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华为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机会有哪些能体现其公司战略性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印度市场。4月23日,小米将在印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华为投资1.7亿美元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据悉海尔最早在年内将向在印度的工厂追加约1亿元人民币投资,而擅长空调生产的美的集团也提出力争在家用和商用空调及微波炉业务领域,扩大在印度的市场份额。
据悉,印度方面也全面启动了吸引中国企业的招商战略,在印度建立面向中国企业的制造业特区计划已提上日程,尚未开拓成熟的印度市场对中资企业而言目前似乎显得格外有吸引力。
“印度制造业就像中国20年前”
来自印度,以新兴市场发展作为研究方向的哈佛商学院克里士纳•帕利普(Palepu, Krishna)教授近日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经客户端专访时说:“企业现在来印度发展,可以经历像中国过去20年那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虽然印度制造业产能低,基础设施环境差,但印度最大的优势在于国内市场需求大,所以制造业主要面向国内,不像柬埔寨、越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主要面向出口,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印度浦那马恒大汽车制造厂,一工人正在装配汽车(资料图)
“经常停电、路况糟糕、基础设施漏洞频出,工人技术不过硬,医疗卫生差造成工人经常生病请假。”这是过去几年,那些跑去印度“尝鲜”开设工厂的外企高管口中常听到的抱怨。
“我可承受不起电力、用水或其它生产要素时不时带来的‘惊喜’。在我这个职位的人,都渴望全面、优质、可靠的基础设施。”雅培(Abbot Laboratories)全球营养品部供应链副总裁约翰金纳什科尔(John Ginascol)说,他负责保证公司营养品工厂在全球的顺利运行。
意识到了印度在制造业上存在的差距与潜力,去年9月25日,莫迪上台四个月后首次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制造业,确保国家的年轻一代从中受益”。同时,莫迪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及发展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和“清洁印度”等口号也成功吸引了世界关注。
“美的集团的一些高管来参加哈佛商学院高层管理教育课程时曾跟我表示,美的非常愿意去印度发展,因为他们作为家电生产商,印度可以提供非常大的市场。印度中产阶级人数众多,现在像空调、洗衣机、手机、冰箱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从国外进口,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把工厂开在印度,直接面向印度国内市场,竞争优势非常明显,虽然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帕利普对第一财经客户端说。
制造业发展潜力大、国内需求旺盛、廉价劳动力充足成为印度吸引外资的主要原因。同时,中国劳动力最低工资以两位数的增长也迫使许多公司开始寻找低成本的替代国。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据,印度制造业平均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92美分。
“越南、印度尼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虽然制造业成本低很诱人,但它们缺乏大量的劳动力,印度是唯一一个在劳动力方面有能力接替中国的国家,无论越南还是印度尼西亚都不足以填补中国留下的空间,这就为印度创造了黄金机遇。” 汇丰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分析称。
但马里兰大学斯密斯商学院的古普塔(Anil K Gupta)教授认为,在道路、海运以及电力系统方面,印度的发展水平还远远无法与中国匹敌,“基础设施的差距会从根本上抵消印度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
帕利普对本报记者表示,印度要想在制造业达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印度政府必须在提升劳动力产能上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于劳动力的技术培训、改善公共医疗体系等。
“可能印度正在经历中国20年前经历的类似问题,现在中国产能提升很快,但总体环境也不一样了,中企去了印度以后可能会发现差距很大。但是反过来讲,印度的潜力也很大。企业到了印度以后,可以享受在中国过去20年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帕利普如此认为。
印度政府改革促经济发展
4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将成为中国与印度两国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印度的增速可能从此超过中国。
2014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后,提出以“Make in India(印度制造)”为口号的产业振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制造业。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印贸易额增长7.9%至705.9亿美 元,但这一增幅主要来自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增加,印度同中国的贸易赤字仍高达378亿美元,吸引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成为印度政府的当务之急。
自莫迪新政府上台后,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印度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印度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比IMF更加乐观。3月3日,印度政府公布最新预测称,2015年印度GDP增长率将超过8%,并在随后几年突破10%。得出这一结果要归因于今年1月30日,印度有关部门实施了新的核算方法后,GDP被大幅上调,但也因此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质疑。
