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民族怎么分的

印度民族怎么分的

发布时间:2025-09-27 14:13:34

Ⅰ 古印度人与现在的印度人是同一个民族吗

古印度人与现在的印度人是同一个民族,北印度雅利安民族以印度斯坦人为最多,此外还有马拉地人、吉吉拉特人、奥萨人等等民族,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而从印度独立出去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分别以旁遮普人和孟加拉人为主体,而达罗毗荼诸民族,以泰卢固人口最多,此外还有泰米尔人等。

(1)印度民族怎么分的扩展阅读: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种族。他们属于尼罗格人种尼格利陀类型,最初来自非洲。这一人种的特征是:肤色暗黑,头发纤细卷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宽厚。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Ⅱ 印度人为何要分三六九等得从那场战争说起

印度的等级制度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在印度,人分三六九等,等级森严,不同阶层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高阶层的女人不会嫁给低阶层的男人,即使他们结婚了,生下的孩子,也被叫着杂种姓。

因为,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两个阶层,也就是两个不同的种姓,两个不同的种姓结婚生子,当然就是杂种姓了。

当然了,低阶层的女人要想嫁给高阶层的男人,得付出高昂的嫁妆,这也导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出现为了嫁妆谋杀妻子的现象。

印度民众

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儿,在中国,你可能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可能偶尔会抱怨为什么没投胎在有钱人家。

但生在中国已经很幸福了,虽然出生在穷苦人家,但只要肯努力,也能够走上人生巅峰,引娶白富美。

在印度,投胎那才真的需要技术,一旦出生在下流阶层,一辈子都难以改变这种身份,一锤定音,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印度电影《起跑线》刚开始的时候,在服装店内,老板拉吉对店员说:“我说过很多次了,乔图,你要了解顾客,在介绍前要先了解她们的阶层,她们老家是什么地方,她们喜欢什么款式,哪里颜色适合他们,这个时候再拿出商品,她们的防范之心就融化了。”

电影《起跑线》剧照

这部电影看似在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实质上是在探讨印度森严的等级观念,且不说影片中拉吉与太太米塔的女儿面临的上学问题,就连买个衣服也要分等级。

在中国,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如果考上了名校,那么他将很快融入那个圈子,成为天之骄子。

而在印度,就像电影《起跑线》讲述的那样,低层阶级孩子,别说很难进入名校,就是进去了,也基本不可能融入进去。

电影《起跑线》剧照

从2006年起,印度教育部宣布大幅提高"保留配额"比例,以便增加社会低种姓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在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以及全印医学院3所印度最知名的院校,将来自低种姓家庭的入学名额从原来的22.5%提高到49.5%,其他20所普通大学则提高到27%。

此举竟然引发了高种姓学生抗议逆向歧视。

相比起来,中国的高考,那真是公平得不能再公平了。

那么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森严的种姓划分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第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雅利安人原来是活跃在东欧中亚一带的草原游牧民族,他们主要以驯牛为生,并随着牛车慢慢游移,这也是后来牛在印度地位崇高的起因。

后来他们遇到了蒙古人,学会了驯马,开始成为了马背上的战斗民族。

“雅利安人”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印度的祭神圣典《梨俱吠陀》之中,原意为“高贵的人”。

从这个自大又自恋的称谓上,就能看出人们的等极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印度历史》: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一路南下,四处寻找牧场,有的到了希腊,有的去了小亚细亚,其中一支到到了伊朗。

他们在伊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经阿富汗,越过阿姆河、兴都库什山脉及帕米尔高原山口,进入了南亚次大陆西北部。

他们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吠陀语,后来的印度吠陀文化也就以此命名的。

进入印度五河地区以后,雅利安人和当地的土着进行长常的征战,最后雅利安人胜出。

他们俘虏了大量的土着,并将其称为“达萨”,也就是后来种姓中的一种。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印度进入了吠陀文化时代。

《印度历史》一书中说:“在吠陀文化时代早期,印度基本也就两个社会阶层,一个是雅利安人,另一个就是奴隶达萨。”

那个时候,虽然是父系社会,但女性的地位很高,有着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有权利参与家庭管理、宗教祭祀和社会活动。

