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自从今年4月中下旬以来,印度国内的新冠疫情简直是处于泛滥的状态,无疑也引起了世界国际的极大关注。印度国内的新冠确诊病例,乎每日都是处于30万人次以上,死亡人数更是与日俱增,这些官方数据与实际的确诊和死亡病例也是大有出入。
印度国内新冠疫情泛滥最主要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跟民众的思想防范意识薄弱息息相关。特别是在疫情失控状态之下,许多民众也是没有听从印度政府的防疫管控政策,大家也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是明目张胆的举行一些宗教活动,造成大量的人群聚集,从而也给疫情的失控提供病毒传播的温床,加上印度政府在起初之时疏忽对疫情的管控,所以也真的难怪印度的疫情为何会出现如此崩溃一发不可收拾的泛滥状态。
② 印度为什么失控了
印度疫情等方面呈现失控状态有多方面原因。
其一,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印度的医疗资源本就匮乏,医院床位、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等都严重不足,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疫情冲击。其二,民众防疫意识淡薄。很多人不遵守防疫规定,不戴口罩、聚集活动等情况普遍,导致病毒快速传播。其三,政府管控不力。在疫情初期没有采取严格有效的防控措施,还举行大型宗教、政治活动,加速了疫情的扩散。其四,人口密度大。印度人口众多且居住密集,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 印度疫情刹不住车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疫情刹不住车的原因有:“放松警惕”为疫情添柴、缺医少药导致死亡猛增、疫苗接种任重道远、病毒变异或雪上加霜。
1、“放松警惕”为疫情添柴
2020年底,印度官员宣布,该国已扭转疫情曲线,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2021年初,印度新冠感染率更是稳步下降,单日新增病例数一度降至1万例以下。截至2021年2月中旬,印度平均单日新增11000例,7日平均死亡不足100例。
当局和民众开始放松警惕,各种宗教活动和政治选举不断举行,高层官员、宗教领袖纷纷出席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很多人都不采取包括戴口罩、保持距离等基本防护措施。
当地时间4月12日,超过200万印度教朝圣者聚集在恒河岸边,沐浴河水庆祝“大壶节”,大部分人都没戴口罩。由于人群数量太过庞大,印度警方根本无法采取限制措施。
不出所料,“大壶节”后,印度新增确诊病例数屡创新高。当地时间4月24日,单日新增病例连续3天超过30万例。首都新德里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于新冠肺炎。
2、缺医少药导致死亡猛增
作为总人口近14亿的国家,印度社会中下层一直存在着缺医少药的问题。新冠疫情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印度德里甘加拉姆爵士医院的顾问哥吉亚医生表示,由于患者激增,急诊室里没有床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氧气供应。提供氧气供应的地方早已人满为患。患者要自己带氧气瓶进入,但未必有氧气。我们都想帮助他们,但床位不足,甚至也没有氧气可以提供给他们。”
他说:“我们所有的电话线路都用满了。人们一直在拨打求助热线。医院外面也很混乱:有救护车停下,病人想下车,但问题是没有床位了。”
印度东部城市加尔各答的重症监护专家辛哈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了20年,我从未见过这种情况。”
日与夜充满了无助、焦虑和恐惧,不断传来无情的坏消息。
所有拯救生命的必需品供不应求,或是只能在黑市上找到。古吉拉特邦,北方邦和哈里亚纳邦也面临严重短缺。印度空军正向该国不同地区运送氧气罐和补给品。
印度总理莫迪近日会见了受灾最严重的州的首席部长和制氧商。他要求各州合作制止囤积行为和黑市交易,并说政府还在考虑将工业氧气进一步转换,以便用作医疗救治来缓解危机。
3、疫苗接种任重道远
对于野心勃勃地计划着实施疫苗接种的印度来说,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甚远。
早在2021年1月中旬,印度总理莫迪发起了为13亿多人接种新冠疫苗的计划,他骄傲地向印度人表示,这个疫苗接种计划向全世界展示了印度的能力。
然而,到4月下旬,印度仅接种大约1.3亿剂疫苗,远远不足以形成“群体免疫”的要求。而且,先期接种仅限于医护工作者、一线人员、45岁以上等优先群体。
虽然印度3月下旬已暂缓新冠疫苗出口,但到4月中旬,印度媒体报道数个邦疫苗短缺,数百家接种中心关闭,在继续开放的接种点内,疫苗存量也只够打一两天。
印度政府4月19日表示,从5月1日起,所有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将接受新冠疫苗接种。但是,目前的担忧是,已经存在的疫苗供应缺口,或许会使普及接种速度进一步放缓。
4、病毒变异或雪上加霜
更令人忧心的是,不同于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印度这一波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已经出现变异和再次变异。
