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四大件是什么

印度四大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5 06:04:55

1. 茶艺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茶艺,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

茶艺,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着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

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在中国,“茶”因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两种发音方式,在北方发音为CHA,在南方发音为TEE;因此由中国北方输入茶的国家,如土耳其的发音是HAY,俄国是CHAI,日本是CHA;而由中国南方经海线输入茶的国家,其发音则不相同,如西班的发音是TE,德国的是TEE,而英国则是TEA。

刚经过阳光曝晒的茶叶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制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的结果,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变红,发酵愈多,颜色愈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或麦芽糖香。不发酵茶称为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的香气,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全发酵茶称为红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朱红色的,具有麦芽糖的香气;而半发酵的茶,也就是乌龙茶。乌龙茶是中国的特点。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产地是中国台湾省。乌龙茶又可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及重发酵叁类,轻发酵如包种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汤色金黄为其特色;中发酵如铁观音、水仙、冻顶等,汤色为褐色,饮来老成持重,较偏重“喉韵”;而重发酵如白毫乌龙,汤色呈橘红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壶功夫茶,须注意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100℃冲泡为宜;但绿茶类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宜超过90℃;“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泡后约一分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于“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于判辨汤色。

2. 茶卡盐湖,凭什么为“天空之镜”带盐

茶卡盐湖的夜空,白色的是盐雕。图/视觉中国

茶卡盐湖,不只有“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着名的“天空之镜”。这里湖面透亮,几乎可以像镜子般反射一切——倘若走在其间,只觉水漫天上,云游脚下,宛若被“双重”仙境世界包围。

只要是水面,都能映出倒影,为什么茶卡盐湖尤其像锃亮的镜子?秘密就藏在它名字里的“盐”里。

“天空之镜”

湖水能成为一面镜子,当然是因为它特别平、特别能“反光”。

茶卡盐湖, 地处柴达木盆地,地形尤为平坦 ,而且盐湖含盐量很高,其中的沉积一般是从浓度相对均匀的饱和湖水中结晶出的盐粒,它们往往会平整地分布在湖底, 几千米距离间的高差可能只有几毫米,非常平坦 ,也可以使水深均匀;盐粒质地相近,不会产生多种干扰,这些奠定了“天空之镜”的基础。另外,其中结晶出来的多是氯化钠,盐粒偏白色,可以反射较多的太阳光,也会使得效果更明亮。

茶卡盐湖。“茶卡”,在藏语里就是“盐池”之意,它的另一个别称“达布逊淖尔”,在蒙古语里也是“盐湖”的意思。图/视觉中国

在中国的稿基昌西北,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远大于补给量,往往发育有许多盐湖。但在漫长的地质 历史 中,许多盐湖已近蒸干,表面很难再见到湖水(水大多存于地下)。而茶卡盐湖,因为它处于柴达木盆地的东缘,相对靠近季风气候区,水源补给也较多,是 少见的还能保有一定地表湖水的盐湖

茶卡盐湖表面的水很浅,才10cm左右。 这种浅浅的水没有空间起波浪,风过之后很快就可以恢复平静 。而且,湖水含有大量盐分, 表面张力较强,非常“稠”,一般的风也没那么容易扰动它 。这样,水面非常“光滑”,自然相比普通的湖面要“好用”得多。

茶卡盐湖。图/视觉中国

水浅还可以 让人近乎“站”在水面上 ,这简直太利于拍摄人像。毕竟,如果只是划个船,或者水淹到了小腿肚,都没有了那种轻点脚尖的仙气。

西北的许多盐湖处于戈壁之间,而茶卡盐湖却 坐落在雪山和水流滋养的草原中 ;它面积有十几个杭州西湖那么大,可以把整片天空映进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景。它也因此从众多盐湖中脱颖而出。

茶卡锋山盐湖处于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 昆仑 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这里有雪山和草原。图/视觉中国

茶卡盐湖因干旱而生,但又因有水而美, “天空之镜”的形成条件与水之间有着奇妙的平衡

另外,茶卡盐湖也是“夜空之镜”。这里海拔较高,大约3000多米,大气比较稀薄,含有的烟雾、尘埃、水蒸气都较少,更容易清晰地看到 星空 ;而且远离人类活动产生的光污染干扰, 肉眼可见的星星可以达到7000多颗,还可以看到银河。

点点繁星,也像盐粒,天地呼应。图/视觉中国

不过“天空之镜”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发挥全部效力。

茶卡盐湖地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降水受季节影响较大。在 夏秋的丰水期 ,茶卡盐湖的湖面可以达到一百多平方千米,但在冬春的枯水期,它的湖面显着缩小,有的地方可能没有地表湖水覆盖,“天空之镜”的效果自然就没那么好了。