《梨俱吠陀》记载,雅利安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部落居住,氏族内部平等,但氏族之间已经有等极划分了,弱小的氏族的爱强大氏族统治。

随着部落长久定居,政治组织开始慢慢形成,在部落之上有了大王,一个大王管理一个地区的几个部落。

但王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终身的,属于选举制,其下还有部落民众大会和部落长老议事会,大王必须在联合会中宣誓后方可被承认。

直到到“十王之战”,也就是由十个弱小的部落部落组成的联盟,共同讨伐强大的婆罗多部落。

“十王之战”以强大的婆罗多部落取胜告终,从此之后,国家这一机构开始慢慢形成,阶级社会正式开始出现,君权神授思想开始出现,世袭制出开始了。

《阿闼婆吠陀》中说:“领土由王据有。”

这个时候,妇女的地位由原来的男女平等,变成了家庭的包袱和不幸的根源。

女子无财产继承权,不得参加祭祀典礼或政治事务,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童婚和殉葬习俗也开始了。

他们甚至将妇女和酒、投骰子共同列为罪恶。

第二、种姓制度的正式确立

其实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已经有了三个阶层,分别是武士、祭司和部落民。

但这算不上是种姓制度,确实的说,只是一种职业划分,武士和祭司都不是世袭的,有能者居之,而且相互之间还可以通婚。

应该说,印度种姓制度出现的源头,是“达萨人”的出现,也就是被雅利安人俘虏的土着。

雅利安人身形高大,白皮肤,高鼻梁,很帅气。

而当地的土着几乎个个都是扁鼻子,黑皮肤,和雅利安人比起来,可以说是丑陋。

《印度历史》中说:当时雅利安人的氏族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解体,为了保持自己纯正的血统,又要将这些俘虏来的达萨人纳入他们的社会中,于是出台了一项“瓦尔那”制度,也就是根本“色”和“质”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区分开来。

《梨俱吠陀》中将雅利安人称为“雅利安瓦尔那”,将非雅利安人称为“达萨瓦尔那”。

随着社会的演变,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阶级分化,相应的社会劳动分工也已形成,于是瓦尔那制度有了新的划分,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印度的发现》中也说:“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从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严格界限中开始的。”

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当然是有依然的,而且还是神的旨意。

祭祀神典《普鲁沙赞歌》是这么说的:“梵天大神从他的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双臂生出了刹帝利,从腿生出一吠舍,从脚生出了首陀罗。”

梵天大帝

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故事婆罗门的僧侣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后来加入这本书中的。

当然,除了梵天大神生出的四种等级之后,还有一种人,那就是野生的,也可以说是后娘生的,不是梦天大神的亲儿子,属于溅民。

第三、种姓阶层的划分

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话一点都不假。

梦天大神生出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同样是他的儿子,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1、大儿子婆罗门:

他们的社会地位最高,是神权掌握者,思想高超,地位超然,主持宗教祭祀活动,同时又垄断文化化和教育,不用纳税,不可杀。

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

他们不负责具体的国事,但却是一主九鼎,有着最高的话语权,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绝对领袖,就连国王也要听命于他们。

2、二儿子刹帝利

刹帝利说白了就是皇族及掌权者,相传是由早期吠陀时代的王族演变而来的,他们是国家的军政领导,握有实权,负责片战和国家管理,不用纳税,但依旧得听命于婆罗门的决策。

其负有保护婆罗门之责。

3、三儿子吠舍

《印度历史》中说:吠舍当然于当今社会的普通民众,是总人口中数量最多的,原指氏族部落成员,大多数人是村社的农民和小生产者,从事农牧商和手工等职业,少数人是富裕的城市工商业奴隶主。

他们拥有财富,地位仅次于刹帝利。

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必须纳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贡献者,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供养者。

4、四儿子首陀罗

这个最惨,都是一个妈生的,何必呢?

