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
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花生:印度是花生的重要生产国之一,其花生品质优良,部分出口至中国。
大米:印度的大米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国内产量充足,部分大米被出口到中国。印度利用大量水利工程和先进农作物生产技术,使得大米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奶制品:印度的奶制品,如黄油、奶酪等,也出口到中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多样化奶制品的需求。
有机产品: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高,印度的有机农产品也逐渐受到中国市场的青睐。
肉禽、肉类及其加工产品:印度的畜牧业也相对发达,部分肉禽、肉类及其加工产品被出口到中国。
综上所述,印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向中国出口了多种优质农产品。
2. 印度盛产什么农作物
印度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等。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小麦是一种种植范围十分广泛的粮食作物,如果和水稻对比,小麦的水分需求更少,热量需求也更少,所以在很多高纬度热量较低地区和干旱地区都主要种植小麦,而温带地区是小麦种植的主要地区,但是在亚热带、热带和亚寒带地区小麦也有广泛的种植。
影响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大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水源更为丰富的恒河平原,而德干高原上,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到了西高止山的阻挡,降水相对偏少,主要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广阔的德干高原地区由于水分较少不适宜需水量大的水稻种植,反而适宜耐旱作物小麦的种植。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仅次于我国;印度地处亚欧大陆的南部和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印度的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有恒河平原,南部有德干高原;印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其气候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变化也主要是受到季风的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其年降水量极不稳定,且水旱灾害频发。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3.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
印度的农业生产分布具有显着的地域特征,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而经济作物则以棉花、茶叶和黄麻为主。以下是各作物的分布情况:
1. 水稻:这种作物在印度东北部以及沿海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水稻的种植与地形和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因为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而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带由于降水较为充沛,因此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
2. 小麦和棉花:这两种作物主要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种植。小麦和棉花的分布同样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这些地区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耐旱的棉花和小麦生长。
3. 茶叶: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印度的东北部。该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有利于茶叶生长,充足的雨水和高地的良好排水为茶叶的生产提供了理想环境。
4. 黄麻:黄麻的种植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地区。这里的地形平坦、气候湿热,为黄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印度的农业生产不仅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而且由于季风带来的降水不稳定,常常导致水旱灾害,对农业产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也体现了对其不稳定性气候的适应性。
4. 什么食物是在哪个朝代引进中国的呢
1. 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引进了核桃、石榴、葡萄和胡萝卜等作物。据记载,石榴是从伊朗引入中国的。
2. 三国时期,中国从东南亚引进了苹果。
3. 晋朝时,印度的茉莉花和茄子被引入中国。
4. 唐朝,尼泊尔的菠菜和无花果,以及开心果(最早传入时间不确定,但最少在唐代已有记录)传入中国。
5. 北宋时期,绿豆从印度和缅甸地区引进。
6. 南宋时期,西瓜从非洲引入中国。
7. 明朝,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欧洲人对新大陆的关注增加。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导致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至南洋各地,并最终传入中国。美洲作物的引入和传播成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作物引进的显着特点。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包括玉米、马铃薯、番薯、番茄、花生、向日葵、菠萝、豆薯、木薯、南瓜、辣椒、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8. 清朝末年,中国又引进了洋葱等“洋”系列蔬菜,如洋姜、洋芋(薯仔)、洋白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