印度3月25日宣布,从不同邦收集的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双突变”变种。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病毒学家贾米尔的话解释称,病毒刺突蛋白关键区域的双重突变可能使病毒更具传染性。他说,病毒的变异是确诊病例激增的唯一“合理解释”。
贾米尔还说,印度筛查病毒变异动作“比较晚”,截至2020年12月,仅对5000样本作基因测序,“没有一致行动”。他指出,1月间,印度采取行动、协调各实验室加快速度,2月开始运作,但“不幸的是,第二波(疫情)已经开始了”。大流行中,测序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让科学家监视病毒的变化。
印度的疫情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病毒学家卡米尔博士说,在印度发现的变种病毒的一个突变,与在南非和巴西发现的变种病毒突变相似。而且这种突变可能有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中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根据先前感染或疫苗的经验来对抗新冠病毒。
“印度的情况沉痛地提醒我们,病毒可以如此肆虐。”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是说。科学家已警告,接种疫苗不代表就可以防止感染。即使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也应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轻心。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青年网-印度疫情刹不住车的背后:四大原因“添柴加火”
④ 印度疫情失控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未来的走向如何
在仅仅过去短短的一周时间里面,印度目前遭遇到面临疫情全面失控的危险状态当中。有关数据显示,印度本国在连续第3天的新增病例已经超过30万,明显打破以往世界其他国家当日新增新冠病例的记录,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新增病例发展速度最迅猛的国家。可见印度如今的疫情防控状态是如此的令人骇人听闻,实在太恐怖了。
毕竟印度国内的基础建设差,人们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低下以及医疗体系薄弱是疫情出现失控爆发状况的重要原因,此外也跟美国在近期以来一直禁止疫苗原材料出口到印度也是有莫大关联,印度国内也由于资金的短缺而造成新冠疫苗不能如愿顺遂大批量的生产,无法给本国民众提供疫苗施打。
一场疫情足以能够见证一个国家的内部综合治理能力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是如此的重要,印度这次面临着疫情的爆发状况,让人看到了印度在民生治理上的千疮百孔,很明显印度举国上下面对疫情根本没有还手之力,究竟如此的情形会维系到何时,只能留待时间去应验。
⑤ 三年疫情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1. 印度疫情为何突然消失?
在印度,新冠疫情的数据报告存在一定的争议。根据印度官方的数据,印度似乎已经走出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阶段。例如,2022年11月27日,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报告新增新冠病例247例,死亡1例。累计报告病例超过4400万例,死亡超过53万人。自11月9日以来,连续19天报告的新增病例数低于1000例,自10月17日以来,连续50天新增死亡数低于20例,一个月内最高不超过10例。
2. 老人说瘟疫一发生就是三年
如果这些数据是准确的,那么可以说印度已经走出了新冠大流行。然而,也有人质疑印度的疫情数据可能被严重低报,因此这些数据可能并不完全可信。印度的核酸检测数量较低,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印度官方报告的疫情数据一直被认为是偏低的。截至11月25日,印度官方报告的累计核酸检测数为905301860次,这意味着每个印度人平均只接受了不到0.65次核酸检测,这在220多个国家中排名第121位。与之相比,奥地利和丹麦的人均核酸检测次数超过22次。
3. 电商经验权重7网站接企业软文推广
基于核酸检测数的严重不足,印度的疫情数据被认为可能低报了10倍。即使将现有数据乘以10倍,累计病例数将达到4.467亿,每百万人口感染人数不到32万,略高于美国的30万,在全球220个国家中排名第54位,低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然而,核酸检测的阳性率是一个可以准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疫情严重程度的数据,它并不受核酸检测数量的影响。
⑥ 张文宏预测成真,印度疫情或是全球灾难,会否出现下一次危机
24小时内新增病例超过30万!医院人满为患,两三个病人共用一张床位!医用氧气严重缺乏,居民连夜排队购买氧气为亲人续命!火葬场超负荷运转,路边焚烧尸体,连木柴都被烧到短缺!13亿人口的印度,疫情逐渐失控,仿佛人间炼狱!4月末的这几天,印度疫情持续恶化。自23号开始,印度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突破30万例。短短三天,感染病人就超过了100万人。
印度这波“海啸式”的疫情已经动摇了印度。印度疫情为何会失控?疫情会最终发展到什么程度?面对印度疫情,我们该怎么办?
