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佛陀时期的古印度是什么样的
佛陀生活在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即佛陀时期,即这个时候的印度,经济空前发展,社会变化剧烈。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
早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西北部,逐渐与当地的土着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用“四种姓”制度(有说按肤色白到黑程度)规范社会各个等级的社会职责,其中执掌宗教和文化权利的为婆罗门(意译清净),执掌军政大权的为刹帝利(意译武士),从事生产活动的是吠舍(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这三个等级服务的奴隶是首陀罗。四种姓是神造的,不可变更;婆罗门是人中之神,居世界之首。
但婆罗门教传入恒河中下游佛教早期活动的中心地区,则是相当晚的事情,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说,佛陀生活的时代早已是婆罗门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农业发达,铁器开始普及,新的生产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劳动向深层分工,特别是恒河中下游地区,因为天时地利,农业的发展特别显着。人们区划土地,建造人工灌溉设施,种植水稻、棉花、豆类等作物,品种相当繁多。
手工业也很发达,出现了许多分工细致的行业,如冶金、纺织、制陶、制革及木材、象牙、宝石加工等。工匠中有建筑师、石匠、制箭师、画室、驯马师等。
商业繁荣,不仅内地的商品交换比较频繁,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当时的货币有金、银、铜三种,除国王外,富商及行会均可制造。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在佛陀时代,据说大城市有八座。国家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政权统治,控制周围的部落、村寨等农牧业地区。
王权由此而日益巩固和扩大,国王被认为是“人中最上者”,具有很大权势,地位空前提高。倍印度各国大多已演变为世袭的君主制,而释迦牟尼所在的迦毗罗卫国是少数仍保留传统贵族共和国之一。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富商大贾逐渐成为社会新贵,介入政治生活。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涌现,佛经中就有十八行会之说。行会的首领和富有者被成为长者,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政治上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当时古印度各国,为了挣底盘和利益,你打我,我打你,和同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样。释迦摩尼生活的时代始终贯穿着战乱时代。佛教的发源地主要是恒河流域,而这流域就有16个国家,一直到释迦牟尼圆寂120年后,出现了难陀王朝,恒河流域才从诸国分立的局面走向了统一。
长期的兼并战争,使刹帝利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很多国王十分残暴,为所欲为。在早期的佛教经典中,把“国王之难”与“盗贼之难”相提并论。不少人为躲避战乱和残暴统治而逃亡到山林及边远地区,或者出家。
㈡ 为什么佛教产生于印度,又在印度消亡了呢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它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时期。在公元8、9世纪后逐渐衰微,13世纪在印度消亡,其在印度共持续了1500余年。佛教在印度的衰微消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社会原因。公元5世纪后,由于外族的入侵,地方封建势力的兴起,统一王朝瓦解,政治上出现了许多小国,各小国间兵戎相见,崇尚武力。这样,非暴力的理论对他们来说便不再适应了。神权没有王权的支持,自然得不到发展,从而走向衰落。二、内部原因。佛教僧团在经历了严守戒律、过清贫生活后,到大乘佛教时期,随着教义上的某些改变,也由于世俗贵族、商人的支持,寺院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不少僧众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发展到密教后,更从禁欲走向纵欲,这样自然不会为一般群众所拥护。同时,再加上婆罗门教的冲击,于是佛教逐渐失去了社会影响。三、外部原因。由于中亚伊斯兰教诸王的入侵,他们对佛教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政策,强迫幸存者改信伊斯兰教,佛教的寺院文物又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僧众离散,到1203年,佛教在印度本土终于消亡了。
㈢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什么洲的东部和南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的一个诸侯国,叫迦版毗罗卫权国,其国在今天的尼泊尔,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向斯里兰卡传播,约在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儿子摩哂陀去斯里兰卡传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出现了两个佛教派别: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3世纪上半叶大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在无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纪初,觉音用巴利语对南传三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确立了上座部教义的完整体系。大寺派被认为是南传佛教的正统派。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的佛教都承受斯里兰卡大寺派的法统。12世纪以后,由于外族和殖民主义者的侵入,斯里兰卡佛教曾两度受到破坏,后再由缅甸和泰国重新传入。
㈣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仰佛教,还把佛教当成死敌
佛教是从古印度就开始兴起的古老宗教。在汉代的时候传入中国,唐代时期开始兴盛。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佛教的教徒,但是作为印度作为古印度文明的继承人,为什么现在的印度国民都不信奉佛教了呢?
印度人把佛教当成死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佛教违背了种姓制度的原则。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这对低种姓的人来说,是好事。但是这触及高种姓的利益,所以佛教的发展,注定会被压制。
如果印度佛教能够兴起,印度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住在贫民窟里面了吧。对此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的,记得提问,我看到第一时间去回答
谢谢大家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