盐盖表面会混有泥等沉积物,显出褐色。因为干旱,盐盖会出现“龟裂”的花纹,也不失为另一种美感。图/视觉中国

刚下完几天雨又连续放晴的时候 ,地表往往积水充足,而晴日的蒸发又会使湖水更“稠”,此时的“镜子”往往非常清晰。

一天的 早晚时分 最适宜观景。抛开霞光的加持不说,还有光线的反射问题:在中午,光线垂直湖面入射和反射,到达人眼睛的不多,倒影不明显;而早晚时分,太阳光贴近湖面入射,此时大多数能量都会被反射,也可以被人眼捕捉到,于是有较好的镜子效果。

当然,最好看的时候还键扒是人少的时候。

地球的浪漫

茶卡盐湖离青海湖不远,它的形成也和青海湖相似。

亿万年前,现在的青藏高原还处于古特提斯洋中。大约在距今5000万年前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使得“世界屋脊”隆升,不少山脉崛起,也因此“围”出了一个封闭的 柴达木盆地 。残存的海水在其中低洼处汇集,形成了 大大 小小数十个原始的湖泊,里面就有茶卡盐湖的前身。

茶卡盐湖处于柴达木盆地东缘,深居内陆,本来就接收不到多少来自海洋的水汽,还被周围的山挡了大半,因此降雨较少,很是干旱,气候属于西北干旱区。制图/Paprika

化学意义上,盐指的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结合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食盐,即氯化钠,就是其中一种),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岩石中就含有许多盐。 当降雨、雪山融水或地下水经过岩石时,往往会通过淋滤作用将其中的一些盐溶出来并带走,最终汇入低洼的湖泊 。只要流水不断,这个过程就会持续进行,盐分就会源源不绝地进入湖泊。此外,来自深层的岩浆水以及大气飞尘等也可以提供盐分。

最初,茶卡盐湖有出水口,大多盐分会随着流出的河被带走,向东进入黄河,最终落户海洋,茶卡盐湖也一直是个淡水湖。但在距今10-13万年左右发生了构造隆起,茶卡盐湖成了周遭地势最低处,变成了 内陆湖,“只进不出”,盐分就在其中驻留了下来

这时的茶卡盐湖,“出水”主要靠蒸发。早期,水的汇入量与蒸发量相对平衡,湖水浓度变化不大。直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时期,气候尤为干旱,气温也常处于35°C-39°C, 年蒸发量达到年降雨量的10-50倍 。一边是湖水越蒸发越少,一边还有新汇入的盐分,湖中盐的浓度自然越来越高,直到达到 过饱和状态 ,水里再也溶不下了,它们就会结晶出来。茶卡盐湖也就这样一路从淡水湖,变成咸水湖,最终变成了现在的盐湖。

茶卡盐湖。图/《发现青海》

在大地上,茶卡盐湖是一个奇妙的存在。因为它结晶出来的多是氯化钠晶体,颜色偏白,很是梦幻,尤其在盛夏,盐粒却仿佛冰雪,令人不知时节。除此之外,它还会戴着一圈圈“项链”,这是由于不同盐类的溶解度不同、结晶顺序不同而产生的 沉积韵律

随着湖水蒸发,湖面变小,盐的沉积会自外向内呈现出一圈圈的形状。图/视觉中国

这里还有溶洞,直径从十几厘米到十几米的都有,热闹到 每5平方米就有一个 。它们是被湖底上窜的水溶穿的,好像一个个连通地球的窗口。

溶洞。图/视觉中国

这里还有形态各异的“盐花”,因为成分、时间等条件不同,盐晶体往往会结合成不同的形态,有的像珊瑚,有点像楼阁,有的像动物,千变万化。最有趣的是,当这些已经结晶的盐分再次遇到水时,它们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 潮解 ,然后随着干燥重新结晶,于是,这些盐花常有不同,时时新鲜,而它们的组分却又往往来源于古老的岩石,如此,这里 时刻上演着古与新的碰撞

像雪霰一般的盐粒。环境相对潮湿,盐粒表面有部分潮解,未结成更大的聚合体。图/图虫·创意

可以说,在茶卡盐湖, 万岁 的湖泊加上千 万岁 的岩石里溶出来的盐分,与比46亿岁地球还老的天空和太阳相互对望,甚至通过“镜子”重叠融合,这是地球的浪漫。

盐的馈赠

茶卡盐湖的盐,是可以吃的!(当然,不宜生吃)

人类离不开盐,盐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必需的物质。而茶卡盐湖,最 盛产食盐 (氯化钠含量高达97%以上)。

茶卡盐湖存有地表湖水,所以它的盐盖没有因为长期暴露在外而变硬变厚,如此只要 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非常方便,而且这些盐 粒大、味正,质量上乘 ,故而远在青铜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的痕迹了。

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开采食盐颇盛,他们经商贩盐,在此定居。现在的云南景颇族,就是来源于羌人的一支,“景颇”在羌语里即意为“挖盐的人”。羌族中有一个好玩的习俗。我们常说“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古代,南方人会砍下竹子,在大年三十点燃,以噼啪炸裂的巨大声响求取祛邪迎新春的效果。而在少有竹子的茶卡,古羌人就会“ 爆盐 ”——“爆盐”用的盐必须是茶卡出产的大颗粒盐,盐粒越大,爆炸声越响,真可谓是因地制宜。

