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000亿蝗虫,为什么不到几天就被印度人杀没了
4000亿蝗虫,在印度为非作歹,是发生在2020年2月份,当时我国还在紧张的疫情防控当中,自家杂事未除,哪有心情关注邻居琐事,所以该条新闻当时并未给吃瓜群众带来过多震惊。
让我们震惊的是:仅仅过了一星期左右时间,新报道出来了:蝗灾没了!Game Over了!
所以说,是我们对印度人民的抗蝗实情并没有真正了解,但是,取得这次胜利,也说明蝗灾面前,我们是完全能够打赢这一仗的。
‘贰’ 为什么印度爆发蝗灾
1、根据媒体报道,界面新闻刊发《吃掉几亿人粮食的蝗灾怎么来的?》一文,详细介绍了这波蝗灾出现的前因后果。此次灾情的罪魁祸首为沙漠蝗,它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和西南亚炎热沙漠地带的蝗虫。在持续干旱、食物匮乏时,沙漠蝗将从独居状态切换为群居状态;连续降雨和天气湿润则为沙漠蝗爆炸性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
2、从东非爆发的蝗虫灾害如今已经蔓延至了巴基斯坦与印度,即将抵达中国,很多人都在担心,印度的蝗灾会蔓延到中国吗?为什么?蝗虫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非常大的害虫,拥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单个蝗虫一次产卵的数量就在80-120颗左右,并且幼虫经过20天的生长就能够成年,所以蝗灾的危害对于农业国家来说是非常严重的。
3、此次蝗灾是由东非开始,受到季风洋流的影响,蝗灾逐渐的向巴基斯坦和印度方向飞来,但是如今却很难蔓延到中国。首先蝗虫会受到地势影响,印度与中国的交界处有着青藏高原阻挡,蝗虫无法翻越如此高海拔的山脉。其次,在从印度到中国的路途中,人迹罕至,蝗虫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被饿死。第三,如今蝗群抵达巴基斯坦时已经接近产卵期,蝗虫的寿命非常短暂,只有三个月左右,产卵期的蝗虫飞行速度也不高,很可能在印巴两国地区产完卵就死亡了。所以目前来看这场蝗虫灾害还蔓延不到中国。
4、不过,蝗虫产卵过后,或许会爆发出新一轮的蝗灾,届时蝗灾的数量将会是数十倍的增长。虽然如今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对于蝗灾的治理方面,依旧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喷洒杀虫剂,但是喷洒杀虫剂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很可能会污染到水源或者农业区。其次由于蝗虫的飞行速度太快,其飞行方向又没有轨迹可寻,所以很难提前预防。而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在一次蝗灾之后找到蝗群的产卵地,从虫卵阶段就将其消灭。
5、虽然这次蝗灾很大程度上不会蔓延到中国,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防御措施,防止下一次的蝗灾爆发,毕竟没有人可以准确判断出蝗灾到底会去向哪里。
‘叁’ 蝗虫在印度意外被灭,为何印度政府说6月可能还有更严重的蝗灾
蝗虫在印度意外被灭,但印度政府却说6月可能还会有更严重的蝗灾,这主要是因为蝗虫是一个繁殖能力特别强的物种,它会到处进行产卵,虽然暂时消灭了它们,但不代表它们不会卷土重来,一旦蝗虫所产的卵孵化成功了,那将又会是一场灾难,甚至还会更严重,虽然存在这种可能,但还是希望蝗虫不要再来了。
虽然印度蝗虫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印度却并没有放松警惕,印度政府认为6月还可能发生更为严重蝗灾,并且他们已经提早制定了一些灭虫方案,能提前早做打算固然是一件好事,不过还是希望蝗灾不要再来了,今年已经够多灾多难的了,希望不要再有灾难降临了,上半年我们已经承受了太多。
‘肆’ 印度这样一个落后混乱的国家,为何能把4000亿只蝗虫给消灭完
自从印度爆发了蝗虫就引起了中国的恐慌,毕竟国内也要开始耕种如果蝗虫侵袭肯定会有所影响,但让人意外的是消息刚刚传出一天印度媒体就称蝗虫已经被消灭了,经过网友分析得出印度消灭蝗虫的三个原因,一是4000亿数量有可能只是印度夸大其词而且印度本地的气候不适合蝗虫生存,二是发现蝗虫后印度采取狂喷农药的策略驱赶或者消灭蝗虫,三是蝗虫寿命只有3个月,如今消失可能是这一批的寿命到头了。
三、蝗虫寿命只有3个月,如今消失可能是这一批的寿命到头了。
有人可能说印度人没数蝗虫数量你不是也没数凭什么说不够4000亿?好,那我们就当蝗虫的数量有4000亿(啊呸!),在生物常识中蝗虫的寿命只有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它们要完成交配产卵,产卵后没几天就直接挂掉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不是印度处理的及时也不是农药喷得多药死了蝗虫,而是人家的寿命到了不和印度人完了,等到两个月后那些蝗虫卵孵出来估计这场蝗虫灾还得再来一波。
‘伍’ 印度北部多地遭遇蝗虫侵袭是怎么回事
近日,印度北部多地遭大量蝗虫入侵,蝗虫所到之处,农作物皆遭受损害。7月12日,蝗虫大军抵达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许多地方因为蝗虫来袭变得不见天日。
11日,大量蝗虫还侵袭了北方邦一处监狱,约1700名囚犯在监狱内敲击铁器以驱赶铺天盖地的蝗虫。在哈里亚纳邦,密密麻麻的蝗虫停留在叶子上啃食农作物,沙沙作响,看上去令人头皮发麻。
(5)印度蝗灾怎么炒作扩展阅读:
蝗灾的产生原因:
1、干旱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2、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
因此专家预测,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未来蝗灾发生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对中国和世界的粮食生产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3、虫密过大
J. Buhl等科学家在2006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证明蝗虫密度过大也是造成蝗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蝗群处于这个密度的时候,蝗虫会排列成行,开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蝗虫在其生活史早期是孤立的、没有翅的“若虫”,它们倾向于相互避开。但是如果资源变得缺乏,它们就被迫相互影响。然后,它们可以组成有秩序的本地蝗群。
‘陆’ 印度蝗灾再次爆发,每平方公里1亿多只,这东西为啥消灭不完
在1937年,陆军国民警卫队试图使用火焰喷射器平息横穿科罗拉多州的蝗灾。但是火焰喷射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蝗虫十分容易适应了这种火焰,并且在继续吞噬农田。
80多年过去了,大蝗虫群仍然无法遏制。在之前一段时间,联合国宣布:沙漠蝗虫——最具破坏性的蝗虫,袭击了东非,在未来几个月里,这些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加500倍之多。”肯尼亚在最近70年来从未面临过如此严重的蝗灾威胁。我们现在也正在尝试怎么去改变一下目前我们是蝗虫的受害群体这种现状,但是目前确实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