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00元人民币在印度能买到啥
望采纳
咱们先招一点三轮车吧,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就是小三轮了。三轮车50-100卢比(约5-10元RMB)不等,看路途远近定价。一车坐三四个人,人均才一到两元。老板,这车我包了。
路过水果摊,卖不少水果,花64卢比买了4个苹果,相当于1个苹果1.5元人民币苹果虽然小,但还是瞒甜的嘛。
香蕉已经熟透了,一看就是自然熟,不像国内是药催熟的。很关心香蕉卖多少钱?30卢币1公斤(约3元RMB)还有榨果汁,价格不贵。小杯20(约2元RMB),中杯30(约3元RMB),大杯40(约4元RMB)。国内鲜榨果汁都是十元起。看来今天可以畅饮一番了。
吃饱喝足,关心一下民生吧。看看这个蔬菜摊。不知道是不是土地贫瘠的原因,印度的青菜都非常小,看萝卜,黄瓜,非常小根。薯仔每公斤10卢比,相当于1元人民币;包菜一个15卢币(1.5RMB)黄瓜最便宜,七根只要十卢币(约1元RMB)。简直是不要钱啊,白送啊。
鱼90卢比(约9元RMB)1公斤。当然全是死的,活鱼几乎看不到
印度吃到最多的肉,就是鸡肉。鸡肉全鸡150卢比(15元RMB)1公斤!可以砍价!130或者140左右…
印度一些宗教信仰的原因,一般不吃猪牛肉。唯一可以买到猪肉的地盘!160卢比(约16元RMB)1公斤!排骨200卢比(约20元RMB)1公斤!和国内价格差不多。印度由于宗教信仰,餐馆里禁止饮酒,所以酒一般是老外买,所以也卖的非常贵,一瓶啤酒要400卢比(约40元RMB)
在印度剪个头发,大概是30卢币(约3元RMB),很便宜,保证给你剪个印度式发型,两条鬓角又长又厚。
你也可以花不到100块RBM享受一个马杀鸡,给你按足一小时,900卢币(约90元RMB)。包你满意。
可乐一听,30卢比(约3元RMB),一大瓶55卢比(约5.5元RMB),和国内价格差不多
大米每公斤40卢比(约4元RMB)
鸡蛋每公斤40卢比(约4元RMB)
枕头面包倒是不贵,一个15卢比(约1.5元RMB)
情人节想买巧克力给妹子,一盒要卖250卢比(约25元RMB)。
印度人吸烟跟做贼一样,需要遮遮掩掩,尤其是年轻人。绝大多数的印度人不敢在长辈面前抽烟。吸烟有害健康是共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尊重长辈,像在长辈面前吸烟、喝酒或者说脏话都被认为是一大禁忌。所以他们吸完烟,要吃洋葱去烟味。
饼干一包30卢比(约3元RMB),所以感觉印度的物价并没有比中国低多少
食用油,1000ML售134卢比(约13.4元RMB)。
乐士署片,一包20卢比(约2元RMB)。很便宜
肥皂一块才10卢比(约1元RMB),非常便宜,可以随意在澡堂里丢肥皂我丢,我丢,我丢丢
㈡ 进屋要脱鞋,不能吃猪肉,印尼当地的风俗习惯究竟是怎样的
印尼有很多的风俗习惯。例如吃饭或者递东西要用右手,不吃猪肉,进入圣地要脱鞋等等。虽然有些习俗在我们看来有些奇怪但是都是人家的文化,我们还是要选择尊重。
3.进入圣地要脱鞋
进入圣地比如说清真寺是一定要脱鞋的,而且衣着一定要得体,不能穿脱鞋短裤之类的。这些在我国也有,在一些博物馆还有遗迹之类的地方。我觉得这是对文化的尊重。因为印尼的每家每户铺地毯额非常多,所以遇见铺地毯的家庭在进门的时候也要脱鞋。
㈢ 东南亚国家的风俗习惯
东南亚国家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这些国家人民,受华人饮茶风习影响,
东南亚国家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这些国家人民,受华人饮茶风习影响,历来就有饮茶习俗。饮茶方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饮绿茶、红茶的,也有饮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的;既有饮热茶的,也有饮冰茶的;既有饮清茶的,也有饮调味茶的。平时可见到的几种特色饮茶方式,现在要介绍以下几种:
(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肉骨茶,就是人们一边吃肉骨,一边喝茶。肉骨,多选用新鲜带瘦肉的排骨,也有用猪蹄、牛肉或鸡肉的。烧制时,肉骨先用作料进行烹调,文火炖熟。有的还会放上党参、枸杞、熟地等滋补名贵药材,使肉骨变得更加清香味美,而且能补气生血,富有营养。而茶叶则大多选自中国福建产的乌龙茶,如大红袍、铁观音之类。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人们在吃肉骨时,必须饮茶。如今,肉骨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肉骨茶的配料也应运而生。在新加坡、以来西亚,以及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一些超市内,都可根据自己口味买到自己喜欢的肉骨茶配料。
(二)泰国北部地区的腌茶,与中国云南接壤,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制作腌茶的方法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的方法一样,而且都通常在雨季腌制。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又因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而用时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三)印度尼西亚的冰茶,印度尼西亚人民认为一日三餐中,中餐比早、晚餐更重要,饭菜的品种花样也比较多。并且他们有个习惯,不管春、夏、秋、冬,吃完中餐以后,都要要喝一碗冰茶。冰茶,又称凉茶,通常用红茶冲泡而成,再加入一些糖和作料,随即放入冰箱,随时取饮。
(四)越南的玳玳花茶,越南毗邻中国广西,有些饮茶风俗与中国广西相仿。此外,他们还喜欢饮一种玳玳花茶。玳玳花(蕾)洁白馨香,越南人喜欢把玳玳花晒干后,放上3-5朵,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由于这种茶是由玳玳花和茶两者相融,故名玳玳花茶。玳玳花茶有止痛、去痰、解毒等功效。一经冲泡后,绿中透出点点白的花蕾,煞是好看;喝起来芳香可口。
㈣ 看到网上说,印度人家里,基本每家都有几十种香料,都是哪几十种,谁知道的给说下
印度咖喱
印度菜
印度菜肴和咖喱是密不可分的,从开胃菜到点心,都糅合有或浓或淡的咖喱香,从北方的微辣到南方的超辣,咖喱随着地域的变化辣的程度也逐渐在升级。
印度可说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
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不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正因为印度咖喱太辣,不太合广州人的口味,所以印度白咖喱鲜菌是在
咖喱粉中加入了腰果茸、奶酪和忌廉,令咖喱味来得有些淡,但吃来仍有淡淡咖喱香;配合上鲜白菌就更健康,绝对是老少皆宜。印度咖喱杂菜,则以洋葱、蒜头、
姜、腰果、茴香子等调配成印度咖喱,味道甘甜不算太辣,配合杂菜就更能中和辣味。
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状的,咖喱,印度话叫Masala;要认识Masala,要先认识辣
椒———印度话叫Mirch,红的叫Lal,绿的叫Hari,只有红的用来煮咖喱,但煮出来的不止红色,还有黄有绿、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而印度
咖喱中更是可分重味和淡味两种,黄咖喱、红咖喱和玛莎拉咖喱属重味,绿咖喱、白咖喱属淡味。一般来说,白咖喱与羊肉、绿咖喱与豆腐、玛莎拉咖喱与海鲜、黄