首陀罗是种姓制度中最后一个阶层,他们属于受奴役、压迫和歧视的无权等级,大部分是由被俘虏过来的土着“达萨”组成,后来也加入了一部分雅利安人。

他们是社会中的主要劳动者,除了奴隶和雇工以外,也有独立的小生产者,从事农业、牧业和手工业。

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供养婆罗门人和刹帝利的人,是他们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GDP。

但他们却是最穷最苦最被人看不起的人。

梅尧臣>说得好: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更有趣的是,这些从梵天大神脚上出生的人,在宗教仪式上,只能为高级种姓的人洗脚,因为他们是由生主神的脚创造出来的。

但是有一点,首陀罗虽然地位低下,但他们也是由梦天大神生出来,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亲兄弟,所以除了一部分奴隶以外,人身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活动。

但是有点是最悲催的,大哥二哥三哥这种享受完了,下辈子还能托生为人,被称为“再生族”,而老四首陀罗就不一定了,他们被称为“一生族”,意思是下辈子不一定能托生为人。

5、溅民(不可接触者)

这类人比首陀罗还不如,因为他都不是梦天大神生的,是后娘生的,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即达利特,意思是接触了就会倒霉。

据说,到了现在,某些依旧保守的印度农村,你会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他们为这个村子的人工作,却不允许住在村子里;他们不能到村子的井里打水,小孩就算能上学也必须上专门的学校。

所以,电影《起跑线》中的男女主角才会想方设法的要把女儿送进高级学校,因为一旦摆脱了现有的阶层,她将过上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后记:

有人说,印度的这种种姓划分最开始是由分工来界定的。

这话也说得也一些道理,除了被俘虏的“达萨”,其它人都是雅利安人,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为何别人能成为首领而自己不行,还不是自己的原因。

就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一穷二白,大家都不富裕,贫富差距不大,为何到现在会出现这么大的贫富差距,还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大家都是人是吧?

当然了,这只是说的初期,在等级观念还没成形的时候,大家同处一条起跑线,每个人都有机会。

但一定这种等级成形了,或者说贫富差距已经形成了,再想改变,还是很难。

特别的印度的这种等级制度,发展到后面,也只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了。

要想改变身份,只能下辈子,而悲催的是,首陀罗下辈子还不一定能变成人。

对于印度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

Ⅲ 印度人口民族结构

印度的人口民族结构如下

一、人口概况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总数约为13.26亿。 男性人口约为6.237亿,女性人口约为5.865亿。 过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764%,相比2001年的人口增长率2.115%有所下降。 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男女比例为1000:914。

二、人种划分 印度的种族划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划分为五个主要类型: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以及印度土着人。

三、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 泰卢固族:占印度总人口的8.6%,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信仰印度教为主。 孟加拉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等地,从事农业为主。 马拉地族:占印度总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 古吉拉特族:占印度总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加拿达族:占印度总人口的3.87%,分布在卡纳塔卡邦,说加拿达语。 马拉亚拉姆族:占印度总人口的3.59%,分布在喀拉拉邦,说马拉亚拉姆语。 旁遮普族:占印度总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信奉锡克教和印度教。 阿萨姆族:主要分布在阿萨姆邦,操阿萨姆语,信奉湿婆神。 奥里萨族:主要分布在奥里萨邦,主要信奉印度教,被誉为印度教之乡。

以上是印度人口民族结构的基本概况,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种姓的国家,其人口和民族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阅读全文

与印度民族怎么分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为什么不能世俗化 浏览:229
中国梦酒厂原浆多少钱一瓶 浏览:939
在中国人有多少 浏览:253
在印度租赁厂房如何操作 浏览:21
印尼哪里有痛风药买 浏览:986
移动电话在伊朗怎么用 浏览:734
意大利皮埃尔蒙特属于哪个州 浏览:936
印尼这次海啸能死多少 浏览:464
印度谷螟怎么分公母 浏览:113
阿富汗四国会议为什么没有印度 浏览:658
印尼和印度尼西亚有什么区别 浏览:974
在英国打工怎么才是合法 浏览:99
什么是芭蕾意大利转 浏览:852
佛教是多久传进中国的 浏览:602
意大利vs土耳其直播哪里看 浏览:245
为什么总觉得意大利很弱 浏览:388
中国铁路要修多久 浏览:11
为什么越南那么多女兵 浏览:602
印度民族怎么分的 浏览:245
中国在印度是什么待遇 浏览: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