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了胡椒欧洲竟然打仗,香料为什么这么重要
胡椒是一种重要的热带香辛作物,喜好高温高湿的环境,从播种到收获需要3至4年的时间,理论上每公顷的产量可达10吨,其经济寿命可长达20年。胡椒的起源地是印度西南部的卡拉拉邦地区,这里有超过4000年的胡椒栽培历史。在2000年前,印度人的饮食中就已经出现了胡椒这种调味料,例如在印度着名的咖喱粉中就需要加入胡椒,以增加其独特的辛辣口感。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胡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胃寒、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等症状,同时对杀虫也有一定的效果。由于胡椒只能在地热带地区生长,因此在古代,中国和欧洲的胡椒价格极为昂贵,其价值甚至与金银相当。中世纪时期,香料的主要产地位于亚洲,运输到欧洲的价格极高,因此香料在当时可以作为硬通货在欧洲使用,换句话说,香料就是钱。在中世纪,拥有香料是身份的象征,通常只有王室才有储备。
在古代欧洲,由于技术落后,没有现代的保鲜技术,肉类只能通过腌制来保存,但腌制肉会散发出强烈的异味,影响口感。而亚洲的香料传入欧洲后,立即解决了这一问题。香料不仅能开胃,轻松掩盖腌制的异味,还能增加食物的风味,起到养生的作用。因此,胡椒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商品。
当时的胡椒首先从亚洲运往君士坦丁堡或非洲的亚历山大港,然后再转运到欧洲。在这个过程中,阿拉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是主要的中间商,他们获得了极高的利润。因此,胡椒的转运费用极高,导致胡椒到达欧洲后的价格居高不下。在罗马时代,当罗马城被西哥特和匈奴人包围时,围城方提出的解围条件竟然是要求城内交出吨胡椒。一吨胡椒的价值相当于一座城人民的生命,这充分展示了胡椒的价值之高。在中世纪,一个勃艮第的农奴如果想要获得自由,他必须向修道院交纳一磅胡椒。后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打破阿拉伯商人和热内亚商人对胡椒贸易的控制,冒险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⑵ 世界香料大国——印度
印度是世界着名的香料大国。这与印度当地的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以下是对印度香料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一、印度成为香料大国的原因
二、印度香料的种类与特点
印度香料品种丰富,多达上百种,可以说只要你想得到的香料,印度都有生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印度香料及其特点:
辣椒:又名牛角椒、辣子、辣角等。具有促进食欲、健胃消食等功效。印度辣椒具有产量足、品种多等优势,深受我国进口商的喜爱。目前国内主要进口的印度辣椒为Teja,在国内被称作S17。其颜色鲜红、辣味浓重、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该干椒制品能够增强食物中的辣味,辣度高达70,000~100,000 SHU。
综上所述,印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对香料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了世界着名的香料大国。印度的香料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也远销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⑶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瞧不起印度美食
大家每次说起印度都会想到两个字“奇葩”,身上无时无刻透漏着神奇且神秘的色彩。印度人喜欢吃咖喱,咖喱就是用蔬菜、肉块等切碎后放在一起煮然后加入咖喱粉或咖喱块,直至煮到糊状的食物。
印度人吃的大都是这样卖相的食物,并且是将这种糊糊浇到米饭上一起食用。为什么印度人喜欢吃这种菜做成糊糊呢?
1.历史弥留 印度在古代是一个倒卖香料的国家,从本国、中国或其他国家进口香料然后再卖给欧洲人获得了大量利润,很早就对香料有一种痴迷。这些香料触动了印度人的舌尖,同时还具有许多好功效。然而将这些香料的味道发挥至极致的就是将食材煮至熟烂,再加入各种香料混合炖煮。许多人认为,印度人的口味都偏重,制作食物往往看不到食材原本的样子,他们仿佛吃进去的就是各种香料,然而食物本身只是陪衬品。而把各类食材煮成糊糊,让香料之魂完全融入食材的灵魂,让每一口进食都充满香料的美味。因此印度人的餐桌上,从香料进入他们的生活起,糊糊也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2. 民俗文化 印度人喜欢用手直接捻取食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一定是要右手吃饭。给别人递送食物、餐具等,也必须用右手。在他们看来,右手是最干净的,而左手是最脏的。所以他们进食时会用干净的右手去触碰食品,这如同时对神灵的敬畏,唯有亲手触摸食物,嗅闻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并且感受它的温度,才能够咀嚼到食品最最真实的感觉。使用刀叉,阻碍了食物传达出快感。用手更利于菜品与米饭的混合,还能感受温度,以免送入口中烫伤口舌。正是糊状的食物满足了他们在对神明和在触感和味觉的上的追求。
3.气候原因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达22度以上。炎热的天造成了大部分的新鲜食物不利于长时间的保存。印度大部分家庭中没有冰箱,所以将新鲜的食材加入大量的香料做成糊糊起到腌制的作用,也更利于放置和储存。另外,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雨季降水量巨大,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主要种植的就是水稻。因为受到日照时间影响,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种植的大米成熟的速度快,一年能够达到两熟或者三熟,生长周期很快。所以印度大米的又细又长,就是我们所称的籼米。这种米饭煮熟之后没有什么粘性,而且口感干松,没有那么香甜软糯,而是粒粒分明。所以印度人将食物制成粘稠的糊糊状与米饭一同进食大大增加了米饭的香味和口感。同时糊糊也使松散的米饭更容易送入口中。
4.生活现状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大米出口的国家,但是印度大米年产量较低,及时拥有世界上十分之一的耕地和长时间的日照时间。但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雨季短暂,极旱极涝频发,粮 食收成受到影响。而其中十分之一用于出口。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而地少人多。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严重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在印度国内仍有超过两亿的人口处于饥饿的状态。印度达哈维贫民窟,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贫民窟。面积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就达百万。就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不充足的环境下。将食物做成稀状的糊糊更能节约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更多人的胃口。即使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印度人也成品尝到美味的香料食物。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但都体现了民族的文化与智慧,大都“因地制宜”,且具有别样的意味,耐人寻味。我们对此应保持尊重理解的态度,去感受他国的不一样的文化风情与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