咖喱与羊骨、红咖喱与鸡是比较好的搭配。尝试印度菜式,还请“点红选绿”,由最不辣吃到最辣,阶梯般体会其中的层次同深度。胡椒(Pepper)香料中的国王。在印度,上等的胡椒出产于喀拉拉邦一带。辣椒(Chillie)印度产有不同的颜色、大小的辣椒,辛辣味的程度也不同。印度菜一定有辣椒调味,不然就不叫印度菜。肉桂(Cinnamon)印度的肉桂和欧洲cappuccino上洒的肉桂粉完全是两回事―――图中那一条条像树皮的东西就是印度肉桂。口感甜而芳香浓郁。是印度奶茶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肉桂和红茶茶叶、牛奶一同煮开。印度最好的肉桂也产自喀拉拉邦。葫芦巴(Fenugreek)性温热,带有一种类似于苦瓜一样的清苦味道。煲排骨汤、鱼汤、鸡汤的时候加入三四勺就行,煲出来的汤清凉润肺,还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主要出产于印度的古吉拉特、拉贾斯坦等邦。Garam masala在印度语里garam是热的意思,而masala是酱或混合香料的意思。 Garam Masala是由不同研磨的香料而组成的,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的香料一同使用。 Garam Masala气味辛辣,但并没有像辣椒那样浓重。
Garam Masala是印度极为普通的一种调料,它的配方也随地域的不同有所变化。 最普遍的配方就是加以黑白胡椒、丁香粉、月桂叶粉,长胡椒(叫做Pippali,也可以用辣椒代替)、当地产的孜然、肉桂粉、小豆蔻、肉豆蔻、八角茴香、芫荽籽儿。由于地域不同,当地的其他调料也会被加入。但没有哪一个被认为比其他的更正宗。
有些配方将香料和香草混合,另一些则把香料碾碎与水、醋或是其他液体搅拌做酱。如用椰奶酱等。有时候坚果、葱头和蒜也是不必可少的原料。一般Masala是在用之前就做好的以很好的释放它独特的味道。
中所周知Garam masala 的味道还是会因个人口味及地区不同而不同的。印度西北地区的Garam Masala一般包括丁香、小豆蔻、桂皮,八角茴香或肉豆蔻。 如果立即使用的话就可以加入黑胡椒,但要保存的话,不免香味就要逊色不少。
印度菜
一
般袋装的Masala相对用的都是比较便宜的香料,如干的红辣椒、干蒜粉和干姜粉、芝麻等等。。。
同时袋装的Masala在制作过程中直接买入调料粉进行配制,因保存不当而失去原有的香气。然而整个或保持新鲜的香料在烹饪的时候放入打碎机搅拌使用则不
会失去任何香味儿,而为整道菜填色不少。
一般在使用Masala的时候,要在动、植物油中炒出香味再放入其他食材。许多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厨师都不用粉状做好的Masala,而选用整个的香料和香
草来烹饪菜肴。可见它们的不同之处!
在一些菜的制作过程中,放入调料的顺序还是有许多讲究的。就已喀什米尔的一种叫 Roghan josh的咖喱为例,芫荽、姜、辣椒要分别研磨。其他需用的调料也要分别研磨碎备用,放入的时候也是有主次顺序的。一般先放芫荽,然后逐次是姜末、Garam masala,最后再放辣椒。
㈤ 100元人民币在印度的大型超市里面能买到多少东西
作为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印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印度人用手吃饭的情形,还有就是他们也被称为开挂的民族,看过印度人坐交通工具就知道了,没有上不了的交通工具,只有还没上的交通工具。那么印度真是的我们想象中的脏乱差吗?其实也有例外的,每个国家都有发达的地区和不发达的地区,拿着100人民币走进印度的首都超市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㈥ 印度喜欢巧克力和和咖啡
印度国土面积只有290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我国的三分之一,但可用耕地面积却比我国要多不少,所以它可谓是货真价实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历史同样悠远,所以也创造了不一样的饮食文化,而且受宗教和环境影响颇深。
同我国一样,印度也分菜系,南北有很大差异,比如靠近咖啡产地的南方喜欢喝咖啡,而在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平原,气候温润,适合种植茶叶,所以饮品变成了茶,但无论是咖啡还是茶叶,印度人都会加上牛奶和糖,北方的主食以谷物,面包为主,喜欢吃辣的,可以吃肉,而南方则以素食为主,吃米饭与咖喱。
