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孔雀帝国,它的兴衰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先对孔雀帝国有个初步认识,即何为孔雀帝国。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它是古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孔雀帝国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个国家,主要存在时间为约公元前324至公元前185年,它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摩揭陀国着名的奴隶制王朝,因为孔雀王朝的创建者旃陀罗笈多的家族原本世代饲养孔雀,因此得名孔雀王朝。
孔雀帝国是第一个统治印度的政权,它的版图扩张到了印度半岛的南端,孔雀帝国也因此成为了古代南亚地区统治范围最为广阔的一个国家,在孔雀帝国统治期间,南亚也进入了帝国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的兴盛不仅促进了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同时又因为它的统治者阿育王信仰佛教,因此孔雀帝国为佛教在南亚地区以及佛教向国外的传播作出了颇大的贡献。
孔雀王朝是古印度历史上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该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种姓制度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同时在这个时期文学方面也出现了世界文学史上两颗异常耀眼的明珠也就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孔雀帝国是第一个基本统治印度的国家,同时孔雀帝国对印度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究其原因,上层建筑作用于经济基础。
孔雀帝国内部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引起了经济制度的落后,以农业税收为国家主要收入在古代许多国家都十分常见,但是像孔雀帝国这样一味地屯官屯将,长时间的战争再加上国家其他建设支出造成了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现状。
即使古代民众屈服于帝国的统治,但是如果国家的要求十分过分也是会激起人民的反抗的,孔雀帝国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断再加上底层民众的起义,最终造成了孔雀帝国的衰亡。
㈡ 雅利安人入侵前的古印度文明是个什么样子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2)古印度如何攻占城池扩展阅读:
古印度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