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人种和宗教是什么关系

印度人种和宗教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5-08-16 17:49:34

①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分布人种和语言、宗教分别是

阿拉伯半岛:白种人地中海类型,混有少部分黑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印度半岛:白种黄种和矮黑人的混血民族,也有纯粹的矮黑人。语言极为多样。印度教(没有佛教,佛教在斯里兰卡岛上)
中南半岛:黄种人,多为南亚类型。语言多为汉藏语系的南方各语族,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关系较近。宗教多为佛教,马来半岛有伊斯兰教

② 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人种和宗教有什么关系和区别感谢!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人种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黄种蒙古人。原来是一个国家。后来英国殖民者退出印度的时候将印度一分为三,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
在宗教方面就大不一样咯。巴基斯坦受中亚和伊朗的影响。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从他们的首都伊斯坦堡就能看出来。而印度的居民以信奉天主教和印度教为主。天主教是英国殖民之后的产物。印度教是印度的原始宗教。南亚是佛教的发源地,但却不是印度。佛教在今天的尼泊尔发源。现在南亚信奉佛教的只有斯里兰卡咯。

③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为了区分雅利安人和其他种族的原始居民而采取的措施吗雅利安人和当地人混血了吗

古印度的宗教同种姓制度联在一起的,种姓制度亦称"瓦尔那"(颜色,
品质的意思)制度,实际上是奴隶制度的变形.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
把自己称为"高贵者",把被征服者称为"达萨",以"达萨"和"达西"
称呼男女战俘即奴隶.后来在雅利安人内部又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四种
姓制度.即婆罗门种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称僧侣阶层,他们
解释吠陀经典,干预社会事务;刹帝利种姓,充当武士,国王也属这个种姓,
主管军事和行政;吠舍种姓,一般雅利安平民,多数从事手工业,牧业和商
业,也有富裕者,但没有任何特权;首陀罗种姓,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也有
少数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隶外还有接近于平民的贫穷者,他们在法律上和宗
教上失去了受保护的权利.前三个种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后一个
种姓是"非再生族".根据婆罗门教创造的神话和《摩奴法典》四种姓是世
界之祖婆罗赫曼(一说为普鲁沙,他们可能为一个人)以口,双手,双腿,
双脚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们都有特定的职业,不可混淆界限.古代印度的宗
教主要是婆罗门种姓创造的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
到印度的姓名,就不得不提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富有印度特色的传统社会制度,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印度还是奴隶社会。"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是按照人的皮肤颜色、社会地位、对土地和财富的占有量来进行分类的。传统上,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4个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
婆罗门(Brahman)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Kshatriya)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在首陀罗之下,印度一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4种种姓之下,因此又被俗称为“第五种姓”。按照印度教教义,贱民被称为达利特人,意为“不可接触之人”,其他种姓不仅不能与他们交往,连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高种姓人一般也不和贱民交流,甚至连施舍的时候,都会离得远远的,绝对不发生身体接触。
作为印度社会的最底层,数千年来,贱民的生命财产缺乏基本保障,即使在今天,在印度广大农村乃至一些城市,贱民被高种姓人歧视、打骂、蹂躏甚至杀害的现象仍然存在。贱民的生活相对其他种姓而言,总体上十分悲惨,普遍低于贫困线。为了说明贱民与高种姓人的生活差异,在这里举一个例子。2006年1月18日,现场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工人从锅炉钢架31米处跌落,当场死亡,家属获赔20万卢比,合人民币4万元(在以后介绍印度法律的时候我会详细解释他们的赔偿标准)。而不久前,印度富豪维克拉姆·查特沃举行婚礼,盛宴和欢歌持续一周,耗资5000万英镑。
印度的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这样,贱民的后代永远都是贱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低人一等的地位,想想都是很可怕很残酷的。不同种姓的男女私奔后所生的子女也被看成是贱民,最受鄙视。为了维护种姓制度,婆罗门僧侣宣扬,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是天经地义的。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婆罗门僧侣还宣扬:凡是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来世才能升为较高种姓。因此,在印度,即使是贱民自己,也从来没有觉得这样的种姓制度不公平,他们总是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希望下辈子能够投个好胎。
对高种姓人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开除成为贱民,贱民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打扫房间等。我们营地雇佣了几个搞卫生的农民,可能就是贱民,因为有种姓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工作的。但是在印度,询问别人的种姓类别也是不礼貌的,而且他们也不懂英语,所以我没有办法求证。在古代,贱民走在路上必须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婆罗门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
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历代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种姓制度经过长期演变,越来越复杂,在四个种姓之外,又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亚种姓。
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度10亿人口中,受压迫受剥削最深的贱民人数约为1.6亿。在他们之中,大约2/3的人目不识丁,只有7%的人能喝到洁净的饮用水。半数以上居住在农村,从加尔各答到撒珈蒂的公路两边,有很多的村庄,与村庄距离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些低低矮矮的帐篷或草棚(shelter),在这个严重缺电的地区,他们是绝对用不上电的,只有油灯发出非常微弱的光,那里面住的就是贱民。