(四)守好国门,做好自己的事
虽然我们国内形势平稳,经济复苏加快,印度这波疫情很严重,我们决不可大意和放松。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提供一定的人道主义援助,但同时必须守好国门,不能让病毒越过边境线。
我们必须要以本次印度疫情失控事件为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们自己的疫情防控体系,争取做到更科学,更有力度!
如今,全球疫情防控主要看印度了,印度已经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未来形势很严峻,这波疫情发展将最终走向何方,就看印度自己的选择了!
⑦ 印度疫情为何突然消失 还是管好我们自己吧
⑧ 印度疫情崩盘,莫迪的困局,拜登的十字路口
印度疫情的崩盘为美印关系带来了更多变数,面对印度的危局,拜登必须做出选择,是储存更多的物资应对未知的风险,还是全力援助盟友,重塑美国的亚太同盟。
一、印度疫情崩盘
印度疫情毫不意外的崩盘了,4月22日,印度卫生部表示,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314835例,创下全球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止4月22日,印度病例总数已达1590万例,仅次于美国的3190万例。
印度的数据低于美国,但更可能是被低估了。相比于医疗资源丰富的美国,印度无论是病床数、医护人员比例还是医药物资,均处于全面劣势,印度也没有美国大规模检测的能力。印度政府隐瞒了疫情的严重性,试图蒙混过关,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
就印度病例迅猛的增速看,新冠病毒早已传播开,现在隔离为时已晚,新德里的实验室主席,微生物学家Navin Dang表示,他们的数据表明,在新德里,新冠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为30%,而印度只有1.5%的人完整接种了新冠疫苗,印度已无力阻止新一波的疫情。
照目前的趋势,印度病例有可能破亿,等于十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感染病毒。这样庞大的病患数目,远远超出了莫迪政府的应对能力。
《华尔街日报》描绘了印度的惨状,因为病例激增,印度资金不足的公立医院不堪重负,而私立医院更是一床难求, 许多人别无选择,只能在一家公立医院门外排队等候床位,或者在多家医院间往返,恳求能住进医院哪怕得到医生一分钟的看诊,很多家庭倾家荡产,夜以继日的寻找氧气和新冠治疗药物,但诸如瑞德西韦的药物在医院都是紧俏商品。
大量的印度人无法住进医院,他们只能任由亲人死去,然后在大街上将尸体焚烧,印度的街道浓烟滚滚,到处是尸体的残渣,来自远方不知情的旅人可能以为自己回到了中世纪,那时,绝望的欧洲人面对黑死病束手无策,只能默默流泪将亲人的遗体焚烧。
印度的噩梦还不止于此,印度已接连发现英国、南非和巴西的变种病毒,还有一个印度独有的变异毒株,实验数据显示,辉瑞疫苗对南非病毒的有效率大为下降,变异病毒的传播让印度的疫情雪上加霜。
印度大规模的传染也为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病毒可以在传染中不断进化,产生更多的变种,让疫苗无效化,印度会成为病毒进化的基地,产生更多危险的变种。
病毒为了生存需要,进化的方向始终是高传染率,低死亡率,印度的变种病毒传染力大为增强,连续4天,印度的新增病例都在20-35万之间,有专家认为,印度的病例激增很可能和新的变种病毒有关。
挤兑的医院,急缺的医疗物资,新的变种病毒,都让印度的疫情变得不可遏制,面对危局,莫迪一筹莫展,他感到了莫大的恐惧,不得不大量删除印度网民的批判言论。
印度疫情的爆发,莫迪无疑负有责任。
(印度沦为地狱)
二、莫迪的困局
印度疫情崩盘,莫迪无疑是第一责任人,他提早放松了社交隔离限制,妄图蒙混过关,最终他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代价。但莫迪的无为也有无奈的成分,无论是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的医疗资源,还是印度的物流体系都不支持莫迪采取中国式的社交隔离。
中国封城、社交隔离能够成功,离不开中国高度发达的基建、大数据互联网系统。封城期间,大量的外卖员、快递员往来其中,保证了社区的物资供应,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只有立足于这样的技术条件上,才能有效执行社交隔离和封城,而印度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印度的政治制度并非松散的邦联制,而是较为集权的联邦制,印度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不小,理论上也可以执行一定的封城和社交隔离,但印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源。
