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

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

发布时间:2025-09-25 11:11:38

⑴ 中缅印战区详细资料大全

中缅印战区(CBI)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对其在中国,缅甸,印度的军队的称谓。在这一战区知名的部队包括飞虎队,驼峰航线上的运输和轰炸部队, 建造中印公路的工程兵部队,以及麦瑞尔突击队。

基本介绍

中缅印战区的形成,主要指挥官,英军,美军,中国远征军,中国参战,第一次远征,同古阻击战,仁安羌战役,

中缅印战区的形成

1942年12月底,日军进攻缅甸。滇缅公路受到直接威胁。仰光是滇缅公路的入口,日军占领仰光就等于切断了中国唯一与外界相连的国际运输通道。 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因为滇缅公路被切断而退出战争,更不希望日本人攻下缅甸后挥师进攻印度与德军会师。然而,当时美国在缅甸只有不到一千人的部队,英国也仅有三个师,这些部队显然不足以抵挡日军的进攻。所以,美国 *** 希望中国能出兵与英美军队一起保卫缅甸。 但是英国人并不想邀请中国军队来缅甸。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一旦邀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美国肯定会逐步武装这支军队。英国人狭隘的看法,使保卫缅甸的计画坐失良机,并为后来缅甸的陷落埋下了祸根。 1942年元月底,日军出人意料地以18000人打败了30000装备精良的英国部队,迅速攻下缅甸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在缅甸南部防守的英军溃不成军。这时,英国 *** 紧急派员求见蒋介石,请求中国赶快出兵缅甸。

主要指挥官

英军

威廉·约瑟夫·斯利姆(英国陆军元帅。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11集团军群)司令。有“丛林作战之父”之称。) 哈罗德·亚厉山大(英国陆军元帅。中东战区总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因指挥突尼西亚战役获胜而被封为“突尼西亚的亚历山大勋爵”。) 路易斯·蒙巴顿(英国海军元帅。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率部收复缅甸。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至1954年任北太平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英国陆军元帅。印度英军总司令、西南太平洋地区美英荷澳司令部盟军最高司令。) 奥德·温盖特(英国陆军准将。“奥德·温盖特率远程突击部队(钦迪特)”司令)

美军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美国陆军四星上将。驻华美军司令、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第3军军长、中印缅战区司令兼战区最高司令的参谋长、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第10集团军司令。) 克莱尔·李·陈纳德(美国空军中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飞虎队)指挥官、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的第23大队司令、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司令、驻华空军指挥官。有“飞虎将军”的美称。) 艾尔伯特·C·魏德迈(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陆军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 法兰克·麦瑞尔(美国陆军准将。第五三○七临时支队(麦瑞尔突击队)司令。)

中国远征军

陈诚(司令长官)、卫立煌(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继任第一路司令长官)、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第5军军长)、孙立人(新编38师师长,后接任新1军军长)、戴安澜(200师师长)、廖耀湘(新编22师师长)等。

中国参战

此前,盟国刚刚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把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加上印度一起,与中国战区合并,成立盟军“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总司令。会议还决定,由美国前驻华武官史迪威将军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并担任缅甸战役的中国军队总指挥。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其中有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第五军。随同第五军出征的还有第六军和六十六军,组成了抗战历史上着名的“远征军”。 当时,这些部队大量配属了汽车、装甲车和炮兵等特种兵。在畹町,沿途排队等待出境的车辆就排到了龙陵,大约200公里。当时,部队的装备都是最好的:中国士兵戴着树胶眼镜,开着三轮机车,还有德国中型坦克,就连5军军部参谋的车都是德国专业的作战指挥车,车内有桌子可以办公,还有装甲。

第一次远征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缅甸 远征军出征时,从昆明开始,沿途夹道欢送的民众,一直绵延到一千多公里到缅甸。人们用竹子、树枝搭建彩楼,沿途老百姓和缅甸华侨欢呼:“国军万岁”、“中缅军事合作”、“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愿革命成功,愿自己成仁”等口号。许多人手举“V”字,预祝大军胜利。国旗、鲜花和彩带凌空飞舞。在芒市,远征军司令部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国誓师大会,长官讲话,呼口号,燃放鞭炮,敲锣打鼓。每一个人都坚信:这一次我们中国军队一定会获得胜利!

