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传统乐器有哪些
1. 塔布拉鼓(Tabla)
塔布拉鼓是北印度音乐中不可或缺的打击乐器。它由一对木制鼓组成,每只鼓都有不同的音高。高音鼓称为塔布拉,由右手演奏;低音鼓称为巴亚,由左手演奏。演奏者使用手指和手掌在鼓面上敲击,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塔布拉鼓的历史虽不如西塔琴悠久,但它在北印度音乐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2. 西塔琴(Sitar)
西塔琴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古典乐器之一,流行于印度北方和巴基斯坦等地。它的音色柔美、珠圆玉润,能够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西塔琴有7条主弦和11条共鸣弦,琴颈上有20多个金属品,可以移动以调整音高。演奏者通常将西塔琴置于左脚和膝盖之间,用金属拨片mezrab弹奏,拇指用于调整音调。
3. 印度扬琴(Hinstani Sitar)
印度扬琴是西塔琴的一种变体,主要流行于印度的北方邦。它的构造和演奏方式与西塔琴相似,但在音色和音乐风格上有所区别。印度扬琴的音色更加明亮,常用于演奏快速的旋律和复杂的 improvisation。
4. 沙兰吉琴(Sarangi)
沙兰吉琴是一种弓弦乐器,流行于北印度。它的音色凄美、哀婉,能够表达深沉的情感。沙兰吉琴通常用于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与西塔琴和塔布拉鼓等乐器合奏。
5. 舒耳巴哈琴(Shehnai)
舒耳巴哈琴是一种木管乐器,主要用于印度的宗教仪式和婚礼等场合。它的音色独特,略带沙哑,能够营造出神秘和庄严的氛围。
6. 笛鲁巴琴(Dhol)
笛鲁巴琴是一种大型手鼓,流行于印度的北方地区。它由木制鼓身和羊皮鼓面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击鼓面,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
7. 刹罗琴(Dholak)
刹罗琴是一种小型手鼓,流行于印度的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中。它的鼓身由木头或金属制成,鼓面用羊皮或人造材料制成。刹罗琴的音色较为单一,但演奏起来节奏感强烈。
8. 弹稿茄孝不拉琴(Tanpura)
弹稿茄孝不拉琴是一种大型拨弦乐器,主要用于为印度古典音乐提供背景音。它的音色深厚、悠扬,能够持续演奏长时间的基音。
9. 帕卡瓦甲鼓(Pakhawaj)
帕卡瓦甲鼓是一种木制双面鼓,流行于印度的北方地区。它由木制鼓身和羊皮鼓面组成,演奏者使用手掌和手指敲击鼓面,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
10. 键稿多喝拉鼓(Kanjira)
键稿多喝拉鼓是一种小型手鼓,流行于印度的南方地区。它的鼓身由木头制成,鼓面用羊皮制成。键稿多喝拉鼓的音色清脆,演奏起来节奏感强烈。
11. 纳含贾淡瓷鼓(Naqqara)
纳含贾淡瓷鼓是一种大型铜制鼓,主要用于印度的军事和民间音乐。它的音色低沉、有力,能够营造出庄严和威严的氛围。
12. 塔味鼓(Tavil)
塔味鼓是一种大型铜制鼓,流行于印度的南方地区。它的音色深厚、悠扬,主要用于演奏印度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演奏者使用鼓槌敲击鼓面,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
2. 印度人 传统乐器
2009-02-12 15:13:26 来自: 露上行舟
我为了方便看,把组长对印度音乐、音乐家及乐器的介绍汇总到一起打印出来了,顺便贴过来,这样大家看起来也方便,有朋友想打印出来的也省事了。
1、Dholak (hinstani, percussion instrument)
多赫拉鼓(印度斯坦打击乐器)
这是主要用于在祈祷仪式和电影音乐里伴奏的打击乐器。鼓身为木制,两段蒙皮。多赫拉鼓的定调是通过套筒螺母系统或者是鼓身周围的细绳调节的。
PS(1):多赫拉鼓右侧的鼓膜较简单,左侧鼓膜内侧有用沥青或是沥青、黏土、沙子的混合物所做的涂料层。多赫拉鼓是也是夸瓦力的主要伴奏乐器。
PS(2):【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孟加拉多喝鼓 Bhangra Dhol鼓
在印度孟加拉流行的多喝鼓,主要用在地方民歌、民谣、舞蹈为主。
多喝鼓以希杉(Sheesham)木头做了鼓身,双面羊皮鼓,一边高音、一边低音。
孟加拉多喝鼓(Bhangra Dhol)鼓在孟加拉又称为孟加拉(Bengali)或魔力单(Mridang)鼓
2、Ghatam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贾淡瓷鼓(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贾淡瓷鼓是一个厚壁(2厘米)的陶罐。打击乐手用双手的手掌、指节和掌缘击打贾淡瓷鼓的壁;鼓手也会用腹部盖住罐口来调节音调,以产生低八度的相对应的音符。贾淡瓷鼓和魔力单根(mridangam)是主要的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PS(1):【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贾淡瓷鼓(Ghatam)从外观看起来像是盛水的溶器,亦像芸术花瓶,贾淡瓷鼓是印度非常古老的乐器。以手击鼓产生低音,高音由手拍打瓶口,即可产生高音,熟练的鼓手,可打出千变万化的鼓声,非常好听。有名的大师维纳原(Mr T.H.Vinayakram)。
主要演奏家:T H Vinayakaram
3、Khanjira (carnatic, purcussion instrument)
坎击拉(卡纳塔克打击乐器)
