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印战争为什么被世界称为“屠杀性战役”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场战争中,印方损失惨重,而中方则只是轻微损伤,中国用极小的损失,对印方造成巨大打击,几乎是碾压印方。
1、中方战绩:
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伤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2、中方伤亡: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3、中方缴获武器:
印方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
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4、中方消耗:
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1)印度是怎么挨打的扩展阅读: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
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印战争
B. 印度打夫节是什么节日
在印度,有一个独特的节日被称为“打夫节”,这个节日的特点在于允许妻子们打丈夫。这是农村印度妇女一年中唯一能够喘息和自豪的时刻,因此它也被称作“出气节”。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当时南德冈的克利须那王在巴尔萨那对妻子和她的朋友们进行了侮辱。尽管具体的话语没有记录,但这一行为激起了当地妇女的愤怒。她们决定给王一个教训,于是一起将他痛打一顿,甚至将他驱逐出巴尔萨那。这个事件的消息传播开来,所有的妇女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而男人们则感到羞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活动演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并保留至今。
在“打夫节”这一天,印度农村的妇女们 eagerly 期待着能够行使她们的特权。早上,整个村子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妻子们穿上最美的衣服,准备好“打夫棒”,而丈夫们则集中起来,一边唱歌跳舞,一边演奏乐器。整个上午都在酝酿着紧张的气氛,等待着下午好戏的到来。
下午,丈夫们开始做挨打的准备:头上缠绕着黄布,全身裹着布片,手持着装饰有彩色丝带的圆形水牛皮盾牌,并喝下含有杏仁粉、草药和新鲜大麻叶的药酒,以增加勇气。鼓声是“打夫”开始的信号,丈夫们手持盾牌,头顶着装满鲜花的柳编盘子,无精打采地走进村子,走向“打夫圈”。早已等待多时的妻子们一看到男人们走进村口,便拿起“打夫棒”,一拥而上。开始时,是一个女人打一个男人,但后来,女人们打上了瘾,开始乱打一气。如果某个丈夫平时对妻子凶恶,在这一天他会受到更多的打击。当然,“打夫圈”中也有证人维持秩序,如果某个男人被打得无法承受,证人会要求女人们手下留情。挨打的丈夫们不允许叫喊、躲闪、出声或反抗,谁若想逃避或装作不行,会被视为懦夫。他们边挨打边走,直到走到村中心广场为止。尽管丈夫们平时可能很霸道,但妻子们通常会手下留情,所以几百年来,“打夫节”并没有导致任何人死亡。
“打夫”活动在黄昏时结束,届时会有医生来为受伤的丈夫们治疗。晚上,挨打的丈夫们还需要向妻子表示感谢,这确实是闻所未闻的。然而,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第二天,丈夫们又会在家庭中恢复他们高大的地位,妻子们挨打受骂也将再次成为家常便饭。妻子们如果有任何委屈或愤怒,只能等到下一年的“打夫节”才能发泄。不过,这种情况下,平时顺从丈夫的妻子们只有在这一天有权用竹棒痛打自己的丈夫,这种权利也只限于这一天。
C. 印度妇女的“打夫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有什么习俗
印度妇女打夫节就是妻子殴打丈夫的节日,用来发泄自己怨气。
总之,还是因为在印度,妇女的地位太低下了,所以才诞生了这么一个节日。在印度,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得女人们去做,丈夫们是不管的,说到这就不得不感概我们中国的男女平等了,我们都是很幸福的一代人,所以更应该努力变得更好,为社会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D. 印度的哪个“福利”节日,男人被女人打不能还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越来越火爆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人们会在小长假的时候选择出去旅游,国内的大好河山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了,而现在环游世界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交通的便利也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亲密的往来。大家更喜欢领略异国风光,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还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各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也有自己的节日,有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总之,出了国门,一切都是好奇地存在。
E. 克地曼是什么
克地曼是印度尼西亚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又称鞭击比赛。以下是关于克地曼的详细解答:
活动时间与地点:克地曼活动通常在每年爪哇历虾月时举行,主要在印度尼西亚的布窝克多地方进行。
活动名称含义:“克地曼”是爪哇语,意为“挨打”,形象地描述了这项活动的特点。
活动形式:克地曼是一种由两人用特制的鞭子对击的娱乐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参赛选手通常是身强力壮、勇敢机灵的青年。
比赛规则:比赛分防守方和进攻方。先由防守方手抓鞭子两端,肩膀上下摆动,诱使对方抽打。进攻方则以左手抓住对方围腰,右手紧握鞭子,不时在左右放空鞭,虚张声势,以便乘虚而入。进攻方鞭子抽打10下后,双方交换地位继续比赛。最后以击中对方次数多少决定胜负。活动过程中,鞭子只能抽打胸部或背部等特定部位。
活动背景与起源:据传克地曼这种娱乐活动与当地人善养水牛有关,是由饲牛人在劳动中互相嬉戏演变而来的,体现了印度尼西亚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活动氛围:在当地乐器加美兰的伴奏下,选手们光着膀子,跳舞进入赛场,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富有特色的比赛氛围。
F. 印5000名妇女排队挨鞭打,究竟是什么奇怪仪式
这是因为她们认为这样子做能够帮助她们驱逐身上的疾病还有附在身上不好的恶灵。这些五千名妇女被判定为身上被魔鬼附身了,想要把把这个给驱逐掉,就必须接受鞭挞才能够回归正常,这种行为被称之为神圣的仪式,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印度一些偏远地区还是保留着一些传统的陋俗、鄙俗。
但是有些女性确实被迫而来,因为家里的老人说她被魔鬼附身。而这些被捆绑还有鞭挞的妇女们要一直接受鞭挞直到不能忍受为止。但这些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呢?当地的牧师却觉得正是因为人们相信这一些,所以都会自愿的来到这里,这些都是人们本身的信仰,并没有强迫行为。
G. 印度人大便用手擦、吃饭用手抓,是文化还是习惯呢
印度用干啥都用手其实不是一种文化,只是印度国家这几百年来流传一种习惯而已。印度在几百年前就有很多苦行僧和教徒,同时也是比较穷困的国家(虽然现在印度也不是特别富就是了)。这些苦行僧和教徒认为左手是邪恶并且是用来接触脏东西的,而右手就是用来接触神灵的。这就有了左手擦屁股右手抓饭吃的习惯了。
03、印度也分资产阶级,富裕家庭不全是用手抓饭吃
在印度国家也有贫富差距,尤其是商人和工薪家庭。同样是娶几个妻子,但贫富差距明显。在工薪阶级的印度人眼里,餐具除了盘子和锅,刀叉勺子是没有必要的东西。都是用右手抓饭吃。所以在印度商场里,及其少将刀叉这种餐具。只有富裕家庭才会使用刀叉这种餐具,就连普通的餐厅都没有配备。所以在印度的饮食菜单里,都是比较有黏性的菜式,比如薯仔泥、咖喱饭这些带汁儿的饭菜,这种就方便用手抓来吃。