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门上那个天眼,所谓的天眼通的穴位叫什么名
您好,很有幸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天眼和天眼通不是一回事,天眼的位置是在印堂的正上方,前额正中,这个地方确实是穴位,叫天目穴。但是,必须说明,天目穴不是一个穴,而是同一位置的三个穴位。您找一个人的侧面头像,三个穴位是这样的排列:前额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印堂正上方手能摸到的那个地方,这个叫“天”,现在假设您的手指能垂直地从这个位置穿破,伸到头脑里面,伸进去一个指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叫“目”,这个“目”很有讲究,美国的科学家确实在这里发现了退化的视觉神经,很让他们惊异,他们怀疑人类最早这里是有眼的,但是退化了,这个报道是我在初中时期看到的,估计现在的网上搜不到,但我也信佛,且目前身在寺庙,所以绝不是妄语。
说到第三个穴,位置在哪里,我真的不记得了,只知道是和“天”,“目”两个穴在同一直线的位置,但是多前多后真不记得了,不敢胡说。
其实说到的是天眼通,这天眼通是一种神通,而不是真的要一个什么天眼才能看得见,而天眼是实际的东西,是要有这种眼才能有这个功能,天眼通的能力大卖烂过天眼,我们所说开天眼是开天目这个穴位的功能。所以不是一回事。
二楼应该是对密教有了解的朋友,但所谓的六轮不是穴位,密教我不熟不敢乱加评论,但实际上根据印度的瑜珈功法所述,人体的轮不止六个,是七个轮,就是加上一个叫海底轮,也叫生殖轮的位置,用中医的说法这个位置叫“会阴穴”,这个轮修的是转化生殖的能量,因为人的性欲是与生俱来,这是物种繁衍的本能,所以这种欲望很中迟漏大,它的能量也很大,瑜珈师认为,如果把这种能量转化,人能超凡入圣。瑜珈功法在佛教产生前就有了,而佛教产于印度,它包含有印度本土教法的一些内容。我有幸于寺中学习《印度佛教史》,上述是我所学而知。七个轮不是穴位,接现在的说法就是人体的七个能量区域,如果七个轮是穴位的话,那么喉轮也成穴位了,这就不对了,我们都知道,喉咙是要害,但不是穴位旦薯。瑜珈修行的思想是通过修炼,强化这七个能量区,从而产生神通异能。
2. 为什么印度女人两眉之间都要有颗痣,是什么原因
原来印度及一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大多数妇女额头正中都有一颗指头大小的红痣。这种痣是人工点就或用红色锡箔贴上的。印度人称为特利佳或特佳。点上红痣确实是印度妇女平添了几分妩媚。不过以前眉心痣的装饰作用是次要的。他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往往表示不同的意义。总的来讲,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3. 为什么有的印度人包头,有的不包头,是区分已婚和未婚吗
印度人包头不是区分已婚和未婚而是由于宗教文化等原因。
印度是个多种族,多宗教,非常多元化的国家,在印度裹头巾的主要是锡克教徒,大约有2000多万人,除此之外还有穆斯林女性也必须裹头巾,这在我国也是很常见的,在我国的宁夏回民自治区有很多伊斯兰教信徒,哪里的女性也都必须裹着纱巾。
根据印度不同种族的相关习俗来看,有些是必须要将自己的头部包裹起来的,不允许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头发,也不能被摸,否则会不吉利。
锡克的男性自出生以后头发是不允许剪的,所以包头巾成了必须的,一旦摘下来,让别人看到了,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
(3)印度脑门是哪个部位扩展阅读:
锡克人包头的风俗和当年穆斯林统治印度有关。当时,有包头习惯的穆斯林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与被征服者不同,不允许其他教徒包头。但剽悍尚武的锡克教徒却我行我素,反而全部包头以示抗议,渐渐的成为了民族习俗。
由于终生不剪头发,而又要行动方便,成年锡克男子一般都将头发用布层层围起,绕成一个像“大磨盘”的头包。据称他们用的头布一般都有将近13米,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锡克族
4. 印度人额头上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heros里面摩西德家是在马德拉斯,即钦奈。我正好在钦奈生活,略知一二。南印度男人习惯在眉心画图案,首先是表达对其所信仰神祗的礼拜,一般和所信神额头的图案一样,比如ganesh神(有大象脑袋的那个)的图案是一长条红线,所以在ganesh生日这天许多人都从眉心到发迹画一条红线。还有别的情况,比如节庆婚丧要请祭司作礼拜的时候,祭司会在礼拜者的额头涂上某种颜色的图案,表示祝福与祈祷之意,这个一时半会是不能抹掉的。有的虔诚者或婆罗门时不时往脑门上抹道道,比如我有些同事,那应该视为一种习惯或优越感吧。
话说回来,印度教义把眉心轮(Ajna Chakra)又称“第三眼气轮”或“智慧之眼”,认为是智力和直觉的中心,所以在这里画图案有开天眼与神沟通的意思
5. 有些印度男的为什么要包头巾
1、印度民族宗教众多,光凭脸孔难以区分 包头是印度锡克教徒的一大特征用头巾包头是他们的宗教习惯,但是包头的并非都是锡克教徒,因为印度教徒传统上也是包头的,只不过两者的包头形状不同。印度教徒的包头更应称之为缠头,因为棉布是平行绕着脑袋边缘走;而锡克教徒的包头是把整个头的头发甚至耳朵也包起来的,缠好后,在脑门上方是一个三角形的尖的形状。
2、 现在,除了锡克教徒仍能坚守其包头传统外,印度教徒很少见到有包头的了,往往只有在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婚庆等重要场合,印度教的男人才会隆重穿上传统服饰,缠上头布。锡克教徒年幼时,无论男女都会梳一个奇怪的头型——前半脑袋的头发挽一个小髻顶在脑门上方,下半部分头发编成麻花小辫后翻上去紧紧缠绕头顶的小发髻,然后用一块深色的棉布(有个专门的名字叫Patka)把头发包起来,薄薄一层,以遮住头发为目的,所以发型的样子仍然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