同古阻击战

1942年3月,中国军队沿着滇缅公路开进了缅甸,200师率先到达缅甸北部城市腊戌。正当200师登上火车出发时,前方传来战报:仰光陷落了,英国军队已毫无斗志,正向北部撤来。这是英国 *** 犹犹豫豫、贻误战机的结果。仰光港的大批中国物资全部落入敌手。 一边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军队在北上,一边是志在必胜的中国军队在南下,1942年3月29日,这两支军队在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相会了。 由于英军在连续几次败给日军之后,已毫无斗志,一与日军交火就溃不成军。三月中旬,英军在不打一声招呼的情况下仓皇撤退,一下把我军的右翼暴露给敌人。接着,日军乘势占领了远征军背后的飞机场,把退路也断了。 200师的退路被切断以后,仍继续顽强作战。戴安澜立下遗嘱,准备与同古城共存亡。经过20多天的激战,200师与日军第五十五师团都已精疲力尽,日本第五十六师团赶来,攻破了200师的防线,并形成分割包围之势。鉴于这种情况,第五军军 长杜聿明将军命令新22师火速赶往同古救出200师。经过奋勇奋战,新22师终于帮200师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但此时,这支最精锐的中国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元气大伤。

仁安羌战役

200师撤出同古,并没有影响曼德勒会战计画。根据这个计画,中国军队的第五军将布防在曼德勒以南的正面方向,第六军布防在第五军以东,英军布防在第五军以西,当时中美英联军的总兵力近20万,日本三个师团的总兵力是10万,如果盟军齐心协力共同对敌的话,曼德勒会战就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在这时,西线的英军又出了问题。 4月中旬,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出人意料地迅速包围了西线仁安羌的英军。英国军队一被包围,马上就乱成一团。这支部队由亚力山大将军率领。亚力山大就是在两年前着名的敦克尔刻大撤退中统帅英军的那位将军。亚力山大可能对撤退远比对作战要精通得多,他匆匆组织了多次突围,但毫无效果,军心大乱的英军在敌人强大的火力下一触即溃。眼看数万英军几个月前在新加坡向日本投降的一幕就要在仁安羌重演。 4月16日,中国军队新编第38师赶到仁安羌。这支部队的一个团在坦克的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半天以后,包围圈被撕开,救出了被围多日的英军。中国军队又在他们身后坚守了三天,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和新闻记者五百多人。 仁安羌战役是中国军队入缅参战后的第一个胜仗。把英军救出来的新38师师长是位颇有学者风度的军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号称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孙立人。孙立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赴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并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着名的军校毕业。1932年松沪抗战中,孙立人就因为战功突出而屡受嘉奖,但是真正使他崭露头角的还是这次仁安羌战役。

⑵ 印度为什么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为现代战争的胜负不是靠军队多少、人员数量决定的,而是靠武器装备、军队素质、指挥员和士兵的素质、战斗力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印度的工业体系不完善,军工企业不发达,印度的武器装备一直以来都靠进口,俄罗斯提供给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装备。印度买了俄罗斯的武器,但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武器装备出点问题,都需要找俄罗斯。

印度军队的总体素质不高,人们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现在仅靠四肢发达打战肯定不行了,必须运用脑袋打战。印度虽然有10多亿人口,有140万军队,但总体上文化素质都不高,还有不少数量的文盲。这样的军队打起战来,能打出什么结果?现代战争中,武夫、莽夫吃不开了。

因为武器装备靠进口,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战斗力不行。战斗力就是作战能力,由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质量、编制体制的科学化程度、组织指挥和管理的水平、各种保障勤务的能力等因素综合决定。

因为战斗力不行,印度军队与巴基斯坦军队发生冲突时,巴基斯坦军队肯定会找准印度军队的“软肋”攻击,打到印度军队的“七寸”。而且,印度军队没有自信,哪怕占据优势也很难转化为胜势,每次印巴冲突,虽然不都是印度军队失败,但也很难说印度军队获得了胜利。

(2)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扩展阅读

同为南亚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发展程度其实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说核弹头印巴都拥有。虽然在领土面积上,巴基斯坦没有印度大,但军事实力差不多。不过总体来说,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强大一点,这也是两国综合国力造成。

依靠进口武器的印度,在海军方面拥有航母和和14艘潜艇,各型号其他舰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则拥有5艘潜艇和10艘其他护卫舰。空军方面,印度拥有2000多千架飞机,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战机,而巴军只有400多架战机,而且印度还在积极采购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陆军方面印度3000多辆先进坦克,巴军拥有2000辆性能不错的T80和2300辆老师的轻型坦克,而且还拥有500多架武装直升机,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赶上中国了。

在陆军方面,巴军要比印度的实力稍微好点,不过在实际作战中,印度军队远没有巴基斯坦军队团结敢于拼命,再加上印度国内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费在解决贫富差距,宗教冲突等国内矛盾问题上,对于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战斗只能靠边站。

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团结一致,国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这样才能有效对抗外敌。