除此之外水果也是印度人所钟爱的食品,这可能与印度盛产水果有关,比较便宜,一打优质的大香蕉只需要7到8个卢比,还不到1块人民币,其余诸如荔枝,芒果,石榴,菠萝蜜,椰子,木瓜,西瓜,也都不贵,这点和我国很像,唯一的不同,就是我们比他们贵多了,好无奈啊,我好想去印度吃水果去。
印度人的正餐,通常以汤开始,菜肴放在一个大托盘里一起端上来,菜品也十分丰富,比如带有蒙古特色的波亚尼炖饭,奶油鸡,坦都里烤鸡,菠菜吉士,等等。
提高印度菜不得不提到咖喱,咖喱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在可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不知道别人感觉怎么样,反正无论对于它的味道还是模样,我觉得并适合我。
印度的街边小吃也十分丰富,比如,煎薯仔饼(就是把薯仔碎块压成直径约8厘米的圆形饼煎着吃)炸咖喱角(煎炸各种咖喱和薯仔),罗提(面团以旋圈式做成轻薄脆的印度饼,再放入油锅中油炸),普里(宛如手掌大的圆饼油炸时会鼓起来,圆饼中央则呈现空心状态),沙摩沙(三角形的咖哩炸饺,内部馅料则是马铃薯混和豆子、茴香、辣椒等香料),他们还有印度的“煎饼果子这个很适合我”。
别具风味的印度奶茶,奶茶是最普遍的饮料,印度式的奶茶牛奶比水来的多,糖也是多的不得了,在冬天时会加入豆蔻调味,夏天时则是添加姜调味,因此,印度奶茶喝起来不但甜,口味也重。这种浓郁又甜的奶茶是印度人消暑的绝佳方式,尤其是坐火车时,常常会有小男生或是老伯伯拎着一壶热腾腾的奶茶到车厢中叫卖Chai,一杯奶茶卖5卢比,那种难得的甜蜜滋味绝对难忘!
总之印度的美食也是很丰富的,其中肯定有一款也是适合你的,虽然大部分食物味道很强烈,咱们也不习惯用手直接抓事物,但如果你去了印度,总要尝试一下新鲜事物,这就是生活,再次强调,女孩子千万不要独身前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
新加坡饮食风俗和美食有哪些?
新加坡美食数不胜数,是最有代表性的亚洲美食之一,在世界上越来越为人称道。在新加坡,不但有中国、马来、印度三大民族各自的代表风味,还兼具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各国美食佳肴,可说是美食者的乐园。这里介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分享给大家。
印度煎饼
外酥内软的印度煎饼每次品尝都十分过瘾。南印度圆面饼,由加了酥油(印度澄清黄油)面团飞抛拉伸制成,通常搭配鱼或羊肉咖喱享用。Roti在印度语中意为“面饼”,而prata或paratha意为“扁平的”。一些人认为这道美食是从印度旁遮普的煎饼做法演化而来,但是穿过新柔长堤到了马来西亚,这种扁平的圆饼被称为“roti canai”,有人认为它源于钦奈。无论它源自哪里,印度煎饼都是适合全天任何时间享用的美味。虽然经典的印度煎饼为原味或加蛋,本地菜单现特别推出各种花式,如奶酪味、巧克力味、冰淇淋味,甚至还有榴莲味——既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甜点。
叻沙
从槟城的罗望子风味叻沙到沙捞越类似咖喱的叻沙,新加坡的叻沙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没有土生土长的加东叻沙有名。加东叻沙受住在加东地区的土生华人(海峡华人)启发。它有色如火烧夕阳的香辣浓汤,以椰奶和虾米入味,再浇上鲜蛤、虾和炸鱼饼等食材。其特征在于它的米粉:粗粉被切成短条,用勺子即可轻松享用。有些摊位,吃叻沙时只会给勺子——根本不需要筷子。得益于特许经营和乐于进取的叻沙摊贩对各种风味的借鉴,如此美味的加东叻沙从新加坡东部传遍了全国各个角落。
咖喱鱼头
