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 中国印度打过仗吗
1962年10月至11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楼主说的中印自卫战。这场战争既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在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兵锋所指之处,严格地以我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为界。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战前,印军根据其“前进战略”,在全线蚕食和进占了边界线上大片中国领土。战争中,西线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彻底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线,西藏边防部队在歼灭了入侵麦线以北的印军之后,乘胜追击,进占到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和萨木维尔与金古底,在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位置直望印度平原,迫使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全线溃逃。此后,在战场全胜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我方20公里以内地区,证明中方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而并不以军事占领来达到自己的领土要求。 中印边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段靠近不丹边境的达旺—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地域展开的。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阶段战斗中,中方以4个师的兵力,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另歼印军5个旅的一部共8700余人。战前,印军第四师第七旅已经把据点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一线(塔格拉图),即使按照麦克马洪线,这一地区也无可争议的是在中国境内。尽管我们见到的麦线地图在细节上辨读有些吃力,但在这条线最西端的走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最西端(图左的第一个箭头),麦线在东北—西南走出一个小弧线之后,向西大体平行地通向不丹边境,而此时印军的占领地域按图上表达则已经从这个小弧线的下端向西北方向走出一条45度线,深入中国领土约20公里。 当时的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在他战后撰写的专着中(印度巴立特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THEFALLOFTOWANG》,中文版名《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也认为:“麦克马洪只是凭他对地理的猜测,就从兼则马尼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三方交界点画了一条蓝色粗线,至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画法,就使塔格拉山脊的位置模糊不清了。”作为一个印军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普拉沙德用“至少可以这样说”的字眼表述了他对克节朗地区归属问题的看法。而且,他在战争打响之前,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明确地理边界的要求,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清醒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因此他认为:“尤其奇怪的是,甚至到1962年,印度政府从未纠正过这一明显的错误。显然,外交部的某人一直没有做好他的专业工作。这一疏忽是不能轻易加以原谅或者辩解过去的;主要由于这一错误,造成了关键性的争执,后来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战争。” 从后来的材料看,印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很难归咎于某个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9月在印度议会上曾经公开表示:我们坚持麦克马洪线,“我们认为这条线在某些地方划的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一条本来非法的地理界线,再由单方面一意孤行地作出变动,边境冲突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贰’ 【中印西段的印军布防(2023全)】
本文详述中印西段边境印度军队的布防情况。对比2020年,西段印军的部署发生了显着变化。第1打击军被调至北部军区,国家步枪队制服总队从克什米尔第16军调至拉达克,隶属于终端部队。第39师部分转隶第14军。驻尼木的第118(独立)步兵旅,第102(独立)步兵旅和第114旅脱离第3师。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在2020年设立了西部司令部,并在列城设立总队。
西段印军主要由北部司令部指挥,驻地在查谟和克什米尔的乌坦布尔。北部军区下辖第1军、第14军、第15军、第16军和第39师。其中,第14军驻守拉达克;第39山地师从马列公路支援拉达克;第1军以我国西部纵深为目标,支援巴基斯坦方向;第15军和第16军则主要针对巴基斯坦。
中印边境西段,指的是从喀喇昆仑山口到拉达克、印度喜马偕尔邦与我国三方交界的6795高地(盖亚山)的边境线。西段印军主要分布于列城印度河河谷一线,面对我国边境。他们通过多个山口和通道进入拉达克、托伊西、奴布拉、锡亚琴冰川、东什约克河谷、班公湖地区、羌臣摩河谷、楚舒勒、洛马、边境印度河河谷及卡尔佐克-楚玛尔、汗里-塔隆累地区。
第14军,又称火与怒军,驻扎在拉达克的列城,下辖第3步兵师、第8山地步兵师、第102(独立)步兵旅、第118(独立)步兵旅、第254(独立)装甲旅、第402(独立)炮兵旅、终端部队国家步枪队制服总队、拉达克侦察兵联队等。第39师可能有部分兵力转隶第14军暂管。
第3步兵师,又称三叉戟师,军旗为三座雪山背景的三叉戟,驻地卡如,卡如是印度河河谷至边境的交通枢纽。第3炮兵旅,包含3个105mm炮团、1个155mm炮团、1个120mm迫击炮连。装甲团和机械化步兵营也隶属于第3师。第81步兵旅,又称帕蒂亚拉旅,徽章为红圈中展翅的黑色雄鹰,驻地德巴克。制服总队,中印西段印军防区分为北部和南部,守卫南部的是原第3步兵师的第114步兵旅和第70步兵旅。第114步兵旅,又称楚舒勒旅,驻地塘子。第70步兵旅驻地汗里,可能负责巴里加斯和汗里地区。