⑶ 请问历史上China和印度尼西亚发生过战争吗

历史上China和印度尼西亚发生过战争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曾经和位于现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爪哇国和葛郎国发生过战争。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元朝建国后,元朝皇帝忽必烈与爪哇经常互派使节,保持友好,后来爪哇国王却刺元朝诏使孟右丞,忽必烈认为这是对大元帝国的莫大侮辱,遂决定在1292年出兵征伐爪哇。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任命史弼为统帅,泉州太卿亦黑迷失 ,福建行省右丞高兴为副帅,率兵2万,战船千艘,渡海进攻爪哇,元朝大军到达苏门答腊岛后,招降了岛上的国家。

当时,爪哇国与邻国葛郎关系不好,爪哇国王哈只葛达那加刺为葛郎国王哈只葛当所杀,爪哇国王女婿土罕必舍耶攻打哈只葛当失败,却希望元军帮助他。

元军帮助他打败葛郎完后,土罕必舍耶要求回国,表示以更换正式降表和准备向元朝入贡的珍品。

史弼和亦黑迷失同意,并派万户担只不丁和甘州不花带兵护送,途中,土罕必舍耶反叛元朝,杀害护送他的元军将领,并率部进攻元军,元军败,返回。

元朝进军爪哇虽然没有多大结果,但却使爪哇对元朝军队害怕。

加上中国元朝的南方人大量南下东南亚开展远洋贸易,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爪哇遂主动遣使入贡中国元朝,爪哇为中国藩属国,两国之间的官方和人民往来密切。


(3)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扩展阅读:

元朝打过的东亚国家:

元灭南宋十年后,东边经高丽分蒙军、汉军、高丽军三路漂洋过海去打日本,南方的宁波同时出海一路原来的南宋汉军,结果这四路军到了日本的鹰岛的时候遇上飓风,元朝大军淹死一大半,剩下的被埋伏好的日军杀了个干净。

四年后,忽必烈的一个儿子镇南王出兵越南,越南军队躲进山林,元军打越南就藏起来,元军坐下休息,越南就跑出来骚扰,让元军觉都没法睡。

况且当地炎热潮湿,真蚊子也不少,疟疾盛行,水土不服,元军实在熬不下去了,退出越南战争。

几乎与此同时,元朝两次进攻缅甸,逼着缅甸签下条约每年纳贡,然后撤军了。从缅甸撤回来的元朝军队又跑去打越南,觉得上次镇南王办的事太丢人了,结果还是一样,直熬到带的干粮吃光了,被迫撤退。

三年后元军从福建出海,直扑印尼,爪哇的国王立马投降。爪哇国王让元军帮助攻打敌国葛郎,元军果然拼尽全力灭掉了葛郎国,爪哇国王立马带兵掩杀疲惫的元军,剩下的元军仓皇撤退。

⑷ 印度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如何

根据我从书上看到的内容,我认为,印度人自古以来就是战五渣,而且不但如此,外来的曾经很能打的侵略者一旦在这片土地定居下来(英国人那种把印度当殖民地的除外),几代人之后也变成了战五渣。

下面按年代顺序介绍一下印度简史和各个时期印度军队战斗力分析:

1.印度河文明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比中国还要早得多,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本土文明是哈拉帕文化,因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年代约为公元前2350?前1750年,居民一般被认为是达罗毗荼人(Dravidian),也有认为是其他民族,有出土文字,但还没有破译。

注:达罗毗荼人现在主要分布在印度南方,他们和北部的雅利安人后裔相比肤色更黑,个子更矮

这个文明早已消亡,消亡原因有人说是因自然灾害(比如洪水等),但更多的人认为是被外来入侵者灭亡,这入侵者就是着名的雅利安人。

2.吠陀文化

入侵者,也即从西北方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创立了吠陀文化,使用梵语,通常意义上的古印度一般指的是这个时期。种姓制度也是这一时期出现,很可能是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为了保持自己的血统纯洁而创立的制度,这套制度几千年来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超越了王朝和民族,得到了很好的实行,即便是几千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响和威力:现在高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白,相貌更类似欧洲白人,而低种姓的人一般肤色较黑。

但这些入侵者进入印度之后相当长时期之内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这期间有“十六雄国时期”,但都是内战,没什么能体现印度战斗力的史料,直到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入侵。

有人说印度人成功抵抗了亚历山大的侵略,这是不对的,当时的印度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并不能像打埃及波斯那样通过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胜利来取得对整个国家的控制,亚历山大本人在印度并没有失败,不但如此还打了一场着名的胜仗,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但印度次大陆上的邦国林立,打败一个还有一个,而且每个国家都不大,毫无成就感。

