为印度5G网络的建设者,但是后续的发展出乎预料,各种因素和压力使得华为在印度吃了“闭门羹”。不久之后,便有外媒报道,华为将下调在印度市场的一半收入,并且裁员高达7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再次出现。
其实从本质上看,印度禁用APP对自己的影响更大。有数据显示,在印度可以被称为独角兽的企业中,超过一半都具有腾讯和阿里的投资,马云甚至都在印度开始布局移动支付。一旦实施APP的禁用,那么印度自身商业网络发展将不可避免被延缓。
对于华为的禁用更是会使得印度在网络建设中,彻底落后于主流国家。当然也有人认为印度抛弃华为,是有潜在替代者的。
据媒体报道,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移动子公司jio此前自研5G成功。坦白讲,jio这家企业有自己的实力,要知道脸书、谷歌、高通等知名企业,在此之前曾给企业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融资的速度确实是全球之最。
不过话说回来,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说,5G的部署已经告一段落,可在5G商用合同榜当中,却完全看不到jio的身影。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5G建设实力的公司总共也才那么几家,jio并不在备选当中。也就是说,jio所谓的自研5G成功,经不起推敲。
当下在业内,华为拥有最多的5G必要专利,且网络基站的成本比其他企业低2成左右。爱立信虽说在合同数量上领先华为,但二季度的市场调研显示,爱立信的市场份额却落后于华为。
更重要的是,上述这些5G巨头,从研发到研制5G成功,不仅要付出时间成本,背后所进行的投资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jio成立仅仅不到6年时间,想取而代之有些不切实际。
实际上,印度跟我们国家一样,想要实现5G全国商用,还需要要借助国外企业的5G参与。在将华为排除后,欧洲巨头爱立信和诺基亚等企业便是潜在的竞争者。不过这一次打脸来得太突然。
国内媒体援引印媒消息称,在印度拥有40%网络控制权的诺基亚,希望印度国营电信公司尽快结清1.12亿美元的款项,否则将取消对该公司的网络技术支持。换言之,如果印度公司不还钱,将要被诺基亚威胁断网。
套用网络上挺流行的一句话:诺基亚的催款通知,使得印度电信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有消息显示,印度国营电信公司此前曾承诺在9月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结算,但是现在距离9月已经不足一个月,对方始终没有付款。
由此可见,抛弃华为后,印度号称自研5G成功也没能加快本国的网络建设速度,反而有可能被诺基亚所牵制,倘若诺基亚真的对印度实施断网,届时印度也只能怪自己了。那么你认为印度的5G自研是真有实力还是空有噱头呢?
Ⅲ 在印度与欧美,中国手机品牌生存质量如何
对中国手机品牌而言,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充满重重挑战,其核心是销量在增长,利润却停滞不前;手机品牌定位分化,行业竞争从设备本身转移到用户体验与服务上。如何开发新的利润空间?如何让品牌更强大?
近日,在【友盟+】与天猫手机联合主办的手机行业前沿论坛上,Kantar Division Insights大中华区CEO Deepender Rana从全球视角,分享了手机市场的格局与机会。
(Kantar Division Insights大中华区CEO Deepender Rana)
01
全球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两级分化严重
当下,全球手机厂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两级分化严重。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iPhone的销售由发达市场,高端用户和高利润所驱动。除苹果和三星外的所有品牌则来源于发展中市场,低价格段和低利润销售所推动。
我们研究过各种品牌的手机,发现只有苹果的手机定价没有很大的两级分化。苹果一家占据了全球87%的市场利润。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本土品牌的手机质量非常好,但大多依靠低端手机来实现销量的提升,然而客单价的利润却很低,这无疑是个弊端。当2017年手机市场遭遇第一次全球销量下滑后,中低端手机销量已经放缓,未来手机市场的趋势会走向高端化和优质服务。
我们认为打造一个强大品牌,持续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将有利于提升利润空间。回到智能手机的发展中市场和发达市场,就如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品牌策略。
02
发展中市场(印度)正呈现三个关键趋势
第一、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占主导,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手机利润率低,急需拓展高端市场份额。
印度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到55%,每年有7-10%的新品牌进入。大部分印度用户会购买中国手机品牌,这使得中国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但问题是,只有16%的印度用户会在换机时选择同一个品牌,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并设定稳健的转化策略,成为改变流失的关键。另外,印度用户对价格敏感,使得中国手机在印度利润偏低,品牌高端化成为拓展高端市场份额的关键。
第二、未来利润率增长的关键来源于忠诚用户的换机升级,这对品牌资产和长期满意度有很高要求。
以小米为例,在2015至2017的三年时间中,小米将印度用户规模由200万扩大到900万,创造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速度。另一个组数据显示,2015年2.38%的红米购买者表示,品牌是吸引他们购机的主要原因;而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提升至47%,甚至超过价格和购买方便这两个因素,这说明小米品牌对用户的吸引力持续加强。
与此同时,小米现有用户的重复购买率也在不断攀升。优质的品牌体验,带动重复购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猜猜为什么?因为这就是苹果成功的秘诀。
第三、苹果公司已开始瞄准关键的发展中市场的中端部分,以期创建更大的存量用户数,从而培育更多高端用户。
