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吃的饭有哪些
1. 咖喱米饭是印度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在印度的东部和西南部,大米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而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人们则更多食用面粉、玉米和豆类。印度有大量的素食者,他们主要食用西餐,偏好清淡的食物。当然,也有很多人食用中餐。
2. 印度的咖喱世界闻名,几乎所有的印度菜都会使用咖喱作为调料,哪怕只有一盒咖喱调料,也可以用来做菜。虽然咖喱在印度非常有名,但在当地并没有“咖喱粉”或“咖喱酱”等成品咖喱。咖喱的味道通常根据不同的食材即时配制,现调现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咖喱调制方法,风味也略有不同。
3. 印度教徒中有很多人是不吃肉的,尤其是婆罗门教徒,他们肯定不吃肉。印度教徒信仰奶牛和母牛为神,因此他们不会食用鸡肉。大部分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都是素食主义者。
4. 印度人的饮食以稻米和面食为主,口味上喜欢咖喱和酸辣,菜肴汤多,油多色重。烹饪方法主要有烧、煮、烩、炸、炒等。印度人在饮食时喜欢用手抓食,高层人物则使用刀、叉、勺进食。
5. 印度人认为饮食的乐趣很多来自于触觉,因此他们不喜欢使用刀叉和筷子,这也会阻止这种感觉。用手抓饭可以提前了解食物的温度,避免烫伤舌头或口腔。印度人用手抓饭时,通常只用拇指、食指和中指。
6. 在印度,人们认为右手是干净的,左手是脏的,因此使用右手吃饭,给别人递食物或餐具时,也必须用右手。印度人如厕后,习惯用水冲洗,冲洗时用左手,不用右手。
7. 印度人吃饭时,通常会在每人面前放一个大盘子,盛上米饭,再浇上菜和汤,然后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团,送入口中。在印度的街头小吃摊、小吃店或寺庙里,人们通常使用干树叶制成的盘子来盛食物,有的餐馆则会给每个用餐的人一片新鲜的大树叶子,用来盛米饭等食物,非常环保。
以上内容是对您提供的原文内容的修改和润色,以提高内容质量,并确保语义不变,条理清晰。
Ⅱ 外国菜的特点~
西餐及部分外国菜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西餐主要特点: 主料突出:西餐在烹饪时往往强调主料的风味和特点。 形色美观:西餐注重菜肴的外观和摆盘,追求色彩搭配和谐、形状规整。 口味鲜美:西餐调味多样,追求食材原味与调料的完美融合。 营养丰富:西餐讲究食材的搭配和营养平衡,提供全面的营养摄入。 供应方便:西餐通常以套餐形式供应,方便快捷,适合快节奏的生活。
不同风格西餐的特点: 法式西餐:讲究烹饪技艺和食材选择,口味细腻且注重摆盘艺术。 英式西餐:传统且注重礼节,口味相对清淡,喜欢使用奶油和酒类调味。 意式西餐:以面食和酱料着称,口味浓郁且富有层次感。 俄式西餐:口味较重,喜欢使用酸奶油、黄油等食材,菜肴热量较高。 美式西餐:口味多样且创新,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口感。
东南亚菜及印度菜特点: 东南亚菜:口味酸辣适中,喜欢使用香料和热带水果调味,菜肴色彩鲜艳。 印度菜:口味浓郁且辛辣,擅长使用咖喱和各种香料调味,菜肴香气扑鼻。
这些特点体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饮食文化上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Ⅲ 印度尼西亚人的饮食习惯 印度尼西亚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下:
饮食习惯: 主食与副食:印度尼西亚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但不爱吃海参。伊斯兰教徒还忌食猪肉,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肴及鱼肚等。 口味偏好:喜欢脆、酥、香、酸、甜的食物,尤其喜欢吃辣的,如咖喱、胡椒、辣椒等。他们还喜欢炸、烤、煮、爆、炒等方法制作的菜肴。 饮品:喜欢喝咖啡、可可和红茶,进餐时爱喝冷开水,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餐食习惯:早点一般吃西餐,午、晚餐吃中餐。他们习惯用手抓饭,且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被主人邀请到家里吃饭,客人在开饭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请,吃饭时不要多说话,用餐完毕在盘子里留点食物。
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属保守型,在公开场合人们的服装都较朴素。男人在办公时,通常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在参观庙宇或清真寺时,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且一定要脱鞋。 仪态礼仪:坐下时两腿不能交叉,也不能把脚尖或鞋底对着别人,认为这是侮辱。不喜欢外国人当众接吻,也不喜欢当面打呵欠,如果难以控制,要用右手将嘴捂上。另外,在与别人说话时,将手放在臀部会被认为不尊重或不礼貌。在印尼,与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或朋友相遇,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餐饮礼仪:被主人邀请到家里吃饭,客人在开饭或喝酒之前要等候主人的邀请,吃饭时不要多说话,用餐完毕在盘子里留点食物。作为客人,不应对食物提出特别要求,不要提出要盐等东西。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否则将会受到主人长时间的冷遇。名片文字用英文。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且不要当面打开包装。 主要禁忌: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认为这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
Ⅳ 西方人西餐喜欢吃什麽
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西”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餐”就是饮食菜肴。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当然同时还包括东欧各国,地中海沿岸等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过的菜肴。而东南亚各国的菜肴一般统称为东南亚菜,但也有独为一种菜系的,如[1]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
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
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种说法非常形象,说“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喜欢痛痛快快地吃……”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不同西餐的主要特点。
西餐的分类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鹅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式菜还比较讲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鲜嫩为特点,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烧野鸭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用酒来调味,什么样的菜选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兰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兰地等;法国菜和奶酪,品种多样。法国人十分喜爱吃奶酪、水果和各种新鲜蔬菜。
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马赛鱼羹、鹅肝排、巴黎龙虾、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等。
简洁与礼仪并重--英式西餐