最终亚历山大麾下的士兵全都厌倦了战争,亚历山大本人也不得不屈服,班师回朝,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3.孔雀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在印度西北方留下了权力真空,旃陀罗笈多·孔雀因势而起,建立了孔雀帝国,在他的孙子阿育王手中,孔雀帝国的疆域达到历史上最大,几乎统一了印度全境,这应该是印度历史上武功最盛的时期,此前和此后,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领土上能超过孔雀王朝。

除了统一印度之外,孔雀帝国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了,据印度人说,孔雀王击败了西方入侵的塞琉古一世(亚历山大曾经的部将),但希腊人说,塞琉古胜利了,现代史学家一般认为双方对峙,没有决定性的战役,最终握手言和,从之后双方比较和睦的关系来看,这个观点应该比较符合事实。

4.贵霜王国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就走向分裂,仅仅五十年之后,孔雀王朝末代王被大臣所杀,孔雀帝国灭亡。代之以巽迦王朝、甘婆王朝、安达罗王朝等朝代,这些帝国的疆域和之前孔雀帝国比起来只能算是偏居一隅(比如巽迦王朝疆域仅限于恒河流域),影响力也有限。

之后印度人迎来了又一个征服者,贵霜王国。

贵霜王国的建立者是在中国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月氏人,就是那个被“匈奴人打得举族西迁,连国王头颅都被匈奴人做成饮酒器具,张骞出使西域试图联络夹击匈奴,但却发现其国人已经安顿下来不愿对匈奴复仇”的月氏人。

贵霜王国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但其军队战斗力却十分可疑,这个所谓四大强国其含金量真的没多少,不但祖上曾被匈奴人欺凌,还因和亲问题和汉朝打过一仗,出兵七万,被班超所败,这事在中国史书上仅仅是提了一笔。

但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力可疑的贵霜王国在印度境内却是威震一方,很长的时期之内牢牢地控制着印度西北方。

4.笈多帝国

贵霜王国延续了300多年,但势力局限于印度西北方和中亚地区,从未统一过印度北方,其在印度境内的领土后来被笈多帝国吞并。

笈多帝国是印度本土王朝的又一个高峰,它统一了北印度,从疆域面积上来说,仅次于孔雀王朝,是一个空前繁盛的王朝,它是印度正统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被一些民族主义历史学家称为印度的“黄金时代”,着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就是在这一时期编成的。

笈多帝国的极盛时期是旃陀罗·笈多二世(即着名的超日王)时期,见图上疆域最大的时期。

但谈到军队战斗力,除了面对印度境内的对手之外,这个几乎统一印度的帝国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从帝国初期就始终面临西北方的??哒人的威胁,但和汉朝(灭了匈奴)唐朝(灭了突厥)甚至宋朝(勉强算是灭了辽吧)不同,笈多王朝始终没能消除这个大敌,超日王死后没多久,笈多帝国就因??哒人屡次入侵而走向崩溃。

??哒人,曾自称匈奴,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和月氏人一样也是中国北方草原西迁南下的游牧民族,也和月氏人一样在印度境内打出了赫赫武功,最出名的战绩是公元500年进抵恒河流域,事实上终结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5.戒日王朝

笈多王朝灭亡之后,印度陷入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时期,期间最着名和疆域最大的帝国是戒日帝国,因其创立者戒日王而得名。

戒日王朝在印度历史上是一个短暂但非常重要的时期,戒日王在中国更是出名,因为唐僧(玄奘)取经就发生在他统治时期。

戒日帝国的极盛时期和疆域最广的时期是戒日王统治时期,但也仅仅统一了北印度而已。

至于这个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有一段中国史书上默默无闻,最近才大放异彩的记载,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大概过程如下:

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不料戒日王病逝,阿祖那趁乱篡位僭立,听说大唐使节来到,派人伏击唐使,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冒险逃脱,北上至尼泊尔,借得尼泊尔骑兵七千及吐蕃骑兵一千二百名,再入天竺,与阿祖那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生擒阿祖那。

6.莫卧儿王朝

戒日王朝之后,印度长期分裂,期间,中亚的穆斯林屡次入侵北印度,在这里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基本征服并统治了北印度。

然后,伊斯兰教最大的一次入侵到来了,帖木儿帝国崩溃之后,其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莫卧儿帝国。从此直到现代印度共和国建立,这片土地一直被入侵者所统治(严格说来雅利安人也是入侵者,这样算的话印度自从吠陀时代以来就一直是被入侵者所统治的)。

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莫卧儿帝国上层建筑是穆斯林,而基础则是印度教,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着名的泰姬陵就是莫卧儿帝国时期建成的。