茶卡盐湖的盐颗粒较大。图/视觉中国

古丝绸之路开通后,茶卡盐湖成了进疆入藏的要冲,用以补充商旅们漫漫长路上所需的盐分。汉武帝和王莽也曾分别在此设职、立郡,试图控制盐的出入。

宋元时,成吉思汗率大军策马西征,见茶卡山川秀美,就将一支部落留在此地,借盐湖繁衍生息,直到现在蒙古族仍是这里的常驻居民。后来,蒙古族中出现了祭拜盐湖女神穆瑶洛桑玛的习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

经幡。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方圆一百多公里内的蒙古族牧民都会来到盐湖祈福,他们携带的每一件祭品都代表不同愿望,比如长长的经幡代表好运长长久久,可以说,牧民带来的祭品越多,愿望就越多。图/图虫·创意

因为茶卡的盐中含有矿物质,颜色发青,故称“ 青盐 ”。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载:“西海有盐池,所产青盐可明目、消肿”。红楼梦中也有“宝玉也不理,忙忙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之句(那时没有牙膏,多用盐漱口)。因为干隆尤爱青盐,清朝 政府 在干隆二十八年( 公元 176 3 年) 在此设立了盐务局,盐正式从私采变成了官采。

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吃到茶卡盐湖出产的盐,比如大青冰晶盐、雪晶盐、藏青盐。据考察,茶卡盐湖现在盐储量有4.5亿吨, 足够全国人民食用80年。 而且,现在茶卡盐湖还有水源带来新的盐分补给。

盐雕。图/视觉中国

盐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盐雕。18座仿照沙雕而制作的盐雕,在此构成了 世界最大户外盐雕艺术群 ,其中耗盐量4800吨的成吉思汗雕像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前,采盐多用手工,以采盐四大件(铁锹、耙子、铁钻、铁漏勺)开采,以牦牛、骆驼等运输。新中国成立后,采盐转向机械化,1958年修建了轨距仅60cm的 寸轨火车 ,甚至部分铁轨是1904年沙皇俄国生产的。

穿越盐湖的小火车。图/图虫·创意

现在,采盐又改用了机械化船采,小火车完成了工业使命,变成了观光游览车——坐在其中,悠悠前行,恍惚间不知自己身处哪个时空?

- END -

文丨乐兮

封图来源丨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发现青海》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盐湖志》郑喜玉

《16000a以来青海茶卡盐湖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刘兴起等

《青海茶卡盐湖,中国的“天空之镜”》黎月萍

《昔日戈壁 今日明珠——青海柴达木盆地茶卡盐湖分析》郑如清

《茶卡盐湖:盐的神话》王十梅

高原的博大,大漠的广袤

河谷的富庶,水乡的旖旎,深厚的 历史

青海的美好,都凝聚本书

3. 各地方戏的剧种分别是什么

分别有:昆曲、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粤剧、柳琴戏、藏戏等。

1、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三省交界一带,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以演唱“两大戏”、“三小戏”为主的民间小戏。后吸收青阳腔和徽剧的音乐和表演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演出了大戏。

黄梅戏的主要唱腔,大戏有平词、火工、二行、三行、彩腔等;小戏多用各自独立的唱腔。由于在以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长期流行,用当地方言讲唱,形成了独特风格,所以曾被称为“怀腔”。

2、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戏曲之一。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据说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俗称:白话),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是广东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及其对粤剧的喜爱和传唱,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新加坡素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

3、柳琴戏

柳琴戏是江苏省和山东省主要剧种之一,分布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因其唱腔有拉魂动魄的魅力,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拉魂腔”。50年代初,就其主要伴奏乐器“柳叶琴”,始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柳琴戏在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及毗邻地区的剧种音乐,逐步形成了自己完备唱腔体系,内容丰富多姿,腔调高亢华丽为观众钟爱,百听不厌。

4、越剧

越剧,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越剧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

越剧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藏戏

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藏戏原系广场剧,只有一鼓一钹伴奏,别无其他乐器。

阅读全文

与印度四大件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吉祥娃娃是什么意思 浏览:46
意大利外卖是什么样子的 浏览:507
印度人的绝技是什么 浏览:791
中国哪个省下雨少 浏览:581
伊朗和印度哪个经济好 浏览:210
英国曼彻斯特租房用什么网站 浏览:21
印度羊血怎么炒好吃 浏览:680
伊朗消费水平多少 浏览:229
去伊朗怎么去啊 浏览:601
哪些顶级食材是只有中国才有的 浏览:341
叙利亚美国怎么不打伊朗 浏览:902
去越南芽庄适合买什么 浏览:270
去印尼可携带多少香烟 浏览:717
英国考公学的满分是多少分 浏览:162
越南人有做保镖的吗多少钱 浏览:618
英国旅游笔记本多少钱 浏览:383
中国哪个省市的黄芪药用价值高 浏览:451
60块钱在伊朗吃什么 浏览:252
美国伊朗有多少面积 浏览:709
伊朗归哪个国家所管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