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印边界究竟是什么问题
中印边界争议的历史根源及现状分析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全长约650公里,自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中段约400公里,从西藏普兰县至札达县的6795高地。西段约650公里,始于札达县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这段历史没有正式划定边界,而是通过双方历史行政管辖形成的传统习惯边界线。
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中印边界问题的祸根。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英属印度当局将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国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导致中印边界出现分歧。英国利用边界未正式划定的情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陷入混乱,英国殖民主义者看到了入侵中印边界的良机。英印政府通过派遣军队、金钱引诱、签订契约等方式,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镇压、渗透。同时,英印政府派遣测量探险队,秘密进入西藏东南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大量侦察、测绘活动,为日后侵占中国领土做准备。
1914年,英国为实现侵略企图,策划中、英、藏三方会议,企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分立出去。尽管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但英国政府利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在秘密交易中被迫在“麦线”图上签字,骗夺中国领土9万多平方公里。
“麦线”是非法、失效的边界线,自1914年被炮制出来,就埋下了中印边界东段争端的祸根。在西段,19世纪末,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侵占拉达克,后又在1865年派遣官员潜入新疆南疆地区,绘制地图,将阿克赛钦等地划入英属印度版图。
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殖民主义者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还对中国领土进行新的蚕食。印度政府借机不断越过“麦线”,向北推进,侵占门隅、珞瑜、下察隅等地,甚至在已被和即将被其侵占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东北边境特区”。
中印边境中段,印军侵占了桑、葱沙等地,并逐步侵占香扎、拉不底、乌热等地区。在西段,印军在1951年前后侵占了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5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1954年以后侵占了巴里加斯等地。
面对印度的步步蚕食,中国政府一直采取克制态度,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不懈努力。周总理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五项原则,为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然而,印度政府在领土要求遭到拒绝后,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使用武力改变边界现状,不断制造边境紧张局势。印度政府在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后,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诬蔑,导致中印边境局势恶化。
中国政府始终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保持克制。尽管面临挑战,中国政府坚持通过友好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展现了为维护边境稳定和友好关系所做的努力。
综上所述,中印边界争议源于历史上的殖民侵略、边界未正式划定以及后续的领土侵占行为。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和平谈判的立场,并与印度政府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印度政府的强硬立场和领土要求使得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进程充满挑战。未来,双方需要继续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找共同点,以实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促进中印两国的友好合作与和平发展。
⑵ 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原文
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就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军事领域信任措施达成了如下协定:
一、双方承诺不将军事能力指向对方,边境部署的军事力量仅用于自卫,不威胁或扰乱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两国重申寻求公正解决方案,尊重实际控制线,直至边界问题解决。任何一方的活动不得超过这一界限。
三、在共同商定的区域,双方同意限制和裁减军事力量,以确保睦邻友好关系。包括限制坦克、步兵战车等重型武器,并交换相关资料以确定最高限额。
四、为维护边境和平,大规模军事演习需提前通知并限制规模,避免误解导致紧张局势。演习完毕需及时通报对方。
五、飞行器活动需遵守严格规定,防止飞跃边界。战斗飞行器限于特定区域和事先通知,非武装飞行则有更多灵活性。
六、双方禁止在边境地区进行危险军事活动,如鸣枪、破坏环境等,并在必要时提前通知对方。
七、在边境地区加强边防人员交流和合作,通过定期会晤和通信保持联系,逐步提升高层接触。
八、在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中,双方应相互提供援助和信息,确保边境安全和人员归还。
九、边境可疑情况或误解时,通过外交途径寻求澄清,保障协定执行。
协定实施需通过双边工作小组磋商,并在对实际控制线走向达成共识后生效。直至任何一方提前六个月通知中止,协定才失效。
本协定于1996年11月29日在新德里签订,以中文、印地文和英文三种文本为准,英文文本在歧义解释中具优先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政府代表
政府代表
⑶ 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1962年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贯立场,郑重提出以下三项建议:第一,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必须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在和平解决前,中国政府希望印度政府同意,双方尊重在整个中印边界上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双方武装部队从这条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第二,在印度政府同意前项建议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双方协商,把边界东段的中国边防部队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同时,在边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双方保证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即传统习惯线。有关双方武装部队脱离接触和停止武装冲突事宜,由中印两国政府指派官员谈判。第三,中国政府认为,为了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友好解决,中印两国总理应该再一次举行会谈。在双方认为适当的时候,中国政府欢迎印度总理前来北京;如果印度政府有所不便,中国总理愿意前往德里,进行会谈。周恩来在当天给尼赫鲁的信中重申了上述建议,并希望尼赫鲁作出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