但入侵者进了印度就变弱的魔咒再次显灵,帝国极盛时期是是奥朗则布统治时期,但帝国的衰落也是从奥朗则布晚期开始的,他对南方的马拉塔帝国的征服从未成功,他死后没多久,马拉塔人便夺取了中印度,莫卧儿帝国皇帝的头衔从那时起,至少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已经成为一个虚衔。

这张图实际上夸大了莫卧儿帝国的实际控制力,马拉塔人(图上为马腊塔人)仅仅是承认莫卧儿帝国的宗主权。

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虽名义上统治印度,但实际上已是四分五裂,北方遭受着波斯人和阿富汗人的侵略,这两个强盗都曾攻入过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洗劫一番之后满载而归。

南方的马拉塔人也是越战越勇,大有取莫卧儿帝国而代之的架势,但是遇到了外来的强盗还是略逊一筹----1761年,在反抗阿富汗人入侵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之中,马拉塔人遭到惨败。

7.英国殖民时期

莫卧儿帝国末期,又一批入侵者闯了进来,他们就是西方殖民者---葡萄牙人、法国人和最终成为这片土地主人的英国人。

这段历史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

大莫卧儿的无限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打倒,总督们权力被马拉塔人打倒,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部征服了。

英国人征服印度的过程并无赫赫武功,最重要的一场战役的规模你简直难以想象:

普拉西战役,参战双方分别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受法国人支持的孟加拉王公,英国人一方出动了900个英国士兵和2000个印度士兵,印度一方出动了一万五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以及53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

最终,英国人以死伤75人的代价(22人死亡,53人受伤),击溃了孟加拉的5万大军(死伤500余人)。

普拉西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在孟加拉取得霸权。之后英国人又将矛头转向法国,并在随后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中将法国的势力从印度彻底清除;自此,印度开始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大约有600个土邦。

8.印度共和国时期

现代印度的独立和统一过程,大家都比较熟悉,不是靠着武力而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借着二战战后民族自决和帝国主义全面后退的东风,顺势而起,就连疆域都是继承了英国人殖民时期的遗产,比如印度南部和东北方的那几个邦,曼尼普尔、阿萨姆等历史上从未被印度有效统治过,今天依然有十分活跃的分离主义势力。

实际上我非常怀疑,若没有英国人的印巴分治方案,把除巴基斯坦之外的英属印度领土一箩筐地打包赠送给印度,印度能否统一都是个未解之谜。

之后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就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去参考其他回答。

=====

最终我用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一段话来结尾:

“印度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历史的话。就是一次次被异族征服的历史。”

⑸ 二战中中国远征军在印度休整、重新装备后再次出击,都打了哪些胜仗

中国远征军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以及美军教官训练后,于1943年10月由印度雷多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二次缅北反攻,主要的战役地点有新平洋,拉加苏,胡康河谷,打洛,孟关,瓦鲁班,密支那,八莫,最后与从云南滇西反攻的Y部队在茫友会师,从而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作战。史料一般将驻印军的战斗分为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以及密支那战役。其中胡康河谷战役驻印军的优势性显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接受了正规系统的军事训练的中国军队在接受了强大炮火以及空中火力支援面对日军可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在胡康河谷战役中曾经出现过日军付出巨大伤亡攻占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一角,却发现占领的其实只是中国军队阵地的卫生间。而在瓦鲁班,中国驻印军装甲部队奇袭18师团司令部,全歼18师团装甲支队,缴获18师团关防大印。密支那战役由于盟军指挥问题导致奇袭演变成胶着战,最后在改变战术后完成了对密支那的占领。

阅读全文

与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认识什么人 浏览:701
什么样的英国卫裤好 浏览:889
为什么印度的电工那么优秀 浏览:322
越南印尼喜欢什么样的包 浏览:654
印尼产业什么居多 浏览:620
去英国几天怎么办 浏览:634
小孩上越南户口本怎么办 浏览:776
二干元存一年多少利息中国银行 浏览:191
中国一年食物收成多少 浏览:131
印度水稻怎么处理 浏览:271
意大利出口中国最多的小产品有哪些 浏览:287
伊朗妇女为什么长袍加身 浏览:144
越南跟团旅游买什么东西 浏览:422
从中国邮寄到越南怎么收费 浏览:386
法国和意大利哪个美女漂亮 浏览:346
印度自古以来有多少胜仗 浏览:583
宿务到中国机票多久回国 浏览:48
印度饮食怎么形成的 浏览:201
孩子了解的中国历史哪个纪录片好 浏览:402
越南人讲什么需要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