总部位于伦敦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 经济分析师希兰•沙阿(Shilan Shah)认为,印度政府大幅上调的GDP数据与该国其他并不强劲的经济数据相比,很难自圆其说。
面对这些质疑,帕利普认为,不管GDP计算方法有没有调整,印度经济增速在加快是事实。
“莫迪新政府上任后,对经济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让印度人民对经济前景充满信心。可以看到,消费者、商业人士,都体现出了一种乐观的精神,这种乐观主义也刺激了人们去消费、投资。”但同时帕利普也强调,现在讨论很多的“印度经济增速超过中国”,他认为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本身印度的基数就比较低,比中国要低很多,所以最终来说,印度跟中国仍然有较大差距。”
㈡ 病毒都攻不进的印度,中国汽车砸百亿南下: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机会还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中国汽车出海这件事,军人出身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有着一副只许打胜仗的架势。当下,印度成为长城汽车今年重要的战场之一。
在2月初的印度新德里车展上,中国汽车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总计展出了20多款车型。不仅仅是长城,海马汽车、上汽名爵更是继续加码,长安也计划今年大举进军。比亚迪更是在此前宣布,要在印度推出电动面包车。
爱驰U6ion(来源:官微)
造车新势力中,爱驰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爱驰U5,已于去年亮相;爱驰第二款车U6ion,也已于本次日内瓦车展上公布。
去年在北美车展。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在现场表示,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广汽传祺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将从原定的2019年内推迟到2020年。
虽然广汽传祺进军美国的时间节点已经多次推迟,但从广汽高层的言论来看,其进军美国市场的目标也不会停止。
写在最后
海外市场是自主品牌在这场淘汰赛中的一个很有力的“外援”,但海外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导致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的炸弹。
研究机构J.D.Power为自主品牌的“出海”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充分意识到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不尽相同;二,“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注重质量;三,在国内本土市场进行创新尝试之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今后的必争之地。而如今的印度市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㈢ 长城发布印度战略,中国主流汽车集体出海,步履越走越稳健
2月5日,第15届印度德里车展正式开幕,中国品牌长城汽车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全球知名的SUV及皮卡制造商中国长城汽车可谓是出尽风头,不仅以包馆的形式参展,创下历史纪录,而且在3150平米的展台上,还展出了哈弗和长城EV以及多款核心零部件。同时,长城汽车于此次车展宣布了进军印度市场目标,长城汽车印度市场战略正式起航。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今后的必争之地。从其它方面上看,无论是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还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车企,“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而如今的印度市场便是最好的“练兵场”。
图片来源: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㈣ 将印度定为核心战略市场 深度解读长城汽车的海外战略
在长城汽车最重要的两次海外战略布局中,有“国民神车”的哈弗H6都有缺席。上次是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生产的首个车型是哈弗F7(H6在哈弗体系内的竞争车型)、这次H6再次缺席印度德里车展,长城汽车在此次车展上正式将印度定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市场。
2月5日长城汽车携哈弗和长城EV首次亮相印度德里车展,并推出了多款核心零部件产品,向印度消费者展示了长城汽车强大的产品阵容和领先的科技实力。此次印度车展,长城汽车采取独立包馆的形式,展台面积达3150平米,创历史记录。
目前,长城汽车已在亚洲、非洲、南美、中东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完成布局,依托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南美、中东5大区域营销中心,畅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全球(除中国外)网络数量500余家,累计销售60多万辆。现将长城汽车已经建设完成的三大重点区域市场建设情况树立如下:
1)中东欧区域——俄罗斯区域营销中心:长城汽车从2004年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目前在俄罗斯的市场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截止2019年年底,哈弗品牌在俄罗斯拥有超过80余家二级经销商。
2)亚太区域——澳大利亚区域营销中心:哈弗汽车澳大利亚有限公司(澳哈弗)共有47家经销商,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主要市场,重点布局在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新西兰南岛基督城、北岛奥克兰等核心汽车销售区域。
3)非洲区域——南非区域营销中心:哈弗汽车南非有限公司(哈弗南非)作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南非市场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品牌推广、以及售后服务业务开展。哈弗南非目前拥有57家二级销售网络,创造间接就业岗位600个以上。2019年全年销售10871台,列南非市场中国品牌第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