印度的基础设施远不如中国,印度的物联网系统方兴未艾,印度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物资配送。印度的国民素质、财政资源、医疗资源也都远不如中国,即使富裕如中国,在武汉抗疫时也调集了全国的资源,这才迅速稳定了局势,印度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莫迪提早结束社交隔离,不是他愚蠢,而是他发现印度根本没有能力模仿中国,即使印度人听从他的命令自觉隔离在家,他也没有能力保证物资的供应,倘若真的实行,不少印度人会活活饿死。他的放松禁令颇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但病毒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不会因为印度贫穷就放它一马,它在印度的贫民窟中迅速蔓延,穷人肮脏的居住环境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病毒肆虐下,不怕死的印度穷人这次也怕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穷人区沦陷了,富人区也不能幸免,新德里的富人区也被病毒攻陷,大量的富人被感染,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印度的举国灾难,无论穷富,皆深受其害。
这样的困局,远远超出了莫迪的应对能力,如果放任下去,莫迪将无缘下任总理,他将名声扫地,成为印度的罪人,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美国。
如果美国、欧盟能倾尽全力援助印度,莫迪或有一线生机。
三、拜登的十字路口
对拜登来说,印度是他重塑亚太同盟必不可少的一环,拜登号称要团结盟友对抗中国,而印度是南亚最强大的力量,印度和中国也确实有难以化解的领土纠纷,印度是美国遏制中国最佳的棋子。
因此面对莫迪的求教,拜登很快作出了回应,他承诺美国会竭尽全力,支援印度疫苗、医药、疫苗生产原材料等物资,并称美国疫情严重时印度出手相助,如今美国不会坐视不管。
拜登提到,会在以下六个方面给予莫迪帮助:
1.供给大量疫苗制造原材料,印度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生产基地,获得原材料的印度可以提高疫苗生产速度。
2.供给大量医疗物资,如防护服,面罩等,保护印度的医护人员。
3.供给大量呼吸机,降低印度病患的死亡率。
4.扩大辉瑞疫苗在印度的生产基地,争取在2022年生产出一亿疫苗。
5.派出疾控中心专家,和印度合作抗疫。
6.号召国际力量帮助印度,和印度共渡难关。
拜登话说的很好,但执行到何种程度就不一定了,对拜登来说,他必须在未来的风险和盟友的需求间做出选择。
选择前者,就是对印度见死不救,将失去盟友的忠心,选择后者,则必须承担美国疫情复发的可能。
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快,疫苗产能高,很多州储存了一年都打不完的疫苗,但美国储存疫苗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全球疫情并无好转,疫情仍存在反复的可能,美国必须为疫情复发做好准备。而且美国疫苗虽多,但印度人口更多,要想达到群体免疫,印度可能需要20亿支疫苗,即使按50%人口接种算,印度也至少需要13亿支疫苗。
目前的美国还没有能力帮助印度。
疫苗是控制疫情最快的方式,其他的诸如提供呼吸机、防护服、专家等,都是杯水车薪,对疫情已经失控的印度聊胜于无。
虽然拜登尽力也不能挽救印度,但美国的援助更多是态度,表明美国重视印度这个盟友,表明美国是具有信誉的大国,对莫迪和人民党来说,只要拜登尽力,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一份莫大的恩情。拜登的援助将起到马歇尔计划的效果。
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讲,帮助印度是必须的,但是,拜登要考虑的不仅是国家利益,还有选举利益。
如果说美国大举援助印度,美国疫情因为各种原因复发,没有足够的疫苗,那么公众一定会把怒气撒向拜登,那样不要说拜登的总统大选,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也会满盘皆输,拜登如果选择国家利益,就必须承担可能出现的选举风险。
选举利益还是国家利益,是摆在拜登面前的十字路口。他必须在可能的风险和美国的信誉前做出抉择,拜登的抉择将是对他真实成分的考验,拜登,是一个虚伪至极,贪图私利的政客还是心怀大志的政治家,将在此刻集中体现,拜登是否愿意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承担选举失败的风险。
印度疫情崩盘,既是莫迪的困境,也是拜登的十字路口,美印关系走向了新的阶段,拜登的处置将决定美国亚太战略的成败。
当然,我们还要预想一种最糟的情况,那就是拜登全力援助印度,美国疫情没有反复,莫迪感激不尽,并将中国作为转移矛盾的对象,通过宣传中国制造病毒来转移印度国民对他的声讨,那样,美国成为印度的救星,而我们则承担了莫迪的罪责,这种情况,无疑是最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