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舰队如何克服逆风航行的困难
今天,校易搜给大家带来了一篇
明朝永乐三年,泉州挂旗狩猎,派数千船。郑和宝船在数千艘船的簇拥下驶向浩瀚的印度洋。
郑和今年才三十出头,却已经是大明舰队的统帅了。为了保证一帆风顺,他显然要比装甲板上忙碌的水手们考虑更多的问题。从规模上看,这支舰队拥有各类舰艇数千艘,人员超过2万人。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找短板,是在规模作战,历史已经证明,他们真的是来寻求和平和友谊的。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领导这样一个“小国”漂洋过海也是极其困难的。那么郑和船队是靠什么到达非洲的呢?
风!一个好的水手可以利用东、西、北、南四面的风。这种技术是大明舰队漂洋过海的基础。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风几乎是海船唯一的动力。当然,在一些风平浪静的海域,也使用人桨,比如地中海的罗马桨船,但是南海和印度洋的海况明显比地中海差很多。这时候郑和船员的高超素质就体现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顺风。
船队遇到顺风,大家都高兴。船员只需要张开大帆,借助风力前进。这是最简单也是最理想的情况。
遇到侧风时,水手必须转动船帆,使其与船身成一定角度。这时船帆会把从侧面吹来的风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船体的两个力。由于吃水,船体会抵消垂直于船体的力,所以与船前进方向相同的剩余力就成为主要驱动力。
最后一个例子是逆风,这是最复杂的,当然也是最巧妙的。这时候无论怎么改变船帆的方向,都不可能让船一直向前航行,所以船员需要同时调整船体和船帆,最后把逆风变成侧风。一旦习惯了侧风,情况和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一模一样,只是船的航向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船队在航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停下来调整船体,向对称的方向航行,这样再次行驶时,就相当于沿着之字形行走。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劫热门船”。
600年前,强大的明朝船队就以这种方式航行到暹罗、真腊、爪哇、占城、苏门答腊、锡兰甚至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