在印度,最多只能让16%的用户购买同一品牌,而在欧洲因为苹果的存在,这一数字攀升到80%,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也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那么,面对印度这种极度受价格影响的市场,苹果又采用何种销售策略?苹果的策略重心在于升级程序、提升用户满意度、建设品牌形象,同时也在提升中低端市场份额。2016年,苹果在印度的销售有19%来自于中低端手机(例如老款iPhone),而现在这一数字增长到26%。
03
欧美等发达市场呈现的三个关键趋势
第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几近饱和,手机的生命周期在增加,迫使制造商寻找替代的收入来源来推动增长。
在几乎所有国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因为“现有手机足够好”,而长期使用。以美国为例,智能机换机周期从22个月增长为24个月,这个小小的变化,意味着每年将少卖出90万台设备,如何激励消费者更新换代呢?很幸运,中国的消费者仍然在与以往相同的速度更换手机。
第二、高端机市场在增长,但中国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影响仍不大。
高端市场,仍然是苹果和三星在主战场,中国品牌很难进入。但有一个例外,华为在西班牙大获成功:2015到2017年,华为在中高端的市场份额已经由5%增加到21%;高端市场份额由2%增加到10%。但是,驱动苹果和三星用户购机的是品牌因素,而对于华为更多是价格因素。
由用户调研数据看,当德国用户第一次拿起华为手机时,他们很喜爱很满意,因为手机的品质的确令人惊喜。但问题在于,华为的品牌是否强大到驱动用户进行第一次尝试?总体上,华为已经打入欧洲市场并取得很大成功,但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资产,华为将很难真正突破高价市场。
第三、对中国品牌来说,要打入高端机市场,品牌力是驱动高端用户购买的关键因素,同时手机本身也必须具有“先进功能"。
虽然智能手机的传统功能,如屏幕尺寸、电池寿命和存储是重要的溢价卖点,但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寻找创新和差异化因素,比如防水、无限充电、与其他产品无缝融合的功能、新材料等。因此,在高溢价层,品牌需要持续创新,才能成为第一。
04
下一步,如何探索额外的收入来源?
在高端市场,用户受价格驱动的比例非常低。如何将品牌驱动成为持续的购买因素而不让科技驱动或价格驱动抢占先机?成交量增长正在趋平,增加利润愈发艰难,新的收入来源于哪呢?
第一、智能手机的饱和使得必须更注重忠诚度和新类别收入来源。
忠诚推动了大多数手机的销量,尤其是在高端产品上;高端用户更有可能从同一品牌购买更多品类产品;多设备用户创造更高的忠诚度和新的收入来源。
苹果拥有令人羡慕的用户忠诚度,但随着市场饱和,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增加同一用户购买苹果产品的数量。数据显示,苹果智能手机的忠诚度随着苹果产品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其他品牌的生态系统更加难以渗透。三星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
第二、扩展新品类:智能家居、语音助手、人工智能。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并未达到用户所期望的水平,但这将成为下一个巨大的增长机会。在这一领域,更多是苹果和亚马逊或谷歌的竞争,其他厂商还未参与其中。
在中国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市场——智能语音市场。因为在智能设备上输入汉字并不容易,所以中国用户特别喜欢应用语音功能。我们还在全球进行研究,内容就是语音的使用以及人们如何与语音建立联系。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语音品牌,例如苹果Siri 或者亚马逊Alexa。
第三、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比如苹果成功推出订阅(苹果音乐)和苹果支付。
苹果的竞争对手,一方面是苹果自身,如何持续探索设备、内容和服务的最佳组合模式。比如推出音乐和Apple Pay等服务,在2016年创造服务营销的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来自亚马逊。因为亚马逊一直在打造软硬件生态系统,渴望成为用户心中随时随地消费的一站式商店,智能家居系统正是为这一目的服务。并且自有设备让亚马逊有机会从其与消费者建立的关系网中清除苹果和谷歌的设备。而考虑到苹果巨额的现金储备,预计苹果将创造独特的内容消费,将挤压Spotify(全球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和亚马逊的生存空间。
猜你喜欢
看AI、BigData、IoT、New Retail如何赋能手机行业?
国产手机的寡头时代,再谈挑战与机会
友盟数观小米手机:流入品牌以苹果、魅族为主,流出以OPPO和vivo为主
超级用户黄金法则:Top 10%的用户价值是普通用户的5倍
Ⅳ 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机,却不见华为
可能是因为小米手机已经流转到印度了,但是华为手机还没有进去印度市场。无论外观如何,华为都值得拥有出色的形象。华为将在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华为的书籍。国内外,从任正非到华为。从某个华为领域到整个行业的规模。华为进入哪个行业?目标是行业中的前三个。它将甚至发展行业标准的公司,通信,光伏能源,船用电缆,芯片等。
雷军他有勇气证明自己的错误,它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小米模型具有创新性,对行业非常重要。
Ⅳ 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机,却不见华为与苹果
印度都是小米手机,但却不见华为与苹果,那主要是因为小米手机的性价比高,同等价位的手机小米的性能更加突出,而且印度对销售手机这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那就是想要在印度销售那就必须在印度建厂,这个投入其实是非常大的,建厂倒是可以,但是能否得到回报却是一个未知数了,所以说想要在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上就是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机,却不见华为和苹果的原因了,不过这几年印度发展得也是不错的,每年都有提升,我觉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华为和苹果的人也是会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