雷达站、军直属部队还包括第254(独立)装甲旅,又称雪豹旅,驻列城,下辖第4骑兵团、第2枪骑兵团、第85装甲团及机械化步兵营。第102(独立)步兵旅,又称锡亚琴旅,专门负责印巴方向的锡亚琴冰川、奴布拉河谷和图尔图克的西什约克河谷。第118(独立)步兵旅,又称战斧旅,驻地列城北边的尼木军事站。第402(独立)炮兵旅,少有的拥有徽章的炮兵旅,驻列城。
第8山地步兵师,又称永远在行动师,徽章为两个竖着衔接的金环套一柄红色宝剑,驻地卡吉尔县康巴唐,负责168公里拉达克的印巴边境。第8师下辖第56山地旅、第121(独立)步兵旅、第192山地旅、第8山地炮兵旅。第39步兵师,又称达师,驻地喜马偕尔邦巴伦布尔军站,主要作为支援拉达克中印边境的后备力量。
第1军,又称首先打击军,曾隶属中部军区和西南军区,2021年调入北部军区,作为针对我国西段的后备力量,可能轮训拉达克或深入打击我国纵深。第1军下辖第4平原整编步兵师、第6山地师、第14(独立)装甲旅、第42炮兵师。拉达克侦察兵联队,拉达克侦察兵是印度陆军的一个招募联队,擅长山地作战,由5个营组成,负责侦察和拦截等任务。
印度-西藏边境的警察部队(ITBP)在西段负责中印边境北部及巴里加斯以西区域。两个支队下辖7个营,负责35个边境哨所。
‘叁’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境线从陆地上容易通过吗
如果你一定要从边境线穿过的话,除了从陆地,就无路可走了,所以说,穿越中国和印度的边界线,陆地是最容易的!
‘肆’ 印度为何封闭边境
印度封闭边境主要与克什米尔地区局势及印巴关系有关。
‘伍’ 与我国有多段边境相连的邻国
中国与印度有三段(东、中、西)边境相连,俄罗斯有二段(东、西)边境相连。
我国陆地边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经过黑龙江、阿尔泰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度约2.2万千米,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
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中国现已承认锡金属于印度),按逆时针顺序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印度,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
截止目前,除了与印度、不丹尚未签订边界条约外,我国已经与1 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约9 0 % 的边界已经划定, 尚有约1 0 % 的边界还在商谈中。
一、中俄边境
中国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在苏联时期,中苏边界就分为东、西两段,当中隔着蒙古国。中苏东段边界线长约4300公里,西段边界线长约3300公里,加起来有7600多公里长。
1991年苏联解体,先前的中苏东段边界原封不动地变成了中俄东段边界,而原中苏西段边界中则只留下了5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其余变成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的边界线。
二、中印边境
中印边境线长约1700公里,分为东、中、西3段,边境争议地区的总面积为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在历史上,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原本没有什么争议,19世纪末,英国陆军少将约翰·阿尔达炮制一份“阿尔达版图”,把包括今天西段争议地区在内的大片土地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印度。1914年3月24日,又炮制了一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给了印度。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即:中印边界未曾划定,中国中央政府和印度政府从未订立过有关两国边界问题的任何条约或协定;至于被印度政府视为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协定”--《西姆拉条约》及“麦克马洪线”,则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之所为,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该条约的有效性。
三、海上边境
我国在海上与8个国家相邻,朝鲜以黄海为邻,韩国以黄海、东海为邻,日本以东海为邻,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以南海为邻。其中,朝鲜、越南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我国的海上邻国,其余6个国家则与我国隔海相望。
四、与邻国接壤的省份
我国有9个边疆省区与陆上邻国接壤,按逆时针顺序分别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省、广西。
‘陆’ 中国跟印度打过仗吗
中国和印度打过仗,1962年爆发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起因是印度自恃军事实力强大且有大国支持,自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蚕食中国边境领土,在中国西藏煽动叛乱,并在叛乱爆发后趁机进驻,占领所谓“麦克马洪线”后的中国领土,还无视中国和谈要求。1962年10月12日,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声明要用军事力量赶走“领土上”的中国人。
作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年10月20日印军发动进攻,解放军迅速反击,制定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10月底瓦解印军第一轮进攻。之后中央军委提出和谈被拒。第二阶段,11月解放军继续进攻。在东段,西藏边防部队打到传统习惯线;在西山口战斗中,庞国兴等三人孤军深入战果显着;西段新疆边防部队清除班公洛地区印军据点。
结果上,中国取得胜利。此役共歼灭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部分消灭4个旅,击毙、击伤印军4885人,俘虏3968人。解放军牺牲722人,受伤679人。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撤军,还将战利品归还印度。
这场战争彰显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也反映出印度当时在军事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