神经脆弱的人看到鼓起的鱼鳃和红色肉汁包围下凸起的鱼眼时会感到不适。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它却是秀色可餐的盛宴——常常佐以米饭,浸入喷香的咖喱一起享用。咖喱鱼头是新加坡独有的菜式,是文化大熔炉的缩影。它融合了南印度典型的咖喱香料,是华族的一道美食。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版本的咖喱鱼头,咖喱的用量略有不同。有些人会加入罗望子汁来增加酸味,有些人则会加入椰奶获得更绵密的口感。唯一的相似之处便是,辣肉汁中摇曳的肥美的红鲷鱼,以及秋葵和茄子等蔬菜的混合。
咖椰吐司
这道小点搭配一杯本地的“kopi”(咖啡)或“teh”(茶),堪称完美;炭烤或香焗面包片包裹着冷黄油碎和一大抹椰果和鸡蛋制成的咖椰酱。有些人将这道烤三明治作为早餐,有些人则选择为茶点享用。它更多地则是配上两颗半生熟蛋、略加少许黑酱油和白胡椒。美味的鸡蛋与诱人的香酥甜咖椰吐司相得益彰,一层是入口即化的橄榄绿咖椰酱,一层是厚厚的黄油。
椰酱饭
将马来语“椰浆饭 (nasi lemak)”翻译成英语会得到“rich rice”。这里的“rich”不是富裕的意思,而是指令其美味绝伦的椰子奶油。这道菜拥有完美的混合风味:椰奶和香兰叶浸透香米,佐以油炸鱼或鸡翅、“乌打 (otah)”(香辣烤鱼脯)、炸“江鱼仔”(本地凤尾鱼)、花生、鸡蛋、黄瓜片,和“参峇酱”(辣椒酱)。它是一道深受马来人推崇的丰盛美食,非马来人也对它喜爱有加,有他们自己版本的椰浆饭。米饭不变,尽管有些米饭略带香兰叶的绿意清香,但是它们的区别之处在于配菜。
炒萝卜糕
不要将它与胡萝卜蛋糕甜点相混淆,后者是一款用胡萝卜和香料制成的松软蛋糕,表面富有奶油奶酪糖霜。这道可口的炒萝卜糕并没有胡萝卜,至少没有橙色胡萝卜。新加坡炒萝卜糕的主要食材为米粉和白萝卜。将米粉和白萝卜丝混合再蒸熟,然后切成小块,和蒜、鸡蛋和菜脯 (腌制萝卜干) 一起烹炒。这些细腻滑嫩的炒年糕就是潮州方言中的“菜头粿”,几乎可以在每个小贩中心找到。食用时或为黑色(加甜味黑酱油炒制)或为白色(原汁原味)。
肉骨茶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无不饱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边吃排骨边饮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然后加上各种佐料,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炖得烂烂的。
罗惹
罗惹在马来口语中意为“不拘一格的混合”,而且实至名归。其食材反映出新加坡文化的多样性,将风味浓烈的不同食物和谐美味地融合在一起。它是一种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条的本地色拉,覆有厚厚的黑色酱汁,缀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酱汁是一道罗惹成败的标志,其酱汁由酿造的虾酱、糖、青柠和辣椒酱做成。必须以甜酸辣调制出开胃的混合酱料。通常,酱汁会在大木碗中用木勺调制。只有添加了所有食材并充分混合后,酱汁才算完成。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鲜脆黄瓜和沙葛、菠萝片、青芒果或未成熟的莲雾(jambu)等芳香扑鼻的水果、炸油条和烤豆卜。
辣椒螃蟹
螃蟹自是极好的,但酱汁才最为闪耀——甜中带咸,口感微辣,极其美味。拨开蟹壳时,酱汁会沾得您满手都是,此时,不吮指赏味绝非可能。您还会再要一些炸或蒸馒头,蘸着酱汁品尝——此酱汁以番茄和辣椒酱混合而成,丝丝蛋液增加了其浓稠度,妙不可言。辣椒螃蟹是新加坡的最伟大的烹饪发明,在所有蟹类料理中独占鳌头。绝大多数海鲜餐馆均可轻松找到,典型的吃法是佐以味美甜香多汁的鲜蟹肉泥。
鸡饭
当您看到一个小吃摊上整齐排挂了一只只熟鸡时,就应该知道那便是新加坡的国菜之一——海南鸡饭。它在新加坡全国小贩中心随处可见,也是很多大餐馆乃至酒店咖啡厅的菜品。同菜不同价:一口大小的鸡块——或是团队用餐时的整鸡——与喷香的米饭、呛口辣椒、鲜香姜酱搭配食用。这道菜的食谱改编自早期中国移民,他们来自远离中国南部海岸的海南岛。海南当地人称这道菜为文昌鸡。他们使用特别品种的鸡,佐以鸡油饭享用。深绿色的绿辣椒蘸酱为这道菜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