坎击拉是一种小型手鼓。它由富弹性的蜥蜴皮覆盖在木制框架上制成。框架直径大约7英寸(17.78厘米),嵌有圆形金属响片。坎击拉在南印度古典音乐演奏中非常流行。但是因为它很难长时间进行连续演奏,所以不作为主要乐器,仅仅是附加在魔力单根的演奏中。
PS(1):【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欠击啦印度手鼓,是印度的古老乐器,在几千年的印度古图文中,常出现这种手鼓,在南印度是仅次于魔力单根(Mridengam)常见的鼓乐器;印度欠击啦手鼓比中东和西方的手鼓略小,宽约8到9吋,深约3到4吋,欠击啦印度手鼓鼓皮只有单面,鼓皮是蜥蜴皮或蛇皮做的,因此有人称印度蛇鼓。在圆型的木匡环另附有2/3片的圆金属响铃片,在击鼓或摇鼓发声金属响音。欠击啦印度手鼓,左手持鼓右手以手掌或手指击鼓(反手亦然) 。欠击啦印度手鼓体积小但能量颇大,如没有看到表演者,听到宏量的声响是不成比率的。由于欠击啦印度手鼓无法调音,如果鼓皮紧绷也可以在鼓皮洒一些水,可以改善,如潮溼鼓皮松弛时,可以晒太阳,灯或吹风机,但要小心过尤不及,可能伤及鼓皮。欠击啦印度手鼓也有不附金属响铃片的。
4、Mridanga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魔力单根(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魔力单根是卡纳提克音乐中用来掌控和维持演奏会中的“塔拉”或节奏的乐器。鼓身由杰克木(拉口沙木波罗,木波罗属,产于印度西部、东南亚中南半岛),鼓面和周边绳索由皮革制成。
魔力单根是双面鼓。鼓身由单块木头制成。鼓身中空,分尺寸不同的两节,一节细长用于发出高音,另一节粗阔用于发出低音。鼓身壁厚仅有2/3厘米,这有助于保持它在低频声上的稳定性。
右手一头(低音):魔力单根右手侧鼓皮上有用锰粉、米饭、罗望子果汁混和制成的固定片,用来稳定鼓皮张力,提高音调。固定片在鼓头中央形成一个永久性的黑色环线形圆面,鼓头发出的音符就可以调至一个音阶的第一个音符,即主音。用不同的手指组合击打鼓头可产生不同的和声。左手一头(高音):左手一头鼓皮是光裸的,但在演奏时,鼓手会用捣碎的生米和水混合起来涂抹在鼓皮中央,这样就能产生特有的浑音或闷音效果。两侧鼓皮由多条皮革束带联结在一起。
魔力单根和贾淡瓷鼓是卡纳提克音乐的主要节奏乐器。
3. 印度鼓叫什么
塔布拉鼓,作为一种印度斯坦的打击乐器,通常成对出现,在北印度的音乐与舞蹈表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演奏塔布拉鼓时,演奏者运用手掌和手指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其中,右手所操控的鼓被称为“塔布拉”,负责演奏主旋律的属音或下属音;而左手所操控的鼓则充当基础节奏的角色。
作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打击乐器,塔布拉鼓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北印度的所有音乐流派,包括但不限于鲁帕德和卡纳提克音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塔布拉鼓在历史上并非一直存在,其历史大约只有数世纪之久。
关于塔布拉鼓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它由爱米•库斯鲁(AmirKhusro)所发明,但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历史文献支持。实际上,最古老的塔布拉传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德里流派的建立标志着这一乐器传统的正式形成。
塔布拉鼓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多才多艺的乐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构造和演奏技巧。它不仅能够模拟人类声音的细微差别,还能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场合调整其音色和节奏,从而为北印度音乐带来无穷的变奏和表现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布拉鼓不仅在北印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还逐渐影响了南印度乃至整个南亚地区的音乐文化。这种乐器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和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印度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印度“通天绳”无人能解印度人还蒙在鼓里,但原理早被揭开,是什么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属于他们的特色和风俗,在印度,就经常看到关于“通天绳”的表演。“通天绳”对于印度人来讲,他们也并不是完全的习以为常,这项技术也保留着几分的神秘与神圣。不过对于没有接触过它的人而言,印度“通天绳”看起来,就如同一个笼罩在云雾中的魔术了。如果与中国古代的民间戏法来做对比的话,这两者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道具尽管在当今人们眼中看来并不足为奇,但是在那个贫苦的时代却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稳定的收入。不过,被摒弃的“通天绳”的确违背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要透过现象而看本质,切勿被迷幻的事物蒙蔽双眼。“通天绳”的秘密已被解开,我们虽不应信奉神明,但还是必要的要为那些民间艺术家们点赞,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