英国的饮食烹饪,有家庭美肴之称。英式菜肴的特点是:油少、清淡,调味时较少用酒,调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选用。烹调讲究鲜嫩,口味清淡 ,选料注重海鲜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调方法多以蒸、煮、烧、熏见长。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罗马帝国时代,意大利曾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后来意大利落后了,但就西餐烹饪来讲,意大利却是始祖,可以与法国、英国媲美。
意式菜肴的特点是:原汁原味,以味浓着称。烹调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烩等方法见长。
意大利人喜爱面食,做法吃法甚多。其制作面条有独到之处,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的面条至少有几十种,如字母形、贝壳形、实心面条、通心面条等。意大利人还喜食意式馄饨、意式饺子等。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萨饼等。
营养快捷--美式菜肴
美国菜是在英国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英式菜简单、清淡的特点,口味咸中带甜。美国人一般对辣味不感兴趣,喜欢铁扒类的菜肴,常用水果作为配料与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萝局火腿、菜果烤鸭。喜欢吃各种新鲜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国人对饮食要求并不高,只要营养、快捷。
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鸡、橘子烧野鸭、美式牛扒、苹果沙拉、糖酱煎饼等。
西菜经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国时代的上层人士非常崇拜法国,贵族不仅以讲法语为荣,而且饮食和烹饪技术也主要学习法国。但经过多年的演变,特别是俄国地带,食物讲究热量高的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调特色。俄国人喜食热食,爱吃鱼肉、肉末、鸡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饼等,各式小吃颇有盛名。
俄式菜肴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酸黄瓜、酸白菜往往是饭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品。烹调方法以烤、熏腌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响较大,一些地处寒带的北欧国家和中欧南斯拉夫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俄罗斯人相似,大多喜欢腌制的各种鱼肉、熏肉、香肠、火腿以及酸菜、酸黄瓜等。
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锦冷盘、鱼子酱、酸黄瓜汤、冷苹果汤、鱼肉包子、黄油鸡卷等。
啤酒、自助--德式菜肴
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肠、酸菜、薯仔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Ⅳ 印度饮食民俗
在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国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涂涂”
赴家宴、光着脚、手抓饭,表达的是亲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像印度那样,具有如此明显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蕴。
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厅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调法自古以来就受蒙古人的影响,其中最受人欢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 是用香料腌过的鸡,放入一种印度特制的炉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时,鸡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干,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鸡烤之外,鱼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烤,一样的美味可口。还有一道叫做[可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欢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软,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别。印度还有一种“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这个,是用一种未切的面包叫Nan,用来和米饭一起配着咖哩吃,米饭的清香夹带着咖喱的美味,定能让你一饱口福的。
在一流饭店内都供应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国菜亦颇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变为当地口味,可能是入乡随俗的原因吧。印度食品的价格浮动较大,尤其蔬菜和水果,价格亦随季节而异。
一半国民喜吃素
印度朋友邀请我出席他的生日庆祝活动。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后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盘,竟然全是素菜,连鸡蛋也没有。不仅如此,连薯仔、红薯、萝卜等菜都没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长出的东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诉我:克瑞迪亚是耆那教徒,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一些印度人对素食的较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对我说,他访问中国期间,中国餐馆用煮过荤菜的锅给他做素食,那怎么行呢?
印度虔诚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耆那教徒更是严格吃素,吃素的人占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印度是素食王国,素食文化是印度饮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于印度多数人喜欢吃素,印度开有不少只为素食主义者服务的饭店。西方国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适当地印度化。印度有专门为素食主义者开设的比萨饼店,麦当劳供应的夹层食品,相当一部分不是鸡鸭鱼肉,而是蔬菜。美国驻孟买总领事西蒙斯告诉我,肯德基在印度办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烟喝酒不流行
由于历史与宗教的原因,印度社会自然而然产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没有地位、越没有文化的人什么都吃这一
Ⅵ “印度菜”在其他国家眼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菜
‘印度菜’在大多数国家中并不受欢迎,在大家的眼里,总会觉得印度的饭菜不是很干净,而且印度的饭菜是直接上手抓,会让很多人感觉不适应,大部分中国人他们其实对于印度的菜并不是很能接受,而且印度咖喱的口感在某种程度上不太适合一些比较保守的中国人尝试,总体来说对比西餐和日本料理,中国人对印度菜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
3总的来说印度菜可分为南北两大菜系,北印度菜的口味以微辣为主,以咖喱为特色,菜色清爽,更受欢迎,所以世界各国的印度菜多是北印度菜。南印度菜系,香料多用咖喱叶和芥末子,口味较重,以酸、咸、辣为主,原料多用椰子,菜式简单。但尽管印度菜种类很多,也依然不受大多数国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