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时日本,德国有防弹衣吗求高人解答。如果有,还希望请告诉我是看什么书里面讲的。我看亮剑里面日...
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没有研制防弹衣
德国在某些战场沿用了一战时的龙虾重型防护铠甲
这种被称作“龙虾”的重型防弹护甲由4片防弹钢板组成——看起来确实像是甲壳纲龙虾的外壳——钢板安装在皮质连接带上,背后覆盖厚厚的毛毡。
日本人在所谓的决战兵器中也有一种类似的东西,像口铁锅,为卧姿士兵提供防护
二战时,美国主要为轰炸机飞行员研制过防护铠甲,实际上和这个龙虾铠甲差不多,也是钢板组合,主要是为飞行员提供对炮弹碎片的伤害
真正意义上的防弹衣是在2战快结束的时候才出来,使用尼龙和钢板组合而成的,装备过空降部队
2. 防弹衣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弹衣经历了由金属装甲防护板向非金
防弹衣
属合成材料的过渡,又由单纯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与金属装甲板、陶瓷护片等复合系统发展的过程。人体装甲的雏形可追溯至远古,原始民族为防止身体被伤害,曾用天然纤维编织带作为护胸的材料。武器的发展迫使人体装甲必须有相应的进步。早在19世纪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纪的铠甲上的真丝也用在了美国生产的防弹衣上。1901年,威廉?麦肯雷总统被暗杀事件发生后,防弹衣引起了美国国会的瞩目。尽管这种防弹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枪子弹(弹速为122米/秒),但无法防住步枪子弹。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以天然纤维织物为服装衬里,配以钢板制成的防弹衣。厚实的丝绸服装也一度曾是防弹衣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真丝在战壕中变质较快,这一缺陷加上防弹能力有限和真丝的高额成本,使真丝防弹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美国军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弹片的杀伤力增加了80%,而伤员中70%因躯干受伤而死亡。各参战国,尤其是英、美两国开始不遗余力地研制防弹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防弹衣1918法国
1942年10月,英军首先研制成功了由三块高锰钢板组成的防弹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国试制和正式采用的防弹衣就有23种之多。这一时期的防弹衣以特种钢为主要防弹材料。1945年6月,美军研制成功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型号为M12步兵防弹衣。其中的尼龙66(学名聚酰胺66纤维)是当时发明不久的合成纤维,它的断裂强度(gf/d:克力/旦)为5.9~9.5,初始模量(gf/d)为21~58,比重为1.14克/(厘米)3,其强度几乎是棉纤维的二倍。朝鲜战争中,美陆军装备了由12层防弹尼龙制成的T52型全尼龙防弹衣,而海军陆战队装备的则是M1951型硬质“多隆”玻璃钢防弹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防弹衣1917.英国
以尼龙为原料的防弹衣能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但体积较大,重量也高达6千克。70年代初,一种具有超高强度、超高模量、耐高温的合成纤维——凯夫拉(Kevlar)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研制成功,并很快在防弹领域得到了应用。这种高性能纤维的出现使柔软的纺织物防弹衣性能大为提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弹衣的舒适性。美军率先使用Kevlar制作防弹衣,并研制了轻重两种型号。新防弹衣以Kevlar纤维织物为主体材料,以防弹尼龙布作封套。其中轻型防弹衣由6层Kevlar织物构成,中号重量为3.83千克。随着Kevlar商业化的实现,Kevlar优良的综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国军队的防弹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后来的特沃纶(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现及其在防弹衣的应用,使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特征的软体防弹衣逐渐盛行,其应用范围已不限于军界,而逐渐扩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对于高速枪弹,尤其是步枪发射的子弹,纯粹的软体防弹衣仍是难以胜任的。为此,人们又研制出了软硬复合式防弹衣,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增强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体防弹衣的防弹能力。综上所述,近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硬体防弹衣,主要用特种钢、铝合金等金属作防弹材料。这类防弹衣的特点是:服装厚重,通常约有20千克,穿着不舒适,对人体活动限制较大,具有一定的防弹性能,但易产生二次破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防弹衣(德国)
第二代防弹衣为软体防弹衣,通常由多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制成。其重量轻,通常仅为2~3千克,且质地较为柔软,适体性好,穿着也较为舒适,内穿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尤其适合警察及保安人员或政界要员的日常穿用。在防弹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枪射出的子弹,不会产生二次弹片,但被子弹击中后变形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贯穿损伤。另外对于步枪或机枪射出的子弹,一般厚度的软体防弹衣难以抵御。第三代防弹衣是一种复合式的防弹衣。通常以轻质陶瓷片为外层,Kevlar等高性能纤维织物作为内层,是防弹衣主要的发展方向。印度MKU公司最新研制出的新型防弹衣(Instavest),号称是目前世界上穿、脱速度最快的防弹衣。这款防弹衣的最大亮点就是能迅速穿上和脱下。它专门设计有快速拉环,只要拉动此环,整件防弹衣就能轻松脱下。据介绍,脱下该防弹衣只需1秒钟时间,穿上这款防弹衣则需要45秒。
6设计机理
3. 印度宣布将对陆军进行改革是真的吗
印度军方又有重要动作。前不久,印度国防部宣布将在未来28个月对兵力近120万的该国陆军进行一场全面的组织架构改革。9月6日的《印度防务评论》随后对这一改革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如何提高国防预算及其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印度陆军第一阶段改革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尽管武装部队规模可以排名世界第三,但是印度的国防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得不常年斥巨资采购外国军事装备及武器弹药。因此,印度军方将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尤其引人关注。
更新装备只有11%的军费可用
不过,面临建设人力资源密集型军队的目标,有人开始质疑印军购买和升级武器装备的资金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
一位叫做阿贾·舒克拉(Ajai Shukla)的作者在印媒撰文指出,印度不断扩军使军人工资、养老金占国防预算比重不断上升,正不断挤占本该用于购买防弹衣、枪炮、潜艇、军舰和战斗机的钱,大量过时装备的现代化改进也无法完成。
文章给出了佐证数据:今年印度国防支出已经达到3.28万亿卢比(合488.2亿美元),占全年总国防预算535.6亿美元的91%。而用剩下的9%,约为47.4亿美元的预算,需要做的事有:投入国防研发;投入兵工厂委员会、国防部和边境道路开发局;投入海岸警卫队;还有克什米尔轻步兵团。
从文章列出的印度军费支出结构表中可以看到,2016-2017年度,印度陆军军人工资和养老金支出占到陆军总支出的72%,只有11%的预算可以用来更新装备。
这也是摆在9月3日刚上任的印度国防部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面前的考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