④ 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的人种和宗教的异同

人种,没有太多差别。都以白色人种为主,是雅利安人与当地原有人的混合。
但巴基斯坦应该不少人有一些黄种人的血统,即蒙古人的后裔。参看http://www..com/?sr=&tn=liujingxiong82_cb&word=%C4%AA%CE%D4%B6%F9%CD%F5%B3%AF&bar=3。
宗教上,那就明显了。印度多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多信仰伊斯兰教。

⑤ 印度的人种,信仰宗教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一)印度教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印度教没有单一的信条,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三大神 :“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再生神”湿婆。这些神象征宇宙间各种力量。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经等。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梵我合一。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在印度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印度现有印度教信徒约8亿多。(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数仅次于印度教徒人数,约1亿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1世纪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印度而传来的。13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伊斯兰势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伊斯兰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体系之一。但由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论教,只相信一个真主(安拉),主张该教信仰者亲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无种姓等级的社会。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印度穆斯林与印度其他人种属同一血统,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北方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区。(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他被佛教徒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由于印度教兴盛,佛教内部派系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9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现在印度的佛教徒很少,绝大部分集中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区。(四)锡克教锡克教是印度教的派生,由拿纳克祖师于十五世纪创建。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反对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规定教徒必须蓄胡须,加发梳,衣长至膝,右手腕戴铁镯,佩剑。锡克教徒绝大部分集中在旁遮普邦,其次是德里和哈里亚纳邦。(五)耆那教耆那教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之一,其创始人为筏驮摩那。该教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正确的知识、正确的操行和贞洁会修成解脱之路,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耆那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当代耆那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尤其是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

⑥ 印度民族与宗教

印度居民的社会构成极为复杂。在三大人种渊源的基础上,全国现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最大的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的比重亦仅为46%。而居民的语言状况更为复杂,它们分属五大语系,仅使用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语言即有720种之多,其中有15种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

宗教在印度一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印度教占总人口83%,伊斯兰教占11%,此外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喇嘛教、袄教等。

印度社会结构中的又一重要特点是森严的种姓制度。“种姓是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集团”(马克思语)。早在奴隶制时期,印度社会即已分成僧侣、贵族和武士、平民、奴隶四大等级,现代的种姓制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它共分为三大等级,即由原来的僧侣、贵族、武士和平民所组成的高等种姓,由原奴隶组成的低等种姓,以及“贱民”,它们各由若干个种姓组成,估计全国共有3000个种姓和30000个亚种姓。印度现有“贱民”约l亿人,他们世世代代一直处在社会的最下层,受尽了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印度的种姓制度维护了阶级统治,对整个社扰余会起着极大的分裂作用,因而是一种非常腐朽的社会制度。

多少年来,印度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英国殖民者曾利用这些矛盾,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独立后,印度政府为改善上述状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大,这些矛盾依然错综交织,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印度的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加拿达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雅族和锡克族等10个大民族,约占全国人口听96%;小民族有几十耐衡个,占全国人口的4%。由于印度的民族关系复杂,矛盾尖锐,且常与宗教、种姓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不时爆发冲突和骚乱,酿成社会动乱。

印度是多种宗教发源昌李做地,世界上各大宗教在该国都有大量信徒。印度的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在印度。绝大部分人笃信宗教。据1981年统计,82.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1.4%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宗教对印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印度人种和宗教是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警察证是什么样的 浏览:203
越南酒吧中文舞曲歌名有哪些 浏览:285
美国快递到中国要交多少钱 浏览:221
在英国生活什么感觉 浏览:494
意大利为什么以天主教为主 浏览:835
越南语怎么切换语言 浏览:808
意大利风俗中有哪些禁忌 浏览:178
印度移民工资多少钱 浏览:632
中国超过美国后怎么办 浏览:679
为什么西汉时候统治越南 浏览:760
在印尼办什么卡网速好些 浏览:224
印尼什么地方可以抽烟 浏览:639
越南卡098什么意思 浏览:340
伊朗队为什么那么强 浏览:39
印尼口罩怎么带 浏览:867
去越南有些什么签证 浏览:703
如何炒越南股 浏览:258
中国人为什么叫中国人 浏览:158
国足与越南视频直播在哪里看 浏览:238
印尼女孩怎么哄 浏览: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